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及市政公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排水路面用的排水路緣石。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排水路緣石基本上是用來分割路面和側石的,不具備排水功能,道路兩側的雨水口是隔一定距離才設置一處,在雨季,尤其是在南方城市,由于雨量較大,雨水漫流距離長,容易造成道路嚴重積水,對車輛安全有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排水路緣石,它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路緣石不具備排水功能,道路積水嚴重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水路緣石,包括頂板、前支撐側板及后支撐側板,所述前支撐側板與后支撐側板垂直所述頂板的下端面,所述頂板、前支撐側板及后支撐側板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三者之間形成排水通道,所述頂板設有復數(shù)個矩形排水通孔,所述矩形排水通孔垂直所述前支撐側板與后支撐側板,所述前支撐側板遠離所述頂板的一側設有復數(shù)個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垂直所述頂板。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頂板、前支撐側板及后支撐側板由C30- C50的水泥澆筑而成,且內(nèi)部均設有鋼筋網(wǎng)片,所述鋼筋網(wǎng)片的表面鍍有鋅保護層。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頂板的厚度為3㎝-8㎝,所述前支撐側板的厚度為3㎝-8㎝,所述后支撐側板的厚度為3㎝-8㎝。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排水路緣石的高度為8㎝-18㎝。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頂板為矩形,所述頂板與所述前支撐側板、所述后支撐側板連接處的長度為30㎝-6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排水路緣石的排水通道、矩形排水通孔與排水槽相互配合,能夠迅速排出道路表面與道路內(nèi)部的積水,同時,頂板與前支撐側板、后支撐側板之間形成空心結構,節(jié)省了材料,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路緣石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路緣石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排水路緣石的左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具體說明如下:頂板1、前支撐側板2、后支撐側板3、矩形排水通孔4、排水槽5、排水通道6。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排水型路緣石,包括頂板1,頂板1為矩形,頂板1下端面的兩側設有一體連接的前支撐側板2與后支撐側板3,前支撐側板2與后支撐側板3的外側面與頂板1兩端側面齊平,頂板1的下端面與前支撐側板2的內(nèi)側面、后支撐側板3的內(nèi)側面相互配合形成排水通道6,頂板1設有矩形排水通孔4,矩形排水通孔4呈柵格均勻分布,加強排水效果的同時保證排水型路緣石的強度,前支撐側板2上設有排水槽5,路面上和透水路面內(nèi)的水流通過矩形排水通孔4與排水槽5流入排水通道6。本實用新型的頂板1、前支撐側板2與后支撐側板3采用C45的水泥澆筑而成,頂板1、前支撐側板2與后支撐側板3內(nèi)部設有具有加強作用的鋼筋網(wǎng)片,鋼筋網(wǎng)片的表面鑄有鋅保護層,頂板1的厚度為8㎝,前支撐側板2的厚度為8㎝,后支撐側板3的厚度為8㎝,排水路緣石的高度為15㎝,頂板1與前支撐側板2、后支撐側板3連接處的長度為50㎝。
以上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闡述,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變形或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