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為使用于光纖訊號耦接之連接器,它由一顎接座、至少二插接端子及一束定套所組成,其特別利用一定位元件,設有多數(shù)的U形嵌接口,單體以介入式結合在組體的一顎接座,上述結合,同步組接二插接端子始形成一連接器,其中藉由定位元件的角位變換,可指使二插接端子之間的間距為可調變,以及插接端子的徑向,可依U形嵌接口為樞點呈180度角調轉,再經上、下方位轉換后,可得A、B二極向交互置換。本實用新型尤具有空間角位置換,使單一傳輸光纜總成,可應對多種規(guī)格使用。
【專利說明】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為使用于光纖訊號耦接之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光學連接器即如電力插接方式,設有一連接器的插頭,結合在光纜一端,作用為光學訊號傳輸、或跳線之應用。
[0003]相關連接器,尤其在單一傳輸光纜路徑中,要求有不同的訊號時,則在光纜內布線有二條以上的光纖絲,(本案為簡化說明,僅例舉A、B 二極需求的實施狀態(tài)作為說明)分別運載不同的訊號,則設有一 A極插接端子及一 B極插接端子,其中A極插接端子與B極插接端子之間,現(xiàn)實因工作站所設導入訊號之插孔相鄰距離規(guī)格有所不同,如有5.25mm和
6.25mm的間距要求,目前應對該不同間距的要求,只能更換不同條,不同間距規(guī)格的傳輸光纜,造成備用纜線冗出,更造成收納及配備成本負擔,以及由于連接器與工作站的插槽插接關系必需有穩(wěn)固的方位,因此在連接器設有彈性扣桿,藉彈性扣桿的彈性作用,使插入插槽后,可彈性倒扣扣固在插槽開口上方一扣固點,而且藉扣固動作,也穩(wěn)固了連接器插入后的截面經緯角度,在某種場合,是A、B極向需求調換的布線需求時,目前也只能更換另一條不同極向并列的纜線,如先前使用的連接器,其極向依序為A-B,而要更換極向為不同,如A、B改成B、A的時候,則只能更換另一條連接器的極向序列為B-A的傳輸光纜,因此相同有造成備用線的冗出,也造成收納及成本負擔。
[0004]上述備用線材的備用和使用數(shù)量,與需求的極向數(shù),為倍數(shù)關系,因此備用成本,維護成本都非常驚人,更在時下訴求環(huán)保,所有產品的用料,制作能源及運輸負擔,有心人士皆盡量在執(zhí)行節(jié)約,常見一般工業(yè)品節(jié)約效益在數(shù)成內即為浩蕩之舉。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傳輸端耦接訊號的光學連接器,其尤具有空間角位置換,使單一傳輸光纜總成,可應對多種規(guī)格使用。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為使用于光纖訊號耦接之連接器,可徒手調轉插接端子及束定套之垂直經向角位,以達極向互換者,該組成包含有:一顎接座,前端形成有至少二橫向對齊的U形嵌接口,U形嵌接口的軸心與顎接座的軸向平行,以及顎接座的縱身內部提供光纖絲穿通;至少二插接端子,分別是由一鞘接方柱,內部縱身提供光纖絲一端穿置,并在鞘接方柱的外端形成光耦合端,光耦合端相對的另一端為組接端,組接端為圓軸狀,樞置在上述的U形嵌接口 ;一束定套,縱身內部通設有一橫向截面形狀與顎接座相同且為活動緊配合關系之內環(huán)體,組合顎接座之后,鎖壓著插接端子的組接端,并限定插接端子的徑向活動,以及該束定套退出顎接座之后,可徑向自由調轉180度角。
[0007]所述的顎接座的橫向截面形狀為上、下對稱,及左、右對稱。[0008]所述的每一插接端子的鞘接方柱橫向截面相等,并為正方形,其對角線的長度,小于二插接端子平行相對的軸心間距。
[0009]所述的束定套的內環(huán)體設有內表的上、下或二內側平面,組合后,切靠著插接端子所設鞘接方柱的縱身平面,以限制鞘接方柱的徑向角度。
[0010]所述的顎接座前端開設有一組接口,提供一定位元件與上述的組接口為可徒手組卸關系,組合后,其外表與顎接座平齊,定位元件縱向二端面對組接口的內部,前后橫向分設有一窄距嵌接組及一寬距嵌接組,窄距嵌接組與寬距嵌接組分別由至少二孔以上的嵌接口橫向并鄰而設,且嵌接口的軸心與上述顎接座的軸向為平行關系,以及定位元件脫離組接口之后,可水平面調轉180度角之后再組合入組接口。
[0011]所述的束定套縱向內部為一內環(huán)體,內環(huán)體的截面形狀與顎接座相同并為活動緊配合關系,組合后,內環(huán)體內表包合著顎接座縱身長度的外表。
