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縫紉機的送布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2941閱讀:1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縫紉機的送布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利用送布牙的送布運動而移送被縫制物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
背景技術
在縫紉機上,利用從作為主驅動源的縫紉機馬達向各部傳遞其驅動力,以實現(xiàn)驅動源的單一化(而且,此時所謂的同步也包括以自然倍數(shù)的周期或頻率的驅動)。并且,在縫紉機機頭部側,通過由縫紉機馬達在縫紉機機頭部內完全旋轉驅動的上軸而對各部施加其驅動力,在縫紉機底板部側,通過由皮帶或桿等的連結并向與上軸同速同方向完全旋轉驅動的下軸而對送部牙等各部施加其驅動力。
送布牙利用上下送布軸及水平送布軸,以相同周期且在適當?shù)南辔唤M合并賦予上下的搖動及送布方向的搖動,進行描繪長圓軌跡的運動。在通過該長圓軌跡上部時,送布牙的上端部從設于針板上的通孔凸出以進行被縫制物的輸送。另外,旋梭與上軸連動并以上軸兩倍速度逆轉而被旋轉驅動。
通常,下軸被作為上述的上下送布軸使用,并通過連結機構從上下送布軸與旋梭軸或水平軸連結。從有效利用縫紉機底板內部空間或減少零件數(shù)量的觀點出發(fā),希望下軸具有旋梭軸、上下送布軸、水平送布軸的所有的功能,但由于需要以上軸的兩倍速度的反轉來驅動旋梭軸,并且,水平送布軸處于搖動運動,所以只能作為上下送布軸的功能使用。
即,傳統(tǒng)的縫紉機,如圖6所示,在縫紉機底板內部,以夾持旋梭軸101的方式在被縫制物的送布方向上游側配置水平送布軸102,在下游側配置上下送布軸103(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上下送布軸103,被縫紉機馬達以與上軸同方向同速度旋轉驅動,并且由偏心凸輪104轉換為上下方向的往復驅動,對保持送布牙105的送布座106傳遞上下動作。
另外,水平送布軸102,將上下送布軸103的旋轉驅動轉換為水平方向的往復搖動,并且利用可調節(jié)往復范圍的眾所周知的傳遞機構對送布座106傳遞水平往復動作。
另外,旋梭軸101,通過眾所周知的傳遞機構從上下送布軸103傳遞兩倍速度反轉的旋轉驅動力,并進行旋梭的旋轉驅動。
專利文獻1特開2000-176189號公報但是,傳統(tǒng)的縫紉機,由于是從具有送布牙105的送布座106的送布方向的一端部賦予送布方向的往復移動動作,從另一端部賦予上下方向的往復移動動作的構造,所以在送布牙的送布方向上游側端部和下游側端部,其上下動作變位不同。圖7的A1出示了送布牙105送布方向下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B1表示送布牙105送布方向上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另外,圖中的橫軸表示針板上面的高度。如圖所示,由于在送布牙送布方向下游側的端部,靠近上下送布軸103,所以其上下動作變位較大。
另一方面,還設有當在縫紉機底板上進行縫制時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壓腳107。該壓腳107,其送布方向的中間位置為重心,在送布方向下游側的位置由支撐桿108向下方按壓支撐該重心。
當送布方向下游側由送布牙105以大的變位對這樣的壓腳107施加上方移動力時,被彈性地按壓支撐的壓腳107向上產生跳動,不能正確輸送被縫制物。
另外,若抑制這種現(xiàn)象,如圖7所示,在送布牙105上游側端部和下游側端部,將從針板凸出的高度調整成一致,則在上下方向變位小的上游側,長圓的長軸側頂點位置出現(xiàn)在針板上方,具有可能產生向送布方向返回圖7符號h的距離的問題。其結果是,在送布牙的上游側端部和下游側端部產生送布量誤差,此時也產生了不能正確輸送被縫制物的不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形成防止壓腳向上跳動的送布牙的送布軌跡。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簡化上下送布軸旋轉機構并且不需要對該機構進行潤滑的潤滑材料。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改善由操作者進行維修保養(yǎng)的維修保養(yǎng)等操作性。
