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38747閱讀:236來源:國知局
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裝置,特別是涉及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面?zhèn)扰渲糜芯哂型哥R功能的液晶透鏡的方式的三維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不使用眼鏡等而通過裸眼可切換二維(2D)顯示和三維(3D)顯示的顯示裝置例如為具備進行圖像顯示的第一液晶顯示面板和配置于該第一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面?zhèn)龋ㄓ^察者側)且在3D顯示時形成向觀察者的左右眼入射不同的光線的視差障壁的第二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這種可切換2D顯示和3D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通過控制第二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分子的取向,使第二液晶顯示面板內的折射率變化,形成在顯示面的上下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并設的透鏡(雙凸透鏡、圓柱透鏡陣列)區(qū)域,且將與左右眼相對應的像素的光轉向觀察者的視點。由這種結構構成的液晶透鏡方式的三維顯示裝置例如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自動立體顯示裝置。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顯示裝置中,其結構為,在經(jīng)由液晶層相對配置的一透明基板上形成面狀的電極,同時,在另一透明基板上形成沿透鏡的形成方向延伸的長方形電極(線狀電極),且在透鏡的排列方向并設線狀電極。通過該結構,控制對長方形電極施加的電壓和對面狀電極施加的電壓,控制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可切換2D顯示和3D顯示。另外,專利文獻1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但考慮保持液晶層的厚度的襯墊使用墊片(beads)等。在如上述的結構的電極構造中,考慮在將兩透明基板貼合時在長方形電極上部固定墊片SB。這種狀態(tài)時,例舉有如下問題,即,因墊片而使長方形電極附近的液晶取向紊亂,產(chǎn)生不需要的光。認為這種不需要的光的產(chǎn)生會使表現(xiàn)3D顯示的畫質的交調失真(crosstalk)惡化。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結構,通過以平均傾斜角度為8.5度以下的臺階、或縱橫比(縱向/橫向比)為0.15以下的正錐形的臺階的方式控制液晶顯示面板的取向膜的表面的凹凸,實現(xiàn)取向膜表面的取向控制能力的均勻化,降低初期取向方向的變動帶來的顯示不良的發(fā)生。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9-52023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31700號公報在專利文獻2中,通過控制液晶顯示面板內的取向膜的臺階的形狀,改進取向膜面內的摩擦處理的均勻性。但是,專利文獻2的記載為關于一般的液晶顯示面板的構成,對于液晶透鏡的課題完全沒有記載。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在液晶透鏡中,在通過墊片SB規(guī)定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間隔的情況下,防止墊片SB存在于用于形成液晶透鏡的電極上,液晶透鏡變形帶來的三維圖像的顯示特性的劣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1)一種顯示裝置,在顯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鏡在第一透明基板與第二透明基板之間夾持有液晶,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與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間隔由墊片規(guī)定,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備平面電極,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備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排列的長方形電極,具有覆蓋所述長方形電極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突起部,通過在所述平面電極與所述長方形電極之間施加電壓,進行三維顯示,通過在所述平面電極與所述長方形電極之間不施加電壓,進行二維顯示。