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屬于道路、小區(qū)、廣場路面設計改造領域。技術背景:
[0002]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匱乏,建筑群落密集,道路交錯繁雜,建筑物容積率高,路面功能單一,綠化面積有限。路面單獨作為車道、人行道或綠化帶,在上下班高峰期,一些路段出現(xiàn)行人踩踏綠化帶通行的現(xiàn)象。綠色帶植物受損,原有綠化功能喪失。提高城市路面綠化率,需要進行更合理科學的設計。
[0003]城市化發(fā)展建設過程中,硬質路面增多。強降雨期間,路面積水嚴重,影響正常通行;徑流雨水攜帶地表污染物流入城市河道和景觀水體,污染自然水體。減少路面積水現(xiàn)象,對雨水進行處理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0004]近幾年,我國多個城市頻繁出現(xiàn)洪澇災害,市政管網無法勝任排洪泄洪需求,市政管網改造工程面臨工作量大、施工復雜等問題,難于立即實施。城市臨時儲存雨水,緩解排洪壓力的結構單元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0005]伴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諸如采用科學的方法設計提高城市綠化率,減少硬質路面積水,對雨水進行處理,臨時儲存雨水,緩解排洪壓力等技術措施,對于改善城市生產生活環(huán)境有重大意義,在應用和推廣上具有廣闊的市場。
[0006]現(xiàn)有的一些產品,如透水磚和種草磚,是對解決相關問題的一些嘗試。透水磚能使雨水及時滲透,可減輕路面積水并過濾雨水,但存在處理量有限,功能單一的不足;種草磚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綠化率的問題,但預留的種草孔洞大,植物枝葉被踩踏,植物生長受抑制,鋪設種草磚的路面,坑洼不平,影響行人通行舒適性。類似產品和設計多存在處理能力有限,空間利用率低等不足。
【發(fā)明內容】
:
[0007]本專利目的在提供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對于提高城市綠化率、減少路面積水,減輕面源污染和緩解城市洪澇災害具有明顯效果。
[0008]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包括面層、支撐層、填充物和底層。面層供行人車輛通行,面層由面板和透光孔構成,陽光和雨水可由透光孔進入單元內部;支撐層是面層和底層之間的部分,支撐層由支撐結構、支撐結構上的通道和空腔組成,空腔頂部為帶透光孔的面層,底部是底層,空腔與空腔通過支撐結構上的通道連通;空腔可填放一定厚度填充物,填充物是濾料或植物生長用所需基質,基質種植綠色植物,空腔剩余空間可用于雨水儲蓄和植物生長;底層在最下方,與原有路面接觸。
[0010]面層由面板和透光孔構成。面板有一定強度和韌性,耐摩擦、耐氧化并防滑,面板是行人車輛通行的直接受力面;透光孔總面積占面層面積的10% -90%,多為長條形和橢圓形孔。
[0011]支撐層由支撐結構、通道和空腔組成,支撐層厚度為20-50cm,支撐結構是連接面層和底層的支撐部分,支撐結構將支撐層劃分成一系列空腔,空腔是柱狀空間。
[0012]填充物可以是爍石、陶粒、活性炭、沸石等顆粒,粒徑0.l_2cm,填充厚度為0_20cmo
[0013]填充物可以是植物生長所需基質,基質厚度為5_30cm,基質上種植草坪,地被等植物。
[0014]底層具有一定彈性,底層厚度為0-lcm。
[0015]相比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的有益效果是:
[0016]環(huán)保高效
[0017]單元面層供行人車輛通行,內部可填充濾料或植物生長所需基質,可實現(xiàn)雨水的儲存、降低雨水徑流、雨水預處理和提高綠化率等功能,空間利用率高處理能力大。
[0018]運輸便捷
[0019]相比于大理石和其它地磚,單元質量輕,面積大,易于疊加擺放,便于運輸。
[0020]施工方便
[0021]單元質量輕,方便搬運,單元面積大,在平整的地面即可經簡單拼裝,完成鋪設工作。
[0022]應用廣泛
[0023]本發(fā)明適用于城市廣場路面、小區(qū)路面、人行道、郊區(qū)道路兩側等地點的新建或改造工程。
【附圖說明】
:
[0024]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單元,當填充物為濾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單元,當填充物為植物生長所需基質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單元,一種面板示意圖。
[0027]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單元,一種支撐層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28]參照圖1至圖4,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包括面層1、支撐層2,填充物3和底層4,面層分為面板11和透光孔12,面層供行人車輛通行;支撐層2位于面層和底層之間,由支撐結構21、通道22和空腔23組成,空腔23可填放一定厚度填充物3,可以是濾料31或植物生長用基質32,基質用于種植綠色植物33,底層4在最下方,與原有路面接觸。
