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成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運用于拍照攝像產(chǎn)品領域的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電子設備不斷地朝著智能化發(fā)展,除了數(shù)碼相機外,便攜式電子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機等也都配備了拍照攝像功能的鏡頭模組,以滿足用戶隨時拍照的需要。
相關技術的鏡頭模組包括鏡頭筒、收容于所述鏡頭筒內(nèi)的鏡片組和壓環(huán),所述鏡頭筒具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鏡片組的物側,所述壓環(huán)設于所述鏡片組的像側,通過點膠的方式將所述壓環(huán)固定于所述鏡頭筒,從而實現(xiàn)所述鏡片組的固定。
然而,相關技術中,壓環(huán)需要通過點膠方式固定,增加了膠水成本以及工藝復雜度,且點膠固定的方式可能導致該壓環(huán)與鏡頭筒的結合強度不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鏡頭模組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鏡頭模組,無需點膠即可將壓環(huán)固定,操作簡單且牢固可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鏡頭模組,包括鏡頭筒和收容于所述鏡頭筒內(nèi)的鏡片組,所述鏡頭模組還包括固定于所述鏡頭筒內(nèi)的具有彈性的壓環(huán),所述壓環(huán)的外徑大于所述鏡頭筒上與所述壓環(huán)接觸的位置處的內(nèi)徑,且所述壓環(huán)上開設有一開口,以使所述壓環(huán)卡設于所述鏡頭筒內(nèi),并與所述鏡片組相抵接,以將所述鏡片組固定于所述鏡頭筒內(nèi)。
其中,所述壓環(huán)上鄰近所述開口的兩端上設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壓環(huán)包括開設有所述開口的主體部,以及從所述主體部的開口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開設有通孔。
其中,所述壓環(huán)為金屬壓環(huán)。
其中,所述鏡頭筒的靠近像側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壓環(huán)的外徑大于所述鏡頭筒的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處的內(nèi)徑,且所述壓環(huán)的一部分設于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并與所述鏡片組相抵接。
其中,所述鏡頭模組包括具有收容空間的主筒壁和蓋設固定于所述主筒壁且設有通光孔的副筒壁,所述副筒壁壓設于所述鏡片組鄰近物側的鏡片,所述鏡片組通過所述壓環(huán)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間。
其中,所述鏡片組鄰近物側的鏡片與所述副筒壁抵接的位置設有由物側向像側的方向凹陷的第二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填設柔性防水件,所述柔性防水件抵接于所述副筒壁。
其中,所述主筒壁設第一連接部,所述副筒壁設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均為卡扣結構,所述主筒壁與所述副筒壁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形成卡扣連接。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鏡頭模組中,通過在具有彈性的壓環(huán)上設置一開口,從而使得壓環(huán)具有伸縮空間,并且由于壓環(huán)的外徑大于鏡頭筒上與該壓環(huán)相接觸的位置處的內(nèi)徑,從而可以通過擠壓將壓環(huán)卡設于鏡頭筒內(nèi)并且使得壓環(huán)位于鏡頭筒中時處于被擠壓的狀態(tài),從而壓環(huán)產(chǎn)生彈性形變以對鏡頭筒產(chǎn)生彈力,因此在該彈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壓環(huán)緊緊抵接于鏡頭筒而不會從鏡頭筒脫落,從而無需點膠水即可將壓環(huán)牢固可靠地固定于鏡頭筒內(nèi),降低材料成本,且只需對壓環(huán)進行擠壓即可實現(xiàn)安裝,操作簡單,且壓環(huán)的安裝牢固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一實施方式中,壓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塊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鏡頭模組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同時參閱1-2,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一實施方式中,壓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鏡頭模組100,包括鏡頭筒1、收容于所述鏡頭筒1內(nèi)的鏡片組2和壓環(huán)3。鏡頭筒1具有通光孔14。
如圖1所示,鏡片組2包括自物側211向像側212依次堆疊設置的六個鏡片;其中,鏡片可與鏡頭筒1的內(nèi)壁過盈配合。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根據(jù)需要設置兩個或者其他數(shù)量的鏡片。