本發(fā)明之1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采用下述結構,即,具有保持用于輸送針板上的被縫制物的送布牙的送布座、通過全旋轉而對送布座施加上下方向的搖動驅動力的上下送布軸、把旋梭軸夾在中間且被配置在上下送布軸的相反側并向送布座施加送布方向的搖動驅動力的水平送布軸、調節(jié)水平送布軸的水平搖動幅度的送布調節(jié)機構;并且,通過上下方向搖動與送布方向搖動的合成,而使送布牙進行長圓運動,從而進行被縫制物的輸送;將上下送布軸配置于比水平送布軸靠被縫制物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
在上述結構中的所謂“全旋轉”,是指在規(guī)定角度范圍內與進行往復轉動運動時不同,是連續(xù)地進行向同一方向的旋轉而言。
在上述結構中,由于上下送布軸被配置在比水平送布軸靠送布方向上游側,所以送布方向上游側能以比下游側加大了上下運動變位的狀態(tài)移動送布牙。
本發(fā)明之2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與本發(fā)明之1所述的相同結構,并采用下述結構,即,上下送布軸,由同步皮帶賦予全旋轉驅動力。
在上述結構中,上下送布軸通過同步皮帶從驅動源或上軸獲得旋轉驅動力。
本發(fā)明之3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與本發(fā)明之1所述的相同結構,并采用下述結構,即,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水平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一側。
在上述結構中,將被配置于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并進行全旋轉運動而處于高溫的部位,配置于比水平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側。
本發(fā)明之4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與本發(fā)明之3所述的相同結構,并采用下述結構,即,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位于比與所述旋梭軸連結的旋梭的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一側。
在上述結構中,將被配置于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并進行全旋轉運動而處于高溫的部位,配置于比與旋梭軸連結的旋梭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一側。
本發(fā)明之5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與本發(fā)明之1所述的相同結構,并采用下述結構,即,在所述旋梭軸的與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上,設有由內旋梭和旋轉的外旋梭構成的旋梭,按壓所述內旋梭的內旋梭壓腳,被固定在比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端部靠縱機身部的相反一側。
在上述結構中,在與旋梭軸的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上配置了由內旋梭和旋轉的外旋梭構成的旋梭,并將按壓該內旋梭的內旋梭壓腳固定在比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的相反側。
(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之1,由于將上下送布軸配置在比水平送布軸靠送布方向的上游側,所以,能以送布方向上游側比下游側加大上下運動變位的狀態(tài)移動送布牙。
因此,以比其重心位置靠送布方向下游側為支點而被按壓支撐的壓腳,能容易地追隨送布牙上端部的運動,并能抑制跳起的產生。以此,能正確地輸送被縫制物。
另外,伴隨著上述的效果,可避免以往的因將布牙上端部的上死點位置設置在高位置而產生返回的現(xiàn)象,從該觀點出發(fā)也能正確地進行被縫制物的輸送。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2,通過同步皮帶來進行旋轉驅動,能容易地對應干燥化(不使用液體潤滑劑),并且與齒輪傳動時相比,能實現(xiàn)構造簡單、減少零件數(shù)量、節(jié)省設置空間。
另外,當實現(xiàn)了用同步皮帶與上軸的連動時,能以更簡易的結構實現(xiàn)該上軸與上下送布軸的同速同方向旋轉的連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3,由于將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配置在位于比上述水平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側,所以例如能使操作者在更換梭心時更容易地向旋梭部分等進行裝卸。
