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在纖維針織物制造中將纖維材料可靠地供應到相應針織設備上的裝置,特別涉及到一種針織物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生產針織物的纖維材料從紡絲罐上直接抽出或經過很小的旋轉后進行針織加工,加工的過程中需要先消除其張力供應而后扭曲或加捻形成索狀結構,在通過織針機編織時極易造成針織機故障,使針織物的質量受到損害,并導致針織機無法正常工作。與此同時,纖維材料從紡絲罐取出梳理成長絲后,長絲容易發(fā)生纏繞,傳輸過程中纖維材料磨損嚴重,嚴重影響了針織物的質量。纖維材料在送入針織機的過程中,送料輥軸無法與針織機的編織速度很好地配合,在送料至針織機的針織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堵塞現象,使纖維材料被壓緊壓實,嚴重影響了針織物的柔軟性,且形成的針織物起毛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針織物的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針織物的處理裝置,包括纖維制備系統(tǒng)和針織圓機,針織圓機上設有內紡絲罐組和外紡絲罐組,內紡絲罐組和外紡絲罐均分別由若干紡絲罐繞針織圓機的軸心環(huán)向均勻分布形成,且內紡絲罐組設于外紡絲罐組的內側;纖維制備系統(tǒng)包括支撐板、安裝側板、送料輥、分梳輥、篩筒、壓緊輥、負壓供給機構和氣動機構,支撐板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上水平板、傾斜板和下水平板,安裝側板有兩塊且分別與傾斜板的兩側固定相連,送料輥、分梳輥、篩筒和壓緊輥的兩端分別架設于兩塊安裝側板上,分梳輥的外輥壁上均勻設有若干齒形凸起,齒形凸起的底端與分梳輥相連,齒輪凸起的頂端的寬度小于其底端的寬度,分梳輥的外部包覆有殼體,殼體的內壁和分梳輥的外輥壁之間設有用于輸送纖維材料的第一輸送間隙,分梳輥設于支撐板的下側,分梳輥的一側設有給料槽,給料槽的端部與殼體相連,給料槽的內腔與第一輸送間隙相連通,送料輥設于分梳輥的一側且設于給料槽的端部的下側;篩筒設于分梳輥的右下側,篩筒靠近分梳輥一側的前端筒壁伸入殼體中且和分梳輥的外輥壁之間設有第二輸送間隙,篩筒的筒壁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圓形通孔,圓形通孔的孔徑不小于齒形凸起的底端的寬度,篩筒的內部空腔;負壓供給機構設于靠近第二輸送間隙一側的篩筒內,負壓供給機構固定于安裝側板上,負壓供給機構包括負壓供給殼體,負壓供給殼體的靠近第二輸送間隙一側的殼壁形狀與篩筒的內壁相適應,且在該殼壁上開設有若干用于輸出負壓的缺口,缺口的口徑沿篩筒的轉動方向逐漸變??;壓緊輥設于負壓供給殼體的遠離第二輸送間隙的一側,壓緊輥的外壁上設有橡膠涂層,壓緊輥和篩筒之間設有輥隙,輥隙的大小與纖維材料的的厚度相適應;氣動機構設于壓緊輥的右下側,包括至少兩根平行設置的導向管,導向管的前端設有第一加捻噴嘴,第一加捻噴嘴的進氣口對準輥隙,導向管上還設有旋流噴嘴和第二加捻噴嘴,旋流噴嘴和第二加捻噴嘴之間的導向管上開設有通氣孔,導向管的底部通過導紗器與針織圓機相連;支撐板的一側設有用于帶動送料輥、分梳輥和篩筒轉動的電子控制驅動器,送料輥和分梳輥分別通過電子控制驅動器驅動并繞其各自的軸心順時針轉動,篩筒通過電子控制驅動器驅動并饒其軸心逆時針轉動,篩筒的外圓周轉動速度不低于分梳輥的外圓周轉動速度。
進一步的,所述送料輥通過彈簧件安裝于安裝側板上,送料輥的表面沿其軸向均勻設有若干防滑涂層;給料槽的內部通過隔板分隔形成若干小給料槽,小給料槽的數量與防滑涂層的數量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篩筒和壓緊輥的兩側分別形成楔形區(qū)域,第一加捻噴嘴設于噴嘴座上,噴嘴座的形狀與楔形區(qū)域的形狀相適應,相鄰的兩個第一加捻噴嘴之間設有隔板,隔板的底部與噴嘴座固定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負壓供給機構包括還真空系統(tǒng),真空系統(tǒng)與負壓供給殼體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通氣孔的一側設有壓縮空氣源,通氣孔通過連接管與壓縮空氣源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篩筒的一側設有驅動馬達,驅動馬達的轉速可調,驅動馬達與電子控制驅動器電連接,篩筒與驅動馬達帶輪傳動相連;篩筒和壓緊輥對纖維材料進行壓緊傳送,壓緊輥通過纖維材料的輸送進行摩擦帶動。
