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輸送紙張等介質的輥以及具有該輥的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打印裝置,已知通過對由輸送輥輸送的紙張等介質噴出墨水等液體來對介質進行打印的噴墨式打印機。在這種打印機中,有的設置有夾持著被打印后的介質進行輸送的帶齒的輪(拍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帶齒的輪是由多個具有齒頂形狀的圓形的金屬片(輪)和將該金屬片支承成能夠旋轉的一體成型的模制部件(保持器)構成的,在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介質的寬度方向上2個帶齒的輪以相鄰的方式設置。通過使這樣構成的帶齒的輪的金屬片的齒頂與介質接觸而輸送介質,減小了介質與帶齒的輪接觸的接觸面積,抑制了從介質上轉印墨水的情況。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47119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的帶齒的輪的金屬片(輪)由于是通過沖壓加工而形成的金屬片(輪),因此,要將連結母材和金屬片的連接桿(tie-bar)部切離,由此形成金屬片。因此,在金屬片的外周除了齒頂形狀外還會形成連接桿切割部(被切割部)。該連接桿切割部的形狀與齒頂形狀不同,并且形成在比齒頂靠金屬片的徑向內側的位置。因此,當金屬片的齒數(shù)增多時,在形成有連接桿切割部的部分無法形成齒而成為將金屬片的齒頂形狀連結成圓周而形成的假想圓從正圓偏離了的形狀。并且,從與該金屬片的側面垂直的軸向(介質的寬度方向)觀察帶齒的輪時,若在其軸向上相鄰的金屬片彼此的連接桿切割部重合、或在帶齒的輪的周向上發(fā)生偏聚,則帶齒的輪的形狀會變成偏離了正圓的形狀。其結果是,存在由帶齒的輪輸送的介質的輸送精度降低的擔憂。
另外,不限于專利文獻1的帶齒的輪,只要是利用設置有連接桿切割部的金屬片(輪)來輸送介質的輥,都會同樣地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能夠抑制介質的輸送精度的降低的輥的打印裝置。
以下,對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進行記述。
解決上述課題的打印裝置具有輸送介質的輸送輥,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輥具有:軸體,其沿著與所述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和輪組,其利用保持器保持著在所述軸體的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多個帶齒輪,所述帶齒輪具有沒有形成齒的非形成部,所述輪組中的多個所述帶齒輪的所述非形成部以使相位在所述帶齒輪的周向上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
根據(jù)該結構,抑制了從軸向觀察輪組時與介質接觸的輪組變成偏離正圓的形狀的情況。因此,能夠穩(wěn)定地輸送介質。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非形成部是在將所述帶齒輪從基板切斷時產(chǎn)生的被切割部。
根據(jù)該結構,能夠制造出形狀精度高的帶齒輪。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與所述被切割部相鄰的齒以外的齒在所述輪組的周向上以彼此等間隔地分離的方式配置。
根據(jù)該結構,與被設置成在從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觀察輪組時齒在輪組的周面上沿軸向排列成一列的結構相比較,能夠對介質均勻地傳遞輸送力。因此,能夠抑制介質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在從所述交叉的方向觀察所述輪組時,在測量了第1距離、第2距離和第3距離的情況下,所述輪組滿足所述第1距離≥第3距離且第2距離<第3距離,這里,所述第1距離是將沿著連結所述帶齒輪的各齒的頂點而成的假想圓的圓周且具有規(guī)定的中心角的圓弧沿所述圓周無重復地應用時,在所述圓弧的范圍內存在多個所述被切割部的情況下的圓弧的累積距離,所述第2距離是將所述圓弧沿所述圓周無重復地應用時,在所述圓弧的范圍內不存在多個所述被切割部的情況下的圓弧的累積距離,所述第3距離是所述帶齒輪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一個所述帶齒輪的所述被切割部的數(shù)量而得到的距離。
根據(jù)該結構,第1距離為第3距離以上且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由此,能夠抑制從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觀察輪組時被切割部在輪組的周向上發(fā)生偏聚的情況。因此,能夠抑制由輥輸送的介質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輪組由6個所述帶齒輪構成,各個所述帶齒輪在以90°的相位間隔設有4個所述被切割部時,所述圓弧的中心角為30°。
根據(jù)該結構,能夠抑制從軸向觀察輪組時被切割部在輪組的周向上發(fā)生偏聚的情況。因此,能夠抑制由輥輸送的介質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非形成部在所述輪組的周向上以等間隔地分離的方式配置。
根據(jù)該結構,在從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觀察輪組時,被切割部不會在輪組的周向上發(fā)生偏聚。因此,能夠抑制由輥輸送的介質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帶齒輪具有:框架貫穿孔,其供所述軸體貫穿;和框架凸部,其從所述框架貫穿孔的周緣朝向所述假想圓的中心延伸,所述保持器具有供所述軸體貫穿的貫穿孔,所述保持器的一個側面具有:凸起,其位于比所述保持器的周向上的緣部所成的外周靠內側的位置并沿所述交叉的方向延伸;凹部,其以從所述外周側朝向內側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凸起并與所述框架凸部卡合;以及位于比所述凸起靠所述外周側的位置并支承第1帶齒輪的側面的面,所述保持器的另一個側面具有:凹陷部,其位于比所述外周靠內側的位置并形成在所述交叉的方向上以與其它保持器的凸起卡合;凸部,其從所述內側的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外周的中心延伸,并與卡合了不同于所述第1帶齒輪的第2帶齒輪的框架凸部的狀態(tài)下的其它保持器的凹部卡合;以及位于比所述凹陷部靠所述外周側的位置并支承所述第2帶齒輪的側面的面,從所述交叉的方向觀察時,一個所述保持器上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以使相位在所述保持器的周向上不同的方式形成。