另外,由于將上下送布軸配置在水平送布軸的被縫制物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以當操作者在被縫制物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操作時,雖然因進行全旋轉有高溫化的危險,但此時也能使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遠離操作者。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4,由于將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配置在位于與旋梭軸連結的旋梭縱機身部相反側端部的縱機身部側位置,所以使操作者裝卸縫紉機旋梭部分等變的更容易。
另外,由于將上下送布軸配置在比水平送布軸靠被縫制物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以當操作者在被縫制物輸送方向上游側操作時,雖然因全旋轉有高溫化的危險,但此時也能使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遠離操作者。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5,由于將按壓內旋梭的內旋梭壓腳配置在比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相反側,所以能使操作者裝卸內旋梭壓腳等變得容易,并能容易地調節(jié)該內旋梭壓腳。


圖1是表示俯視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縫紉機底板部內的只是主要部分結構的結構圖。
圖2是圖1中的沿V-V線的截面圖。
圖3是圖1中的沿W-W線的截面圖。
圖4是表示用于調節(jié)向傳遞機構水平送布軸傳遞的往復轉動角度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立體圖。
圖5是并列表示送布牙正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和上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的曲線圖。
圖6是表示傳統(tǒng)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的主要結構的結構圖。
圖7是并列表示傳統(tǒng)的縫紉機送布牙的正送方向下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和上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曲線圖。
圖8是表示圖1的全旋轉梭31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縫紉機1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圖中10-縫紉機,11-針板,13-同步皮帶,14、15-皮帶輪,31-全旋轉梭,31a-外旋梭,31b-內旋梭,32-旋梭軸,33-內旋梭壓腳,40-送布裝置,41-送布牙,42-送布座,43-上下送布軸,46-水平送布軸,52-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60-齒輪機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
以下,參照圖1~圖5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是俯視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縫紉機10后述的底板部21內的只是主要結構的結構圖,圖2是圖1中的沿V-V線的截面圖,圖3是圖1中的沿W-W線的截面圖。
上述縫紉機10,具有使機針上下運動的未圖示上下運動機構、作為其驅動源的未圖示的縫紉機馬達、通過全旋轉梭31將底線纏繞在穿過機針上縫線的縫線中的旋梭機構30、與機針的上下運動一致并輸送針板11上的作為被縫制物的布料的送布裝置40、從送布裝置40的上下送布軸43向旋梭機構30傳遞旋轉驅動力的齒輪機構60、從上方按壓并保持針板11上的布料的壓腳19、和支撐上述各結構的本體機架20。