[0012]所述的插接端子的組接端為圓軸狀,與嵌接口之間為活動公差配合。
[0013]所述的插接端子的組接端的長度為與嵌接口的縱向長度相同,并受嵌接口軸向止定。
[0014]所述的顎接座的上殼體為彈性,縱向開設有一應力開槽。
[0015]本實用新型利用一同側設有二組U形嵌接口的定位元件,提供二插接端子就定位結合,藉由定位元件為可組卸,以及可改變U形嵌接口的角位后,可供徒手調變二插接端子的光軸平行相對的間距。
[0016]本實用新型插接端子所設的組接端為重迭工作光軸,共軛旋轉出的圓軸狀,可樞置在定位元件所設的U形嵌接口作調轉,和系統(tǒng)所設一束定套,可180度角調轉,經由上述二道調轉操作后,可置換極向A-B與B-A,以達A、B 二極向交互置換需求。
[0017]本實用新型插接端子的徑向定位,可利用鎖定組合的束定套平行相對的二側,在組合結果的狀態(tài)下,為可切靠在插接端子的相對側表面,而使插接端子可得徑向定位。
[0018]本實用新型顎接座設有一可內縮的應力開槽,以及在組接口的上方,由顎接座的上表所一體延伸的壓扣唇,提供一壓持的力量,壓扣定位元件的相對角端,尤其是束定套完成套入產生對顎接座的周圍向內鎖束的情況下,以及該定位元件被壓扣扣壓力的滿足情況下,所設的U形嵌接口即對插接端子的組接端,發(fā)生一切壓力,并由該切壓力轉化出一摩擦力,作用向組接端進而使插接端子的徑向可得角向定位。
[0019]本實用新型插接端子所設的組接端,為一內縮的圓軸如頸部,與定位元件的U形嵌接口之間為跨枕的組合關系,如此插接端子的軸向組合后即被定位元件定位,而定位元件為與顎接座機械性結合。
[0020]本實用新型的效益,在物資節(jié)約的貢獻程度,因單條可多用的前提下,即為多倍數(shù)的節(jié)約效益達到三個百分比,即以一條可取代三條,而且需求二極平行間距的調變,尤其是二極A、B的置換操作,是不同工作站,或工作站傳輸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作業(yè)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插接端子與光纖絲的結合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兩組以上插接端子并行安排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的各部件結合關系分解圖。[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A極插接端子與B極插接端子受到定位元件組合定位的示意圖。[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A極插接端子與B極插接端子經由定位元件間接組立在應力開槽的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準備結合束定套的方位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各部件結合后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元定位元件部件的倒置結構立體圖。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元件所設窄距嵌接組提供A極插接端子與B極插接端子結合的示意圖。
[0030]圖10為圖9間距調變應用不意圖。
[0031]圖1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結合后的立體示意圖。
[0032]圖12為本實用新型左右對調極向的操作第一步驟示意圖。
[0033]圖13為本實用新型束定套的正面示意圖。
[0034]圖14為本實用新型束定套和彈性扣桿被調整在6點鐘方向的示意圖。
[0035]圖15為本實用新型彈性扣桿調整轉向位于12點鐘方向的示意圖。
[0036]圖16為本實用新型彈性扣桿調整轉向位于6點鐘方向的示意圖。
[0037]圖17為本實用新型將圖16反轉180度角后的立體示意圖。
[0038]圖18為本實用新型將系統(tǒng)調轉結果示意圖。
[0039]圖19為本實用新型調轉A極插接端子、B極插接端子的端面正視圖。
[0040]圖20為本實用新型鞘接方柱調轉方位關系端視圖。
[0041]圖21本實用新型束定套限制A極插接端子和B極插接端子徑向定位的端視圖。
[0042]符號說明:
[0043]I—連接器10—插接端子 11—鞘接方柱
