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縫制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縫制設備的布料壓平機構。
背景技術:
:
縫制設備是一種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而縫制設備在加工縫制時,為了達到較高的縫制加工效果對布料的平整度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工業(yè)流水化縫制設備中對布料的平整度更高,因此布料在加工是否平整對其加工縫制質量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實現(xiàn)布卷平整的縫制設備的送料壓平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縫制設備的布料壓平機構,包括放料機構、收料機構、第一承載臺、第二承載臺、加熱熨平臺、第一壓緊機構、第二壓緊機構、平整度檢測機構、加濕機構、水箱、導向收卷機構和控制模塊,所述放料機構和收料機構分別設置在第一承載臺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承載臺固定設置在第一承載臺上部,所述加熱熨平臺固定設置在第二承載臺上部,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加濕機構、第一壓緊機構、加熱熨平臺、第二壓緊機構和導向收卷機構自第一承載臺的右端向左端依次設置,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加濕機構和導向收卷機構均固定安裝在第一承載臺上部,所述第一壓緊機構和第二壓緊機構均通過絲桿導軌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第二承載臺上,所述水箱設置在第一承載臺上,所述水箱上設置有壓力泵;
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由一個活動壓輥和一個固定壓輥組成,所述活動壓輥上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加濕機構上設置有加濕噴頭,所述加濕噴頭通過管路連接至水箱上的壓力泵,所述壓力泵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加熱熨平臺的進布端設置為斜坡狀結構,并且所述加熱熨平臺的加熱模塊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第一壓緊機構、第二壓緊機構上均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所述絲桿導軌調節(jié)機構連接至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電路連接至供電電源和控制模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加濕噴頭下部設置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通過水管連接至水箱。
作為優(yōu)選,所述加濕噴頭可噴灑不同直徑的水珠。
作為優(yōu)選,所述加熱熨平臺上部設置有保溫板,所述保溫板固定安裝在第二承載臺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通過平整度檢測機構檢測到布卷的平整度不滿的縫制加工要求,則通過第一壓力傳感器將信息傳遞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加濕機構和加熱熨平臺工作,實現(xiàn)對布卷熨平,此外,第一壓緊機構、第二壓緊機構、第二壓力傳感器以及絲桿導軌調節(jié)機構之間的配合作用,可實時對布卷于加熱熨平臺之間的壓力進行調節(jié),進而達到更好的熨平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縫制設備的布料壓平機構,包括放料機構1、收料機構2、第一承載臺3、第二承載臺4、加熱熨平臺5、第一壓緊機構6、第二壓緊機構7、平整度檢測機構8、加濕機構9、水箱10、導向收卷機構11和控制模塊,所述放料機構1和收料機構2分別設置在第一承載臺3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承載臺4固定設置在第一承載臺3上部,所述加熱熨平臺5固定設置在第二承載臺4上部,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8、加濕機構9、第一壓緊機構6、加熱熨平臺5、第二壓緊機構7和導向收卷機構11自第一承載臺3的右端向左端依次設置,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8、加濕機構9和導向收卷機構11均固定安裝在第一承載臺3上部,所述第一壓緊機構6和第二壓緊機構7均通過絲桿導軌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第二承載臺4上,所述水箱10設置在第一承載臺3上,所述水箱10上設置有壓力泵;
所述平整度檢測機構8由一個活動壓輥和一個固定壓輥組成,所述活動壓輥上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加濕機構9上設置有加濕噴頭91,所述加濕噴頭91通過管路連接至水箱10上的壓力泵,所述壓力泵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加熱熨平臺5的進布端設置為斜坡狀結構,并且所述加熱熨平臺5的加熱模塊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
所述第一壓緊機構6、第二壓緊機構7上均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通過電路連接至控制模塊,所述絲桿導軌調節(jié)機構連接至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電路連接至供電電源和控制模塊。
在實際使用中,為了避免加濕噴頭91水滴任意滴落,所述加濕噴頭91下部設置有集水斗92,所述集水斗92通過水管連接至水箱。
為了滿足不同的實際使用需求,所述加濕噴頭91可噴灑不同直徑的水珠。
進一步地為了避免熱量散失,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所述加熱熨平臺5上部設置有保溫板51,所述保溫板51固定安裝在第二承載臺4上。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