(本體機架)本體機架20,具有在縫紉機10的整體上位于下部的底板部21、在縫紉機底板部21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上方直立設置的縱機身部22、從縱機身部22的上端部向與底板部21相同方向延伸設置的未圖示的機頭部。
另外,底板部21在將縫紉機10設置于水平面上的狀態(tài)下,其長度方向為水平方向。并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底板部21的長度方向作為Y軸方向、將與水平方向平行并且與Y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作為X軸方向,與X軸及Y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作為Z軸方向。
(針板及壓腳)如圖3所示,針板11在底板部21的上面并被設在與縱機身部22相反側的端部。在該針板11上形成有機針穿過的針孔及出沒于后述的送布裝置40的送布牙41的通孔11a。
壓腳19被配置于針板11的針孔及通孔11a正上方的位置,并由支撐該壓腳19的壓腳桿18向下方按壓。該壓腳19在其長度方向沿X軸方向的狀態(tài)下被配置在針板11上,并被支撐于比壓腳19長度方向的中間位置稍微靠送布方向下游側(圖3的左方)的位置。另外,壓腳19通過沿Y軸方向的支軸銷與壓腳桿18的下端部連結,能使壓腳19的兩端部多少向上下方向搖動。
另外,在壓腳19長度方向的正好中間位置,形成有能使上下運動的機針穿過的缺口(省略圖示)并以使該缺口與機針的落針位置一致的方式而被壓腳桿18所支撐。
(上下運動機構及縫紉機馬達)上下運動機構,被配置于機頭部的內側,并具有被縫紉機馬達旋轉驅動而且沿Y軸方向配置的上軸12、在下端部保持機針的針桿、將上軸12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上下運動的往復驅動力并傳遞給針桿的眾所周知的傳遞機構。并且,在上軸12上,在縱機身部22側的端部固定安裝有用于向后述的送布裝置40的上下送布軸43傳遞旋轉驅動力的掛有同步皮帶13的皮帶輪14。該同步皮帶13,以相對于Z軸方向多少傾斜的狀態(tài)被掛在縱機身部22內。
縫紉機馬達,被設在機頭部的縱機身部側的端部內側,并旋轉驅動上軸12。縫紉機馬達也可以將其輸出軸直接與上軸12的一端部連結,也可以通過齒輪等的傳遞機構連結。
(旋梭機構)旋梭機構30,具有被設在底板21內部的上述的全旋轉梭31、在其一端部保持全旋轉梭31并且在底板21內部以沿Y軸方向的狀態(tài)旋轉地被支撐的旋梭軸32。
對應全旋轉梭31的配置,如圖1所示,在底板21內,在X軸方向的中央位置與Y軸方向平行地配置了旋梭軸32。另外,旋梭軸32,在與全旋轉梭31相反側端部,從齒輪機構60輸入全旋轉梭31的旋轉驅動力。
全旋轉梭31,具有從機針捕捉縫線并形成線環(huán)的尖角,全旋轉梭31被配置在針板11針孔正下方附近,以便使全旋轉梭31旋轉的尖角通過的軌跡正好通過機針落針位置的旁邊。
另外,全旋轉梭31,包括具有上述尖角且旋轉的外旋梭31a和被嵌裝于外旋梭31a內的內旋梭31b。
外旋梭31a,由旋梭軸32施加旋轉驅動力而旋轉。
內旋梭31b,因一端與被固定在底板部21的內旋梭壓腳33的另一端部卡合而被限制了繞圓周方向的旋轉。內旋梭壓腳33,其一端、即基端部被安裝在比后述的水平送布軸46的送布座42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22的相反側,且能沿底板部21進行滑動移動。另外,內旋梭壓腳33,從一端向另一端彎曲,該另一端部,與內旋梭31b的縱機身部22相反側的端部卡合。因此,縫紉機10的操作者,從底板部21的下方松開螺釘33a,沿形成于底板部21的導向槽21a向X軸方向移動形成有長孔33b的內旋梭壓腳33來調節(jié)相對于底板部21的內旋梭壓腳33安裝位置,以此可以調節(jié)內旋梭31b相對于底板部21的卡合角度。
(送布裝置)送布裝置40,如圖2及圖3所示,具有從通孔11a出沒于針板11上表面并向規(guī)定方向輸送布料的送布牙41、保持送布牙41的送布座42、從上軸12傳遞用于沿上下方向(Z軸方向)往復移動送布座42的旋轉驅動力的上下送布軸43、用偏心凸輪44將上下送布軸43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上下方向的往復驅動力并向送布座42傳遞的偏心連桿45、從上下送布軸43傳遞用于使送布座42沿送布方向(X軸方向)往復的往復旋轉驅動力的水平送布軸46、將水平送布軸46的往復旋轉驅動力轉換為送布方向往復驅動力并向送布座42傳遞的水平送布臂47、將上下送布軸43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往復旋轉驅動力并向水平送布軸46傳遞的傳遞機構48。