(2)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截面的縱向直徑/橫向直徑比為0.26以上且1.0以下,所述縱向直徑為所述截面的最高的直徑,所述橫向直徑為所述截面的最寬的直徑。(3)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縱向直徑/橫向直徑比為0.35以上且1.0以下。(4)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截面形狀的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的多個邊構成的角相對于所述第一基板為凸。(5)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截面形狀的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的邊與所述第一基板平行。(6)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截面形狀為矩形。(7)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截面形狀為橢圓。(8)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方形電極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寬度為液晶層厚度的0.15倍~0.5倍。(9)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高度為液晶層厚度的0.6倍~1.0倍。(10)一種顯示裝置,在顯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鏡在第一透明基板與第二透明基板之間夾持有液晶,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與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間隔通過墊片規(guī)定,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備平面電極,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備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排列的長方形電極,具有覆蓋所述長方形電極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以所述墊片與所述長方形電極之間比液晶層的厚度大的方式形成。(11)如(1)或(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液晶層的液晶材料的介電常數(shù)各向異性為正。(12)如(1)或(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由樹脂形成。(13)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液晶透鏡內設置使墊片SB從長方形電極上部移動的構造,抑制液晶透鏡的劣化,由此,能夠抑制交調失真的惡化。因此,可以進行液晶透鏡方式的高配置的三維圖像的顯示。附圖說明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整體構成的剖面圖;圖2是表示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可觀察3D圖像的原理的圖;圖3(a)、(b)是用于說明構成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液晶透鏡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圖4是說明構成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液晶透鏡中的長方形電極的平面圖;圖5(a)~(c)是說明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的液晶透鏡驅動時的電場分布和液晶取向的剖面圖;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的液晶透鏡驅動時產(chǎn)生的折射率分布的圖;圖7(a)、(b)是說明交調失真和長方形電極和墊片之間的距離的關系的圖;圖8是說明賦予墊片的負荷和變形之間的關系的圖;圖9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圖10是說明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和以單元間隙標準化的長方形電極之間的關系的圖;圖11(a)~(c)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圖12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圖13是說明突起部的高度和破損概率的關系的圖。