根據(jù)該結構,能夠在從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觀察輪組時的輪組的周向上,簡單地進行使被切割部錯開的輪組的組裝。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輸送輥構成為,所述輪組在排列了多個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所述軸體。
根據(jù)該結構,能夠使使用帶齒輪的阻力輥的質量管理變得容易并能夠以簡單的作業(yè)來制作該阻力輥。而且,還能夠抑制在利用固定于旋轉軸體的多個輪組輸送介質時沿旋轉軸體的軸向的介質的寬度方向上的介質的輸送精度的偏差。
此外,在上述打印裝置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打印裝置為噴墨式,所述輸送輥為校正所述介質的斜行的阻力輥。
根據(jù)該結構,抑制了與輪組抵接的介質的輸送方向的位置在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介質的寬度方向上發(fā)生偏差的情況。因此,能夠高精度地校正基于阻力輥的介質的斜行。而且,通過在噴墨式的打印裝置采用,能夠減少墨水對阻力輥的轉印。特別是,在雙面打印中,在打印了第1面之后,使介質翻轉而打印第1面的相反側的第2面時,打印完畢的第1面面對阻力輥,因此,干燥前的墨水容易轉印于阻力輥。與一般的阻力輥相比,帶齒輥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能夠減少墨水對阻力輥的轉印。
附圖說明
圖1是概要地示出打印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的側視圖。
圖2是校正輥對和清潔部的立體圖。
圖3是作為構成校正輥對的輥的一例的校正驅動輥和校正從動輥以及清潔部的立體圖。
圖4是構成校正驅動輥的帶齒輥的立體圖。
圖5是構成為包含輪和保持器的帶齒輥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形成多個輪的母材的平面圖。
圖7是將圖6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圖。
圖8是輪的側視圖。
圖9是將圖8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圖。
圖10是2個保持器的立體圖。
圖11是安裝有輪的保持器的立體圖。
圖12是從軸向觀察帶齒輥時的側視圖。
圖13是圖12中的單點劃線圓的放大圖。
圖14是用于說明第1實施方式的作用的圖,并且是從軸向觀察帶齒輥時的示意側視圖。
圖15是關于比較例的帶齒輥的從軸向觀察帶齒輥時的示意側視圖。
圖16是示出校正驅動輥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圖。
圖17是根據(jù)圖5將輪安裝于保持器上的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圖18是第2實施方式的構成帶齒輥的輪的側視圖。
圖19是從軸向觀察帶齒輥時的示意側視圖。
圖20是變形例的輪的側視圖。
圖21是另一變形例的輪和保持器的立體圖。
標號說明
10:打印裝置;60:作為阻力輥的一例的校正輥對;70:作為輥的一例的校正驅動輥;71:作為旋轉軸體(軸體)的一例的驅動軸;72:作為輪組的一例的帶齒輥;73:輪(帶齒輪(帶有齒的輪));73a:作為凸部的一例的齒;73b:連接桿切割部(被切割部);73c:孔(框架的貫穿孔);73d:爪(框架的凸部);74:保持器;74a:孔(保持器的貫穿孔);74b:凸起;74c:凹部;74e:卡合突起(保持器的凸部);75:卡定桿;76:卡定圈;p:作為介質的一例的紙張;x:寬度方向;z:鉛直方向;ax:與輪的側面垂直的軸向(與介質的輸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打印裝置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是下述這樣的噴墨式打印機:通過對作為介質的一例的紙張噴出作為液體的一例的墨水而在紙張上形成文字或圖像。
如圖1所示,打印裝置10的殼體11內設有沿由圖1中的粗線的單點劃線所示的輸送路徑21輸送紙張p的輸送裝置20、以及在被輸送的紙張p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部12。在圖1中,在設與紙面垂直的方向為紙張p的寬度方向x的情況下,輸送路徑21形成為沿與紙張p的寬度方向x交叉(優(yōu)選為垂直)的方向輸送紙張p。
另外,在以后的說明中,設輸送紙張p的方向為“輸送方向y”,鉛直方向為“鉛直方向z”。輸送方向y是與寬度方向x交叉(優(yōu)選為垂直)的方向,鉛直方向z是與寬度方向x和輸送方向y交叉(優(yōu)選為垂直)的方向。此外,設寬度方向x中的從輸送方向y的上游側觀察時的左方向(朝向紙面的正面?zhèn)鹊姆较?為“+x方向”,設寬度方向x中的從輸送方向y的上游側觀察時的右方向(朝向紙面的背面?zhèn)鹊姆较?為“-x方向”。
打印部12為具有能夠在寬度方向x的整個范圍內同時進行噴出的液體噴出頭的所謂的行頭(linehead)。打印部12朝向以與打印部12對置的方式由輸送裝置20輸送來的紙張p噴出墨水,從而進行打印。
輸送裝置20具有:供紙部30,其向打印部12輸送紙張p;排紙部40,其將由打印部12進行打印后的紙張p輸送至殼體11外;以及分支部50,其在紙張p的雙面打印時使由打印部12打印單面后的紙張p轉向而再次輸送至打印部12。
供紙部30具有:第1供紙部30a、第2供紙部30b和第3供紙部30c,它們構成在輸送路徑21上向打印部12輸送紙張p的3個供紙路徑;以及支承輸送部30d,其支承從各供紙部30a~30c輸送來的紙張p并將該紙張p朝向輸送方向y的下游側輸送。由第1供紙部30a、第2供紙部30b和第3供紙部30c構成的3個供紙路徑在比支承輸送部30d靠輸送方向y的上游側的位置匯合。
第1供紙部30a沿輸送路徑21(供紙路徑)中的第1供紙路徑21a輸送紙張p,第1供紙路徑21a連結殼體11的下端部處設置的紙張盒11a和打印部12。在第1供紙部30a,在第1供紙路徑21a上從輸送方向y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次設有拾取輥31、分離輥對32和第1供紙輥對33。層疊在紙張盒11a中的紙張p中的最上位置的紙張p由拾取輥31送出,該被送出的紙張p利用分離輥對32被逐張分離。然后,由分離輥對32分離出的1張紙張p被第1供紙輥對33輸送至打印部12。
第2供紙部30b沿輸送路徑21(供紙路徑)中的第2供紙路徑21b輸送紙張p,第2供紙路徑21b連結插入部11c和打印部12,插入部11c通過打開設置于殼體11的一個側面上的罩11b而露出。從插入部11c插入的紙張p以被第2供紙輥對34夾持的狀態(tài)被輸送至打印部12。