[0044]110平面S系統(tǒng)軸線P間距
[0045]12彈性扣桿120倒扣部121扣動齒
[0046]13組接端SAA極旋轉軸 SBB極旋轉軸
[0047]2光纖絲20光耦合端 200光纜
[0048]IOA---A極插接端子 20A---A極光稱合端IOB---B極插接端子
[0049]20BB極光耦合端 13AA極組接圓軸13BB極組接圓軸
[0050]2AA極光纖絲2BB極光纖絲 3定位元件
[0051]30U形嵌接口31窄距嵌接組 31AA極嵌接口
[0052]32AA極嵌接口3IBB極嵌接口 32BB極嵌接口
[0053]32—寬距嵌接組33—角端 4—顎接座
[0054]40應力開槽41組接口 42連接端
[0055]43壓扣唇5束定套 50內環(huán)體
[0056]51彈性壓板511聯(lián)動端52上平面
[0057]53下平面54側平面6曲撓尾管
[0058]61---套接端【具體實施方式】
[0059]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結構及動作原理,請參閱圖標說明如下:
[0060]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該插接端子10為一等邊及垂直角接的鞘接方柱11,內部軸向提供光纖絲2所傳置,光纖絲2由光耦合端20對外導通光學訊號,鞘接方柱11的上方鏈接有一彈性扣桿12,彈性扣桿12的身部設有一倒扣部120,自由端設有一扣動齒121,以及鞘接方柱11設有一組接端13,該組接端13為內縮的圓軸狀。
[0061 ] 請再參閱圖2所示,該插接端子10形成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10B,分別傳載不同訊號的極向,所設的光纖絲2分別有A極光纖絲2A和B極光纖絲2B,它的腰身段落經由光纜200的包覆形成纜線狀,A極光纖絲2A導通A極光耦合端20A,B極光纖絲2B導通B極光耦合端20B,所設組接端13分別為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它受到一定位組件3的U形嵌接口 30所嵌扣,并且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組合在U形嵌接口 30之后未被定著前,它可徑向調轉。
[0062]請再參閱圖3所示,并請參照圖4和圖5,如前述,該插接端子10分別為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10B,分別所設的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受到定位組件3的U形嵌接口 30所定位結合,定位元件3又與一顎接座4所設的組接口 41以機械性嵌合方式組合,定位元件3的U形嵌接口 30與組接口 41結合后可分別含接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使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間接結合在顎接座4。
[0063]顎接座4上部之上殼體縱向,開設有一應力開槽40,它提供光纖絲2可橫向跨入,主要該應力開槽40的存在會產生一變形的應力吸收,當顎接座4的橫向周圍受到外力束壓時,藉由該應力開槽40的縮小定型而吸收外圍束壓的應力,相對該束壓應力所產生的反作用力為一彈性拱壓的作用,它可提供有效的束接組合。
[0064]顎接座4的末端形成一連接端42,提供丨橫向截面形狀尺度小于顎接座4之曲撓尾管6所設的套接端61所套接,形成線性鏈接,以及束定套5設有一環(huán)狀的內環(huán)體50,該內環(huán)體50的橫向截面面積與顎接座4的截面面積包含組合定位組件3之后為活動公差配合或緊配合的公差,在緊配合的狀態(tài)下,內環(huán)體50可產生對顎接座4以及定位元件3的包合束接力。
[0065]上述的定位元件3以徒手干式組合在顎接座4的組接口 41,二者之間結合,為可采用任何機構卡扣以達瞬時固定的組合,其組合力在不受束定套5的束縛的情況下,不會對A極組接圓軸13A、B極組接圓軸13B發(fā)生咬合力。
[0066]以及該卡扣機構在本案的實施例中,可要求有三維向的卡扣,如在顎接座4的上殼體往組接口 41的方向,平齊延伸出有一壓扣唇43,定位元件3就入組接口 41之后,其角端33即受壓扣唇43所壓制,以及在定位元件3下腳對接組接口 41的顎邊,互設有卡扣的榫或塊或溝或槽等互對元件,以及組接口 41為”L”型,如此即可達到二維向輕度瞬時結合,該輕度結合力為應和徒手操作的必需為前提。