符號說明BLU:背光燈單元;DIS:顯示面板;ADH:粘接層;LCLE:液晶透鏡;OB:觀察液晶透鏡的觀察面;LE:觀察者的左眼;RE:觀察者的右眼;LP:顯示左眼用的圖像的像素;RP:顯示右眼用的圖像的像素;GIU:一間距量的折射率分布;LLP:左眼用的圖像的光通過的光路;RLP:右眼用的圖像的光通過的光路;SUB1:上側透明基板;PE:平面電極;SUB2:下側透明基板;IE:長方形電極;BU:突起部;LCL:液晶層;SB:墊片;EF:電場;LC:液晶取向;GI:折射率分布;BUH:實施例1的突起部的高度;SBD:墊片的直徑;BUW:實施例1的突起部的寬度;IEW:長方形電極的寬度;BU1:實施例2的圖11(a)的突起部;BU2:實施例2的圖11(b)的突起;BU3:實施例2的圖11(c)的突起部;BUH1:實施例2的圖11(a)的突起部的高度;BUH2:實施例2的圖11(b)的突起部的高度;BUH3:實施例2的圖11(c)的突起部的高度;BUW1:實施例2的圖11(a)的突起部的寬度;BUW2:實施例2的圖11(b)的突起部的寬度;BUW3:實施例2的圖11(c)的突起部的寬度;BU4:實施例3的圖12的突起部;BUH4:實施例3的圖12的突起部的高度;BUW4:實施例3的圖12的突起部的寬度具體實施方式下面,使用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但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于同一構成要素標注同一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實施例1)(整體構成)使用圖1~8說明實施例1的整體構成。圖1顯示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依次具備位于最下層的背光燈單元BLU、液晶顯示面板DIS、粘接層ADH、位于最上層的液晶透鏡LCLE。液晶顯示面板DIS例如為IPS(In-PlaneSwitching)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非發(fā)光型的顯示面板、有機EL顯示面板等自發(fā)光型的顯示面板等。在使用這種液晶顯示面板以外的顯示面板的情況下,在顯示面板和液晶透鏡LCLE之間配置偏振板。這是由于液晶透鏡可以僅由偏振光進行控制。在使用自發(fā)光型的顯示面板的情況下,未必需要背光燈單元BLU。在以下的說明中,以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進行說明。另外,假設該液晶顯示面板為IPS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進行說明。粘接層ADH將液晶顯示面板DIS和液晶透鏡LCLE固定。粘接層ADH由眾所周知的樹脂部件等構成。液晶透鏡LCLE在施加驅動電壓時,將通過了粘接層ADH的偏振的光聚光。液晶透鏡LCLE不是如放大鏡等那樣以形狀的分布將光聚光的透鏡,而是通過折射率的分布將光聚光的GRIN(GradientIndex)透鏡。在對液晶透鏡LCLE未施加驅動電壓時,液晶透鏡LCLE對于通過了粘接層ADH的偏振的光不帶來影響地使光通過。此時,觀察者看到的影像為2D顯示。另一方面,在對液晶透鏡LCLE施加驅動電壓時,液晶透鏡LCLE使通過了粘接層ADH的偏振的光在焦點的位置聚光。此時,觀察者看到的影像為3D顯示。圖2顯示對液晶透鏡LCLE施加驅動電壓時偏振的光通過的光路。圖2中,將圖1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DIS、粘接層ADH、液晶透鏡LCLE沿Z軸方向層疊。在其上有觀察實施例1的顯示裝置的觀察面OB。觀察面OB上有觀察者的左眼LE和右眼RE。3D圖像可通過這些左眼LE和右眼RE分別識別左眼用的圖像和右眼用的圖像來進行觀測。左眼用的圖像和右眼用的圖像不同,成為彼此帶視差的圖像。在液晶顯示面板DIS上具備顯示左眼用的圖像的像素LP和顯示右眼用的圖像的像素RP。如圖2所示,顯示左眼用的圖像的像素LP和顯示右眼用的圖像的像素RP成為一組并設于X軸方向。從顯示左眼用的圖像的像素LP和顯示右眼用的圖像的像素RP發(fā)出的光在通過了粘接層ADH后,到達液晶透鏡LCLE。液晶透鏡LCLE具備折射率分布。折射率分布在X軸方向具有周期性,將其中1間距量的折射率分布設為GIU。