第3供紙部30c沿輸送路徑21(供紙路徑)中的被設置成包圍打印部12的第3供紙路徑21c將由打印部12打印后的紙張p再次輸送至打印部12(支承輸送部30d)。在第3供紙路徑21c上設有至少一個輸送輥對(本實施方式中為2個輸送輥對35)和第3供紙輥對36。第3供紙輥對36設置在比2個輸送輥對35靠第3供紙路徑21c的下游側的位置。在第3供紙路徑21c上的比第3供紙輥對36靠上游側的位置設有多個輸送從動輥37。由打印部12打印后的紙張p被輸送從動輥37沿第3供紙路徑21c引導并在被2個輸送輥對35夾持的狀態(tài)下被輸送。由輸送輥對35輸送來的紙張p被設置在比輸送輥對35靠第3供紙路徑21c的下游側的位置的輸送從動輥37引導并輸送,然后,在被第3供紙輥對36夾持的狀態(tài)下被再次輸送至打印部12。
支承輸送部30d被設置成與輸送路徑21(供紙路徑)中的打印部12在鉛直方向上對置。支承輸送部30d通過下述方式來輸送紙張p:在利用靜電吸附將紙張p支承于成為與打印部12對置的輸送帶38的外周面的帶面的狀態(tài)下使輸送帶38環(huán)繞。即,輸送帶38是下述這樣的環(huán)狀的帶:其被張緊架設于由驅動源進行旋轉驅動的驅動輥39a與伴隨著輸送帶38的環(huán)繞而旋轉的從動輥39b這2個輥之間。并且,輸送帶38伴隨著驅動輥39a的旋轉而環(huán)繞,利用在該環(huán)繞時與帶面接觸的帶電輥(省略圖示)而使輸送帶38帶靜電。輸送帶38利用所帶的靜電將紙張p吸附于驅動輥39a和從動輥39b之間形成的平坦的帶面上,在使該吸附的紙張p與打印部12對置的情況下將紙張p輸送至輸送方向y的下游側。
排紙部40沿輸送路徑21中的排紙路徑21d輸送紙張p,排紙路徑21d連結用于排出打印完畢的紙張p的排出口11d和打印部12。從排出口11d被排出的紙張p載置于殼體11上設置的載置臺11e。排紙部40具有至少1個排紙輥對(本實施方式中為5個排紙輥對41)。排紙輥對41夾持紙張p并沿排紙路徑21d輸送紙張p。此外,在排紙路徑21d上的相鄰的排紙輥對41之間設有1個或多個從動輥42。
分支部50沿輸送路徑21中的從排紙路徑21d的上游部分支出的分支路徑21e輸送紙張p,然后,再次沿分支路徑21e朝向打印部12輸送紙張p。分支部50具有分支機構51,該分支機構51設置在比打印部12靠輸送方向y的下游側的位置,能夠將在排紙路徑21d上進行輸送的紙張p引導至分支路徑21e,并且能夠將在分支路徑21e上進行輸送的紙張p引導至第3供紙路徑21c。分支機構51例如由擋板等構成。在分支路徑21e上的比分支機構51靠下游側的位置設有分支輸送輥對52和多個從動輸送輥53,其中,分支輸送輥對52能夠沿分支路徑21e輸送紙張p并進行正轉和反轉,多個從動輸送輥53引導被輸送至分支路徑21e的紙張p。
在雙面打印時,由打印部12進行單面打印后的紙張p被分支機構51引導至分支路徑21e并利用分支輸送輥對52的正轉驅動而沿分支路徑21e進行輸送。然后,沿分支路徑21e被輸送的紙張p利用分支輸送輥對52的反轉驅動而沿分支路徑21e進行反向輸送,被分支機構51引導至第3供紙路徑21c。即,分支輸送輥對52在分支路徑21e上使紙張p轉向。然后,被引導至第3供紙路徑21c的紙張p沿第3供紙路徑21c被輸送,從而鉛直方向z上的姿態(tài)被翻轉,以使未進行打印的面與打印部12對置的方式被輸送至打印部12。
此外,輸送裝置20具有作為校正紙張p的斜行的阻力輥的一例的校正輥對60,該校正輥對60在輸送路徑21上設置于各供紙部30a~30c的匯合位置與支承輸送部30d之間。在校正輥對60旋轉停止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沿各供紙部30a~30c輸送來的紙張p的前端與校正輥對60抵接來校正紙張p的斜行。然后,通過校正輥對60的驅動而將校正斜行后的紙張p輸送到支承輸送部30d上。
校正輥對60構成為包含作為輥的一例的校正驅動輥70和伴隨著校正驅動輥70的旋轉而從動旋轉的校正從動輥80。校正驅動輥70和校正從動輥80在鉛直方向z上排列配置。校正驅動輥70能夠利用電動馬達等驅動源進行驅動旋轉,并被配置在隔著輸送路徑21而與打印部12相反一側的位置、即比打印部12靠下方的位置。校正從動輥80被配置在隔著輸送路徑21的打印部12側的位置、即比校正驅動輥70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在殼體11內還設有能夠清潔校正驅動輥70的清潔部90。清潔部90相鄰地配置在校正驅動輥70的下方側。
如圖2所示,校正驅動輥70構成為包含作為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的旋轉軸體的一例的驅動軸71和作為被該驅動軸71貫插的輪組的一例的多個帶齒輥(帶齒的輥)72(本實施方式中為10個帶齒輥72)。各帶齒輥72在驅動軸71所延伸的方向即寬度方向x上隔開間隔地排列的狀態(tài)下被固定于驅動軸71,并被設置成能夠與驅動軸71一體地旋轉。
校正從動輥80構成為包含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的從動軸81和被該從動軸81貫插的多個從動輥82(本實施方式中為10個從動輥82)。從動輥82在鉛直方向z上配置在與帶齒輥72對置的位置,以能夠相對于從動軸81旋轉的方式被支承于從動軸81。從動輥82的周面被設置成沒有凹凸的均勻的圓周面,構成為能夠相對于被輸送的紙張p(參照圖1)從動旋轉并與紙張p面接觸。此外,校正從動輥80在從動軸81上的與配置有從動輥82的位置不同的多個部位(本實施方式中為6個部位)具有鉛直向上地延伸的例如螺旋彈簧等施力部件83。施力部件83朝向下方按壓從動軸81,從而對校正從動輥80朝向校正驅動輥70施力。
如圖3所示,清潔部90構成為包含與校正驅動輥70接觸的清潔部件91、支承清潔部件91的臂部92、以及支承臂部92的支承板93。支承板93是寬度方向x呈長條的部件,在支承板93的寬度方向x的兩端部設有朝向輸送方向y的下游側折曲的折曲部93a。此外,在支承板93上以貫穿上述折曲部93a的方式設有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的1個第1支承軸94。在第1支承軸94上,在寬度方向x上隔開間隔地貫插有3個臂部92,3個臂部92以能夠相對于第1支承軸94旋轉的方式被支承于第1支承軸94。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的第2支承軸95以貫穿各臂部92的方式設置于各臂部92上的與被第1支承軸94貫插的一側的基端部相反一側的末端部。圓筒狀的2個清潔部件91貫插于第2支承軸95。清潔部件91配置在寬度方向x上相鄰的臂部92之間。每個清潔部件91與5個帶齒輥72對置。清潔部件91被設置成能夠伴隨著校正驅動輥70的驅動旋轉而從動旋轉。
此外,在寬度方向x上,在位于支承板93的兩端部的臂部92上分別設有盤簧96。臂部92的末端部被這些盤簧96朝向校正驅動輥70施力。即,設置于臂部92的末端部的清潔部件91被朝向帶齒輥72施力。由此使得清潔部件91與校正驅動輥70的帶齒輥72的下端部接觸。清潔部件91例如由泡沫塑料等柔軟性和保水性優(yōu)異的材料(泡沫體)構成,能夠擦去附著于帶齒輥72上的墨水。
