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智能馬桶的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智能馬桶的擋尿及清洗結構。
背景技術: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馬桶幾天不刷洗,里外都會有污漬,實際上,馬桶上有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生物,還會有容易引發(fā)傳染性疾病的病毒、細菌、真菌或寄生蟲。尤其是男性在小便的時候,尿液難免會滴到座便器的上平面,有可能會飛濺到地面上。
因此,申請人打算開發(fā)一種能夠有效防止尿液飛濺到馬桶外部的新型馬桶,以及相應的自動清潔能力。另外,便盆的中間部位為易粘區(qū),一次沖水有時候不能夠沖洗干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馬桶的擋尿及清洗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智能馬桶的擋尿結構,在馬桶主體的便盆上方設置有環(huán)狀的支撐部,支撐部的外側設置環(huán)狀的擋尿部,擋尿部的高度大于支撐部的高度;擋尿部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馬桶圈的高度。本發(fā)明適用于智能馬桶,當小便時,馬桶圈會自動掀起,大便時馬桶圈會自動放下;支撐部作為馬桶圈的支撐部件,能夠牢固的支撐馬桶圈及人體的重量。
一種智能馬桶的清洗結構,在馬桶主體的便盆上方設置有環(huán)狀的支撐部,支撐部的外側設置環(huán)狀的擋尿部,擋尿部的高度大于支撐部的高度;擋尿部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上均布有若干個噴水口。
所述噴水口的水流噴射在擋尿部內壁上。
所述噴水口間隔設置,噴水口噴出的水流在擋尿部內壁上連成水幕。
所述第一水道設置在支撐部的下方,第一水道的噴水口自下而上噴射水流在所述擋尿部內壁上。
所述擋尿部的上邊緣向內彎曲形成阻水環(huán)。
所述第一水道設置在擋尿部的上部,第一水道的噴水口自上而下噴射水流在所述擋尿部內壁或支撐部的外周緣上。
所述支撐部外高內低。
所述支撐部的下側還設置有風道,風道的內側壁上均布有若干個出風口。
所述風道呈環(huán)狀布置在支撐部的下側。
所述支撐部的下側還設置有第二水道,第二水道的下側設置有若干個出水口,出水口噴出水流至便盆的易粘區(qū)。
本發(fā)明相比現(xiàn)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支撐部外側設置環(huán)狀的擋尿部,當尿液滴到支撐部并產(chǎn)生飛濺時,擋尿部能夠有效的將濺起的尿液阻攔在馬桶內,確保周邊環(huán)境的衛(wèi)生。
第一水道的噴水口的水流噴射在擋尿部內壁上,能夠有效清洗支撐部和擋尿部內壁也得到清洗,自動清洗效果好。
噴水口噴出的水流在支撐部內壁上連成水幕,該設計使得清洗無間隙。
所述擋尿部的上邊緣向內彎曲形成阻水環(huán)。阻水環(huán)可以防止清洗的水流濺出馬桶外。
所述支撐部外高內低,使得水流能夠順利清洗支撐部上表面。
所述支撐部的下側還設置有風道,風道的內側壁上均布有若干個出風口,出風口能夠全方位烘干使用者的屁股,烘干效果好。
第二水道的出水口噴出水流至便盆的易粘區(qū),該設計使得便盆在一次沖水時就能夠很好的沖洗干凈。
附圖說明
圖1是馬桶主體的示意圖之一。
圖2是馬桶主體內部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處放大圖。
圖4是圖3的b處放大圖。
圖5是另一實施例的第一水道示意圖。
圖6是馬桶主體的示意圖之二。
圖7是馬桶主體的輔助沖水裝置的示意圖。
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