1間距量的折射率分布GIU將來自顯示左眼用的圖像的像素LP和顯示右眼用的圖像的像素RP的光聚光。利用1間距量的折射率分布GIU,在左眼用的圖像的光通過的光路LLP、右眼用的圖像的光通過的光路RLP分別到達左眼LE、右眼RE時,觀測者能夠識別3D顯示。(液晶透鏡的構成)圖3顯示液晶透鏡LCLE的截面構造。圖3(a)是省略了襯墊即墊片SB的液晶透鏡LCLE的截面構造。在上側透明基板SUB1上設有平面電極PE。在下側透明基板SUB2的上側設有長方形電極IE,且在其上設有突起部BU。長方形電極IE有多個,沿Y軸方向延伸,且沿X軸方向周期性并設。在上側透明基板SUB1與下側透明基板SUB2之間有液晶層LCL。圖2中的AA‘所示的虛線顯示圖3(a)中周期性并設的長方形電極IE的1周期量的截面。上側透明基板SUB1、下側透明基板SUB2使用例如玻璃等材料。平面電極PE、長方形電極IE為眾所周知的透明電極,作為材料使用ITO(IndiumTinOxide)或ZnO(氧化鋅)。構成突起部BU的材料例如為丙烯酸系、環(huán)氧系等樹脂。另外,構成突起部BU的材料在例如如碳系樹脂那樣具有遮光性的情況下,具有將不需要的散亂光遮光的功能。液晶層LCL由取向膜、液晶材料和作為襯墊的墊片SB構成。在此使用的取向膜為將液晶取向相對于上側透明基板SUB1、下側透明基板SUB2在水平方向取向的取向膜。另外,液晶材料也是正型液晶。墊片SB的材料為玻璃或塑料。液晶透鏡LCLE的制作方法大致如下。首先,對上側透明基板SUB1和下側透明基板SUB2進行清洗,在各基板上濺射平面電極PE、長方形電極IE的材料。接著,為進行構圖而蝕刻長方形電極IE的材料。這樣形成平面電極PE、長方形電極IE后,在長方形電極IE的上部涂布突起部BU的材料并使其固化,形成突起部BU。在上側透明基板SUB1和下側透明基板SUB2上分別形成取向膜。接著,在任一透明基板上散布墊片SB。其次,使用密封材料貼合兩個透明基板。最后,在兩個透明基板間封入液晶材料并進行密封。圖3(b)顯示墊片SB和液晶透鏡LCLE的截面構造。墊片SB散布于透明基板上,因此,在液晶層LCL中未確定配置墊片SB的位置。圖4顯示液晶透鏡LCLE中的長方形電極IE的平面構造。如圖4所示,沿X軸方向并設圖3(a)中AA‘虛線所示的長方形電極IE一周期量。長方形電極IE具備用于連接從外部施加驅動電壓的配線的端子。通常被設于下側透明基板SUB2的端部等上,但圖4中省略。圖5是說明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的電場分布和液晶取向分布的圖。圖5(a)顯示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的電場分布。在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在長方形電極IE和平面電極PE之間產(chǎn)生電場EF。如圖5(a)所示,電場EF從長方形電極IE放射狀地分布。如下顯示液晶取向通過該電場EF如何變化。圖5(b)顯示未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的液晶取向。此時,液晶取向LC相對于X軸方向同樣地大致平行。圖5(c)顯示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的液晶取向。受到圖5(a)所示的電場EF的影響,液晶取向LC如圖5(c)所示那樣進行取向。圖6顯示驅動液晶透鏡LCLE時產(chǎn)生的折射率分布GI。折射率分布GI是將圖5中沿X軸方向振動的偏振的光因液晶取向LC而受到影響的折射率在各X坐標中沿Z軸方向平均化的分布。液晶透鏡LCLE是GRIN(GradientIndex)透鏡,具有折射率分布。沿X軸方向振動的偏振的光對圖5(c)所示的液晶取向進行照射時,該偏振的光受到圖6所示的折射率分布GI的影響。折射率分布GI的詳細通過液晶取向LC決定。長方形電極IE上部的液晶取向相對于下側透明基板SUB2沿大致垂直方向進行取向。液晶取向在這樣的狀態(tài)時,沿X軸方向振動的偏振的光受到相對于液晶材料的常光的折射率的影響。另外,長方形電極IE間的液晶取向相對于下側透明基板SUB2沿大致平行方向進行取向。液晶取向在這樣的狀態(tài)時,沿X軸方向振動的偏振的光受到相對于液晶材料的異常光的折射率的影響。通過液晶取向的分布,沿X軸方向振動的偏振的光受到影響的折射率成為相對于常光的折射率和相對于異常光的折射率之間的值。因為這樣的理由,所以圖6所示的折射率分布GI與圖5(c)所示的液晶取向LC的分布有較強的關系。另外,折射率分布GI的形狀為二次曲線狀時,液晶透鏡LCLE的聚光性最好。液晶透鏡LCLE的聚光性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為3D顯示器的畫質有影響,因此,期望折射率分布GI的形狀為二次曲線狀。即,為使本實施方式的作為3D顯示器的畫質良好,必須要以折射率分布GI的形狀為二次曲線狀的方式適當調整液晶取向LC的分布。液晶透鏡LCLE的折射率分布GI的形狀與理想的二次曲線狀不同時,3D顯示器的性能惡化。