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板塊材料,尤其涉及金屬絲網巖棉板。
背景技術:
隨著對建筑外墻保溫工程防火要求的提高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巖棉板作為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A級不燃保溫材料大量應用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巖棉板的強度較低,通常需要在巖棉板的外部固定金屬網,以提高其強度。通過采用錨栓將金屬網固定在巖棉板上。但是,由于金屬網與巖棉板件之間的受力都集中在錨栓的頭部位置,導致受力過于集中。當遭遇較大的外力,如強風時,金屬網的網孔容易從錨栓的頭部位置脫出,導致金屬網,甚至巖棉板脫落??梢?,現有的金屬絲巖棉板中,金屬網與錨栓間的連接點過于集中,導致金屬網容易從連接點處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金屬絲網巖棉板,包括巖棉板和金屬絲網,所述金屬絲網通過多個錨栓固定在所述巖棉板的安裝外表面,所述錨栓包括頭部和螺桿,所述頭部呈圓盤形,在所述頭部的周邊設置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與所述金屬絲網連接。通過對錨栓的頭部結構進行改進,將原有的圓柱形頭部改為圓盤形,增大了錨栓頭部的面積。同時,在頭部的周邊設置固定件,并通過固定件與金屬絲網連接,將金屬絲網與錨栓的連接點由單一的頭部改進為多個頭部周邊的固定件,一方面增加了金屬絲網與錨栓之間的受力點,另一方面分散了兩者間的受力,解決了錨栓與金屬絲網的受力過于集中,導致金屬絲網容易脫落的問題。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為掛鉤,所述掛鉤鉤住所述金屬絲網的網絲,使所述頭部與所述金屬絲網固定。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為鋼絲,所述鋼絲纏繞在所述金屬絲網的網絲上,使所述頭部與所述金屬絲網固定。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頭部的直徑為4-6cm。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的數量為四個以上。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相鄰所述錨栓之間的距離為20-30cm。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相鄰的所述錨栓之間通過鋼絲相連,使多個錨栓間連接形成網狀。多個錨栓之間通過鋼絲連接,使分散的錨栓之間連接成一片。當巖棉板的某個位置受到較大外力時,通過鋼絲將該位置上錨栓的受力分散至其他位置的錨栓上,進一步分散受力。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頭部還開設通孔,所述鋼絲與多個錨栓上的所述通孔固定,將多個所述錨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對錨栓的頭部結構進行改進,將原有的圓柱形頭部改為圓盤形,增大了錨栓頭部的面積。同時,在頭部的周邊設置固定件,并通過固定件與金屬絲網連接,將金屬絲網與錨栓的連接點由單一的頭部改進為多個頭部周邊的固定件,一方面增加了金屬絲網與錨栓之間的受力點,另一方面分散了兩者間的受力,解決了錨栓與金屬絲網的受力過于集中,導致金屬絲網容易脫落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金屬絲網巖棉板一種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2是錨釘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錨釘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錨釘的頭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金屬絲網與錨釘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金屬絲網巖棉板,包括巖棉板1和金屬絲網2。金屬絲網2通過多個錨栓3固定在巖棉板1的安裝外表面。錨栓3包括頭部31和螺桿32。頭部31呈圓盤形,頭部31的周邊安裝固定件310。螺桿32穿過巖棉板1。固定件310與金屬絲網2中的鋼絲連接,使錨栓3與金屬絲網2固定。當需要將本實施例固定在墻體時,將螺桿32釘入墻體,從而實現將金屬絲網巖棉板固定。本實施例通過對錨栓3的頭部31結構進行改進,將原有的圓柱形頭部改為圓盤形,增大了錨栓頭部31的面積。同時,在頭部31的周邊設置固定件310。錨栓3通過固定件310與金屬絲網2連接,將金屬絲網2與錨栓3的連接點由單一的頭部改進為多個頭部周邊的固定件,不僅增加了金屬絲網與錨栓之間的受力點,還分散了兩者間的受力。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2,固定件310為掛鉤。通過掛鉤鉤住金屬絲網2的網絲,使頭部31與金屬絲網2固定。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3,固定件310也可以為鋼絲,通過鋼絲纏繞在金屬絲網2的網絲上,使頭部31與金屬絲網2固定。
結合圖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頭部31的圓盤直徑D為4-6cm,保證頭部31周邊的固定件310之間存在足夠的距離以分散受力。固定件310的數量為四個以上,均勻地分布在頭部31的周邊。
為了進一步分散單個錨栓3的受力,如圖5,相鄰的錨栓3之間距離L為20-30cm。優(yōu)選地,頭部31還開設通孔311。相鄰的錨栓3之間通過鋼絲4相連。鋼絲4的一端綁定在一個錨栓3的通孔311中,另一端與相鄰的另一錨栓3的通孔311綁定。通過上述方式,將多個錨栓3連接形成網狀。通過鋼絲4使分散的錨栓3之間連接成一片。當巖棉板的某個位置受到較大外力時,將該位置上錨栓的受力通過鋼絲分散至其他位置的錨栓上,進一步分散了單個錨栓受力,解決了錨栓與金屬絲網的受力過于集中,導致金屬絲網容易脫落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