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空間或其它氣源。吸盤由于是可抽真空的吸盤,且通過控制閥同真空產生器和破真空源連接在一起,因此既能使得吸盤能夠牢固地將冷卻水桶吸附著,且吸盤的吸附力不影響冷卻水桶的取下。支撐座的該技術方案使吸盤與真空泵之間的氣路通過支撐座進行密封旋轉連接,有效而巧妙地解決了吸盤旋轉過程中氣管會產生纏繞的問題。通過吸盤吸附,能夠防止轉動過程中產生的振動而導致冷卻水桶從支撐軸上掉落或產生打滑現(xiàn)象而導致的傳動效率降低。
[0014]作為優(yōu)選,所述冷卻水桶包括內桶和套設在內桶上的外桶,所述內桶通過彈簧同外桶彈性連接在一起,所述內桶的上端通過密封環(huán)同外桶的上端密封連接在一起,所述內桶、外桶和密封環(huán)圍成負壓腔。能夠降低冷卻水桶內的振動外傳量,使得工作時的振動小。對冷卻水的保冷效果好。
[0015]本發(fā)明還包括蓋在冷卻水桶上的桶蓋,所述冷卻水桶和桶蓋之間通過充氣式密封環(huán)密封連接在一起,所述充氣式密封環(huán)包括充氣內圈和套設在充氣內圈外的充氣外圈,所述充氣外圈和充氣內圈之間充有氣體和色粉。設置桶蓋,能夠提高保冷效果。桶蓋和桶體的密封效果好。當充氣式密封圈破損時,色粉會流出,使得破損時能夠方便地獲知破損部位。
[0016]作為優(yōu)選,所述擠壓輥轉動連接于所述機架,所述吸水塊同擠壓輥表面的接觸處的線速度和所述擠壓輥表面的線速度相等。吸水塊對冷卻水桶進行擦拭時的磨損小。
[0017]作為優(yōu)選,所述密封環(huán)為沿冷卻水桶的徑向褶皺的褶皺結構。能夠適應內桶的晃動和降低振動的外傳。
[0018]作為優(yōu)選,所述芯軸的轉動方向為從上向下,所述擠壓輥表面設有沿擠壓輥軸向延伸的集水溝,所述集水溝位于所述芯軸軸線和擠壓輥的軸線所確定的平面的上方,所述擠壓輥固接于所述機架。結構緊湊且能夠方便地對冷凝水進行集中排放。
[0019]作為另一優(yōu)選,所述除冷凝水機構還包括位于所述擠壓輥的擠壓處的下方的接水槽,所述芯軸的轉動方向為從下向上。擦拭塊經(jīng)過擠壓輥時,擦拭塊中的水能夠更為高效地被擠出,起到將冷卻水桶表面上的冷凝水高效地擦拭掉的效果。冷凝水能夠被集中排放。
[0020]作為優(yōu)選,所述吸水塊同冷卻水桶表面的接觸處的線速度和所述冷卻水桶外周面的線速度相等。吸水塊同擠壓塊接觸而產生擠壓時的磨損小。
[0021]作為優(yōu)選,所述吸水塊為沿芯軸周向延伸的環(huán)形結構。能夠將冷卻水桶表面的冷凝水較徹底且及時地擦拭掉。
[0022]作為優(yōu)選,所述推塊為沿冷卻水桶的軸向延伸的長條形結構,所述推塊的沿冷卻水桶的徑向的寬度從上向下逐漸變大,所述推塊延伸至所述冷卻水桶的底面,所述推塊設有推液面,所述推塊以推液面靠近所述冷卻水桶內周面的狀態(tài)傾斜?!巴埔好妗笔侵竿茐K沿冷卻水桶轉動方向前側的表面。在攪拌過程中,能夠使得桶內物體被抬升得更高,能夠進一步提高塑料絲受熱的均勻性和降低水的熱能利用率。
[0023]作為優(yōu)選,作為優(yōu)選,所述隔離浮盤為鋼結構,所述隔離浮盤為空心結構。既能夠保證浮起、又強度好。
[0024]作為優(yōu)選,所述噴口為圓形,所述噴口的進口端設有錐形腔,所述噴口和所述錐形腔同軸,所述錐形腔的小徑端同所述噴口對接在一起,所述錐形腔的小徑端的內徑同所述噴口的內徑相等。能夠提高水幕的散開角度。
[0025]本發(fā)明具有下述優(yōu)點:塑料絲擺牽引到下道工序的設備時,設置擺絲機構使塑料絲擺動,能夠提高塑料絲的冷卻效果、不需要一次性冷卻到位,便于高速生產的實現(xiàn);擺絲機構還能夠驅動冷卻風扇對塑料絲進行冷卻,結構緊湊、冷卻效果更好;能夠對空間進行充分利用,能夠保證密封狀態(tài)進行進料,能夠將塑料中的游離水分離出;通過將冷卻水桶設置為傾斜狀態(tài),而通過支撐軸去驅動,使得冷卻水和塑料絲既產生旋轉運動又產生下降運動、所以不會產生靜流區(qū),能夠使得塑料絲受熱更為均勻且冷卻水的熱量利用率更好,冷卻效率高;設置除冷凝水機構、為生性好且保冷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0027]圖2為圖1的B—B首I]視不意圖。
[0028]圖3為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29]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0030]圖5為噴頭的剖視示意圖。
[0031 ]圖6圖5的俯視示意圖。
[0032]圖7為圖5中的旋流散開器的仰視示意圖。
[0033]圖8為圖7的A—A首I]視不意圖。
