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裝飾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裝飾用折疊腳手架。
背景技術:
腳手架是建筑施工、裝修工程中的必備工具之一,腳手架有扣件式腳手架、碗扣式腳手架、承插式腳手架等種類,其中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廣泛的是扣件式腳手架,這種腳手架具有通用性強、安裝架設簡便、拆卸運輸方便、承載力大等優(yōu)點,已成為當前使用量最多、應用最普遍的一種腳手架。在建筑物主體建設工程峻工后,對原搭建的腳手架進行拆除,隨后對其部分外墻進行后續(xù)裝修工程時,往往還需要二次搭設大面積腳子架,這樣使用扣件式腳手架要重復搭建、拆裝,造成了材料周轉費用、人工方面的浪費,而且搭建時間周期長,會造成施工進度的延誤。而一般的附著升降的腳手架也無法有效地用在建筑物外墻裝修。
現有技術中的腳手架不可折疊,搬運時占用的究竟較大,運輸成本較高,并且這種腳手架不能進入較狹小的空間,使用范圍也較小,并且現有技術中的腳手架,支撐人體重的結構為桿狀,工人站在上邊極不平穩(wěn),使用也不安全。
因此,研究開發(fā)一種既能夠折疊使用,占地空間小,又方便攜帶的腳手架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符合目前市場的需求,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及使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飾用折疊腳手架,不僅能夠折疊使用,具有攜帶方便、占地空間小的特點,且還具有使用靈活,可調節(jié)高度的特點,擴大了腳手架的應用領域,且使用過程中無需手扶固定,安全方便,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飾用折疊腳手架,包括踏板、安全梯和支撐踏板的支撐柱,所述安全梯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相對設置在踏板的兩側,其中,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結構相同,均為可折疊安全梯;
所述第一安全梯包括與踏板連接的頂部轉軸、與頂部轉軸固定連接的上端梯、以及與上端梯連接的下端梯,所述上端梯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上端固定桿和設置在兩個上端固定桿之間的若干第一橫桿,所述上端固定桿為半圓凹槽狀,且沿上端固定桿長度方向的凹槽底部設有多個固定孔;
所述下端梯包括與上端固定桿相配合的下端固定桿、以及設置在兩下端固定桿之間的若干第二橫桿,所述下端固定桿為圓柱狀,下端固定桿上設有與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一彈性固定件,所述兩下端固定桿的底端還分別鉸接有腳杯;這樣的設計將上端梯和下端梯通過兩邊的凹槽狀的上端固定桿和圓柱狀的下端固定桿配合連接,再通過彈性固定件和固定孔實現上端梯和下端梯的固定,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節(jié)安全梯的長度,具有調節(jié)方便、使用靈活的特點。
所述支撐柱為可伸縮支撐柱,包括支撐內柱和與環(huán)套在支撐內柱外的支撐外筒,所述支撐內柱的上端與踏板可拆卸連接,支撐內柱上還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所述支撐外筒上設有與所述彈性固定件相配合的圓孔,所述支撐外筒的底端還固定連接有腳杯。這樣設計可實現對腳手架不同高度的調節(jié),結合安全梯的可調性,增加了腳手架的使用范圍及使用安全性。
優(yōu)選地,所述踏板兩側端設有與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頂部轉軸相配合的固定軸,可以實現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沿轉軸自由轉動,不僅可以使得安全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需要調節(jié)其與地面的角度,還能在運輸攜帶使將安全梯旋轉至踏板平面,大大減小占用空間。
優(yōu)選地,所述踏板上表面設有防滑紋路,增加施工人員的安全性。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內柱固定在踏板的中心位置,使得踏板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性固定件包括彈簧和凸起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彈簧的一端與下端固定桿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凸起結構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彈簧設置在下端固定桿的內部,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凸起結構與下端固定桿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按壓凸起結構至凸起結構可使得凸起結構與下端固定桿相平。這樣設計能夠靈活實現下端固定桿與上端固定桿之間的滑動與固定。
優(yōu)選地,所述下端固定桿內部靠近彈簧處還設置有限位件,對凸起結構起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彈性過大導致的凸起結構完全跑出下端固定桿,另一方面防止對凸起結構施壓時凸起結構偏離下端固定桿小孔,導致凸起結構失效。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彈性固定件與第一彈性固定件具有相同的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不僅能夠折疊使用,具有攜帶方便、占地空間小的特點,還具有使用靈活,可調節(jié)高度的特點,擴大了腳手架的應用領域,且使用過程中無需手扶固定,安全方便,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2)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的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通過轉軸與踏板連接,不僅可以實現安全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需要調節(jié)其與地面的角度,還能在運輸攜帶使將安全梯旋轉至踏板平面,大大減小占用空間,為運輸攜帶提供方便。
(3)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踏板的底面中心位置還連接高度可調節(jié)的支撐柱,結合長度可調的安全梯,使得腳手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節(jié)踏板的高度,提高了使用靈活性,避免了由于腳手架高度不夠導致的作業(yè)困難,進而帶來安全隱患,提高了作業(yè)安全性。
(4)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通過安全梯和支撐柱結合固定,使得腳手架具有較好的牢固性,使用過程中無需外人手扶,使用安全、方便,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且所述腳手架結構中通過腳杯與地面接觸,大大提高了腳手架與地面的固定牢固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存在的安全隱患,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裝飾用折疊腳手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第一彈性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踏板;2、支撐柱;3、第一安全梯;4、第二安全梯;11、固定軸;12、防滑紋路;21、支撐內柱;22、支撐外筒;23、腳杯;211、第二彈性固定件;221、圓孔;31、頂部轉軸;32、上端梯;33、下端梯;321、上端固定桿;322、第一橫桿;323、固定孔;331、下端固定桿;332、第二橫桿;333、第一彈性固定件;334、限位件;3331、彈簧;3332、凸起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有”、“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裝飾用折疊腳手架;
