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施工作業(yè),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立筒倉下層截面具有扶壁柱尺寸大、數(shù)量多等特點,導致結構斷面呈異形形式?,F(xiàn)有的施工方案是:在柱壁滑升的同時會扶壁柱部位進行加固,在滑模過程中,柱壁部分同時滑升。但是實際上在異形截面的滑模施工過程中,扶壁柱部位容易產(chǎn)生集中應力,摩擦力不同且整體受力不均勻,進而在滑模過程中存在模板間隙大而爆模的問題,甚至存在滑模平臺失穩(wěn)的問題。后期修補成本高,而且修補難度大,耗時耗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施工方法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將原有的不規(guī)則異形結構分解為圓筒體的立筒倉倉壁和柱體的扶壁柱,結合滑模施工工藝,解決了現(xiàn)有的異形滑模截面施工面臨的質(zhì)量問題和安全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包括倉壁施工和扶壁柱施工,步驟如下:
4、s1、立筒倉施工:通過滑模工藝施工形成立筒倉的倉壁;
5、s11、沿倉壁高度方向設置多個豎向的壁主筋和柱主筋,其中,在柱主筋上,沿倉壁高度自下而上布設多個內(nèi)柱箍筋,所述內(nèi)柱箍筋包括處于同一平面的橫向焊接段、縱向焊接段和連接段,兩個所述縱向焊接段的內(nèi)端分別與橫向焊接段的端部連接,所述縱向焊接段與所述橫向焊接段處于垂直的狀態(tài),每個所述縱向焊接段的外端與連接段連接,所述橫向焊接段和所述縱向焊接段均與柱主筋焊接固定,所述連接段向內(nèi)彎曲,與橫向焊接段平行;
6、s12、組裝滑模平臺,壁主筋和柱主筋處于滑模平臺內(nèi),澆注混凝土將所有壁主筋、柱主筋和內(nèi)柱箍筋覆蓋;
7、s13、使滑模平臺連續(xù)滑升,每提升一模,對露出的壁面用混凝土漿進行抹面收光處理,直至滑模平臺滑升至最高點,與倉壁分離,獲得立筒倉的倉壁;
8、在提升過程中,當滑升至內(nèi)柱箍筋所處位置的高度時,將連接段鑿出并向外轉(zhuǎn)動,露出于倉壁內(nèi)壁面;
9、s2、扶壁柱施工;與內(nèi)柱箍筋連接,通過滑模工藝施工形成扶壁柱;
10、s21、將彎折露出于倉壁面的連接段調(diào)直,與連接段所處倉壁面垂直,沿連接段的長度方向焊接拉結筋;
11、s22、在內(nèi)柱箍筋外設置外柱箍筋,所述外柱箍筋包括處于同一平面的橫向段和縱向段,兩個縱向段的端部分別與橫向段內(nèi)的兩端連接,所述縱向段與所述橫向段垂直,所述縱向段與同側的連接段及拉結筋焊接固定;
12、s23、沿扶壁柱高度方向設置側鋼模板和外鋼模板,其中,兩個側鋼模板和一個外鋼模板以及倉壁之間形成扶壁柱的成型空間,側鋼模板與外鋼模板的連接處焊接固定,與扶壁柱相應的外柱箍筋自上而下處于成型空間內(nèi),向成型空間澆注混凝土;
13、s24、待成型空間內(nèi)混凝土固化,使外鋼模板和側鋼模板連續(xù)滑升,每提升一模,對露出的扶壁柱的壁面用混凝土漿進行抹面收光處理,直至外鋼模板和側鋼模板滑升至最高點,與扶壁柱分離,獲得立筒倉的扶壁柱;
14、s3、重復步驟s2,施工獲得多個扶壁柱,多個扶壁柱與倉壁形成立筒倉。
15、優(yōu)選的,在步驟s11中,連接段的長度大于或等于連接段直徑的10倍。
16、優(yōu)選的,在步驟s13中,用于抹面收光處理的混凝土漿的組成與步驟s12中澆注的混凝土的組成相同。
17、優(yōu)選的,在步驟s13中,連接段露出于倉壁內(nèi)壁面后對連接段所處的內(nèi)壁面進行鑿毛處理。
18、優(yōu)選的,在步驟s21中,將所述連接段向外轉(zhuǎn)動時,所述連接段與同側的縱向焊接段處于同一直線。
19、優(yōu)選的,在步驟s21中,所述拉結筋遠離內(nèi)壁面的端部彎曲成勾狀。
20、優(yōu)選的,在步驟s22中,所述外柱箍筋的橫向段與所述內(nèi)柱箍筋的橫向焊接段的長度相同。
21、優(yōu)選的,在步驟s23中,所述外鋼模板的兩邊分別與同側的側鋼模板抵接,在兩個所述側鋼模板之間設置多個第一對拉組件;
22、所述第一對拉組件包括第一螺桿、側連接件和第一螺母,所述側連接件設置于側鋼模板的外側面,多根所述第一螺桿均穿過兩個側鋼模板的側連接件,所述第一螺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螺母連接,使第一螺桿與兩個側鋼模板鎖緊;
23、待成型空間內(nèi)混凝土固化,將第一對拉組件拆除。