[0034]圖9為噴頭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35]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正視示意圖。
[0036]圖11為冷卻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圖12為冷卻機構的正視放大示意圖。
[0038]圖13為支撐座的軸向剖視圖。
[0039]圖14為冷卻機構沿冷卻水桶的軸向進行投影的局部示意圖。
[0040]圖15為實施例四中的冷卻機構沿冷卻水桶的軸向進行投影的局部示意圖。
[0041]圖1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五中的冷卻水桶的剖視示意圖。
[0042]圖17為圖16的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43]圖中:冷卻機構1、支撐軸11、驅動輪111、冷卻水桶12、推塊121、推液面1211、充氣式密封環(huán)122、充氣內圈1221、充氣外圈1222、內桶123、承置臺階1231、外桶124、桶蓋125、進絲孔1251、彈簧126、密封環(huán)127、負壓腔128、驅動電機13、恒溫器14、出水管141、循環(huán)泵15、進水管151、除冷凝水機構16、擠壓輥161、集水溝1611、芯軸162、吸水塊163、吸水塊的同冷卻水桶表面接觸處1631、吸水塊同擠壓輥表面的接觸處1632、芯軸和擠壓輥之間的間隙164、芯軸和冷卻水桶之間的間隙165、接水槽166、支撐座17、上段171、下段172、吸盤173、吸盤所圍成的空間1731、平面軸承174、密封圈175、密封腔176、氣孔177、真空產生器18、控制閥19、機架2、進料桶3、外罐體31、進水管311、進水閥312、排水管313、排水閥314、支撐架315、內罐體32、進料口 321、出料口 322、進料閥323、隔離浮盤33、隔離浮盤的上端面331、儲料空間34、儲水空間35、通道36、料筒4、模頭5、塑料絲51、冷卻水52、水流6、水泵7、出水管71、噴頭8、外管81、噴口 811、切口 812、錐形腔813、旋流散開器82、斜孔821、扳手83、擺絲機構9、箱體90、擺軸91、擺動齒輪92、正向驅動齒輪93、反向驅動齒輪94、換向齒輪95、動力輸入軸96、馬達97、冷卻風扇98、風扇軸981、風葉982、從動錐形齒輪983、主動錐形齒輪984、擺桿99、穿線孔991、芯軸軸線和擠壓輥的軸線所確定的平面S。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45]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種設有帶冷卻風扇的擺絲機構的塑料拉絲機,包括機架2、進料桶3、料筒4、模頭5、冷卻機構1和擺絲機構9。
[0046]機架2設有導向環(huán)21。進料桶3固定于機架2。進料桶3為漏斗結構。進料桶3的下端同料筒4的進口端連接在一起。料桶4的出口端同模頭5連接在一起。冷卻機構1包括冷卻水桶12。冷卻水桶12位于模頭5的下方。
[0047]擺絲機構9包括箱體90、擺桿99、馬達97和冷卻風扇98。箱體90同機架2固接在一起。冷卻風扇98包括風扇軸981和連接于風扇軸的風葉982。擺桿96下端設有穿線孔 991。
[0048]參見圖2,擺絲機構9還包括動力輸入軸96、擺軸91、以及位于箱體90內的擺動齒輪92、正向驅動齒輪93、反向驅動齒輪94和換向齒輪95。擺軸91轉動連接于箱體90。擺桿99的上端連接于擺軸91。擺動齒輪92連接于擺軸91。正向驅動齒輪93連接于動力輸入軸96。動力輸入軸96轉動連接于箱體90。動力輸入軸96同馬達97 (參見圖4)的轉軸連接在一起。正向驅動齒輪93為扇形齒輪。正向驅動齒輪93可以轉動到同擺動齒輪92嚙合在一起。反向驅動齒輪94連接于動力輸入軸96。反向驅動齒輪94和正向驅動齒輪93沿動力輸入軸96的軸向分布。反向驅動齒輪94為扇形齒輪。反向驅動齒輪94可以轉動到同換向齒輪95嚙合在一起。反向驅動齒輪94和擺動齒輪92錯開即不能夠嚙合在一起。換向齒輪95和擺動齒輪92嚙合在一起。風扇軸981上端連接有從動錐形齒輪983。從動錐形齒輪983和主動錐形齒輪984嚙合在一起。主動錐形齒輪984連接于動力輸入軸96。
[0049]參見圖3,使用時,將塑料塊裝到進料桶3中,在冷卻水桶12中轉讓冷卻水52。開始拉塑料絲時,塑料經(jīng)進料桶3進入料筒4并經(jīng)相關處理后形成熱的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