如圖4和圖5所示,帶齒輥72是以下述方式組裝而成的:將能夠與紙張p(參照圖1)接觸的多個輪73(本實施方式中為6個)和保持輪73的多個保持器74(本實施方式中為7個)在寬度方向x上交替層疊。由此,通過下述方式構成了帶齒輥72:將多個輪73在沿與輪73的側面垂直的軸向ax(本實施方式中為與寬度方向x相同的方向)隔開間隔地排列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多個保持器74。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位于軸向ax的-ax側(與寬度方向x的-x側相同的一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以外的6個保持器74的-ax側的面上分別裝配并保持有輪73。在位于軸向ax的+ax側(與寬度方向x的+x側相同的一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上安裝有卡定桿75,該卡定桿75沿與驅動軸71(參照圖4)的軸向垂直的方向貫穿驅動軸71。此外,卡定圈76以與位于-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的-ax側的面接觸的方式安裝于驅動軸71。由此,通過在驅動軸71的軸向(軸向ax)上將帶齒輥72夾入于卡定桿75和卡定圈76之間,從而限制了帶齒輥72相對于驅動軸71在軸向ax上移動的情況。此外,帶齒輥72以能夠相對于驅動軸71一體地旋轉的方式被固定于驅動軸71。
如圖6所示,多個輪73(參照圖5)例如是通過對作為由不銹鋼板形成的母材的帶鋼(hoop)材料100進行沖裁加工(沖壓加工)而形成的。具體而言,在圖6中,在帶鋼材料100上通過沖裁加工(沖壓加工)而形成例如16個輪成型件101。如圖7所示,利用4個連接桿部102將輪成型件101支承于帶鋼材料100。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桿部102在輪成型件101的周向上以等間隔、即90°的間隔而設置,將輪成型件101和帶鋼材料100連結起來。通過利用沖壓機將連接桿部102切離而形成圖8所示的輪73。另外,母材不限于帶鋼材料,也可以是板狀的樹脂。在本案件中,有時還將母材表述為基板。
如圖8所示,向徑向外側突出的齒73a遍及輪73的整周地連續(xù)地設置在輪73的外周。在輪73的外周上的與圖7的連接桿部102對應的部分設有作為連接桿部102的切離痕跡的連接桿切割部73b。連接桿切割部73b與連接桿部102同樣地,在輪73的周向上以等間隔、即90°的間隔設置有4個。如圖9所示,輪73的周向上的齒73a與跟該齒73a相鄰的齒73a之間的距離(以下稱作“齒間距pt”)、和連接桿切割部73b與跟該連接桿切割部73b相鄰的齒73a之間的距離即間距pc大致相等。因此,在輪73的外周上設置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部位沒有形成齒73a。此外,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末端位于比齒73a的末端靠徑向內側的位置。
如圖8所示,在輪73的內周設有沿軸向ax貫穿的孔73c。在構成孔73c的輪73的內周緣上,在沿周向隔開間隔的3個部位設有朝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爪73d。此外,在構成孔73c的輪73的內周緣上,在與爪73d不同的位置以切口的方式形成有從輪73的內周緣指向徑向內側的多個接觸片部73e(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接觸片部73e)。多個接觸片部73e在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
如圖10所示,在保持器74上形成有沿軸向ax貫穿的孔74a。圓環(huán)狀的凸起74b以從構成孔74a的保持器74的內周緣朝向軸向ax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保持器74上的裝配輪73(參照圖11)的一側(-ax側)的面上,該圓環(huán)狀的凸起74b具有比保持器74的外徑小的外徑。即,凸起74b被孔74a貫穿。在凸起74b形成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凹部74c,凹部74c從凸起74b的外周面朝向保持器74的徑向內側凹入。
在+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參照圖5)以外的6個保持器74的+ax側的面上形成有朝向-ax側呈圓形凹陷的凹陷部74d。凹陷部74d的內徑與在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的凸起74b的外徑相等。在凹陷部74d的內周面上,多個卡合突起74e(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卡合突起74e)以與在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的凹部74c對應的方式朝向徑向內側突出。關于+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參照圖5)以外的6個保持器74中的各個保持器74,凹部74c的周向的位置與卡合突起74e的周向的位置互不相同。
如圖11所示,通過使保持器74的凸起74b與輪73的孔73c嵌合而將輪73裝配在保持器74上。此時,輪73的3個接觸片部73e(圖11中僅能看見2個接觸片部73e)與凸起74b接觸。由此,能夠抑制輪73相對于保持器74的晃動,能夠提高保持器74和輪73的同軸度的精度。此外,輪73的爪73d嵌入于保持器74的凹部74c中。由此能夠確定輪73相對于保持器74在周向上的方向。
將裝配有輪73的保持器74組裝到在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上。具體而言,使圖11的+ax側(紙面右側)的保持器74的凸起74b與-ax側(紙面左側)的保持器74的凹陷部74d嵌合。此時,-ax側的保持器74的卡合突起74e與+ax側的保持器74的凹部74c卡合。由此,輪73被夾入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之間。
通過這樣使輪73和保持器74沿軸向ax重合而形成的帶齒輥72的周面上設置的齒73a的末端與紙張p接觸,由此來輸送紙張p。即,帶齒輥72的齒73a作為能夠與紙張p點接觸的凸部發(fā)揮功能。換而言之,輪73具有能夠與紙張p點接觸的凸部。
此外,如圖12和圖13所示,在帶齒輥72上,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齒73a的位置在帶齒輥72的周面上錯開設置以使各個齒73a不完全重合。即,帶齒輥72的周面上設置的全部的齒73a被配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能夠觀察到。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上的齒73a與齒73a之間的周向間隔在周向上為等間隔。即,以將在輪73的周向上相鄰的齒73a與齒73a之間的距離即齒間距pt六等分(“六”是輪73的個數(shù))的方式來配置另外的5個輪73的齒73a。