[0067]請再參閱圖4所示,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所設的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分別受到定位元件3跨接組合,基礎上藉由定位元件3所設U形嵌接口 30的間距,它決定了 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的平行相對的距離,其中U形嵌接口的軸心為平行于顎接座4的縱軸。[0068]請再參閱圖5所示,該定位元件3如前述將配合顎接座4的組接口 41相對組合之間,結合了 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10B,而光纜200它可穿越過顎接座4及所包含的連接端42內部中空管路,光纜200分別導通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的A極光耦合端20A跟B極光耦合端20B。
[0069]請再參閱圖6所示,定位元件3與顎接座4結合,顎接座4的末端又提供曲撓尾管6的套接端61套接后形成一桿狀體,又束定套5所設的內環(huán)體50,它提供光纜200所穿通,并且也可供曲撓尾管6所穿越,以及內環(huán)體50的截面形狀與顎接座4或結合定位元件3之后,其截面形狀兩者之間原則上為活動公差配合或緊配合,緊配合的情況,有利于對顎接座4產生周圍性向內的鎖束力量,包含對定位元件3及組接口 41的鎖束結合力,進而對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作束接結合。
[0070]束定套5它的內環(huán)體50提供了光纜200及曲撓尾管6的穿越之后,它可向前束套顎接座4的外表,包含定位組件3產生一束合組合力,而達成如圖7的連接器I,而束定套5的套接角位,為所設的彈性壓板51與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上方分別所設的彈性扣桿12為相互可扣接關系,而且如圖標,彈性壓板51的末端設有一聯(lián)動端511,彈性扣桿12的末端設有一扣動齒121,兩者為倒扣關系,加上彈性壓板51和彈性扣桿12分別為彈性懸臂狀,當加壓束定套5的彈性壓板51往軸心方向時,則連動彈性扣桿12作上下擺動,該上下擺動的過程為提供彈性扣桿12身段部位所設的倒扣部120可產生變位,該變位即對系統(tǒng)工作站的插槽所設的扣固點(圖上未示)作脫離動作,即可拔出如一般網絡cable插頭一般,倒扣部120下降變位后,則連接器I整體可退出工作站的插槽,相反插入后藉由彈性扣桿12的彈性變形,會讓倒扣部120彈性跳起而倒扣在插座的叩固點,使連接器I與工作站得到瞬時的連結。
[0071]內環(huán)體50與顎接座4的樞接關系原則上以緊配合的方式為佳,其條件為可供徒手操作即可將束定套5退出顎接座4為首要原則。
[0072]束定套5退出顎接座4之后,它可再跨越過曲撓尾管6與光纜200,于是卸開如圖3的狀態(tài)而分解各部件。
[0073]請再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的定位元件3,相關的U形嵌接口 30設為多數(shù),它以極向的數(shù)量,橫向設有至少一窄距嵌接組31及一寬距嵌接組32,窄距嵌接組31的U形嵌接口 30形成一 A極嵌接口 31A與B極嵌接口 31B,窄距嵌接組31是提供5.25的間距P需求時所使用,寬距嵌接組32則提供6.25的間距P需求時所使用,寬距嵌接組32的U形嵌接口 30分別為一 A極嵌接口 32A與B極嵌接口 32B,上述A極嵌接口 31A、B極嵌接口 31B、A極嵌接口 32A、B極嵌接口 32B的形狀尺寸為相等,又其槽體的截面至少為一半圓形的凹槽,越過半圓形凹槽3點鐘到9點鐘以上需為至少平行的開口,該開口二側的跨距為大于前述的組接端13,以及上述U形嵌接口 30的軸心是與前述顎接座4的縱軸平行。