其中,壓環(huán)3具有彈性,并且壓環(huán)3的外徑d1(參見圖2)大于鏡頭筒1上與該壓環(huán)3相接觸的位置處的內(nèi)徑d2(參見圖1)。進一步如圖2所示,壓環(huán)3上開設有一開口30,從而使得壓環(huán)3具有伸縮的空間,因此可以通過擠壓的方式將壓環(huán)3卡設于鏡頭筒1內(nèi),并使壓環(huán)3與鏡片組2相互抵接(該壓環(huán)3具體抵接在鏡片組2的鄰近的像側212的鏡片),由此將鏡片組2固定于鏡頭筒1內(nèi)。由于d1大于d2,因此可以使得壓環(huán)3卡設于鏡頭筒1靠近像側212處的位置時處于被擠壓的狀態(tài),從而壓環(huán)3產(chǎn)生彈性形變以對鏡頭筒1產(chǎn)生彈力,因此在該彈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壓環(huán)3緊緊抵接于鏡頭筒而不會從鏡頭筒1脫落,由此無需點膠即可將壓環(huán)3牢固可靠地固定于鏡頭筒1內(nèi),降低材料成本,且只需對壓環(huán)3進行擠壓即可實現(xiàn)安裝,操作簡單。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該壓環(huán)3并不具有斜面,可以有效避免斜面產(chǎn)生雜光。
其中,如圖2所示,進一步地,壓環(huán)3包括開設有開口30的主體部31,以及從主體部31的開口30兩端分別延伸形成的突出部32。其中,突出部32上開設有通孔321。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壓環(huán)3也可以不設置突出部,可以直接在壓環(huán)3上鄰近開口30的兩端上設置通孔。利用通孔321可以方便地對壓環(huán)3進行擠壓操作,例如可以借助鉗子等工具夾持開口30兩端上的通孔321,使壓環(huán)3的兩端靠攏以收縮,從而將壓環(huán)3放入或取出鏡頭筒1內(nèi)。
為了更好地將壓環(huán)3固定于鏡頭筒1內(nèi),參閱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圖1所示實施方式主要不同的是,鏡頭筒1的靠近像側212處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壓環(huán)3的外徑d1大于鏡頭筒1的在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處的內(nèi)徑d3,且壓環(huán)3的一部分卡設于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內(nèi),另一部分突出于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并與鏡片組2相抵接,從而將鏡片組2固定于鏡頭筒1內(nèi)。通過將壓環(huán)3的一部分限位于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內(nèi),可以進一步防止壓環(huán)3從鏡頭筒1掉落,使得壓環(huán)3和鏡頭筒1之間的連接更穩(wěn)固。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壓環(huán)3可以是金屬壓環(huán),即可以是采用金屬材料沖壓成型的如圖2所示的非封閉環(huán)。其中可以采用鐵或合金等制成壓環(huán)3。采用金屬壓環(huán)可以提高強度,同時也可以在被擠壓時產(chǎn)生更大的彈力,提高壓環(huán)3與鏡頭筒1連接的穩(wěn)固性。
當然,壓環(huán)3也可以采用非金屬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采用塑膠材料沖壓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壓環(huán)。
參閱圖4和圖5,圖4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塊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鏡頭模組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其中圖中相同標號的元件作用相同。與上述實施方式中的一體式結構的鏡頭筒1不同的是,本實施方式的鏡頭筒1采用分段式結構。
如圖4所示,鏡頭筒1包括主筒壁11和蓋設固定于主筒壁11的副筒壁12,主筒壁11圍成收容空間13。通光孔14位于副筒壁12上且貫穿副筒壁12。副筒壁12壓設于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且鏡片組2還通過壓環(huán)3固定于收容空間13中。具體地,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設于主筒壁11的靠近像側212處的內(nèi)壁上,壓環(huán)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環(huán)形凹槽10內(nèi),另一部分與鏡片組2鄰近像側212的鏡片相抵接,從而將鏡片組2固定于收容空間13內(nèi)。
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鏡頭筒1分為主筒壁11和與主筒壁11形成卡合連接的副筒壁12,從而使得鏡片組2可分段組裝后再結合主筒壁和副筒壁實現(xiàn)分段裝配,裝配工藝更自由;另外鏡頭模組可根據(jù)需要自由選擇具有不同大小的通光孔的副筒壁裝配至主筒壁,且二者可選擇不同材料制成,如將副筒壁12的材料選擇對光具有高吸收率的材料,減少雜光產(chǎn)生,改善鏡頭模組的光學性能。
進一步地,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與副筒壁12抵接的位置設有由物側211向像側212方向凹陷的第二環(huán)形凹槽123,第二環(huán)形凹槽123內(nèi)填設有柔性防水件124,柔性防水件124抵接于副筒壁12。
上述結構通過柔性防水件124的設置,使得鏡頭模組100具有防水功能,同時因為柔性防水件124為柔性材料,可以吸收部分震動,從而使得鏡頭模組100具有抗震功能。
