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品及紡織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混紡紗都是選用不同纖維通過紡機紡成,紡成后的混紡紗或由混紡紗紡織的布匹一般都需要染色,而現(xiàn)有的染色技術
一般都需將紡好的混紡紗或布匹進行100%的染色,這種染色方法既
廢水、費電,又污染環(huán)境,而且染色的成本也會較高,如何減少混紡紗或由混紡紗紡織布匹的染色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是有待進一步解決的一項技術問題。
由于竹漿纖維是本世紀初興起的一種天然纖維,其生產(chǎn)原料是竹子,具有優(yōu)良的吸濕性、透氣性、染色性和手感柔軟性。是繼天絲、大豆蛋白纖維、夾克纖維等產(chǎn)品后又一種新型紡紗原料,它不但手感柔軟,懸垂性好,還具有防紫外線,抗菌、抑菌作用,還易于生物降解,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天絲是最典型的綠色環(huán)保纖維,其原料來源于木材,可不斷地自然再生,使用后可生化降解,無污染。天絲產(chǎn)品具有柔軟、舒適、透氣、光滑、涼爽、懸垂性好,耐穿、耐用等特點。
牛奶纖維具有輕盈、柔軟、透氣,導溫,有良好的光澤,穿在身上會使皮膚光潔柔軟,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
腈綸的彈性較好,僅次于滌綸,比錦綸高約2倍。有較好的保形性。其強度雖不及滌綸和錦綸,但比羊毛高1~2.5倍。其纖維的軟化溫度為190度 230度,在合成纖維中僅次于滌綸。腈綸的耐光性是所有合成纖維中最好的,露天暴曬一年,強度僅下降20%。腈綸耐酸、氧化劑和一般有機溶劑,但不耐堿。腈綸的制成品蓬松性好、保 暖性好,手感柔軟,有良好的耐氣候性和防霉、防蛀性能。腈綸的保 暖性比羊毛高15%左右。腈綸可與羊毛混紡,產(chǎn)品大多用于民用方 面,如毛線、毛毯、針織運動服、蓬布、窗簾、人造毛皮,長毛絨等。 腈綸還是高科技產(chǎn)品 一碳纖維的原料。
由于上述四種纖維各有其特點,如何通過優(yōu)化的配比組合,并能 產(chǎn)生出與眾不同的效果,使產(chǎn)品的檔次得以提高將成為本領域技術人 員有待解決的另 一項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解決只 將混紡紗中的一小部分纖維進行染色,就可達到或超過將全部纖維都 進行染色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 方法,合理配置混紡紗中每種纖維的配比,和每種纖維中顏色的配比, 使其具有與眾不同的效果。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
混紡紗,其包括重量比依次為30%~50%、 20%~40%, 10%~30°/0及
5%~15%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及牛奶纖維,所述竹漿纖
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中至少有一種纖維中的部分或全
部為經(jīng)染色的纖維,經(jīng)染色的與未染色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 纖維和牛奶纖維混勻后經(jīng)紡紗工序紡織成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
其中,所述經(jīng)染色的纖維是被染成單色或彩色的纖維,所述經(jīng)染 色的纖維的種類占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總量的 比例,依據(jù)設計的色標而設定。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 法,該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l-.染色,將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中至少一種纖維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進行染色處理,經(jīng)染色的纖維的種類、比例,依據(jù)設計的色標而設定;
S2:染色后處理,在已被染色的纖維上噴灑油劑水,然后燜服至
少十小時;
S3:混均纖維,在一定的組合量下將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稱重后混均、混細,然后打包
備用;
S4:紡紗,將混均纖維裝在紡機中進行紡紗,所述紡紗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沙工序。
其中,所述油劑水包括抗靜電劑、和毛油,固色劑和水。其中,所述混均纖維的步驟是通過人工進行混均,所述一定的組合量是100kg。
其中,所述清花工序釆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以控制棉卷定
量為430g/m,棉卷長度為36.26m,梳針打手速度為580g/min,成卷
打手速度為900g/min,在所述清花工序中設置有棉卷自調(diào)均整儀,所
述清花工序用于保證棉層的薄厚均勻。
其中,所述梳棉工序中的生條定量為23.5g/5m,釆用中定量、緊
隔距、強分梳的方式,并控制生產(chǎn)區(qū)域的相對濕度。
其中,所述并條工序釆用8根條子并合,配合壓力棒牽伸及重加
壓、中定量,以控制大隔距為頭并羅拉隔距9x7x 16, 二并羅拉
隔距12x23;控制所述并條工序的參數(shù)以減少所述纖維的前后彎鉤,
減少并條棉結和浮游纖維,熟條定量為17.4g/5m。
其中,在所述粗紗工序中釆用大隔距小張力的牽伸工藝,在所述
粗紗紡機中設置有上短下長的皮圈牽伸裝置,所述皮圈牽伸裝置用于
確保粗紗條干的水平,將粗紗條干定量控制在5.4g/10m,。
其中,所述細紗工序采用搖架牽伸、小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2、大
后區(qū)隔距,羅拉隔距為18.1mmx32mm的工藝,該工序在操作時采
6用換粗紗不包卷、換捅條棉不包卷的方式,并釆用穿條穿粗紗接頭法;
