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毛圈編織法和有毛圈成型件的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毛圈成形部件的毛圈織機的操作方法,和毛圈織機的編織方法。
在傳統(tǒng)毛圈織機上,不同毛圈形式和不同品種的毛圈組織編織是借助象凸輪、變換齒輪或連桿一類的機構進行的。當必須變換品種組織時,這種變換過程是非常復雜的,而且會導致停機。通常不停機是不可能進行品種變換的。從毛圈織組變換為平紋組織時,需裝有機械聯(lián)結裝置,該裝置可斷開整個毛圈成形部件,使其在機器一轉內突然進入和退出操作。尤其在被斷開的毛圈成形裝置進入操作時,必會發(fā)生撞擊,因此隨著機速的增加,這種轉換更為困難,并會引起磨損。在用機械轉換方法進行某一毛圈品種換時,比如一附加的三投梭類平組織織物,為了加強這種轉換作用,必須附加機械轉換裝置。
在傳統(tǒng)的毛圈織機上,毛圈高度的變化范圍很小。一些織機具有兩種毛圈高度,但要從高毛圈向低毛圈變換,那是一個復雜的機械過程。連續(xù)不斷的變化和控制著毛圈高度。是為了能夠得到準確的、予定固定不變的毛圈組織重量,這需要長時間,仔細地對機器進行運轉考查,這種工作需慢慢的進行且這種操作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盡管如此,附加機械裝置是必要的,正如美國專利US-PS4,294,290或相應的瑞士專利CH-PS633,873里所舉的例子所述。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毛圈織物的編織方法,和使用這種編織方法的毛圈織機。這種方法可克服上述的機械限制,并適用于通用的自動化毛圈織機。這種方法運用各種毛圈組織的生產,尤其運用筘的控制和織物布面控制,而且這種編織機可以以任何設計程序完成所有已知的毛圈編織,而不需停機和變換任何機械機構。這種織機也能提供各種新型毛圈組織。各種毛圈高度也可得到,而且可以在任何機器速度下連續(xù)變化。增加織機產量、利潤和提高織物質量也是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目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一個或多個毛圈成形部件可由一個或多個獨立的裝置傳動或觸發(fā),以供單投梭或多投梭編織。這里盡管沒有通過織機主馬達傳動,但整個編織過程仍可以織機最高速度進行。
采用機械方法編織固定形式的毛圈組織,比如三投梭或四投梭組織,可借助觸發(fā)以單投梭為基礎的毛圈成形部件的本發(fā)明方法所取代,這種方法可變換任何所需要的程序,和編織任何需要的毛圈組織形式,比如可生產在不同毛圈高度之間跳躍變化或連續(xù)變化的毛圈高度,或波形、鋸齒形高毛圈花型組織等等。
獨立的傳動裝置,也即毛圈成形機構由一系列的程序脈沖驅動,這些程序脈沖與織機編織循環(huán)和織機操作特點相適應。這些功能有利于織機的最優(yōu)化和自動化發(fā)展。
這種脈沖程序可適合于梭口運動,以便產生毛圈的移動,而且可均勻梭道內的經紗張力。
采用這種編織方法的毛圈織機,其特點是至少有一個伺服電機做為獨立的傳動,并通過減速轉換裝置連接和/或傳送至少一個帶毛圈成形部件的機構,伺服電機通過一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與控制輸入連接,并觸發(fā)單梭道和多梭道投梭。該伺服電機最好由電子轉換,不帶電刷,并有一個低質量慣性矩的轉子,和高磁場強度的永久磁鐵,這種結構提供了特別高的傳動動力,給予高的負荷和連續(xù)的動力而熱損耗值很低。根據(jù)本發(fā)明方法,可達到動作準確,而且可高速、高產和提高質量。
另外,如從屬權利要求所述的先進結構的伺服電機具有稀土磁鐵特別是釹-鐵-硼混合物組成的磁鐵。它們的非常高的磁場強度不論是絕對值或相對它們的重量計算導致了電機的高功率和織機的高速度。通過一簡單的方法,即冷卻伺服電機定子,可進一步提高效率。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毛圈織機可按要求裝有多個可觸發(fā)的毛圈成形機構。該毛圈成形機構可直接觸發(fā),比如一根張力擺動輥,它可調節(jié)毛圈經紗張力,張力調節(jié)非常簡便,尤其在全打緯時,張力可降低至最低值以確保編織質量。