其中,根據(jù)圖13也可獲知:在帶齒輥72上,對于與連接桿切割部73b相鄰的齒73a,由于連接桿切割部73b的存在而會產(chǎn)生齒73a彼此無法以等間隔配置的部分。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為了盡可能不使無法以等間隔配置齒73a的部分發(fā)生偏聚,只要以使連接桿切割部73b處于等間隔地分離的位置的方式將多個輪73組裝于保持器74而構成帶齒輥72即可。
另一方面,如圖14所示,在帶齒輥72上,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被設置成在周向上沒有發(fā)生偏聚。詳細地,將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接桿切割部73b連續(xù)地存在的距離規(guī)定成第1距離,將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接桿切割部73b不連續(xù)地存在距離規(guī)定成第2距離,將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得到的距離規(guī)定成第3距離。
此時,以滿足第1距離為第3距離以上、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的關系的方式來設置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
在此,對第1距離和第2距離進行補充。
即,第1距離是指,對于在連結輪73的齒73a的頂點得到的假想圓的規(guī)定的圓弧的范圍內存在有帶齒輥72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的狀態(tài),遍及整周地確認了假想圓的圓周的結果。即,在沿著假想圓繞順時針1周依次應用了規(guī)定的圓弧的情況下(0°~30°、30°~60°、……330°~360°),有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位于圓弧的范圍內時的各個規(guī)定的圓弧的累積的距離為第1距離。假定在任何一個應用的情況下,都有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位于該圓弧的范圍內,則第1距離就成為假想圓的整個圓周長度。
在此,例示“規(guī)定的圓弧”是指怎樣的圓弧。
作為前提條件,考慮以90°的相位間隔設置有4個連接桿切割部73b的6個輪73(圖8)相鄰的情況。滿足該前提條件的狀況的一例為圖14(以等間隔配置連接桿切割部73b)。如圖14那樣以等間隔配置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情況為最佳模式,為了如圖14那樣配置連接桿切割部73b,需要取15°的角度作為相鄰的連接桿切割部73b所成的中心角。由此,作為規(guī)定的圓弧,優(yōu)選采用以30°(15°×2)為中心角的圓弧。
通過采用上述那樣的規(guī)定的圓弧(中心角為30°的圓弧),使得在如圖14那樣以等間隔配置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情況、或即使不是以等間隔但也是以接近的間隔來配置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情況下,在沿著假想圓的圓周依次應用規(guī)定的圓弧(中心角為30°的圓弧)時,在全部的應用的情況或大多的應用的情況下,多個連接桿切割部被配置在該圓弧的范圍內。因此,在測量“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距離”即第1距離的基礎上采用規(guī)定的圓弧(中心角為30°的圓弧)是妥當?shù)摹?/p>
此外,第2距離是指,對于在連結輪73的齒73a的頂點得到的假想圓的規(guī)定的圓弧的范圍內不存在帶齒輥72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的狀態(tài),遍及整周地確認了假想圓的圓周的結果。即,在沿著假想圓繞順時針1周依次應用了規(guī)定的圓弧的情況下(0°~30°、30°~60°、……330°~360°),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不位于圓弧的范圍內時的各個規(guī)定的圓弧的累積的距離為第2距離。在此,也使用中心角為30°的圓弧作為規(guī)定的圓弧。例如,在對圖14的假想圓依次應用了規(guī)定的圓弧的情況下,在全部的應用中,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位于該圓弧的范圍內,因此第2距離為0。假定在測量了連接桿切割部73b發(fā)生偏聚的圖15中的第2距離的情況下,第2距離當然為大于0的值。
本實施方式的帶齒輥72設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為等間隔。即,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距離為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第2距離為“0”,第3距離為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的1/4。由于滿足這樣的關系,因此,軸向ax上相鄰的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錯開量tc(°)為360°除以輪73的個數(shù)和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的乘積值得到的值。在本實施方式中,輪73為6個,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為4個,因此360°/(6×4)=15°。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軸向ax上相鄰的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錯開量tc是根據(jù)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與跟該輪73在軸向ax上相鄰的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之間的最小的角度來規(guī)定的。
并且,調節(jié)(設定)輪73的齒間距pt的值,使得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沒有發(fā)生偏聚、且?guī)X輥72的周面上設置的全部齒73a都處于能夠觀察到的配置狀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設定)輪73的齒間距pt的值,使得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6個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成為等間隔、且?guī)X輥72的周面上設置的齒73a與齒73a之間的間距pr(參照圖13)在周向上成為等間隔。根據(jù)以下的錯開量tc與齒間距pt的關系式來計算該齒間距pt。
