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溫節(jié)能型日用加熱器皿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帶隔熱層的加熱器皿,特別是一種家庭日用的保溫節(jié)能型加熱器皿。
迄今為人們廣泛使用的鋁鍋、水壺、電熱杯等日用加熱器皿,都不具備保溫性能。這樣的加熱器皿有兩大缺點①在寒冷氣候條件下,放在其中的熱食、水等會很快冷卻。②在加熱過程中,因金屬器皿壁直接與周圍的冷空氣接觸,通常有5%至20%的熱量從器皿的周壁及頂蓋上散失掉,從而延長了加熱時間,浪費了能源。氣溫越低、氣流越快,器皿在加熱過程中所損失的熱能就越多。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加熱器皿,它具備保溫性能。它不但能使放于器皿內(nèi)的物品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溫,而且可提高加熱效率,縮短加熱時間,從而節(jié)約能源。它特別適合于在小型電爐、酒精爐、煤油爐等熱量較小、能源較貴的加熱源上使用。它也很適合于在寒冷低溫的野外加熱用。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是以如下方法達到的在加熱器皿金屬壁外,增設一層由低導熱耐溫材料制成的外殼。外殼的內(nèi)面覆有一層亮金屬。此外殼懸罩于器皿金屬壁外而不直接附著于其上,外殼的邊緣與器皿壁緊密銜接,從而與器皿壁之間構成一基本密閉的空腔。這樣,就解決了以下問題①因器皿金屬壁與外界空氣相隔開,解決了原來器皿金屬壁上的熱量通過周圍空氣的對流作用而被傳走的問題。②因外殼的內(nèi)面覆有一層亮金屬,從而阻止了器皿金屬壁上的熱以輻射形式散發(fā)開去。③因外殼和器皿壁間的空腔是基本上密閉的,腔內(nèi)是具有良好絕熱性能的不流動的空氣,從而防止了器皿金屬壁上的熱直接傳導至外殼上。通過以上方法,本實用新型即達到了使器皿獲得保溫性能和較高加熱效率之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作具體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鋁鍋的沿雙耳連線的縱向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水壺的沿壺嘴中線的縱向剖面圖。
參照圖1或圖2,由電木、瓷、釉面陶等耐溫在200℃以上的低導熱材料制成的外殼〔3〕懸罩在加熱器皿金屬壁〔2〕外。外殼〔3〕與加熱器皿金屬壁〔2〕之間構成一個基本密閉的空腔〔5〕,空腔〔5〕的厚度可為3~7毫米。外殼〔3〕的邊緣和器皿金屬壁〔2〕的邊緣的吻接方式可采用如圖所示的包接方式,也可采用螺釘固合或膠粘結合方式。外殼〔3〕的內(nèi)面覆有一層亮金屬〔4〕,覆亮金屬〔4〕的方法可采用膠粘一層光亮鋁箔在外殼〔3〕內(nèi)面的方法,也可采用化學鍍的方法。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為簡化工藝和降低成本起見,這層亮金屬〔4〕可不必覆于外殼〔3〕的內(nèi)面,而直接將一至二層光亮鋁箔投入空腔〔5〕中即可,效果基本相同。底座〔1〕系一專供保溫時用的圓盤形部件,當需要保溫時,可將器皿端置于底座〔1〕上,它具有保持器皿底部熱量不散失的作用。圖中所繪之器皿尚未置放于底座之上,當器皿置放于底座之上時,同樣應使器皿的金屬底與底座〔1〕之間保留有一空腔。圖1中的鍋耳〔6〕及頂蓋把手〔7〕均可由外殼直接注塑成形,不必采用其它工藝另行裝接上去。圖2中的水壺提把〔6〕的形式仍與普通水壺提把相同,頂蓋把手〔7〕則可由外殼注塑成形。
為免于繁瑣起見,以上對圖1和圖2中加熱器皿的主體部分作了詳細介紹,其頂蓋與底座部分之工藝,因與主體部分類同,不一一作具體描述,可參照主體部分各個細節(jié)。
權利要求
1.金屬制的日用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其特征是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的金屬層[2]外另有一耐溫絕熱材料制成的隔熱外層[3]。
2.按權利要求
1規(guī)定的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其特征是隔熱外層〔3〕與器皿金屬層〔2〕之間有一3~7毫米的間距〔5〕。
3.按權利要求
1、2規(guī)定的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其特征是隔熱外層〔3〕的邊緣與器皿金屬層〔2〕緊密銜接。
4.按權利要求
1規(guī)定的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其特征是隔熱外層〔3〕由耐溫在200℃以上的低導熱材料制成。
5.按權利要求
1或4規(guī)定的加熱器皿或電熱器皿,其特征是隔熱外層〔3〕的內(nèi)面覆有一層亮金屬〔4〕。
6.按權利要求
2、4、 規(guī)定的加熱器皿,其特征是該加熱器皿有一個專供保溫時用的底座〔1〕。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特別適用于寒冷地區(qū)、以及能源較貴的小型加熱源上使用的具有保溫、節(jié)能特性的日用加熱器皿。它是在普通的加熱器皿外加上一層由低導熱耐熱材料制成的隔熱外罩,從而取得保溫性能的。它在加熱過程中可節(jié)約一部分無功熱能。
文檔編號A47J36/36GK86207669SQ86207669
公開日1987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1986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萬之梁 申請人:萬之梁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