[0074]有關本實用新型定位元件3組合插接端子10可得不同的間距P之實施,請參閱圖9及圖10所示,首先請參閱圖9,該結合的結果是使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之間的光學軸心間距為5.25mm,而其方式為窄距嵌接組31所設的A極嵌接口 31A與B極嵌接口 31B其軸心相對的距離為具窄的5.25mm,而且所設的A極嵌接口 31A與B極嵌接口31B分別提供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A極組接圓軸13A和B極組接圓軸13B所套置,A極組接圓軸13A和B極組接圓軸13B是依據(jù)光學軸心共軛旋轉的圓周體,它可形成樞接方式嵌入窄距嵌接組31的A極嵌接口 31A與B極嵌接口 31B,又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為一內縮的圓柱狀,它的長度可和A極嵌接口 3IA與B極嵌接口31B的長度配合以及前后擴設有凸肩,因此它的前后可受到A極嵌接口 31A與B極嵌接口31B的長度而如馬鞍跨置限制,使結合后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軸向前后受到定位。
[0075]上述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分別所鏈接的A極光纖絲2A和B極光纖絲2B為跨越過另一組寬距嵌接組32的A極嵌接口 32A與B極嵌接口 32B。
[0076]當系統(tǒng)要求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相對平行跨距,要求較寬規(guī)格的6.25mm間距,則將定位元件3先行退開后,平面旋轉180度,讓所設的寬距嵌接組32為朝向插接端子10的方向,相反該窄距嵌接組31則朝向后側,而寬距嵌接組32的A極嵌接口 32A與B極嵌接口 32B軸心相對距離為6.25mm,它提供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A極組接圓軸13A和B極組接圓軸13B分別套置之后,讓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光學軸心互對間距為6.25mm,如此而改變了兩者的平行間距,也就是從第9圖的5.25mm可改變到第10圖的6.25間距P,而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分別所設的A極光纖絲2A和B極光纖絲2B也穿越過窄距嵌接組31的A極嵌接口 31A和B極嵌接口 31B,經由上述的調變之后,在進行圖5?圖7的組立操作即可達成一完整但間距變?yōu)?.25mm規(guī)格的連接器I,達成間距P為從5.25mm可和6.25mm之間,經由定位元件3的平面180度角反向調轉而達到交互調變。
[0077]上述為本實用新型在單一的連接器I主體內藉由定位元件3的特殊結構,以及以嵌入方式結合相對為可組卸,在該利用的條件之下,可換置不同的U形嵌接口 30,如窄距嵌接組31與寬距嵌接組32的互換,則決定了 5.25mm或6.25mm間距P的規(guī)格需求,而其要件為定位元件3是如圖3的分解狀態(tài),結合到如圖7的鎖接關系,定位元件3的組合力量是受到束定套5的規(guī)范,束定套5即可徒手退出,則相對可嵌合方式達成組合,經由上述操作而達成間距P的調變。
[0078]另系統(tǒng)工作站的插座若需求A、B極向的置換時,即將A和B左右對調,其對調的結構及操作請參閱圖11?圖18所示:
[0079]圖1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I結合后的立體示意圖,該結合關系相同前述經由束定套5對顎接座4和定位元件3的束接,以及彈性壓板51可關系扣接到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的彈性扣桿12,使形成一連接器1,而左右極向對調的第一操作步驟為如圖12所示,首先將束定套5退出,束定套5所設彈性壓板51的末端為聯(lián)動端511,先前為鉤住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的彈性扣桿12自由端所設的扣動齒121,藉由兩者為彈性懸臂關系,因此可讓束定套5的聯(lián)動端511與扣動齒121的光耦合端20彈狀脫離。
[0080]請再參閱圖12所示,脫離后束定套5可往后退開并讓出定位元件3與顎接座4的裸露空間,使顎接座4及定位元件3不會受到外部的束縛力量,則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則可向外的徑向旋轉。
