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建筑用墻板的配料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墻板機配料
>J-U裝直。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上使用各種墻板進行建造房屋,由于在生產墻板時需對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后的混料澆注成一個較大的長方體墻板,但在混合混料時由于勞動強度大,粉塵較多,且無法準確計量,造成澆注后成型的墻板質量不統(tǒng)一,影響整體房屋的質量。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料均勻,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它包括組合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撐架I的左端設有帶配料入口 3的配料倉2,在所述配料倉2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一輸送絞龍4,所述第一輸送絞龍4的另一端分別與三個儲料倉5的入口相連通,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二輸送絞龍6,所述第二輸送絞龍6的另一端與混合倉7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混合倉7底部的出口處設有攪拌機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攪拌機8內安裝有轉軸9,所述轉軸9上安裝有攪拌刀片10,在所述攪拌機8的底部設有混料出口 11。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出料口的管道上分別設有流量計,所述流量計均通過計算機控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所述支撐架I的左端設有帶配料入口 3的配料倉2,在所述配料倉2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一輸送絞龍4,所述第一輸送絞龍4的另一端分別與三個儲料倉5的入口相連通,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二輸送絞龍6,所述第二輸送絞龍6的另一端與混合倉7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混合倉7底部的出口處設有攪拌機8 ;這樣,將配料逐一投放的配料倉內,通過第一輸送絞龍4將配料分別送至儲料倉5內,然后按設計要求控制其重量,再通過第二輸送絞龍6送至混合倉7中進行充分混合,將混合后的混料送至攪拌機8中進行攪拌,實現(xiàn)了混料均勻,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1中1、支撐架,2、配料倉,3、配料入口,4、第一輸送絞龍,5、儲料倉,6、第二輸送絞龍,7、混合倉,8、攪拌機,9、轉軸,10、攪拌刀片,11、混料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它包括組合支撐架1,在所述支撐架I的左端設有帶配料入口 3的配料倉2,在所述配料倉2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一輸送絞龍4,所述第一輸送絞龍4的另一端分別與三個儲料倉5的入口相連通,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出料口的管道上分別設有流量計,所述流量計均通過計算機控制,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二輸送絞龍6,所述第二輸送絞龍6的另一端與混合倉7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混合倉7底部的出口處設有攪拌機8,所述攪拌機8內安裝有轉軸9,所述轉軸9上安裝有攪拌刀片10,在所述攪拌機8的底部設有混料出口 11 ;這樣,將配料逐一投放的配料倉內,通過第一輸送絞龍4將配料分別送至儲料倉5內,然后按設計要求控制其重量,再通過第二輸送絞龍6送至混合倉7中進行充分混合,將混合后的混料送至攪拌機8中進行攪拌,實現(xiàn)了混料均勻,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它包括組合支撐架(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撐架(I)的左端設有帶配料入口(3)的配料倉(2),在所述配料倉(2)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一輸送絞龍(4),所述第一輸送絞龍(4)的另一端分別與三個儲料倉(5)的入口相連通,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二輸送絞龍(6),所述第二輸送絞龍(6)的另一端與混合倉(7)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混合倉(7)底部的出口處設有攪拌機(8)。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8)內安裝有轉軸(9),所述轉軸(9)上安裝有攪拌刀片(10),在所述攪拌機(8)的底部設有混料出口(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出料口的管道上分別設有流量計,所述流量計均通過計算機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墻板機配料裝置,它包括組合支撐架(1),在所述支撐架(1)的左端設有帶配料入口(3)的配料倉(2),在所述配料倉(2)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一輸送絞龍(4),所述第一輸送絞龍(4)的另一端分別與三個儲料倉(5)的入口相連通,在所述三個儲料倉(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有第二輸送絞龍(6),所述第二輸送絞龍(6)的另一端與混合倉(7)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混合倉(7)底部的出口處設有攪拌機(8);采用上述結構,實現(xiàn)了混料均勻,自動化程度高,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文檔編號B28C7/10GK203031776SQ201320015239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劉洪彬, 儲志強, 宋曉燕 申請人:劉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