所述裝飾用折疊腳手架,包括踏板1、安全梯和支撐踏板的支撐柱2,所述安全梯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安全梯3和第二安全梯4,相對設置在踏板1的兩側,其中,第一安全梯3和第二安全梯4結構相同,均為可折疊安全梯;
所述第一安全梯3包括與踏板1連接的頂部轉軸31、與頂部轉軸31固定連接的上端梯32、以及與上端梯32連接的下端梯33,所述上端梯32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上端固定桿321和設置在兩個上端固定桿之間的若干第一橫桿322,所述上端固定桿321為半圓凹槽狀,且沿上端固定桿321長度方向的凹槽底部設有多個固定孔323;
所述下端梯33包括與上端固定桿321相配合的下端固定桿331、以及設置在兩下端固定桿331之間的若干第二橫桿332,所述下端固定桿331為圓柱狀,下端固定桿331上設有與所述固定孔323相配合的第一彈性固定件333,所述兩下端固定桿331的底端還分別鉸接有腳杯23。
這樣的設計將上端梯32和下端梯33通過兩邊的凹槽狀的上端固定桿321和圓柱狀的下端固定桿331配合連接,再通過第一彈性固定件333和固定孔323實現上端梯32和下端梯33的固定,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節(jié)安全梯的長度,具有調節(jié)方便、使用靈活的特點。
所述第一彈性固定件333包括彈簧3331和凸起結構3332。
所述彈簧的3331一端與下端固定桿331連接,彈簧3331的另一端與凸起結構3332連接。
所述彈簧3331設置在下端固定桿331的內部,彈簧3331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凸起結構3332與下端固定桿331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按壓凸起結構3332至凸起結構3332與下端固定桿331相平。這樣設計能夠靈活實現下端固定桿與上端固定桿之間的滑動與固定。
所述下端固定桿331內部靠近彈簧處還設置有限位件334,對凸起結構起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彈性過大導致的凸起結構完全跑出下端固定桿,另一方面防止對凸起結構施壓時凸起結構偏離下端固定桿小孔,導致凸起結構失效。
所述支撐柱2為可伸縮支撐柱,包括支撐內柱21和與環(huán)套在支撐內柱21外的支撐外筒22,所述支撐內柱21的上端與踏板1底面可拆卸連接,支撐內柱21上還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211,所述第二彈性固定件211與第一彈性固定件333具有相同的結構。所述支撐外筒22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彈性固定件211相配合的圓孔221,所述支撐外筒22的底端還固定連接有腳杯23。
這樣設計可實現對腳手架不同高度的調節(jié),結合安全梯的可調性,增加了腳手架的使用范圍及使用安全性,此外支撐內柱與踏板的可拆卸連接,使得腳手架在使用完畢后可將支撐內柱與踏板拆卸,可以有效減少占用空間,方便攜帶,提高了運輸和攜帶靈活性。
所述支撐內柱21固定在踏板1底面的中心位置,使得踏板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
所述踏板1兩側端設有與第一安全梯3和第二安全梯4頂部轉軸相配合的固定軸11,可以實現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沿轉軸自由轉動,不僅可以使得安全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需要調節(jié)其與地面的角度,還能在運輸攜帶使將安全梯旋轉至踏板平面,大大減小占用空間。
所述踏板1上表面設有防滑紋路12,增加施工人員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的安裝使用原理: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先將支撐內柱的上端與踏板固定連接,然后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好踏板的高度,高度確定后,將支撐柱的支撐內柱和支撐外筒通過第二彈性固定件進行固定,然后再根據腳手架所處的環(huán)境空間大小來調節(jié)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與地面的角度,當所處的環(huán)境較寬闊時,可以調節(jié)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分別與地面呈較小的角度,這樣一方面可以方便施工者攀爬,另一方面增加整個裝置的穩(wěn)定性;如果所處的環(huán)境比較狹小,可以調節(jié)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分別與地面呈較大的夾角;此外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使得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與地面的夾角不同,具有較好的使用靈活性。當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的傾角固定后,通過第一彈簧固定件與固定孔的配合實現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長度的固定,進而實現腳手架的安裝。
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需要調節(jié)支撐柱的高度,配合調節(jié)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的高度,來實現腳手架中踏板的高度調節(jié),提高了使用靈活性,避免了由于腳手架高度不夠導致的作業(yè)困難,進而帶來安全隱患,提高了作業(yè)安全性,且裝置調節(jié)方便,操作簡單,適合推廣應用。
當使用完成時,調節(jié)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的長度,使其均處于最短狀態(tài),然后分別旋轉第一安全梯和第二安全梯至與踏板平面平行位置,然后將支撐內柱與踏板拆卸,在進行運輸,所述腳手架在運輸過程中具有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的特點。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不僅能夠折疊使用,具有攜帶方便、占地空間小的特點,還具有使用靈活,可調節(jié)高度的特點,擴大了腳手架的應用領域,且使用過程中無需手扶固定,安全方便,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本發(fā)明所述的裝飾用折疊腳手架通過安全梯和支撐柱結合固定,使得腳手架具有較好的牢固性,使用過程中無需外人手扶,使用安全、方便,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且所述腳手架結構中通過腳杯與地面接觸,大大提高了腳手架與地面的固定牢固性,避免了由于固定不牢存在的安全隱患,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