[0081]請再參閱圖13所示,束定套5所設的內環(huán)體50原則上是提供顎接座4和定位組件3的外表所套入,達成鎖接的力量,又束定套5所設的內環(huán)體50依據(jù)系統(tǒng)軸線S上、下及左、右為對稱的結構,束定套5的外表上方形成彈性壓板51,如是束定套5它可依據(jù)系統(tǒng)軸線S為作180度角調轉,加上如第12圖所示的過程,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它也可獨立分別旋轉,其旋轉角度皆在180度角為主。
[0082]請再參閱圖1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調變A、B極向的第二操作順序圖,請配合圖15及圖16所示,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獨自形成有A極旋轉軸SA與B極旋轉軸SB,而纜線包含顎接座4的中心為一系統(tǒng)軸線S,所設的A極插接端子IOA它因脫離定位組件3或顎接座4的束縛力,它可往徑向外圍方向旋轉,而依據(jù)A極旋轉軸SA與B極旋轉軸SB而分別旋轉180度角,讓所設的彈性扣桿12為朝向6點鐘方向,即圖16的狀態(tài),彈性扣桿12位于定位元件3的下方,以及其轉動的依據(jù)為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的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為受到U形嵌接口 30的支持,而對正A極旋轉軸SA與B極旋轉軸SB做180度角旋轉,而圖14所示,束定套5的彈性壓板51也一樣向下翻轉,背對定位組件3的另一側,再如圖17的方向,系統(tǒng)整體依據(jù)系統(tǒng)軸線S調轉經向180度角,則定位元件3即朝下,而所設束定套5的彈性壓板51背對定位元件3為朝上,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的彈性扣桿12為朝上,而最后推入束定套5使達成圖18的狀態(tài)。
[0083]于是由圖18的結果,它的B極插接端子IOB是在連接器I的右側,A極插接端子IOA即換成在連接器I的左右,與圖11之間產生了 A、B極向置換的結果,如是提供了在工作站需要A、B極向的置換時,可經由12?17圖的結構以及操作過程,讓A、B極向達到換置的功能,其要件為如前述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它是依據(jù)軸心線共軛旋轉形成的一軸狀圓表,它可樞置在定位元件3所設的U形嵌接口 30,以及如圖13所示,束定套5的內環(huán)體50上下左右結構為對稱關系,它可依據(jù)系統(tǒng)軸線S作旋轉,以及所設的顎接座4和定位元件3組合后的外觀,它也是上下對稱關系。系統(tǒng)在180度角的不同徑向角度皆可套接而達成A、B極向置換的必要。
[0084]另有關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分別為一橫向等邊及垂直的截面方柱體,兩者在旋轉180度角的操作過程中,在45度角時,要考慮到兩者對角線或對角的干涉問題,于是本實用新型在旋轉的必要上考慮了如圖19及圖20的實施必要,原則上至少它是使用上5.25mm的情況下。
[0085]首先請參閱圖19所示,調整過程中,定位元件3為固定在上方的位置,分別將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往徑向外圍方向旋轉180度角,旋轉的過程當中,所設的A極組接圓軸13A與B極組接圓軸13B是受到定位元件3的U形嵌接口 30所規(guī)范工作旋轉軸心對正在A極旋轉軸SA與窄距嵌接組31,又A極旋轉軸SA與窄距嵌接組31兩者之間的相對距離等同間距P。
[0086]請再參閱圖20所示,為了避免A極插接端子IOA與B極插接端子IOB的對角線或對角于旋轉到45度角時,避免發(fā)生干涉的情況,為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的對角線長度總和,要小于A極旋轉軸SA與B極旋轉軸SB,兩者之間相對間距P的寬度,該間距P即如5.25mm為首要考慮。
[0087]藉由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的截面對角線長度總和小于間距P的情況之下,則兩者之間的旋轉,在任何角度就不會產生相互干涉,尤其是在窄距嵌接組31的實施情況之下尤須注意。