進一步的,所述下水平板向外延伸,且設于針織圓機的上方,下水平板與傾斜板可拆卸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結構緊湊,使用方便,能確保在針織物的連續(xù)制造中可以自動從紡絲罐中取出纖維材料,并將纖維材料可靠地供應給針織圓機上進行進一步加工。纖維材料從紡絲罐中有序取出并自動送入給料槽中,纖維材料順著給料槽進入第一輸送間隙,通過送料輥對其進行有效夾緊輸送,通過分梳輥上的齒形凸起將其抓住固定并隨著分梳輥的轉動向前輸送。分梳輥旋轉從而使纖維材料源源不斷地從紡絲罐中取出形成長絲。纖維材料繞分梳輥的大約四分之三的圓周面上輸送后進入第二輸送間隙并進入篩筒表面。負壓供給機構在篩筒表面形成一真空區(qū)域從而對纖維材料進行抽吸,加強了分梳輥的梳理效果,避免了低轉速時由于摩擦使纖維起毛產生粗節(jié)的現象發(fā)生,使纖維材料不會在輸送時發(fā)生堵塞壓實現象,從而使產生的針織物更加柔軟,真空系統(tǒng)對在篩筒上輸送時的纖維材料的落紗及時抽吸帶走同時伴隨著細小的灰塵的清除,大大提高了纖維束的質量,使形成的針織物不會起球或起毛。最后纖維材料基本平行地通過導紗器進入針織圓機的織針上,與非扭曲且基本平行地短纖維進行編織加工形成針織物,形成的針織物不僅質量好,而且質地相當柔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針織物的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針織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纖維制備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針織物的處理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氣動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參見圖1~圖5,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針織物的處理裝置,包括纖維制備系統(tǒng)和針織系統(tǒng)10。針織系統(tǒng)10包括針織圓機11,針織圓機11上設有內紡絲罐組和外紡絲罐組,內紡絲罐組和外紡絲罐均分別由若干紡絲罐12繞針織圓機11的軸心環(huán)向均勻分布形成,且內紡絲罐組設于外紡絲罐組的內側。紡絲罐12將纖維材料100以纖維絲形式送料出形成平行自由輸送的纖維帶。纖維制備系統(tǒng)包括支撐板21、安裝側板22、送料輥30、分梳輥40、篩筒50、壓緊輥60、負壓供給機構和氣動機構。支撐板21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上水平板211、傾斜板212和下水平板213。安裝側板22有兩塊且分別與傾斜板212的兩側固定相連。送料輥30、分梳輥40、篩筒50和壓緊輥60的兩端分別架設于兩塊安裝側板22上。分梳輥40的外輥壁上均勻設有若干齒形凸起,齒形凸起的底端與分梳輥40相連,齒輪凸起的頂端的寬度小于其底端的寬度,齒形凸起的頂端寬度可以設計得極小,即可以將齒形凸起設計成針狀結構。分梳輥40的外部包覆有殼體41,殼體41的內壁和分梳輥40的外輥壁之間設有用于輸送纖維材料的第一輸送間隙42。分梳輥40的變速比固定,通過分梳輥40將纖維材料開松成單根纖維從而形成一薄的纖維網。分梳輥40設于支撐板21的下側,分梳輥40的一側設有給料槽43,給料槽43的端部與殼體41相連。給料槽43的內腔與第一輸送間隙42相連通。送料輥30設于分梳輥40的一側且設于給料槽43的端部的下側。篩筒50設于分梳輥40的右下側,篩筒50靠近分梳輥40一側的前端筒壁伸入殼體41中且和分梳輥40的外輥壁之間設有第二輸送間隙44。篩筒50的筒壁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圓形通孔51,圓形通孔51的孔徑不小于齒形凸起的底端的寬度,使負壓對纖維材料的吸附可靠。篩筒50的內部空腔,負壓供給機構設于靠近第二輸送間隙44一側的篩筒50內。負壓供給機構固定于安裝側板22上,負壓供給機構包括負壓供給殼體70。負壓供給殼體70的靠近第二輸送間隙44一側的殼壁形狀與篩筒50的內壁相適應,使負壓基本毫無損耗地傳輸到篩筒50,且在該殼壁上開設有若干用于輸出負壓的缺口,缺口的口徑沿篩筒50的轉動方向逐漸變小,便于纖維材料從篩筒50上脫離。