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城市水體污染凈化型生態(tài)岸邊帶構建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特別是一種具有水體污染物凈化功能的城市水體岸邊帶的構建技術,適用于城市景觀水體的岸邊帶恢復。
背景技術:
水體岸邊帶是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廊道、緩沖帶和植被護岸等功能。在岸邊帶一定寬度的植被,發(fā)揮岸邊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功能,是水體生態(tài)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的岸邊帶構建手段是直接在水體濱岸水域栽種水生植物,在岸邊帶形成一定寬度的植被群落。而對于城市水體,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城市水體可以用來生態(tài)恢復的岸邊帶水域很??;又由于城市防洪的需要,修建了大量的直立陡岸,造成城市水體濱岸帶水深較深,沒有明顯的緩坡,使城市水體的生態(tài)修復異常困難。一般的直接種植水生植物來恢復城市水體岸邊帶的方法,難以湊效。
技術說明針對傳統(tǒng)岸邊帶恢復方法難以在城市水體湊效的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城市水體污染凈化型生態(tài)岸邊帶構建技術,可以在城市水體岸邊建立起一定寬度的水生植被,發(fā)揮岸邊帶植被護岸,以及對陸源、內源污染物進行凈化的功能。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通過在城市水體濱岸帶水體距岸堤一定距離處構筑一多孔混凝土護墻,利用其多孔透水性,可以保證水體與岸邊帶之間水的交換。多孔混凝土護墻的高度以略低于常水位為宜;并具有一定強度,保證堅固耐用。岸堤與多孔混凝土護墻的間距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調節(jié),可利用的水域較多,則間距可以放寬;若水域面積狹小,則間距可以縮小。
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護墻之間填入大粒徑的填料,如鋼渣、卵石或大碎石等。加入的這些填料一則可以降低岸邊帶水深,更好地恢復水生植物,并為整個岸邊帶的生態(tài)恢復打下基礎;二則以這些填料作為水體岸邊帶的凈化過濾介質,可以對城市水體的陸源輸入污染物及內源污染物進行凈化,提高水質。
許多城市水體(特別是在旅游區(qū))中放養(yǎng)了觀賞性禽類,這些禽類多以水生動植物為食。為了這些禽類對新栽種水生植物的破壞,有必要在多孔混凝土護墻外圍修建了圍網。圍網由具有一定間隔的撐桿支撐,網眼的大小要能防止這些水禽穿過。
本發(fā)明非常適用于用地緊張的城市水體岸邊帶的生態(tài)恢復,其構建的岸邊帶寬度可以因地制宜地進行調節(jié),水生植物易成活;還可以對城市水體外源及內源污染進行有效消除,對水體具有凈化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具體說明。
圖城市水體污染凈化型生態(tài)岸邊帶剖面。
圖中,1.水體岸堤,2.水生植物,3.混合填料卵石(20mm,80%)+鋼渣(10mm,20%),4.硬質湖底,5.護墻基礎,6.多孔混凝土護墻,7.撐桿,8.圍網。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中,由于水體濱岸可利用的水域較少,多孔混凝土護墻(6)構筑在距岸堤(1)1000mm處。其構筑是在硬質湖底(4)上先用磚和水泥砌成護墻基礎(5),高400mm;護墻基礎(5)上部用多孔混凝土預制大塊堆砌,高500mm,其頂部與常水位相平。堆砌多孔混凝土砌塊時,使其錯落有致,形成凹凸結構。凹凸結構形成的空穴可以作為水生動物避難所和生存空間。
在水體堤岸與多孔混凝土護墻中填入混合填料(3),填充高度為700mm,預留水面200mm。混合填料(3)填充后,在填料上種植當地適宜水生植物(2)挺水植物蘆葦、菖蒲、香蒲及沉水植物伊樂藻。水生植物(2)種植采用分段種植,繞水體周圍每10m長岸邊帶區(qū)域種植一種挺水植物,在水體岸邊形成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
實施例中,多孔混凝土護墻(6)外圍修建了圍網(8),其撐桿(7)與多孔混凝土護墻基礎(5)修建在一起,撐桿(7)高2m,每兩個間距5m。圍網(8)頂部高出水面1m,網眼大小為5mm,整個水體岸邊帶區(qū)域都有圍網與水體隔斷。
權利要求
1.一種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可用于城市水體濱岸帶生態(tài)修復,其特征是在濱岸水體距岸堤一定距離處構筑一多孔混凝土護墻,并在多孔混凝土護墻外側修建圍網,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護墻間填入填料,在填料上種植水生植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混凝土護墻多孔透水,既可以現(xiàn)場澆鑄,也可以先預制成塊,而后堆砌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圍網由撐桿支撐,其高度及網眼大小要能防止水體中放養(yǎng)禽類穿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為碎石、卵石、鋼渣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植物可以是挺水、漂浮及沉水植物;它們既可以是當地種,也可以是適當引種的外來種。
全文摘要
一種城市水體岸邊帶構建技術,在城市水體濱岸帶水體距岸堤一定距離處構筑一多孔透水性混凝土護墻,保證水體與岸邊帶的水分交換;然后在岸堤和多孔混凝土護墻間填入填料,如鋼渣、卵石等,降低岸邊帶水位,以種植水生植物,又可作為岸邊帶濕地的凈化過濾介質,對城市水體的陸源輸入污染物及內源污染物進行凈化,提高水質。
文檔編號E02B3/12GK1752035SQ20051009326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單保慶, 尹澄清, 趙建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