換句話說,毛圈成形部件可由織機主電機傳動基本運動,這種基本運動可只受伺服電機的附加調整和控制。例如,在具有筘座控制的毛圈織機上,筘座可以做為具有部分投梭毛圈成形部件,伺服電機僅僅控制縮短筘座的移動。
在具有織物控制的毛圈織機情況下,織物控制機構,象編織機的后梁和胸梁,由一個或多個伺服電機驅動。此時,最簡單的結構是把后梁和胸梁做為毛圈成形部件連接起來。
在編織機二側豎機架上的毛圈成形部件,可借助輔助伺服電機對稱地傳動,二個伺服電機最好由一個單獨的電機控制器同步地驅動和控制。這樣即可完全確??椢镌谡麄€布面寬度上對稱的毛圈組織圖案。
就毛圈成形部件而言,伺服電機可以通過電機軸上的低質量慣性矩初級減速機構來傳動。
將多控制輸入,測量輸入和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的數(shù)據(jù)輸出和耦聯(lián)的計算機可通過雙條通路與織機聯(lián)通。這種特點為毛圈織機提供了更為通用的控制和調節(jié)方法,并提供了工藝數(shù)據(jù)的準備,數(shù)據(jù)的輸送和進一步處理,和優(yōu)化了織物的質量,織機的特性和生產利潤。
理論上每個毛圈成形部件都具有一個或兩個伺服電機,并可由相同的控制和調節(jié)電路裝置獨立的觸發(fā),以使每個部件得到最宜的單獨調節(jié)以適應編織的效果。
除毛圈成形機構和它的伺服傳動裝置外,至少還有一個經紗張力部件與另外的伺服電機連接,它的觸發(fā)與梭道動作相適應。這個特點提供了地紗經紗的最宜張力控制。
下面將參照實施例和附圖詳細敘述本發(fā)明的內容。
圖1表示本發(fā)明帶有筘座控制的毛圈織機。
圖2表示圖1中具有伺服電機和鉸接連桿的筘座的控制裝置。
圖3a、3b和3c表示圖2所示的筘座控制裝置處于各種位置和操作狀況。
圖4表示本發(fā)明帶有一個控制和調節(jié)電路裝置的毛圈織機電路圖。
圖5表示一個伺服電機操作的毛圈擺動輥。
圖6a和6b,6c都是圖表包括用于生產各種毛圖織物的編織循環(huán),以表示毛圈編織的予打緯移動距離,位移和毛圈部件的制動力矩,以及毛圈經紗的張力變化。
圖7表示凸輪操作的筘座控制裝置。
圖8表示使用行星齒輪的筘座控制裝置。
圖9表示具有織物控制和連接機構的毛圈織機。
圖10表示圖9帶有一個或兩個伺服電機的織物布面控制機構。
圖11表示另一種織物布面控制裝置。
圖12表示毛圈高度變化的圖例。
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毛圈織機,該織機的筘座裝置詳見圖2。底經7從底經經軸1退出,通過織機后梁4卷繞到梭口9處??椢?0經胸梁6和出布輥卷繞到卷布輥3上。毛圈經軸2上的毛圈經紗8通過擺動輥66輸送到梭道9。通過輔助凸輪14和帶有輥16的凸輪隨動桿17,織機主軸13驅動筘座11上的筘12。隨動桿17和筘座11圍繞筘座管狀樞軸18旋轉?;瑝K導向器27做為操作桿與隨動桿17鉸接,并可通過齒32和伺服電機36上的蝸桿33移動。導向器27圍繞織機機殼上的固定軸承29旋轉,并引導滑塊28沿軸承滑道31移動。滑塊28在其中心與鉸接桿19鉸接。鉸接桿一端與隨動桿17連接,另一端23通過筘座連桿26與樞軸8即與筘座11連接。伺服電機36具有一個冷卻器61,通風裝置沿伺服電機的有助外殼輸送冷卻空氣。
圖2中筘座控制操作在圖3a至3c中有更詳細的敘述。如圖3a所示,當全打緯時,鉸接桿19上的中心21至23位于一條直線24上。隨動桿17的運動在這時被全部轉換,但此時并未改變筘座11的運動。為此,滑道31必須按徑向延伸至隨動桿17的支點或樞軸18。伺服電機36預先把導向器27移到這個位置。