1-便盆;2-擋尿部;3-馬桶圈;4-出風口;5-墊塊;6-支撐部;7-風道;8-第二水道;9-阻水環(huán);10-第一水道的水流噴射方向一;11-噴水口;12-第一水道;13-擋尿部上邊緣;14-噴水口;15-第一水道;16-第一水道的水流噴射方向二;17-;18-易粘區(qū)沖洗水流;19-易粘區(qū);20-噴水口;21-支撐體;22-水幕;23-輔助沖水方向一;24-管接孔;25-主沖洗管道;26-輔沖洗管道一;27-彎管接頭;28-沖水支路;29-輔沖洗管道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智能馬桶的清洗結構,在馬桶主體的便盆1上方設置有環(huán)狀的支撐部6,支撐部6的外側設置環(huán)狀的擋尿部2,擋尿部2的高度大于支撐部6的高度;擋尿部(2)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馬桶圈(3)的高度。這一高度設計使得擋尿部(2)不會對使用造成影響,更具舒適度;本發(fā)明適用于智能馬桶,當小便時,馬桶圈會自動掀起,大便時馬桶圈會自動放下;支撐部作為馬桶圈的支撐部件,能夠牢固的支撐馬桶圈及人體的重量。
所述擋尿部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水道12、15,第一水道12、15上均布有若干個噴水口11、14。噴水口11、14噴出水流至支撐部上表面,有效清洗支撐部6。
所述噴水口11、14的水流噴射在擋尿部內壁上,再順著擋尿部內部向下流淌至支撐部6,可以同步清洗擋尿部2和支撐部6。
所述噴水口11、14間隔設置,噴水口噴出的水流在擋尿部內壁上連成水幕22?;谡w結構的強度需求,噴水口11、14的數(shù)量不能夠設置很密集,在噴水口數(shù)量有限的情況下,將水流噴射在擋尿部內壁上,使得水流向下流淌擴散的過程中聯(lián)合成水幕,清洗效果顯著。
所述第一水道12設置在支撐部6的下方,第一水道12的噴水口11自下而上噴射水流在所述擋尿部2內壁上。該設計組裝方便,成本交底。
所述擋尿部2的上邊緣向內彎曲形成阻水環(huán)9。由于馬桶圈的高度大于阻水環(huán)的高度,且馬桶圈和擋尿部之間的間隙較小,阻水環(huán)9只需略微彎曲即可阻止水流濺出馬桶。阻水環(huán)9的彎曲角度優(yōu)選為180度。
所述第一水道15設置在擋尿部2的上部,第一水道15的噴水口14自上而下噴射水流在所述擋尿部2內壁或支撐部6的外周緣上。
擋尿部2的上部鑄造成型有第一水道,或,
擋尿部2的上部沖壓折彎成型有彎道,彎道內設置有通水軟管,通水軟管即所述第一水道,通水軟管設置有所述噴水口14,或,
擋尿部2的上部沖壓折彎成型有彎道,彎道內翻并與擋尿部焊接形成所述第一水道;
所述支撐部6外高內低。該設計使得水流能夠輕易的在支撐部表面流淌,且易于干燥。
所述支撐部6的下側還設置有風道7,風道的內側壁上均布有若干個出風口4。所述風道7呈環(huán)狀布置在支撐部6的下側。該設計使得出風口能夠均勻的烘干使用者的屁股。
所述支撐部6的下側還設置有第二水道8,第二水道8的下側設置有若干個出水口20,出水口20噴出水流至便盆的易粘區(qū)。易粘區(qū)指的是位于便盆中心的如圖6中標號19所指的虛線畫出的一個區(qū)域;本實施例中,該區(qū)域是以便盆中心為基準的橢圓形區(qū)域,大致占據(jù)便盆的25%面積,需說明的,不同便盆的設計導致易粘區(qū)均會產(chǎn)生變化。
第二水道8和第一水道分別設置有進水管路;實際上,當?shù)谝凰涝O置在支撐部下方時,第二水道8和第一水道可以設置成同一水道。
便盆1的中部設置有管接孔24,便盆1的下方設置有彎管接頭27,彎管接頭27與管接孔24接合,彎管接頭27的進水端設置有輔沖洗管道一26;彎管接頭27的出水端設置有輔沖洗管道二29。輔沖洗管道一26和輔沖洗管道二29互相配合,輔助沖水,確保臟物能夠順利的被沖走。輔沖洗管道一26和輔沖洗管道二29通過支路28連接。
所述管接孔24為條形孔。條形孔24的設計使得臟物能夠更為順利的落入彎管接頭27內,從而使得輔沖洗管道一26的水流直接沖擊臟物,利用率更高。
便盆的上部一側設置有主沖洗管道25,主沖洗管道25噴出的水流順延便盆內壁旋轉下降,形成虹吸效果。
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