錯開量tc=(n×pt)+pr
“n”為pt的倍數(shù)?!皃r”是根據(jù)pt/(輪的個數(shù))來規(guī)定的。另外,設“n”為“4”的本實施方式的齒間距pt為3.6°。該情況下,間距pr根據(jù)3.6/6而得到的0.6°。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彼此的組裝,使得軸向ax上相鄰的輪73以錯開量tc錯開。具體而言,在圖11所示的1個保持器74上以下述方式來設置凹部74c和卡合突起74e:形成于-ax側的凹部74c的周向上的位置與形成于+ax側的卡合突起74e的周向上的位置在周向上以錯開量tc而不同。
使用圖14和圖15對這種結構的帶齒輥72(校正驅動輥70)的作用進行說明。
圖15示出在比較例的帶齒輥200上輪210隔著保持器220沿軸向ax層疊的結構。在圖14和圖15中,為了便于說明,利用單點劃線圓來省略示出形成于輪73、210的外周的齒73a、211。在輪210上,與輪73同樣地設有4個連接桿切割部212。
如圖15所示,比較例的帶齒輥200被配置成:通過使6個輪210沿軸向ax層疊而使得帶齒輥200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212彼此重疊。即,在從軸向ax觀察比較例的帶齒輥200時,帶齒輥200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212以聚在一起的狀態(tài)配置在帶齒輥200的4個部位。這樣,比較例的帶齒輥200被設置成連接桿切割部212在帶齒輥200的周向上發(fā)生偏聚。由此,在從軸向ax觀察比較例的帶齒輥200時,帶齒輥200上的連接桿切割部212所偏聚的部分的外徑比不存在連接桿切割部212的部分的外徑小。
這樣,在從軸向ax觀察比較例的帶齒輥200時,帶齒輥200成為偏離了正圓的走樣的形狀。由此,在利用比較例的帶齒輥200輸送紙張p(參照圖1)時,帶齒輥200上的連接桿切割部212所偏聚的部分難以與紙張p接觸。因此,利用帶齒輥200上的連接桿切割部212所偏聚的部分輸送紙張p的力比利用不存在連接桿切割部212的部分輸送紙張p的力小。這樣,根據(jù)帶齒輥200的周向上的位置,輸送紙張p的力會發(fā)生變動,因此,紙張p的輸送精度降低。
關于這點,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帶齒輥72中,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以等間距配置。即,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沒有發(fā)生偏聚。由此,帶齒輥72成為接近正圓的形狀。因此,在利用帶齒輥72輸送紙張p時,能夠抑制利用帶齒輥72輸送紙張p的力根據(jù)帶齒輥72的周向上的位置而發(fā)生變動的情況。因此,能夠抑制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接下來,使用圖6~圖8、圖11、圖16和圖17對作為輥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校正驅動輥7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6所示,校正驅動輥70的制造方法具有輪準備工序(步驟s1)、保持器和輪的組裝工序(步驟s2)、保持器組裝工序(步驟s3)和驅動軸組裝工序(步驟s4)。
在輪準備工序中,在通過對圖6所示的帶鋼材料100進行沖裁加工(沖壓加工)而形成多個輪成型件101之后,通過沖壓加工切離連接桿部102(參照圖7),由此,將輪成型件101從帶鋼材料100上切離而形成多個輪73(參照圖8)。
在保持器和輪的組裝工序中,如圖11所示,通過使輪73的孔73c與保持器74的凸起74b嵌合而將輪73和保持器74組裝起來。在該工序中,制造出6個輪73和保持器74的組裝體。
在保持器組裝工序中,如圖17所示,沿軸向ax層疊6個輪73和保持器74的組裝體,并組裝+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器74的凹部74c(參照圖11)的周向上的位置與卡合突起74e(參照圖11)的周向上的位置形成為在周向上相差15°+α°(α°是為了確保在相鄰的輪73上形成的間距pr所需的偏離。參照圖13。通過使用上述計算式,例如可以采用0.6°)。因此,組裝于軸向ax上相鄰的保持器74的輪73彼此在周向上錯開15°+α°。由此,制造出帶齒輥72。
在驅動軸組裝工序中,如圖17所示,帶齒輥72被驅動軸71貫插。然后,卡定桿75被組裝于輥組裝體的+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和驅動軸71,卡定圈76以與輥組裝體的-ax側的端部的保持器74的軸向ax的端面接觸的方式被組裝于驅動軸71。然后,同樣地制造出其余9個帶齒輥72,在驅動軸組裝工序中,將9個帶齒輥72組裝于驅動軸71上。由此制造出校正驅動輥70。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不會在周向上偏聚,由此抑制了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形狀偏離正圓的情況。因此,能夠抑制由帶齒輥72(校正輥對60)輸送的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2)以下述方式設置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第1距離為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得到的第3距離以上,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根據(jù)該結構,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不會在周向上偏聚,因此,能夠抑制由帶齒輥72(校正輥對60)輸送的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以等間距配置,即,第2距離為“0”,因此,帶齒輥72成為更接近正圓的形狀。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由帶齒輥72輸送的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3)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抑制了帶齒輥72成為偏離正圓的形狀的多個帶齒輥72以沿軸向ax(寬度方向x)排列的狀態(tài)被固定在驅動軸71上。根據(jù)該結構,能夠抑制在利用固定于驅動軸71的多個帶齒輥72輸送紙張p時,沿驅動軸71的軸向的紙張p的寬度方向x上的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偏差。