圖3b表示處于在它后面位置的筘座。桿19仍處于直線位置,而伺服電機已使導向器27按34所示方向繞樞軸29向下轉動,以便使滑道線31較前急劇直向地向下伸過。在圖3c中,隨動桿17繼續(xù)旋轉至圖3a所示的同樣打緯位置。然而由于滑道31的陡度更大,鉸接桿19已經彎曲,筘座動程縮短產生了一局部打緯過程,此時筘12已經從圖3a的全打緯位置回復到距予打緯位置一定距離s。伺服電機36,與其所關聯(lián)的導向器27,可做為觸發(fā)器以根據(jù)任何毛圈組織形式,并在任何速度下調定任何所需的距離s值。傳統(tǒng)的編織機不可能做到這點,這是由于它們的毛圈成形部件如同筘座控制裝置一樣由一個凸輪隨動桿,鉸接連桿和滑塊導向器組成的,并必須要通過另一個包含有凸輪、連桿機構和聯(lián)結器的一些精心設計的復雜機構驅動,而且它們只能用于固定的毛圈組織形式(三投梭或四投梭),故使用范圍很窄。另一方面,本發(fā)明帶有伺服電機和減速裝置的毛圈控制裝置還解決了傳統(tǒng)的毛圈控制的新問題,也消除了以前的機械控制磨損費用高和驅動部件材料耗損大的問題。例如,打緯轉矩的調整時間由于不須再借助機械停止機構,而由一伺服電機36的控制而大大縮短。本發(fā)明的另一重要特點是顯著的減少了質量慣性,并避免了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毛圈織機內的沖撞力,例如在平紋組織和毛圈組織的編織變換時,對于普通毛圈織機,它的整個機械式毛圈控制和驅動裝置必須接合精確。而且會出現(xiàn)跳動。
伺服電機具有一個低質量慣性的轉子和高磁場強度的永久磁鐵,也就是說磁場具有高的剩磁和消磁場強度。由于減小了轉子的質量慣性,使電機產生了高的動力,同時高的磁場強度使電機產生了高的轉矩和轉矩輸出,總的結果是使織機具有高效的機速。稀土磁鐵,例如釤鈷混合物,尤其是釹-鐵-硼混合物是最好的磁鐵材料。伺服電機轉子使用這種永久磁鐵使電阻損耗只出現(xiàn)在電機定子上,而不是出現(xiàn)在轉子上。借助定子的空氣冷卻或水冷卻,可把產生的熱量大部分迅速地地散發(fā)掉。這就可使伺服電機的超載負荷特性大大提高,在使用釹磁鐵材料時更為顯著。
如同伺服電機轉子一樣,減速傳動裝置和傳遞部件的設件也應考慮質量慣性的因素,以減小傳動損失。為此,在伺服電機軸頭上裝有帶輕重量的小齒輪62的二級減速器,如圖2,利用這種低質量慣性做主要部件的減速裝置是很有效的,它可減少電機速度的突變,比如其速度變化系數(shù)僅為3-5??偟膩碚f,用于驅動或加速可動部件的耗用功力,即從轉子到減速器,從減速器部件到毛圈成形部件所需要的動力占電機總功率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因此織機的速度可大大提高。
圖4是本發(fā)明毛圈織機原理方框圖??刂坪驼{整電路裝置88具有一個毛圈控制器74,該控制器觸發(fā)馬達控制器76。而馬達控制器76a和76b通過與供電電源73連接的供電箱77傳動伺服電機36。控制器76同步地與自整角電機79連接。伺服電機36和37可單獨的驅動各毛圈成形部件。(圖中76、77、79a和b各情況下)予打緯距離,因此也即毛圈高度可以以每0.1毫米一級地控制??刂破?4與織機母線82連接,并與曲柄連接的自整角機81相連,以確保馬達控制器與織機的正反轉運轉完全同步。經沙送經裝置84,梭道運動裝置86及其他織機的編織機構,如織物卷取機構,色紗變換裝置等其他機構都與織機母線82連接。一個顯示和操作裝置87,以及各種測量輸入裝置83和數(shù)據(jù)輸出裝置90都與織機母線82連接。在編織普通組織和毛圈組織控制線路之間的電路雙路聯(lián)通,并通過一個連接線路與中央指令相連。
電路88具有一個帶有記憶裝置的計算機。因此,重復N次的毛圈組織花型可發(fā)生在大量的單投緯程序中,并可貯存和再調出。予打緯距離Sz=S1,S2,S3……SN與每次投梭和編織循環(huán)Z=1,2,3……N聯(lián)系。全打緯和平紋組織編織時預應予打緯距離S=0,以便省去通用機械聯(lián)結器在斷開毛圈編織時的進入或退出操作。毛圈組織循環(huán)次數(shù)N可根據(jù)需要而定。如圖6中的曲線A表示了簡單的三投梭類,由于N=3,Z=1,2,3,S=S1,S1,0。然而新的毛圈組織,例如圖12所示的圖形,可以有超過循環(huán)次數(shù)N,一百次或一千次的投梭以適應任何需要的毛圈組織形式和毛圈高度的變化。
