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物組合隔斷強烈地震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所屬技術建筑抗震。
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提出的結構抗震應重點放在“概念設計”上,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決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設計”,它比“計算設計”更重要。建筑物破壞因素主要在于水平地震荷載。這引起我的反復思考有沒有消除水平地震荷載的好方法,聯想中學學的物理知識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把建筑物的地基與上部結構隔離開,設計一種中間連結結構,讓它既能承受豎向荷載(即大樓的重量),又使大地震時能產生相對運動,水平力最小。參考了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的《建筑物隔震·防震·控震》一書(日)武田壽一主編,其中介紹了有參考價值技術疊合橡膠——為增大阻尼而混入了填加劑的天然橡膠與鋼板的疊合。
本發(fā)明專利的目的人類屢次慘遭強烈地震所帶來的災難,成千上萬的人在地震中喪生,或者財產被毀,無家可歸。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不讓悲劇重演,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穩(wěn)定,避免地震災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福全人類。
本發(fā)明的內容1)隔震裝置安裝在建筑物首層以下、基礎以上,置于兩者之間。它由凹曲面的基礎(1),建筑物的一段預制短柱(2),預制短柱(2)底下做作凸曲面。2)預制混凝土短柱套上滾球(3)落在基礎曲面上,滾球由不銹鋼或者高強度等級鋼筋混凝土制作。3)預制短柱(2)頂部與建筑物柱(4)之間裝有高強彈簧(5),為了保證彈簧不失穩(wěn)在彈簧中心加入鋼軸(6),鋼軸可以在預留孔中上下移動,這樣可以削弱豎向地震荷載的傳遞。4)建筑物周圍的柱旁設鋼絲繩(10)做為保護繩下糸于錨樁(7),上糸于上部柱(4)上,保持建筑物在地震時或風荷載作用下不會傾倒。5)水平方向在巖土層中打灌漿錨桿(9),根據巖土層性質選取錨桿形式,用鋼絲繩(10)糸于灌漿錨桿(9)與上部柱(4)之間,起到保持建筑物在強烈地震作用下不致于滑出基礎范圍而被毀壞即起到限位作用。錨樁、錨桿頭部混凝土預留繩索孔(8)。
采用本技術建造的大廈可以抗拒里氏八級地震(大致相應于烈度10度),不會受到損壞。
本發(fā)明與已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目前建筑隔震比較先進的技術是疊合橡膠墊塊,它在水平方向具有柔性,豎向可承受大廈上部的重量,但它在向上部建筑傳遞水平地震荷載比本發(fā)明要大,就是說本發(fā)明的抗震效果更好,且加了保護鋼絲繩后大廈的穩(wěn)定性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1-帶曲面的混凝士基礎 6-鋼軸2-上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 7-錨樁3-滾球 8-預留孔4-建筑物的底部柱 9-地層錨桿5-高強彈簧 10-穩(wěn)定鋼絲繩8.實現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最好方法不銹鋼球、鋼絲繩、高強彈簧由專業(yè)生產廠家加工,不難解決。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可由建筑公司生產,其他在現場施工,屬于成熟技術,容易實施。
權利要求
獨立
權利要求
(一)前序部分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為建筑結構抗震,是一種利用在建筑物底部安裝隔震、減震裝置使建筑物抗震的方法。(二)特征部分本隔震裝置的主要組成部分構成本發(fā)明的特征1)預制鋼筋混凝土基礎(1)、預制鋼筋混凝土短柱(2),(1)帶凹曲面,(2)帶凸曲面。2)預制鋼筋混凝土短柱(2)與預制鋼筋混凝土基礎(1)之間加裝不銹鋼或鋼筋混凝土滾球(3),可以在曲面內任意方向滾動產生位移。3)預制鋼筋混凝土短柱(2)與上部柱(4)之間安裝高強彈簧(5)。彈簧中心裝上不銹鋼軸(6),保證彈簧不失穩(wěn)。4)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打錨樁(7)、錨桿(9),鋼絲繩(10)拉結,保持大廈的穩(wěn)定。錨樁、錨桿頭部鋼筋混凝土預留穿繩孔(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名稱為“建筑物組合隔斷強烈地震方法”。其工作原理為:當發(fā)生強烈地震時,預制鋼筋混凝土基礎(1)與上部短柱(2)之間通過滾球(3)滾動產生相對位移,由于滾動摩擦力很小,使地震水平荷載大幅度削減。豎向地震荷載通過柱(4)底下的高強彈簧(5)緩沖后而減弱。大廈的穩(wěn)定分別由水平、豎向的保護鋼絲繩(10)起到拉結作用,鋼絲繩索系到錨樁和打入巖土層的錨桿上。通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建筑物可承受里氏八級地震而不會被損壞。
文檔編號E04B1/98GK1373269SQ0112450
公開日2002年10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劉東軒 申請人:劉東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