(4)帶齒輥72的各輪73的齒73a被配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各輪73的齒73a的位置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分別錯開。根據(jù)該結構,與設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齒73a沿軸向ax(寬度方向x)在帶齒輥72的周面上排列成一列的結構相比較,與帶齒輥72抵接的紙張p的前端進入帶齒輥72的周面上的齒73a與齒73a之間的可能性減小。因此,能夠抑制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5)由于抑制了在從軸向ax觀察供紙張p的前端抵接的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成為偏離正圓的形狀的情況,因此,抑制了與帶齒輥72抵接的紙張p的前端的輸送方向y上的位置在寬度方向x上發(fā)生偏差的情況。因此,具有帶齒輥72的校正輥對60(校正驅動輥70)能夠高精度地校正紙張p的斜行。
(第2實施方式)
使用圖18和圖19,對第2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10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10與第1實施方式的打印裝置10相比較,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配置位置不同。
如圖18所示,輪73的4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輪73的周向上沒有等間隔地配置。詳細地,相對于1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輪73的周向的一側相鄰的連接桿切割部73b與輪73的中心所成的角度θ1、和相對于上述1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輪73的周向的另一側相鄰的連接桿切割部73b與輪73的中心所成的角度θ2互不相同。在圖18所示的輪73上,角度θ1>角度θ2。
在通過在軸向ax上層疊這樣的輪73而構成的帶齒輥72(參照圖19)中,如以下那樣設定軸向ax上相鄰的輪73的錯開量tc。即,根據(jù)用作為輪73的一周的360°能夠整除、且用角度θ1和角度θ2無法整除的值來設定錯開量tc。在本實施方式中,角度θ1為“120°”、角度θ2為“60°”,因此,錯開量tc為9°×n(n為自然數(shù))。另外,“n”可以任意地設定,例如在輪73的個數(shù)存在限制的情況(即,上述錯開量tc為9°、輪73的個數(shù)超過上限個數(shù)這樣的情況)下,設“n”的值為2以上。此外,以下述方式來設定“n”的值: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第1距離為以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得到的第3距離以上,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
在圖19中,示出錯開量tc為18°時、即“n=2”時的帶齒輥72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配置例。如圖19所示那樣,連接桿切割部73b遍及帶齒輥72的整周地以2種間距pa、pb進行配置,并且,由于上述間距pa、pb的差較小,所以在輪73的周向上大致均等地配置。由此,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第1距離成為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第2距離成為“0”。此外,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得到的第3距離成為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的1/4。這樣,即使輪73的4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不等間隔地設置,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也不會在周向上發(fā)生偏聚。因此,能夠獲得與第1實施方式的效果同樣的效果。
(變形例)
另外,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變形例那樣變更上述各實施方式。此外,可以任意地組合上述各實施方式和各變形例。
·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軸向ax上相鄰的連接桿切割部73b也可以不遍及輪73的整個周向地在周向上等間隔地配置。即,也可以是用由錯開量tc=360°/(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輪73的數(shù)量)所示的計算式無法整除的值。作為其一例,在輪73為7個的情況下,關于錯開量tc,根據(jù)360/(4×7),商是12.8°余數(shù)是1.6°。因此,將6個輪73的錯開量tc設定成12.8°,將剩余1個輪73的錯開量tc設定成14.4°(=12.8+1.6)。由此,也使得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周向上不偏聚。
此外,不限于使1個輪73的錯開量tc與其它輪73的錯開量tc不同的情況,也可以使多個輪73的錯開量tc與其它輪73的錯開量tc不同。例如,將5個輪73的錯開量tc設定成12.8°,將其余2個輪73的錯開量tc設定成13.6°(=12.8+1.6/2)。由此,雖然在輪73的周向上不為等間隔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增加,但是,在周向上為等間隔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位置與在周向上不為等間隔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位置之間的錯開量變小。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關于校正驅動輥70以外的輥,也可以是帶齒輥72那樣的組裝多個輪73和多個個保持器74而成的結構。該情況下,如圖20所示,也可以從輪73中省略齒73a。省略齒73a后的輪73的連接桿切割部73b位于比輪73的外周面靠輪73的徑向內側的位置。在圖20中,4個連接桿切割部73b與第1實施方式的輪73同樣地在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另外,4個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配置也可以像第2實施方式的輪73那樣在周向上為不等間隔。