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
背景技術:
機器人是自動執(zhí)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xié)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yè)、建筑業(yè),或是危險的工作,因此智能化機器人在信息發(fā)達的現(xiàn)代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在未來擁有很好的前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智能機器人定義,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要素:一是感覺要素,用來認識周圍環(huán)境狀態(tài);二是運動要素,對外界做出反應性動作;三是思考要素,根據感覺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出采用什么樣的動作。市場上很多機器人雖然外形好看,但是結構復雜,不便于檢測和維修,通常智能化程度低,在碰到障礙物的時候無法智能調控速度,另外無法自動識別被服務主體的位置,影響該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包括殼體和位置發(fā)射裝置,所述殼體為空腔結構,所述殼體的頂端設有無線收發(fā)裝置,所述殼體的一側分別設有顯示器和紅外線傳感器,且顯示器位于紅外線傳感器的上方,所述殼體的底端內壁上分別設有轉動電機和控制裝置,其中控制裝置的輸入端與紅外線傳感器連接,控制裝置的輸出端分別與顯示器、無線收發(fā)裝置和轉動電機連接,無線收發(fā)裝置與位置發(fā)射裝置雙向連接,所述殼體的底端還設有多個豎直設置的緩沖桿,殼體的下方設有水平設置的緩沖板,所述緩沖板靠近殼體的一側設有多個豎直設置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彈簧柱,且彈簧柱與緩沖桿固定連接,所述緩沖板遠離殼體的兩側均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兩側的內壁之間轉動連接有轉軸,所述支撐架內通過轉軸固定連接有滾輪,所述轉軸與轉動電機的輸出軸之間連接有傳送裝置。
優(yōu)選的,所述緩沖桿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內,且緩沖桿與凹槽的內壁滑動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內還設有電源裝置,所述電源裝置分別與顯示器、紅外線傳感器、無線收發(fā)裝置、轉動電機和控制裝置連接,其中控制裝置為80C51式通用型單片機。
優(yōu)選的,所述傳送裝置為皮帶傳送或齒輪傳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紅外線傳感器實時感應周邊運行線路的情況,方便在碰到障礙物時及時的停止行走,提高了運行質量和效率;通過無線收發(fā)裝置實時接收被服務主體的位置,方便該機器人自動識別,智能化程度高,同時提高了該機器人的反應靈敏度;通過在機器人底部增設緩沖桿和緩沖板,方便該機器人在彈性的作用下降低振動力,有效提高行走的穩(wěn)定度和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方便機器人自動接收識別被服務主體的位置,同時有效提高行走的穩(wěn)定度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1殼體、2顯示器、3紅外線傳感器、4緩沖桿、5緩沖板、6無線收發(fā)裝置、7轉動電機、8傳送裝置、9彈簧柱、10支撐桿、11支撐架、12滾輪、13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能夠自動識別位置的智能機器人,包括殼體1和位置發(fā)射裝置,殼體1為空腔結構,殼體1的頂端設有無線收發(fā)裝置6,殼體1的一側分別設有顯示器2和紅外線傳感器3,且顯示器2位于紅外線傳感器3的上方,殼體1的底端內壁上分別設有轉動電機7和控制裝置,其中控制裝置的輸入端與紅外線傳感器3連接,控制裝置的輸出端分別與顯示器2、無線收發(fā)裝置6和轉動電機7連接,無線收發(fā)裝置6與位置發(fā)射裝置雙向連接,殼體1的底端還設有多個豎直設置的緩沖桿4,殼體1的下方設有水平設置的緩沖板5,緩沖板5靠近殼體1的一側設有多個豎直設置的支撐桿10,支撐桿10的頂端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彈簧柱9,且彈簧柱9與緩沖桿4固定連接,緩沖板5遠離殼體1的兩側均連接有支撐架11,支撐架11兩側的內壁之間轉動連接有轉軸13,支撐架11內通過轉軸13固定連接有滾輪12,轉軸13與轉動電機7的輸出軸之間連接有傳送裝置8。
緩沖桿4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內,且緩沖桿4與凹槽的內壁滑動連接,殼體1內還設有電源裝置,電源裝置分別與顯示器2、紅外線傳感器3、無線收發(fā)裝置6、轉動電機7和控制裝置連接,其中控制裝置為80C51式通用型單片機,傳送裝置8為皮帶傳送或齒輪傳送。
工作原理:工作時,該機器人內的控制裝置控制無線收發(fā)裝置6實時接收位置發(fā)射裝置發(fā)射被服務主體的位置,方便該機器人自動識別,并通過轉動電機7驅動傳送裝置8帶動滾輪12滾動,運行到被服務主體的位置;在行走過程中,通過在機器人底部增設緩沖桿4和緩沖板5,方便該機器人在彈性的作用下降低振動力,有效提高行走的穩(wěn)定度和使用壽命;當紅外線傳感器3感應到前側有障礙物阻擋時,紅外線傳感器3將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控制轉動電機7停止輸出,傳送裝置8帶動滾輪12停止?jié)L動,使該機器人停止行走;當紅外線傳感器3感應到前側的障礙物移開時,控制裝置控制轉動電機7繼續(xù)驅動滾輪12滾動,繼續(xù)工作,直至行走到被服務主體的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