該操作方式和接頭法用于減少人為操作不當帶來的長粗長細不良條 千的隱患。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本發(fā)明中釆用人工的方 法,科學合理的配置了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的 用量。其中,在纖維混合前設置了染色程序,在染色工序中只需將少 量的纖維進行染色處理,同時將經(jīng)過染色處理的纖維再經(jīng)過噴灑油劑 后燜服的處理。然后將已被染色與未染色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 綸纖維、牛奶纖維混均、混細后安裝在紡機上,由紡機將上述纖維紡 織成高收縮率混紡紗。由于該技術方案使得在染色時,只需將少量的 纖維進行染色處理,即可達到或超過產(chǎn)品100%染色的效果,這樣就 可以減少染色工藝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并可極大地豐富混紡紗的色 彩,還可以降低染色后整理工序所需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和 社會效益。由于在該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中多種纖維和各種顏色的 有機配置。用該混紡紗制成的面料產(chǎn)品具有天然環(huán)保,易于生物降解, 穿著舒適、涼爽、蓬松、柔軟、滑糯、吸濕性強、不易沾污、保溫性 好等優(yōu)點,可給消費者帶來舒適、亮麗、高貴典雅的享受。用這種紗 線織成的面料,具有絲一般的光澤,手感柔軟,懸垂性好,耐穿,易 于打理,主要用于高檔T恤衫、內(nèi)衣、女裝外衣、運動服及家用紡織 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描述。以下 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fā)明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實施例l
本實施例是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所述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包括按重量比為40%的竹漿纖維、30%的天絲纖維、20%的腈綸纖維和10%的牛奶纖維,所述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中至少有一種纖維中的部分或全部為染色纖維,所述染色與未染色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混勻后經(jīng)紡紗工序紡織成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染色纖維可以將纖維染為單色,也可依然為彩色,其中染色纖維的種類和占竹
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總量中的比例,可依據(jù)使用者的要求制成色標,然后再按照色標的標準染色配比。實施例3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用于制造上述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染色步驟,將所述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中至少 一種纖維中的 一部分或全部進行染色處理,所述染色纖維的種類、比例,依據(jù)設定的色標而設定。所述色標是根據(jù)客戶需要的顏色,先設計制作出A、 B小樣,待客戶確認后,按設計含色比制訂樣卡,組織少量原料交染色單位按樣卡染色。
第二步染色后處理,在已被染色的纖維上噴灑油劑水,然后燜服十幾個小時。由于染色后纖維上的某些油脂已經(jīng)脫落,將會影響纖維的構造,使纖維的強度有所降低,有的還會引起靜電、發(fā)澀,原料纖維抱合力差,造成可紡性差,所以需要對染色后的纖維進行染色后處理。
第三步混均纖維,以100kg為一個組合,采用人工的方法將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稱重后混均、混細,然后打包備用。在該步驟中本發(fā)明改變了傳統(tǒng)的并條混棉法,采用人工小批量混棉法,以100kg原料中按實施例1中的重量配比,以及上一步中的顏色配比作為一個組合,在混合過程中由混棉工拉碎、層鋪直砌、上下翻動的進行人工搡作,上述組合過程由專人監(jiān)控,將多種原料、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纖維混細、混均后打包備用,通過該步工藝可使產(chǎn)品生產(chǎn)前后配比一致,色澤一致,深淺一致,提高了可紡性,確保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
第四步紡紗,將混均纖維裝在紡機中進行紡紗,所述紡紗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沙工序。
實施例4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油劑水的成分包括抗靜電劑、和毛油、固色劑、水。實施例5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包括,所述清花工序釆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控制棉卷定量為430g/m,棉卷長度為36.26m,梳針打手速度為580g/min,成卷打手速度為900g/min,在所述清花工序中設置有棉卷自調(diào)均整儀,所述清花工序用于保證棉層的薄厚均勻。
實施例6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梳棉工序中的生條定量為23.5g/5m,釆用中定量、緊隔距、強分梳方式,并控制生產(chǎn)區(qū)域的相對濕度。
實施例7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所述并條工序采用8根條子并合,配合壓力棒牽伸及重加壓、中定量、控制大隔距為頭并羅拉隔距9x7x16, 二并羅拉隔距12x23;控制所述并條工序參數(shù)用于減少所述纖維的前后彎鉤,減少并條棉結和浮游纖維,熟條定量為17.4g/5m。
實施例8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包括,在所述粗紗紡機中設置有上短下長的皮圈牽伸裝置,控制前羅拉轉速為
