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鋼筋混凝土施工裝置領域,尤其是一種性能可靠、結構簡單、方便連接安裝,沒有鋼筋螺紋絲頭剩余外露且連接強度性能顯著提高的用于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及鋼筋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鋼筋部品化施工中的鋼筋網片、鋼筋籠橫縱向鋼筋都已經固接,組網的任何一根鋼筋都無法轉動。目前,現有的機械連接方法不能將部品化的鋼筋網片、鋼筋籠很好的進行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行業(yè)標準JG 163-2004《滾軋直螺紋鋼筋連接接頭》中對鋼筋不能轉動的場合采用加鎖母型接頭,即先將套筒完全旋入到一端鋼筋上,待另一端鋼筋靠近時,反向旋轉套筒,使該端鋼筋旋入套筒,然后用鎖母將前段螺紋鎖緊。這就要求待連接的兩段鋼筋螺紋絲頭的螺旋線必須完全共線,顯然這是很困難的。即使連接成功,也會有較長一段鋼筋剩余螺紋裸露,鋼筋受力破壞時會從裸露螺紋處斷裂,大大削弱了鋼筋連接強度,對建筑結構整體安全不利。另外,根據JGJ 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6.3.1中對直螺紋接頭的安裝規(guī)定,要求安裝后的單側外露螺紋不宜超過2p。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可靠、結構簡單、方便連接安裝,沒有鋼筋剩余螺紋絲頭外露且連接強度性能顯著提高的用于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及鋼筋連接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和外螺套(3),其特征是在外螺套(3)的外側設置有鎖母(4),所述鎖母(4)與第一內螺套(1)連接;其中,外螺套(3)與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連接端內連接螺紋(6)的螺距與第一內螺套(1)和第二內螺套(2)內連接螺紋(5)的螺距不同。
所述第二內螺套(2)為普通螺套或可焊接螺套,其中,可焊接螺套用于鋼筋與型鋼之間的連接。
所述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和外螺套(3)的外形是圓形、矩形或多邊形形式。
所述連接用螺紋是三角形、梯形、圓型螺紋、正絲、反絲螺紋或單線、多線螺紋。
利用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進行鋼筋直螺紋連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1:先將鎖母(4)套入第一鋼筋(7),再將第一內螺套(1)及外螺套(3)一起擰入第一鋼筋(7)螺紋根部;
步驟2:將第二內螺套(2)擰入第二鋼筋(8)螺紋根部;
步驟3:將外螺套(3)擰入第二內螺套(2)螺紋根部,同時帶動第二內螺套(2)旋入第二鋼筋(8)螺紋根部;
步驟4:鎖緊鎖母(4)。
還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5:外螺套(3)不能順利旋入內螺套(2)時,向后轉動第二內螺套(2)調整外螺套(3)與內螺套(2)之間的軸向間隙;
步驟6:外螺套(3)與內螺套(2)之間的軸線間隙調整至合適位置時,外螺套(3)順利旋入第二內螺套(2);
步驟7:將外螺套(3)擰緊。
本發(fā)明的效果是:用于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在外螺套的外側設置有鎖母,鎖母與第一內螺套連接;其中,外螺套與第一內螺套、第二內螺套連接端內連接螺紋的螺距與第一內螺套和第二內螺套內連接螺紋的螺距不同。
本發(fā)明對現有技術問題進行了改進,除了可以順利完成兩根鋼筋的連接,還可以做到沒有鋼筋螺紋絲頭剩余外露,經大量拉伸試驗結果表明,鋼筋接頭全部斷于鋼筋母材,鋼筋連接強度性能顯著提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第一鋼筋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二鋼筋結構示意圖;
圖5‐12是本發(fā)明鋼筋直螺紋連接方法步驟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一種用于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和外螺套3,在外螺套3的外側設置有鎖母4,鎖母4與第一內螺套1連接;其中,外螺套3與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連接端內連接螺紋6的螺距與第一內螺套1和第二內螺套2內連接螺紋5的螺距不同。
第二內螺套2為普通螺套或可焊接螺套,其中,可焊接螺套用于鋼筋與型鋼之間的連接(參見圖2),圖2中11是型鋼,12是焊口處。
第一內螺套1、第二內螺套2和外螺套3的外形是圓形、矩形或多邊形形式。連接用螺紋是三角形、梯形、圓型螺紋、正絲、反絲螺紋或單線、多線螺紋。
圖3中,7是第一鋼筋,9是第一鋼筋的螺紋部分。
圖4中,8是第二鋼筋,10是第二鋼筋的螺紋部分。
利用鋼筋部品化施工的機械連接裝置進行鋼筋直螺紋連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驟:
圖5中,步驟1:先將鎖母4套入第一鋼筋7,再將第一內螺套1及外螺套3一起擰入第一鋼筋7螺紋根部9;
圖6中,步驟2:將第二內螺套2擰入第二鋼筋8螺紋根部10;
圖7中,步驟3:將外螺套3擰入第二內螺套2螺紋根部,同時帶動第二內螺套2旋入第二鋼筋8螺紋根部;
圖8中,步驟4:鎖緊鎖母4。
還包括下列步驟:
圖9中,步驟5:外螺套3不能順利旋入內螺套2時,向后轉動第二內螺套2調整外螺套3與內螺套2之間的軸向間隙;
圖10中,步驟6:外螺套3與內螺套2之間的軸線間隙調整至合適位置時,外螺套3順利旋入第二內螺套2;
圖11中,步驟7:將外螺套3擰緊。
圖12中,鎖緊鎖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