壓緊輥60設于負壓供給殼體70的遠離第二輸送間隙44的一側,壓緊輥60的外壁上設有橡膠涂層。壓緊輥60和篩筒60之間設有輥隙,輥隙的大小與纖維材料的的厚度相適應。氣動機構設于壓緊輥60的右下側,包括至少兩根平行設置的導向管81,平行設置的導向管81能確保纖維材料的平行輸送。導向管81的前端設有第一加捻噴嘴82,第一加捻噴嘴82的進氣口對準輥隙。導向管81上還設有旋流噴嘴83和第二加捻噴嘴84,旋流噴嘴83和第二加捻噴嘴84之間的導向管81上開設有通氣孔85。通過旋流噴嘴83使纖維芯放置在一個單一的包層纖維,從而提高了纖維帶的強度和傳輸性能,使得平行的纖芯包繞單根包層光纖。導向管81的底部通過導紗器86與針織圓機11相連,使纖維材料定向輸送,有效減少了纖維材料的自由飛花,促進了紗線的形成,提高了紗線的質量。支撐板21的一側設有用于帶動送料輥30、分梳輥40和篩筒50轉動的電子控制驅動器。送料輥30和分梳輥40分別通過電子控制驅動器驅動并繞其各自的軸心順時針轉動。篩筒50通過電子控制驅動器驅動并饒其軸心逆時針轉動。篩筒50的外圓周轉動速度不低于分梳輥40的外圓周轉動速度,可以將篩筒50的外圓周轉動速度略高于分梳輥40的外圓周轉動速度使產生張力,從而提高纖維材料的抗拉強度,同時也很好地避免了纖維材料在輸送地過程中發(fā)生堵塞現象,提高了輸送的可靠性。
送料輥30通過彈簧件安裝于安裝側板22上,送料輥30的表面沿其軸向均勻設有若干防滑涂層。給料槽43的內部通過隔板分隔形成若干小給料槽,小給料槽的數量與防滑涂層的數量相匹配。
篩筒50和壓緊輥60的兩側分別形成楔形區(qū)域61,第一加捻噴嘴82設于噴嘴座821上,噴嘴座821的形狀與楔形區(qū)域61的形狀相適應。相鄰的兩個第一加捻噴嘴82之間設有隔板822,隔板822的底部與噴嘴座821固定相連。纖維材料100從楔形區(qū)域61輸出并被吸入第一加捻噴嘴82中,第一加捻噴嘴82對纖維材料進行抽吸,使纖維材料從篩筒50上可靠脫離。通過隔板822可有效將纖維材料的輸送路徑分隔開,使纖維材料不會被相鄰的第一加捻噴嘴82吸入。
負壓供給機構包括還真空系統(tǒng),真空系統(tǒng)與負壓供給殼體70相連。
通氣孔85的一側設有壓縮空氣源,通氣孔85通過連接管與壓縮空氣源相連。壓縮空氣源產生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用來產生旋轉的氣流,從而對第一加捻噴嘴82和第二加捻噴嘴84中的纖維材料進行假捻成條狀。
篩筒50的一側設有驅動馬達,驅動馬達的轉速可調,通過改變驅動馬達的轉速來控制纖維材料的輸送速度,驅動馬達可以放置于支撐板21上。驅動馬達與電子控制驅動器電連接,電子控制驅動器通過連接導線與控制計算機或中央控制面板相連,篩筒50與驅動馬達帶輪傳動相連。篩筒50和壓緊輥60對纖維材料進行壓緊傳送,壓緊輥60通過纖維材料的輸送進行摩擦帶動,從而不需要一個單獨的馬達對壓緊輥進行驅動,節(jié)省了成本,經濟性強。
下水平板213向外延伸,且設于針織圓機11的上方,下水平板213與傾斜板212可拆卸相連。下水平板213設于針織圓機11的織針的上方,使針織設于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內,減少了外界的灰塵垃圾對織針的影響。
本發(fā)明能確保在針織物的連續(xù)制造中可以自動從紡絲罐12中取出纖維材料100,并將纖維材料100可靠地供應給針織圓機11上進行進一步加工,所述纖維材料優(yōu)選的是棉纖維。本發(fā)明在使用的過程中,將纖維材料100從紡絲罐12中有序取出并自動送入給料槽43中,纖維材料順著給料槽43進入第一輸送間隙42,通過送料輥30對其進行有效夾緊輸送,通過分梳輥40上的齒形凸起將其抓住固定并隨著分梳輥40的轉動向前輸送。分梳輥40旋轉從而使纖維材料源源不斷地從紡絲罐12中取出形成長絲。纖維材料繞分梳輥40的大約四分之三的圓周面上輸送后進入第二輸送間隙44并進入篩筒50表面。負壓供給機構在篩筒50表面形成一真空區(qū)域從而對纖維材料進行抽吸,加強了分梳輥40的梳理效果,避免了低轉速時由于摩擦使纖維起毛產生粗節(jié)的現象發(fā)生,使纖維材料不會在輸送時發(fā)生堵塞壓實現象,從而使產生的針織物更加柔軟,真空系統(tǒng)對在篩筒50上輸送時的纖維材料的落紗及時抽吸帶走同時伴隨著細小的灰塵的清除,大大提高了纖維束的質量,使形成的針織物不會起球或起毛。最后纖維材料基本平行地通過導紗器86進入針織圓機11的織針上,與非扭曲且基本平行地短纖維進行編織加工形成針織物。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