221r/min,捻系數(shù)為90左右,所述皮圈牽伸裝置用于確保粗紗條干的水平,將粗紗條干定量控制在5.4g/10m。實施例9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包括,所述細紗工序釆用搖架牽伸、小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2左右、大后區(qū)隔距,羅拉隔距為18.1mmx32mm的工藝,該工序在操作時釆用換粗紗不包卷,換捅條棉不包卷的方式,并釆用穿條穿粗紗接頭法;所述操作方式與操作方法用于,減少人為操作不當帶來的長粗長細不良條干的隱患。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10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其包括重量比依次為30%~50%、20%~40%、10%~30%和5%~15%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所述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中至少有一種纖維中的部分或全部為經(jīng)染色的纖維,經(jīng)染色的與未染色的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牛奶纖維混勻后經(jīng)紡紗工序紡織成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其特征在于,所 述經(jīng)染色的纖維是被染成單色或彩色的纖維,所述經(jīng)染色的纖維的種 類占所述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總量的比例,依 據(jù)設計的色標而設定。
3、 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用于制造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 驟Sl:染色,將所述竹漿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中 至少一種纖維中的部分或全部進行染色處理,所述經(jīng)染色的纖維的種 類和比例,依據(jù)設計的色標而設定;S2:染色后處理,在已被染色的纖維上噴灑油劑水,然后燜服至 少十小時;S3:混勻纖維,在一定的組合量下將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竹漿 纖維、天絲纖維,腈綸纖維和牛奶纖維稱重后混勻、混細,然后打包 備用;S4:紡紗,將打包后的纖維裝在紡機中進行紡紗,所述紡紗包括 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沙工序。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油劑水包括抗靜電劑、和毛油,固色劑和水。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勻纖維的步驟具體為通過人工進行混勻,所述一定 的組合量是100kg。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花工序釆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的方式,控制棉卷定量為430g/m,棉卷長度為36.26m,梳針打手速度為580g/min, 成卷打手速度為900g/min,在所述清花工序中設置有棉卷自調(diào)均整 儀,所述清花工序用于保證棉層的薄厚均勻。
7、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序中,生條定量為23.5g/5m,并采用中定量、 緊隔距、強分梳方式,且控制生產(chǎn)區(qū)域的相對濕度。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并條工序釆用8根條子并合,配合壓力棒牽伸及重加 壓、中定量,并控制大隔距為頭并羅拉隔距9x7xl6, 二并羅拉 隔距12x23;控制所述并條工序的參數(shù)以減少纖維的前后彎鉤,減 少并條棉結和浮游纖維,熟條定量為17.4g/5m。
9、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紗工序中大隔距小張力的牽伸工藝中,在粗紗紡 機中設置有上短下長的皮圈牽伸裝置,所述皮圈牽伸裝置用于確保粗 紗條干的水平,將所述粗紗條干定量控制在5.4g/10m。
10、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的加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細紗工序采用搖架牽伸、小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2、大 后區(qū)隔距,羅拉隔距為18.1mm x 32mm的工藝,該工序在操作時采 用換粗紗不包卷、換捅條棉不包卷的操作方式,并釆用穿條穿粗紗接 頭法;所述操作方式與接頭法用于減少人為操作不當帶來的長粗長細 不良條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及其加工方法,該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包括按重量比為40%的竹漿纖維、30%的天絲纖維、20%的腈綸纖維、10%的牛奶纖維,纖維中至少有一種纖維中的部分或全部為染色纖維,染色與未染色纖維混均后經(jīng)紡紗工序紡織成含有竹漿纖維的混紡紗。該加工方法為將纖維進行染色,然后在已被染色的纖維上噴灑油劑水燜服十幾個小時;將不同顏色、不同比例的纖維稱重后混均,安裝在紡機上紡成有色混紡紗。用該混紡紗制成的面料產(chǎn)品具有天然環(huán)保,易于生物降解,穿著舒適、涼爽、蓬松、柔軟、滑糯、吸濕性強、不易沾污、保溫性好等優(yōu)點,可給消費者帶來舒適、亮麗、高貴典雅的享受。
文檔編號D02G3/04GK101671888SQ20091017996
公開日2010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14日
發(fā)明者王益平, 郁廣益, 郭國琴 申請人:江陰市茂達棉紡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