使用與電路88連接的經紗毛圈長度探測裝置52有助于準確和自動地得到所要求的予定毛圈重量(圖1)為此,電路88連續(xù)地測定每次投梭的經紗毛圈線性耗紗量,用調定值與其比較,并通過變化予打緯距離,瞬時地控制任何不可見的細微變化。例如經常出現(xiàn)在毛圈重量方面的變化,可隨相應的費用節(jié)省而得到補償。
圖2所示的實例中,控制筘座做為毛圈成形機構的基本運動,是由織機的主電機傳動的,伺服電機只對基本運動起調節(jié)作用,比如必要的喂給距離,也即毛圈高度。
另一方面,在圖5的實例中,毛圈擺動輥66作為輔助毛圈成形機構由第二伺服電機37直接驅動。
毛圈擺動輥的作用是,當全打緯時,毛圈紗幾乎擠壓到一起;可借助擺動輥適當推進突變的毛圈經紗可使其張力減小。為此,毛圈張力擺動輥必須能夠非常靈敏快速動作而不可延遲。然而,應保持最小的毛圈經紗張力以確保經紗輸送不受干擾,不能有紗線的交叉。傳統(tǒng)的彈簧擺動輥系統(tǒng)不能滿意地獲得這些相抵觸的要求(圖6C),然而本發(fā)明圖5所示的伺服電機控制的后梁66,可對各種操作和毛圈成形系統(tǒng)觸發(fā)最宜的經紗張力條件,以滿足前述的一些相互沖突的要求(見圖6)。一個附加的伺服電機37通過行星小齒輪62,中間齒輪63和扇形齒輪64傳動擺動輥66。擺動輥66包括一個剛性上輥67,一個輕質擺動管軸69和連接支撐68。因此它是一個低質量慣性系統(tǒng)。輔助可調偏壓彈簧71和一個減振器72作用在擺動輥66上。伺服電機37由圖4中的毛圈控制器74驅動,而且它具有本身的電機控制裝置76b,77b,79b。
如圖2所示筘座形式的伺服電機控制毛圈成形部件和擺動輥(圖5)的操作情況,由圖6a,6b和6c可詳細了解)。圖6a表示按照編織循環(huán)Z與予打緯距離S的關系曲線。圖6b表示對應馬達轉矩M所做的移動距離S(位移轉矩V)和打緯所需的轉矩H的關系曲線,圖6C表示毛圈經紗張力F的曲線。曲線A、B和C表示三種不同的毛圈組織工作過程。曲線A對應于具有予打緯距離S1的三投梭毛圈形式工作曲線;曲線B對應具有一個已減少第一次予打緯距離S2和第二次予打緯距離S3的三投梭毛圈組織。S3比S1稍有變化。同時曲線C表示一個四投梭毛圈組織,它具有兩較大的予打緯距離S4的部分打緯和兩個全打緯組成。
由于毛圈高度相對距離S正比例的增加,曲線B相對曲線A有較低的毛圈高度。通過縮短第一次投梭予打緯過程的部分打緯距離S3,例如毛圈線圈可避免在敏感織物布邊脫落,因此可確保更好的編織質量。曲線C對應S4提供了顯著增加的毛圈高度,并在兩個部份打緯1和2之后的兩個全打緯3和4處確保線圈緊緊連接。在圖6b內伺服電機的位移轉矩曲線應這樣觸發(fā),即在筘座打緯出現(xiàn)轉矩跳躍,而同時實際上需要制動矩形轉矩H時,伺服電機的觸發(fā)不應有硬沖撞發(fā)生。曲線B在第一和第二循環(huán)內的兩個部分階段的位移轉矩比曲線A在單獨移動階段的位移轉矩相應小些。制動轉矩可以通過伺服電機或減速器傳動裝置的自鎖機機構32,33得到。圖6C的張力F在所例舉的三條曲線A、B和C中具有較小的張力波動。張力擺動輥由伺服電機驅動,應使它在毛圈相互擠壓階段91時觸發(fā)張力輥使張力值減至F1值,此時的張力應與要求的一樣小。其值只在幾克范圍內;F1值可以變化以控制毛圈高度。在階段91之間,張力升高至實際固定值F2,這個值對于紗線和編織工藝要求是最適宜的。本發(fā)明產生的曲線A、B、C具有一個最佳的經紗張力分布,傳統(tǒng)的張力擺動輥是做不到的,正如曲線D所示,在階段91,最小的經紗張力F1,最佳的工作位置及其脈沖形狀都是傳統(tǒng)張力擺動輥所不及的。
圖7表示一筘座的控制裝置,包括凸輪101、曲柄搖桿96,輥子97A,97B,與搖桿96鉸接的滑塊98和帶有滑塊導向器連桿99。如圖2所示情況一樣,筘座借助凸輪從動桿17傳動,桿17沿其凸輪運行并與搖桿96鉸連。搖桿96的輥子97a,97b與凸輪101的半徑圓弧102a、102b接合,或與非徑向圓弧部分103a,103b接觸。鉸接于搖桿96上的滑塊98可沿著凸輪101并對應著輥子97a、97b的位置移動。滑塊的位移通過連接桿99傳至筘座,連接桿99與筘座11剛性連接。在筘12上的予打緯距離調整可借助搖桿96和滑塊98進行,而搖桿和滑塊的運動與凸輪101的位置相對應,即半經圓弧部分102a,102b對應于全打緯(零予打緯距離),而凸輪103a、103b部分可用來調整從大于零到最大值的任意要求予打緯距離。這種驅動仍然是通過伺服電機來完成的,伺服電機通過減速裝置與凸輪101上的齒面104傳動。這種傳動的優(yōu)點是筘座打緯產生的制動轉矩大部份集中由凸輪承受,而不需由伺服電機或減速傳動裝置承受。