此外,關于校正驅動輥70,也可以使用圖20所示那樣的省略了齒73a的輪73。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分別變更用于使輪73與保持器74嵌合的形狀。作為一例,如圖21所示,4個嵌合孔73f在輪73的周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于輪73上。4個嵌合孔73f在輪73的周向上等間隔地配置。圖21所示的輪73的孔73c的內徑優(yōu)選為保持器74的孔74a的內徑以上。保持器74上設有4個突出部74g以代替凸起74b(參照圖10)。通過使輪73的4個嵌合孔73f與保持器74的4個突出部74g嵌合而將輪73和保持器74組裝起來。另外,嵌合孔73f的個數(shù)和突出部74g的個數(shù)是任意的設定事項。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上的各輪73的齒73a也可以不以在帶齒輥72的周面上能夠全部觀察到的方式錯開地進行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成規(guī)定的輪73的齒73a與其它輪73的齒73a完全重合。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連接桿切割部73b的個數(shù)是任意的設定事項。優(yōu)選連接桿部102為3個以上,以便能夠相對于帶鋼材料100平衡性良好地保持輪成型件101。因此,優(yōu)選連接桿切割部73b為3個以上。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調節(jié)(設定)多個帶齒輥72的周向上的位置,使得在軸向ax(寬度方向x)上排列的多個帶齒輥72的連接桿切割部73b不發(fā)生偏聚。例如,如上述第1實施方式那樣,在10個帶齒輥72中,軸向ax上相鄰的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錯開15°的情況下,以使相鄰的帶齒輥72的周向的位置錯開1.5°的方式來調節(jié)(設定)帶齒輥72的位置。總之,相鄰的帶齒輥72的周向上的錯開量被調節(jié)(設定)成1個帶齒輥72的連接桿切割部73b的錯開量tc除以帶齒輥72的個數(shù)而得到的值。根據(jù)該結構,在軸向ax(寬度方向x)上排列的多個帶齒輥72之間也抑制了連接桿切割部73b在軸向ax(寬度方向x)上重合的情況,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紙張p的輸送精度的降低。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也可以不遍及整周地設置。即,也可以形成當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區(qū)域。該情況下,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區(qū)域的周向上的長度(第2距離)小于輪73的整個圓周長度除以連接桿切割部73b的數(shù)量得到的第3距離??傊?,只要滿足下述這樣的關系即可: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第1距離為第3距離以上,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帶齒輥72的個數(shù)是任意的設定事項??傊?,校正驅動輥70只要具有至少1個帶齒輥72即可。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校正驅動輥70的多個帶齒輥72中的一部分帶齒輥72設置成: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偏聚。即,關于校正驅動輥70的多個帶齒輥72中的至少1個帶齒輥72,在從軸向ax觀察帶齒輥72時,帶齒輥72的周向上存在的多個連接桿切割部73b不偏聚即可。換而言之,只要校正驅動輥70的至少1個帶齒輥72滿足下述這樣的關系即可: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連續(xù)地存在的第1距離為第3距離以上,連接桿切割部73b在帶齒輥72的周向上不連續(xù)地存在的第2距離小于第3距離。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打印裝置10不限于僅具有打印功能的結構,也可以是復合機。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打印部12也可以是能夠沿寬度方向x移動的串行頭(serialhead)。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打印部12所打印的介質不限于紙張p那樣的單頁紙,還可以是連續(xù)紙、樹脂制的薄膜、金屬箔、金屬薄膜、樹脂和金屬的復合體薄膜(疊層薄膜)、紡織品、無紡布、陶瓷片等。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設置支承紙張p的支承臺來代替與打印部12對置的輸送帶38的結構。
·打印中使用的記錄材料也可以是墨水以外的流體(包含液體或通過將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體中而形成的液狀體、像凝膠那樣的流狀體、能夠作為流體噴射的固體)。例如,也可以是通過噴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fā)光)顯示器或面發(fā)光顯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電極材料或色材(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狀體來進行打印的結構。
此外,打印裝置10也可以是噴射凝膠(例如物理凝膠)等流狀體的流狀體噴射裝置、或噴射以墨粉等粉體(粉粒體)為例的固體的粉粒體噴射裝置(例如墨粉噴射式記錄裝置)。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流體”是不包含僅由氣體構成的流體的概念,流體例如包含液體(包含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融液)等)、液狀體、流狀體、粉粒體(包含粒體和粉體)等。
此外,打印裝置10不限于通過對紙張p等介質直接噴出液體來對介質進行打印的打印方式,也可以是將打印版上涂布的液體轉印于介質上的平版打印、凸版打印、凹版打印及孔版打印等。
于2016年3月9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6-045577的全部公開內容被以引證的方式援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