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不依靠電力,采用機械傳動原理,持續(xù)提供旋轉力,節(jié)能高效的打蛋器。
背景技術:
人們在以往的生活中所用的傳統(tǒng)打蛋器靠人工旋轉打蛋,效率慢且不能充分的把蛋攪拌均勻,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菜品的味道與美觀。而現在市面上新型電動打蛋器則需要靠電機運轉,不僅造價不菲,而且從長遠來看,這樣的電動打蛋器造成的能源損耗與環(huán)境污染是我們所不提倡的,由于要依靠電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使用地點的限制,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無法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不依靠電力,采用機械傳動原理,持續(xù)提供旋轉力,節(jié)能高效的打蛋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包括打蛋絲,工作軸和手持殼體;所述工作軸的下端設置有打蛋絲,另一端設置有手持殼體;所述手提殼體上設置有握把,握把的一端與手持殼體采用軸連接;在手持殼體內部,握把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弧度齒條;所述手持殼體內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上設置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上設置有斜齒輪,內棘輪和摩擦錐輪;所述弧度齒條與斜齒輪咬合;所述工作軸上設置有受力摩擦錐輪;所述摩擦錐輪和受力摩擦錐輪咬合;所述內棘輪設置有棘爪套;所述棘爪套上設置有棘爪。
優(yōu)選的,所述在手持殼體內部,握把與手持殼體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優(yōu)選的,在所述支撐架和傳動軸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斜齒輪與傳動軸之間設置有軸承。
優(yōu)選的,所述內棘輪與傳動軸之間采用鍵連接。
優(yōu)選的,在所述內棘輪的一側設置有彈簧墊圈。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發(fā)明方案的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采用機械原理傳導動力,提供給打蛋絲持續(xù)的旋轉力,不依靠電力,節(jié)能環(huán)保,手持給力,不受使用地點的限制,打蛋高效,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的弧度齒條與斜齒輪咬合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的內棘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2中的A處的放大圖;
附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的右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打蛋絲;2、工作軸;3、手持殼體;4、握把;5、弧度齒條;6、支撐架;7、傳動軸;8、斜齒輪;9、內棘輪;10、摩擦錐輪;11、受力摩擦錐輪;12、棘爪套;13、棘爪;14、復位彈簧;15、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1-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機械式的高效打蛋器,包括打蛋絲1,工作軸2和手持殼體3;所述工作軸2的下端設置有打蛋絲1,另一端設置有手持殼體3;所述手提殼體3上設置有握把4,握把4的一端與手持殼體采用軸連接;在手持殼體3的內部,握把4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弧度齒條5;所述手持殼體3的內設置有支撐架6,支撐架6上設置有傳動軸7;所述傳動軸7上設置有斜齒輪8,內棘輪9和摩擦錐輪10;所述弧度齒條5與斜齒輪8咬合;所述工作軸上端設置有受力摩擦錐輪11;所述摩擦錐輪10和受力摩擦錐輪11咬合;所述內棘輪9設置有棘爪套12;所述棘爪套12上設置有棘爪13;所述在手持殼體3的內部,握把4與手持殼體3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14;在所述支撐架6和傳動軸7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斜齒輪8與傳動軸7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內棘輪9與傳動軸7之間采用鍵15連接。
需要使用打蛋器時,拿住手持殼體,壓下握把4,通過計算,設計了合適斜齒輪8和弧度齒條5,此時弧度齒條5推動斜齒輪8轉動,斜齒輪8帶動內棘輪9轉動,內棘輪9帶動傳動軸7轉動,傳動軸7再帶動摩擦錐輪10轉動,摩擦錐輪10和受力摩擦錐輪11咬合,所以工作軸轉動并帶動打蛋絲旋轉,持續(xù)壓下握把4將提供持續(xù)的旋轉力,打蛋絲不斷旋轉打蛋,停止按壓握把4,工作軸將停止旋轉,結束打蛋動作。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