圖8是另一筘座制動機構,它具有一個星形轉換裝置110。凸輪隨動桿17與傳動裝置的內齒輪111相連。行星齒輪112裝在具有齒架116的行星導座113上。該裝置同樣通過伺服電機36由上述的方法驅動。太陽輪114與筘座11剛性連接。
當伺服電機36和導架113靜止時,共協(xié)凸輪14驅動筘座做基本運動。然而,在每個編織循環(huán)時,筘座必須完全移至后面進入打緯位置(如圖3b所示),為此伺服電機必須始終移開進入相應的末端位置。伺服電機的末端位置必須精確的對應于予定的10毫米予打緯距離,這里一個通過伺服電機帶動的往復過程對每個其他予打緯距離,包括全打緯的每個循環(huán)都是必要的。這樣往復過程在圖2和圖7的實例中是沒有必要的。例如,在圖6a中的曲線c例舉的情況,每四次循環(huán)只需一個往復過程。另一不利的因素是行星傳動裝置的齒輪必須吃得住制動轉矩,但另一方面,緊湊的結構是有益的。
圖9表示一臺具有織物控制機構的毛圈織機,伺服電機36、37驅動編織控制機構,此時,織機的后梁4和胸梁6有效地作為毛圈成形部件。與圖2比較,底經經軸1裝在上部,毛圈經紗經軸2裝在下部,以便于更換。在編織控制過程中,線圈受到由胸梁6和擴幅器128作用產生的織物周期性水平移動的影響,使得織物織口相對編織動程移開筘打緯區(qū)一定距離,筘的運動此時沒有變化,最終毛圈高度正比于織物的移動量(類似于在筘控制情況下的予打緯距離)。胸梁、擴幅器和后梁4把底經7拉回至打緯位置,接近全打緯,而輕質毛圈紗后梁117不能同步地拉回毛圈經紗8。因此當毛圈經紗的線圈擠壓在一起時,毛圈經紗的紗線張力F必須再次減小。然后,底經7和毛圈經紗8必須被迅速一起推進,直至對于所需毛圈高度相應的編織沖程的下一次部分打緯為止。因此,二個后梁4,117必須迅速和同步地滯留底經7、8的張力,以保證必要的經紗張力值。這種快速的經紗推移是精確地限定在予打緯工作行程內,即20毫米內,(對座于圖6筘座控制進給距離的突變調節(jié))這個距離發(fā)生在一個編織循環(huán)T內。在這種筘座控制的情況下,結果在不同階段,二種經紗張力的各自要求是相互抵觸的(全打緯后織物前移,全打緯前織物后退,在其間應有正常的經紗送經速度),以便產生最佳的編織效果和織物質量。
傳統(tǒng)彈簧后梁系統(tǒng),對于底經張力和毛圈紗張力的調節(jié)不可能很好的滿足兩者張力相互觸抵的要求。圖9和圖10同時表示本發(fā)明結構可以完全滿足這些要求。為此,該裝置具有一個把胸梁6,擴幅器128和連接到后梁4的連接機構119。該連接機構119做成支架形式,它包括一個側梁桿或是支撐120a、120b,橫梁123和支架124。側梁120靠著導輥121,122運行,并在它們前端支承133內與雙臂桿131鉸接。同樣有一個芯軸132,并借助它的頂端臂桿驅動支架119,胸梁6和擴幅器128。雙臂桿131借助底部端齒136被伺服電機36驅動。支架119在一端側或中間由臂桿131和伺服電機36傳動,中間傳動部件避免了不對稱的扭曲,這種扭曲會使編織產生不對稱的毛圈成形。然而,一個有利的和更有效的結構是把兩個伺服電機38a,38b配置在織機構的兩邊機架134a,134b上,每一個電機借助臂桿131a,131b,梁桿120a,120b或連接支架119,胸梁6和后梁4同步傳動。在這種情況下,二個伺服電機38a,38b由一個獨立的電機控制器76和電源77來操作。毛圈紗后梁117可通過毛圈織物控制器74的另一獨立伺服電機37觸發(fā),它可做為輔助毛圈成形部件,參看圖5。此時,毛圈織物控制器74觸發(fā)三個伺服電機,即二個支架119上的二個同步伺服電機38a,38b和毛圈紗后梁117上的獨立電機37。
除由毛圈成形機構驅動的伺服電機外,為形成均勻的毛圈線圈,可在這種機構上附加一運動,因為伺服電機當然可以按需要借助電路系統(tǒng)88觸發(fā)啟動。例如,伺服電機37的毛圈成形機構和毛圈紗后梁117可以附加在它上面一個梭道補償運動用以在梭道變換時均衡經紗長度的變化。