作為該一個主要原因,例舉有在長方形電極IE上部有墊片SB的情況下,電場EF的分布散亂。圖7顯示墊片SB和長方形電極之間的距離和交調失真的關系。圖7(a)說明墊片SB和長方形電極之間的距離。如圖7(a)中的箭頭S所示,墊片SB和長方形電極之間的距離通過測量從長方形電極的端部到墊片SB的表面的距離而得到。進而,使用墊片SB的直徑將其標準化。交調失真是顯示3D顯示器內產(chǎn)生的不需要的光的多少的參數(shù)。交調失真增加時,3D顯示器的立體感減小。如圖7(b)所示,標準化后的墊片SB和長方形電極之間的距離越短,交調失真越大。這表示,由于墊片SB處于長方形電極上部或附近,所以如上述液晶取向紊亂,交調失真增加。為防止上述情況,如圖3(b)所示,在長方形電極IE上部配置突起部BU。即使在制造工藝的中途將墊片SB配置于長方形電極IE上部的情況下,在將上側玻璃基板SUB1和下側玻璃基板SUB2貼合時,由于有突起部BU,從而也能夠從長方形電極IE上部推出墊片SB。正是不取決于形狀或大小而形成突起部BU,即可得到將墊片SB從長方形電極IE上部推出的效果。但是,在突起部BU的高度不充分的情況下,對墊片SB進行壓縮,使其停留在長方形電極IE上部。在本發(fā)明中,為防止該現(xiàn)象,將突起部BU的縱橫比(縱/橫)設為0.26以上。本實施方式的3D顯示器中,為將墊片SB從長方形電極IE上部可靠地推出,必須要使突起部BU的高度充分高。因此,只要以賦予不破壞墊片SB的變形量的方式使突起部BU增高即可。通常,作為襯墊使用的墊片SB的材料為聚合物。因此,測定了聚合物墊片SB被破壞時的變形量。圖8顯示對墊片SB賦予負荷時的變形量的測定結果。如圖8所示,顯示當賦予墊片SB的負荷增加時,變形量的增加逐漸減小的趨勢。另外,在賦予了490mN的負荷時,墊片SB被破壞。在基于圖8所示的數(shù)據(jù)外插此時的位移時,計算出聚合物墊片SB被破壞的變形量為60%。使用通過上述計算得出的墊片SB被破壞時的變形量,求出突起部BU所需的縱橫比。圖9顯示突起部BU、長方形電極IE、墊片SB。根據(jù)上述的計算結果,優(yōu)選突起部BU的高度BUH為墊片SB的直徑SBD的約60%以上。因此,式1成立。BUH≥SBD×0.6(式1)另外,突起部BU的高度BUH的上限為SBD。突起部的寬度BUW如下決定。突起部BU由于必須要覆蓋長方形電極IE,所以突起部的寬度BUW依賴于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進而,由于將折射率分布GI的形狀設為二次曲線狀,所以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依賴于墊片SB的直徑SBD。圖10顯示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和以單元間隙(SBD)標準化的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的關系。表示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越接近100%,折射率分布的形狀越接近二次曲線,聚光性越高。如圖10所示,以單元間隙標準化的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為30%時,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最高。另外,以單元間隙標準化的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在15%~50%的范圍時,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為約90%,但在以單元間隙標準化的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大于50%時,折射率分布和二次曲線之間的相關值的減少變得顯著。根據(jù)這樣的理由,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需要為單元間隙的30%。因此,式2成立。IEW=SBD×0.3(式2)進而,如圖7(b)所示,為充分避免墊片SB擾亂電場的影響,不僅要防止使墊片SB在長方形電極IE的上部,而且還必須防止使其在長方形電極IE的附近。因此,使突起部的寬度BUW在長方形電極的寬度IEW的基礎上,從長方形電極IE的左右的端部分別增大墊片SB的直徑SBD量。這可以通過式3表現(xiàn)。BUW=IEW+SBD×2(式3)最后,使用式1、式2、式3的關系,可以如式4表現(xiàn)突起部BU所需的縱橫比BUH/BUW。(式4)BUH/BUW≥SBD×0.6/(IEW+SBD×2)BUH/BUW≥SBD×0.6/(SBD×0.3+SBD×2)BUH/BUW≥SBD×0.6/SBD×2.3BUH/BUW≥0.26這樣,突起部BU所需的縱橫比需要為0.26以上。另外,因工藝上的限制,縱橫比的上限為1.0。因此,包含式4所示的條件,突起部BU的縱橫比BUH/BUW可以如式5那樣表現(xiàn)。