[0088]請再參閱圖21所不,束定套5它如弟11圖或18圖的束接關系之后,最后可嵌入到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相對側端,束定套5所設50內表的上平面52、下平面53和側平面54,在束接組合后,剛好可貼壓住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分別的平面110,甚至由上平面52和下平面53結合側平面54所形成的半開口槽面,它可含接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的三個邊,使A極插接端子IOA或B極插接端子IOB達到徑向的定位結果。
[0089]有關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徑向定位組合,也可在束定套5的側邊朝前延伸有扶手(圖上未示),以拖住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的側邊,該扶手為一般的伸出板或以其他定位結構如凸粒狀的卡扣結構組件,諸為一般的機構設計,于此請容不再予贅述。
[0090]主要是系統(tǒng)在顎接座4鎖束組合后,所設的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徑向必須得到角位定著,而退開束定套5之后,A極插接端子IOA和B極插接端子IOB又可分別自由旋轉為結構要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它組成包含有:一顎接座,前端形成有至少二橫向對齊的U形嵌接口,U形嵌接口的軸心與顎接座的軸向平行,以及顎接座的縱身內部提供光纖絲穿通;至少二插接端子,分別是由一鞘接方柱,內部縱身提供光纖絲一端穿置,并在鞘接方柱的外端形成光耦合端,光耦合端相對的另一端為組接端,組接端為圓軸狀,樞置在上述的U形嵌接口 ;一束定套,縱身內部通設有一橫向截面形狀與顎接座相同且為活動緊配合關系之內環(huán)體,組合顎接座之后,鎖壓著插接端子的組接端,并限定插接端子的徑向活動,以及該束定套退出顎接座之后,可徑向自由調轉180度角。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顎接座的橫向截面形狀為上、下對稱,及左、右對稱。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每一插接端子的鞘接方柱橫向截面相等,并為正方形,其對角線的長度,小于二插接端子平行相對的軸心間距。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束定套的內環(huán)體設有內表的上、下或二內側平面,組合后,切靠著插接端子所設鞘接方柱的縱身平面,以限制鞘接方柱的徑向角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該顎接座前端開設有一組接口,提供一定位元件與上述的組接口為可徒手組卸關系,組合后,其外表與顎接座平齊,定位元件縱向二端面對組接口的內部,前后橫向分設有一窄距嵌接組及一寬距嵌接組,窄距嵌接組與寬距嵌接組分別由至少二孔以上的嵌接口橫向并鄰而設,且嵌接口的軸心與上述顎接座的軸向為平行關系,以及定位元件脫離組接口之后,可水平面調轉180度角之后再組合入組接口。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該束定套縱向內部為一內環(huán)體,內環(huán)體的截面形狀與顎接座相同并為活動緊配合關系,組合后,內環(huán)體內表包合著顎接座縱身長度的外表。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插接端子的組接端為圓軸狀,與嵌接口之間為活動公差配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插接端子的組接端的長度為與嵌接口的縱向長度相同,并受嵌接口軸向止定。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空間角位置換之光學連接器,其特征為顎接座的上殼體為彈性,縱向開設有一應力開槽。
【文檔編號】G02B6/38GK203535261SQ201320603330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施習中 申請人:飛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