[0029]實施例一
[0030]南方某火車站廣場,鋪設大理石硬質路面。在一次雷陣雨期間,廣場排水系統(tǒng)處理能力不足,廣場上有5-8cm積水,部分低洼地區(qū)更嚴重。硬質地面上徑流的雨水,碰到障礙物,如行人的鞋子,會激起水花,導致行人無法正常通行,車站門口乘客堵塞嚴重。
[0031]在廣場鋪設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空腔23不填充填充物。暴雨天氣,雨水通過面層I的透光孔12,流入單元內部的空腔23,并在重力作用下通過支撐結構21上的通道22,向水位低的方向流動,面層I長期保持無積水狀態(tài),供行人車輛通行。
[0032]實施例二
[0033]城市道路兩側的人行道,鋪設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空腔23內填充物3為植物生長所需基質32,并種植綠色植物33,城市道路灑水和陽光可通過透光口為植物33提供補給,實現(xiàn)有限路面空間利用,單元面層I供行人車輛通行,單元內部空腔23種有綠色植物33,調高綠化率。
[0034]實施例三
[0035]某地區(qū)在一次大暴雨期間,雨水對地表沖刷作用明顯,市政排水管道處理能力不足,多處低洼地段出現(xiàn)污水倒灌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交通運行和居民正常出行。
[0036]采用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空腔23內填充物3為濾料31,單元內部的孔道22和空腔23可以臨時儲蓄雨水,面層I無積水,行人車輛可正常通行;空腔23中濾料31可對雨水進行初步處理,雨水徑流量得到削弱,單元緩慢排放儲蓄的雨水。該方案降低洪澇災害風險,為排污排水工作創(chuàng)造時間。
[0037]實施例四
[0038]某城市郊區(qū)道路兩側,原設計在兩側修筑兩條排水渠,用于雨水和污水排放。下雨期間,路面徑流雨水,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水渠,最后流入自然水體,造成自然水體污染;雨量較大時,水渠中水流湍急,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0039]采用本發(fā)明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道路兩側挖一條土溝渠,將單元安置其中,單元面層略低于路面,此時單元底部和兩側是密封不透水層,沿溝渠方向是連通。根據實際情況和經濟可行性,在部分或全部單元空腔23中填充濾料31和基質32,填充基質配套種上植物33。此方案可對雨水進行初步處理和疏排,實現(xiàn)溝渠和人行道同步施工。
【主權項】
1.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包括面層、支撐層、填充物和底層。面層供行人車輛通行,面層由面板和透光孔構成,陽光和雨水可由透光孔進入單元內部;支撐層是面層和底層之間的部分,支撐層由支撐結構、支撐結構上的通道和空腔組成,空腔頂部為帶透光孔的面層,底部是底層,空腔與空腔通過支撐結構上的通道連通;空腔可填放一定厚度填充物,填充物是濾料或植物生長用所需基質,基質種植綠色植物,空腔剩余空間可用于雨水儲蓄和植物生長;底層在最下方,與原有路面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其特征在于:面層由面板和透光孔構成。面板有一定強度和韌性,耐摩擦、耐氧化并防滑,面板是行人車輛通行的直接受力面;透光孔總面積占面層面積的10% -90%,多為長條形和橢圓形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其特征在于:支撐層由支撐結構、通道和空腔組成,支撐層厚度為20-50cm,支撐結構是連接面層和底層的支撐部分,支撐結構將支撐層劃分成一系列空腔,空腔是柱狀空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可以是礫石、陶粒、活性炭、沸石等顆粒,粒徑0.l_2cm,填充厚度為0-20c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可以是植物生長所需基質,基質厚度為5-30cm,基質上種植草坪,地被等植物。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其特征在于:底層具有一定彈性,底層厚度為0-lcm。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間利用路面的單元,它包括面層、支撐層、填充物和底層。面層供行人車輛通行,面層上有透光孔,陽光、空氣和雨水可由透光孔進入支撐層;支撐層內有一系列空腔結構,空腔頂部為帶透光孔的面層,底部是底層;支撐層的支撐結構上有通道,空腔通過通道連通;空腔可填放一定厚度的填充物,填充物可以是濾料或植物生長所需基質,空腔剩余空間可用于雨水儲蓄和植物生長。本發(fā)明適用于提高城市道路、廣場和小區(qū)綠化率,避免路面積水,減緩雨水徑流,進行雨水處理和臨時儲蓄雨水等方面。
【IPC分類】E01C15-00
【公開號】CN104631279
【申請?zhí)枴緾N201410785109
【發(fā)明人】瞿志晶
【申請人】瞿志晶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