1.00≥BUH/BUW≥0.26(式5)此時,長方形電極IE的高度相比墊片SB的直徑SBD非常小,所以被忽視。另外,圖3及圖9中,突起部BU形成于下側透明基板SUB2上,覆蓋長方形電極IE,但是,只要是在長方形電極IE上部,即使形成于上側透明基板SUB1上也可以。另外,突起部BU的截面形狀在圖3及圖9中設為矩形形狀,但只要是四邊形即可,也可以如梯形形狀那樣上底和下底的邊的長度不同。另外,根據(jù)突起部BU的形成過程,有時在突起部BU的端部帶極小的圓角。這種情況也包含于上述的截面形狀。(實施例2)實施例2的整體構成除形成于液晶透鏡LCLE內的突起部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圖11表示實施例2的液晶透鏡LCLE的剖面圖。實施例2變更了實施例1的突起部BU的形狀。如圖11(a)(b)(c)所示,實施例2的突起部BU1的截面形狀為帶錐形的形狀。實施例1所示那樣的矩形形狀的突起部BU可以使墊片SB從長方形電極IE的上部或附近移動,但在貼合時可能會破壞墊片SB。因此,為確保液晶層LCL的單元間隙,有效的墊片SB的個數(shù)減少?;蛘弑黄茐牡膲|片SB的破片成為雜質,對液晶層LCL帶來惡影響。與之相比,實施例2的截面形狀的突起部具有進一步促進墊片SB的移動,防止墊片SB破壞的效果。為發(fā)揮本實施方式的效果,突起部的形狀不限于圖11(a)(b)(c)分別所示的三角形狀、半圓形狀、五邊形狀,只要是帶錐形的形狀即可。換言之,突起部的截面形狀的多個邊構成的角度為相對于上側透明基板為凸的形狀。這些形狀的突起部如下形成。在下側透明基板SUB2上形成了長方形電極IE后,涂布實施例1中敘述的突起部BU的材料并使其固化。圖11所示的各種形狀可通過調整涂布的速度而形成。這些突起部所需的縱橫比與實施例1時相同。實施例2的突起部BU的縱橫比為突起部的高度和突起部的截面中寬度最寬的寬度之比。在圖11(a)(b)(c)所示的例中,圖中所示的BUH1~3和BUW1~3之比分別為縱橫比。為發(fā)揮本實施方式的效果,優(yōu)選這些縱橫比為0.26以上。(實施例3)實施例3的整體構成除形成于液晶透鏡LCLE內的突起部BU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圖12表示實施例3的液晶透鏡LCLE的剖面圖。實施例3的突起部BU4的高度BUH4相比實施例1的高度高。由此,不僅具有使墊片SB從長方形電極IE的上部或附近移動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在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下對液晶透鏡LCLE作用外壓時的耐壓性。圖13表示進行了耐壓性試驗的結果。耐壓性試驗對液晶透鏡LCLE賦予了沖擊時,襯墊即墊片SB以哪種程度的概率破損進行了調查。突起部的高度使用單元間隙(SBD)標準化。破損概率是在對液晶透鏡LCLE賦予了10次沖擊時根據(jù)墊片SB破損的次數(shù)進行計算的結果。如圖13所示,標準化的突起部的高度為80%以上時,破損概率降低。其結果表示,通過對液晶透鏡LCLE賦予的沖擊,單元間隙瞬間縮小20%以上,此時,墊片SB因壓力而破損。這是認為是,在突起部的高度為單元間隙的80%以上時,利用突起部抑制單元間隙的縮小,使破損概率降低。因為這樣的理由,所以為提高液晶透鏡LCLE的耐壓性,需要突起部BU4的高度BUH4為墊片SB的80%以上。這通過式6表示。BUH4≥SBD×0.8(式6)就突起部BU4的寬度BUW4而言,由于與實施例1相同,所以成為式1、式2所示的值。因此,實施例3的突起部BU4的縱橫比由(式7)表示。(式7)BUH4/BUW4≥SBD×0.8/(IEW+SBD×2)BUH4/BUW4≥SBD×0.8/(SBD×0.3+SBD×2)BUH4/BUW4≥SBD×0.8/(SBD×2.3)BUH4/BUW4≥0.35這樣,突起部BU所需的縱橫比需要為約0.35以上。此時,與實施例1時相同,由于工藝上的限制,而不能構筑縱橫比為1.00以上的突起部BU。由此,關于實施例3的突起部BU4的縱橫比BUH4/BUW4,式8成立。1.00≥BUH4/BUW4≥0.35(式8)突起部BU4的形成方法、材料與實施例1及2相同。以上,基于上述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具體說明了本發(fā)明者創(chuàng)立的發(fā)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汝阳县| 青州市| 新安县| 安龙县| 临西县| 巩留县| 宁津县| 临澧县| 广灵县| 自贡市| 五家渠市| 郁南县| 宾川县| 云林县| 嫩江县| 蚌埠市| 滨海县| 无极县| 内江市| 皋兰县| 崇明县| 海安县| 江达县| 城固县| 托克逊县| 台南县| 陇川县| 句容市| 丹江口市| 黑山县| 弥勒县| 禹州市| 三都| 敖汉旗| 兰考县| 宜黄县| 泾阳县| 博乐市| 昭平县| 钟祥市|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