制成柔性防水件124的材料可以有多種,本實施方式中,柔性防水件124為黑色橡膠,但不限于此。黑色的防水材料可吸收一定量的雜光,有效改善鏡頭模組100的光學性能。
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100的鏡頭筒1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本實施方式中,鏡頭筒1的主筒壁11和副筒壁12設為分體結構。
進一步地,主筒壁11設第一連接部1141,副筒壁12設有與第一連接部1141配合的第二連接部1221,第一連接部1141與第二連接部1221配合連接達到固定作用。從而使鏡頭筒1設計為兩部分組配的分體結構,方便分段組裝,組裝方式靈活,組裝效率高。
第一連接部1141和第二連接部1221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多種,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5所示,第一連接部1141為環(huán)狀凹槽結構,第二連接部1221為與所述環(huán)狀凹槽結構配合卡接/卡扣的環(huán)狀凸起結構;當然,也可以是第一連接部1141為環(huán)狀凸起結構,第二連接部1221為與所述環(huán)狀凸起結構配合卡接/卡扣的環(huán)狀凹槽結構。
當然,第一連接部1141和第二連接部1221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連接,例如,參閱圖6所示,圖6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在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部1141和第二連接部1221為相互配合的螺紋結構形成螺紋連接。
繼續(xù)參閱圖4和圖5,為了達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主筒壁11與副筒壁12配合連接的位置均涂設有防水膠15。
本實施方式中,參見圖4-5,該主筒壁11包括底面111、與底面111相對設置的頂面112、連接底面111和頂面112的側壁113,以及由頂面112向底面111方向凹陷的凹陷部114。第一連接部1141設置于凹陷部114中。
副筒壁12包括主壁121和由主壁121彎折延伸的副壁122,主壁121圍成通光孔14。第二連接部1221設置于副壁122上。副筒壁12蓋設于主筒壁11的頂面112,使副壁122固定支撐于凹陷部114,主壁121壓設于鏡片組2的物側并蓋設于第二環(huán)形凹槽123。
其中,凹陷部114包括與頂面112相連的第一壁1142和由第一壁1142彎折延伸的第二壁1143,第二壁1143與側壁113的外側連接。第一壁1142為豎直方向上的豎直面,第二壁1143為水平方向上的水平面。
第一連接部1141設于第一壁1142上,第二連接部1221設于副壁122的靠近第一壁1142的一側。即第一連接部1141與第二連接部1221的配合為水平方向的連接,從而使得主筒壁11與副筒壁12配合更牢固。此時,副筒壁12的副壁122與凹陷部114的第二壁1143可以抵接也可以間隔設置。
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鏡頭筒1的主筒壁11和副筒壁12更容易組裝拆換,副筒壁12的副壁122與凹陷部114的第二壁1143間隔設置形成間隙。
其中,鏡片組2套嵌固定于主筒壁11的內(nèi)側且鄰近物側211的鏡片可突出于該通光孔14,副筒壁12的主壁121壓設于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并與主筒壁11的頂面112間隔設置。上述結構的設置同樣為了使鏡頭筒1的主筒壁11和副筒壁12更容易組裝拆換,提高組裝效率。因主筒壁11和副筒壁12為分體結構,則當鏡片組2裝配時可分段組裝,使裝配更容易,且可根據(jù)鏡片組2的需要選擇具有不同大小的通光孔14的副筒壁12進行裝配。
同時,主壁121壓設于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時,相當于起到壓環(huán)作用,裝配可靠性好。
參閱圖7,圖7是本實用新型鏡頭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方式的鏡頭模組與圖4所示的鏡頭模組主要不同的是:主筒壁與副筒壁的結構變化。
具體地,如圖7所示,鏡頭筒1的主筒壁11包括底面111、與底面11相對設置的頂面112及連接頂面112與底面111的側壁113,第一連接部1141設于側壁113的內(nèi)側。
副筒壁12包括具有通光孔14的主壁121和由主壁121彎折延伸的副壁122,主壁121蓋設于主筒壁11的頂面112,主壁121與主筒壁11的頂面112可以為抵接,也可以為間隔設置;副壁122壓設抵接于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上并蓋設第一環(huán)形凹槽123,第二連接部1221設于副壁122上。
具體的,鏡片組2套嵌固定于主筒壁11的內(nèi)側,副筒壁12的副壁122壓設于鏡片組2鄰近物側211的鏡片上并使主壁121與主筒壁11的頂面112間隔設置。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鏡頭模組中,通過在具有彈性的壓環(huán)上設置一開口,從而使得壓環(huán)具有伸縮空間,而由于壓環(huán)的外徑大于鏡頭筒上與該壓環(huán)相接觸的位置處的內(nèi)徑,從而可以通過擠壓將壓環(huán)卡設于鏡頭筒內(nèi)并且使得壓環(huán)位于鏡頭筒中時處于被擠壓的狀態(tài),從而壓環(huán)產(chǎn)生彈性形變以對鏡頭筒產(chǎn)生彈力,因此在該彈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壓環(huán)緊緊抵接于鏡頭筒而不會從鏡頭筒脫落,從而無需點膠水即可將壓環(huán)固定于鏡頭筒內(nèi),降低材料成本,且只需對壓環(huán)進行擠壓即可實現(xiàn)安裝,操作簡單,且該壓環(huán)的安裝牢固可靠。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