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刷機械,特別是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的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因為結構設計問題,所以在印刷過程中,進行反印料膜 翻身時,料膜容易纏在風輥上面,不平滑,起皺紋,這主要是由于風輥比較小、精度差,風量 調節(jié)不好,則引起風力不均勻,從而也引起起皺和不平滑,使張力發(fā)生變化,造成反印不清 晰,印刷質量差,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印刷機料膜翻身架,以解決反印不清晰,印刷質 量差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料膜翻身時不起皺的、張力 穩(wěn)定、反印清晰、印刷質量好的印刷機料膜翻身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包括展開 線調整導輥、反印架前縱梁、反印架后縱梁、風輥支座前安裝板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反印 架后縱梁上設有旋渦式氣泵,風輥支座前安裝板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上分別設有風輥,所 述風輥為中空的圓形管體,風輥與氣泵連通,所述風輥的直徑為100-150mm,風輥的外表 面沿圓周方向設有4-10排出風孔,所述出風孔的縱向間距為20-70mm,出風孔的直徑為 2-5mm。 上述技術方案還可有以下的改進方案所述風輥的直徑為120mm,風輥的外表面 沿圓周方向設有6排出風孔,所述出風孔的縱向間距為40mm,出風孔的直徑為2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風輥的直徑加大了,風輥的外表面沿圓周方 向的出風孔增多了,而且直徑的大小和出風孔數量的多少都設計在最佳范圍內,所以本實 用新型在料膜翻身時不會起皺,張力穩(wěn)定,反印清晰,印刷質量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l,本實用新型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包括展開線調整導輥1、反印架前 縱梁2、反印架后縱梁3、風輥支座前安裝板4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5,反印架后縱梁3上設 有旋渦式氣泵6,風輥支座前安裝板4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5上分別設有風輥7,所述風輥7 為中空的圓形管體,風輥7與氣泵6連通,所述氣泵6通常為高壓氣泵,所述風輥7的直徑 為100-150mm,風輥7的外表面沿圓周方向設有4_10排出風孔8,所述出風孔8的縱向間距 為20-70mm,出風孔8的直徑為2-5mm。
3[0010] 上述技術方案還可有以下的改進方案所述風輥7的直徑為120mm,風輥7的外表 面沿圓周方向設有6排出風孔8,所述出風孔8的縱向間距為40mm,出風孔8的直徑為2mm, 孔口倒角為120。。上述方案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由于直徑加大,出風孔增多,出 風均勻而且風力大,所以本實用新型在料膜翻身時料膜會被風吹起,平滑而不會起皺,張力 穩(wěn)定,反印清晰,印刷質量好。
權利要求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包括展開線調整導輥(1)、反印架前縱梁(2)、反印架后縱梁(3)、風輥支座前安裝板(4)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5),反印架后縱梁(3)上設有旋渦式氣泵(6),風輥支座前安裝板(4)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5)上分別設有風輥(7),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輥(7)為中空的圓形管體,風輥(7)與氣泵(6)連通,所述風輥(7)的直徑為100-150mm,風輥(7)的外表面沿圓周方向設有4-10排出風孔(8),所述出風孔(8)的縱向間距為20-70mm,出風孔(8)的直徑為2-5mm。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輥(7)的直徑為 120mm,風輥(7)的外表面沿圓周方向設有6排出風孔(8),所述出風孔(8)的縱向間距為 40mm,出風孔(8)的直徑為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印刷機料膜翻身架,包括展開線調整導輥、反印架前縱梁、反印架后縱梁、風輥支座前安裝板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反印架后縱梁上設有旋渦式氣泵,風輥支座前安裝板和風輥支座后安裝板上分別設有風輥,所述風輥為中空的圓形管體,風輥與氣泵連通,所述風輥的直徑為100-150mm,風輥的外表面沿圓周方向設有4-10排出風孔,所述出風孔的縱向間距為20-70mm,出風孔的直徑為2-5mm。最佳方案為所述風輥的直徑為120mm,風輥的外表面沿圓周方向設有6排出風孔,所述出風孔的縱向間距為40mm,出風孔的直徑為2mm。本實用新型在料膜翻身時不起皺,張力穩(wěn)定,料膜不跑偏,反印清晰,印刷質量好。
文檔編號B41F13/06GK201456524SQ20092006193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5日
發(fā)明者馮景祥, 陳大勇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德力印刷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