有各種用于底經梭道7的調整方法,例如轉向輥126和彈簧127。其他可能的方法是用與后梁4或支架119連接的彈簧件,用于梭道調整或裝有一個做為一個附加的經紗張力調節(jié)件53,例如做成經紗張力輥的形式,該張力輥接箭頭54指的方向豎直往復運動,因此它可做梭道補償,并可調節(jié)在一個最合適的底經張力條件下。
由于支架119的經紗張力137,138相互對著作用在后梁4或帶有伸幅器128的胸梁6上,使得伺服電機36必須承擔或克服這種作用力,因此實際上沒有引起經紗分力。這樣,高經紗張力的寬幅織編即可在較小功率的高速伺服電機進行。例如2-3千瓦的電機也可用于高速織機工作。作為沒有支架119的例子,如圖11所示,毛圈成形部件可分別由一伺服電機操作,胸梁6先由伺服電機36借助雙臂連桿13驅動,而一單獨驅動的伺服電機37通過連桿140驅動后梁4。在這種情況下,經紗張力137、138由作用在雙臂連桿131、140上的偏壓彈簧141、142更好的承接。彈簧141、142應這樣調整,以便對一般的編織行程的平均經紗張力剛好由彈簧力來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梭道補償包括在后梁4的觸發(fā)中。
圖12表示本發(fā)明毛圈高度變化的例子。毛圈高度L可以以鋸齒形(145),波狀(146),或混合型(147)。階梯形(148)和間隔形(149),地毯圖案花型是另一種可能的范圍。
作為一個例子,在雙面編織地毯織機情況下高毛圈割絨區(qū)和未剪割的毛圈區(qū)混合也是可能的。
本發(fā)明的方法和相應的織機有效地為毛圈織物的編織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即毛圈組織形式可按需要自由變化,而且毛圈高度可按要求變化,這是傳統(tǒng)毛圈織機所不能做到的。如前所述,這些操作可以是自動化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毛圈成形機構的毛圈織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個或多個毛圈成形部件可由一個或多個獨立的裝置驅動和觸發(fā),以供單投梭或多投梭工藝。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織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個傳動裝置和毛圈成形部件由連續(xù)的、大量程序脈沖驅動,這些程序脈沖適合于編織循環(huán)和編織機的操作特征。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獨立的傳動裝置和毛圈成形部件(4、66)由一與梭道相適應的脈沖程序驅動,以便不但產生毛圈的移動,以便不但產生毛圈的移動,而且要補償梭道內的經紗張力。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伺服電機(36、37、38)借助一個減速裝置(62-64、104)和/或轉換機構(19、27、96、98、101、119、131)與至少一個毛圈成形部件(4、6、11、66、117)連接,被連接的伺服電機通過一個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88)連到控制輸入(89)和被觸發(fā),以供單投梭和多投梭過程。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電子換向無電刷的伺服電機,它具有一個低質量慣性矩和高磁場強度永久磁鐵的轉子。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伺服電機(36-38)具有稀土磁鐵。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由釹-鐵-硼混合物制造。
8.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伺服電機具有一個被冷卻的定子(61)。
9.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毛圈成形部件(66)只與伺服電機聯(lián)結和直接傳動。