24、更優(yōu)選的,在步驟s23中,所述外鋼模板的外側面設置第二對拉組件,所述第二對拉組件包括第二螺桿、外連接件和第二螺母,所述外連接件的長度大于兩個側鋼模板外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外連接件設置于外鋼模板的外側面,所述第二螺桿處于側連接件外,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貫穿倉壁,所述第二螺桿的另一端貫穿外連接件的端部,所述第二螺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螺母連接,將外鋼模板和側鋼模板固定;
25、待成型空間內(nèi)混凝土固化,將第二對拉組件拆除。
26、更優(yōu)選的,在步驟s23中,在倉壁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再鉆出與第二螺桿配合的通孔。
27、優(yōu)選的,在步驟s24中,用于抹面收光處理的混凝土漿的組成與步驟s12及步驟s23中澆注的混凝土的組成相同。
28、有益效果:
29、本發(fā)明將原有的一體施工改進為分體式施工,將原有的不規(guī)則異形結構分解為圓筒體的立筒倉倉壁和柱體的扶壁柱,結合滑模施工工藝,能夠保證施工質(zhì)量,本發(fā)明巧妙地預埋內(nèi)柱箍筋和后續(xù)焊接外柱箍筋的方式將扶壁柱與倉壁形成一個連續(xù)的整體,立筒倉整體結構強度也得以保證,解決了現(xiàn)有的異形滑模截面面臨的質(zhì)量問題和安全問題。
1.一種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倉壁(1)施工和扶壁柱施工,步驟如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1中,連接段(43)的長度大于或等于連接段(43)直徑的10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3中,用于抹面收光處理的混凝土漿的組成與步驟s12中澆注的混凝土的組成相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3中,連接段(43)露出于倉壁(1)內(nèi)壁面后對連接段(43)所處的內(nèi)壁面進行鑿毛處理。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1中,所述拉結筋(5)遠離內(nèi)壁面的端部彎曲成勾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2中,所述外柱箍筋(6)的橫向段(61)與所述內(nèi)柱箍筋(4)的橫向焊接段(41)的長度相同。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3中,所述外鋼模板(8)的兩邊分別與同側的側鋼模板(7)抵接,在兩個所述側鋼模板(7)之間設置多個第一對拉組件;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3中,所述外鋼模板(8)的外側面設置第二對拉組件,所述第二對拉組件包括第二螺桿(13)、外連接件(12)和第二螺母(14),所述外連接件(12)的長度大于兩個側鋼模板(7)外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外連接件(12)設置于外鋼模板(8)的外側面,所述第二螺桿(13)處于側連接件(9)外,所述第二螺桿(13)的一端貫穿倉壁(1),所述第二螺桿(13)的另一端貫穿外連接件(12)的端部,所述第二螺桿(1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螺母(14)連接,將外鋼模板(8)和側鋼模板(7)固定;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3中,在倉壁(1)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再鉆出與第二螺桿(13)配合的通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柱壁分離的立筒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4中,用于抹面收光處理的混凝土漿的組成與步驟s12及步驟s23中澆注的混凝土的組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