10.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毛圈成形部件(11)可轉動地借助織機主馬達做基本運動,而這基本運動是可借助伺服電機附加地調節(jié)或控制。
11.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減速傳動裝置具有一個低慣性主要部件(62),并與馬達軸連接。
12.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具有許多控制輸入裝置(87、89),測量輸入裝置(83、85),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88)的數(shù)據(jù)輸入(90),和一個相關計算機單元,織機的所有控制電路雙路聯(lián)通。
13.按權利要求4所述帶有筘座控制裝置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可變的部份打緯筘座(1)做為毛圈成形機構,筘座移動的減少可由伺服電機控制。
14.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筘座控制裝置只有一個帶徑向圓弧部分(102)的凸輪(101)和凸輪隨動部件(103)。
1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有織物布面控制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織物控制機構象后梁(4),胸梁(6),和毛圈成形機構一樣通過一個或多個伺服電機(36-38)驅動。
16.按權利要求15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后梁(4)和胸梁(6)如毛圈成形機構一樣和連接機構(119)相連接。
17.按權利要求1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張力擺動輥(66)做為毛圈成形部件,通過一附加伺服電機(37)驅動,使毛圈經紗張力(F)可以調節(jié),特別是當全打緯時,張力可瞬時減至最低值。
18.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位于織機兩側機架(134a、134b)上的毛圈成形機構由對稱連接的伺服電機(38a、38b)驅動,這兩個伺服電機最好同步地只由一個單獨電機控制裝置(76)驅動和控制。
19.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裝有一個與控制和調節(jié)電路(88)連接的毛圈經紗長度傳感器(52),對每一投梭所設定的毛圈經紗長度耗紗量都可調定在一定數(shù)值內。
20.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毛圈織機,其特征在于另附加的毛圈成形部件和至少一個經紗張力機構(53)的伺服傳動裝置具有另一相關的伺服電機,該電機根據(jù)梭道要求被觸發(fā)。
全文摘要
毛圈織機的獨立驅動的各毛圈成型部件由單投梭過程為基礎,在觸發(fā)方式和各種機速中選擇。各編織方式可以任何設計的程序進行而不必停機和改變機械控制和驅動方法。毛圈高度也可按需變化??棛C至少有一個伺服電機作獨立傳動。由控制和調整電路觸發(fā)的伺服電機經變速裝置傳動毛圈成型部件。伺服電機最好無電刷和電子換向,并有低慣量轉子和高磁場強度的永久磁鐵。本織機可編織新的毛圈花型組織,并可增加織機產量,利潤和提高產品質量。
文檔編號D03D49/04GK1039454SQ8910458
公開日1990年2月7日 申請日期1989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7月8日
發(fā)明者彼得·斯皮勒, 西奧·塔爾曼, 魯?shù)婪颉の指駹?申請人:勞舍兄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