上下送布軸43,沿Y軸方向可旋轉地被支撐于底板21內,并被配置于上述旋梭軸32的布料送布方向上游側(圖2及圖3的右方)。在該上下送布軸43的縱機身部22側一端部,固定安裝了從上軸12通過同步皮帶13傳遞全旋轉的旋轉驅動力的皮帶輪15。該皮帶輪15與上述的上軸皮帶輪14齒數(shù)相同,以與上軸12相同方向(圖2及圖3的順時針旋轉方向)對上下送布軸43傳遞相同速度的旋轉驅動力。
另外,上下送布軸43的另一端部延伸到針板11的下方,在該另一端部上固定安裝有偏心凸輪44。并且,偏心連桿45的一端部,通過該偏心凸輪44與上下送布軸43連結。該偏心連桿45,其一端部能相對旋轉地與圓形的偏心凸輪44連結,其另一端部能轉動地與送布座42的一端部連結。由于該偏心連桿45與送布座42的連結端部位于與上下送布軸43的連結端的大致上方,所以當上下送布軸43以全旋轉驅動時,由偏心凸輪44以其偏心量兩倍的行程對送布座42的一端部施加沿上下方向的往復移動驅動力。
另外,上下送布軸43的另一端部,其前端、即該上下送布軸43送布座42側的端部被形成在比后述的水平送布軸46前端的靠縱機身部22側(參照圖1、圖8)。即,圖1及圖8所示的上下送布軸43,其左端位于圖1及圖8所示水平送布軸46左端的右側。
并且,在水平送布軸46的縱機身部22側的一端附近,設有傳遞機構48。圖4是表示用于調節(jié)向具有傳遞機構48的水平送布軸46傳遞的往復旋轉角度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的立體圖。根據(jù)圖3及圖4說明傳遞機構48。
傳遞機構48,具有被固定安裝在上下送布軸43上的偏心凸輪49、一端部通過偏心凸輪49與上下送布軸43連結的偏心連桿50、被固定安裝在水平送布軸46上并且以該水平送布軸46為中心進行搖動的搖動臂51、連結偏心連桿50另一端部和搖動臂51搖動端部之間并且能調節(jié)向水平送布軸46傳遞的往復旋轉角度大小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
偏心連桿50,其一端部能相對旋轉地與圓形偏心凸輪49連結,另一端部與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連結。該偏心連桿50,其長度方向被配置為大致沿X軸方向,當以全旋轉驅動上下送布軸43時,通過偏心凸輪49能以其兩倍偏心量的行程沿其長度方向進行往復動作。該偏心連桿50的往復動作,通過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及搖動臂51被作為對水平送布軸46的往復旋轉驅動力而傳遞。
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具有連接偏心連桿50的另一端部和搖動臂51的一對第一連桿體53、向任意方向引導偏心連桿50的另一端部的往復運動方向的一對第二連桿體54、調節(jié)由第二連桿體54形成的引導方向的支撐架部件55、和用于該調節(jié)而將支撐架部件55向任意方向轉動的未圖示的調節(jié)旋鈕。
上述第一連桿體53,其一端部能轉動地與偏心連桿50另一端部連結,其另一端部能轉動地與搖動臂51的搖動端部連結。
第二連桿體54,其一端部與偏心連桿50另一端部連結,其另一端部與支撐架部件55的轉動端部連接。
支撐架部件55,其基端部能轉動地被支撐于本體機架20內,其轉動端部能轉動地與第二連桿體54的另一端部連結。并且,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的上述各結構的轉動連結部,其轉動軸都朝向Y軸方向。
調節(jié)旋鈕,其手動操作部以凸出于本體機架20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且與手動操作部相反側的端部與支撐架部件55卡合。并且,調節(jié)旋鈕利用手動操作部施加轉動操作,對應于其向正反轉動的方向,能將支撐架部件55的轉動端部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上述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中,第一連桿體53及第二連桿體54在其各個長度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即各連桿體53、54以恰好重合的狀態(tài),是偏心連桿50處于不向搖動臂51傳動驅動力的狀態(tài)。此時,由于水平送布軸46不進行旋轉,所以處于不進行送布的狀態(tài)。因此,以使各連桿體53、54重合的方式,將支撐架部件55轉動調節(jié)的位置作為該支撐架部件55的中立位置,利用調節(jié)旋鈕,將支撐架部件55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以此,以對應該轉動角度的送布量對水平送布軸46施加用于進行正向或逆向送布的驅動力。
水平送布軸46,沿Y軸方向可旋轉地被支撐于底板21內,并被配置在上述旋梭軸32的布料送布方向下游側(圖2及圖3的左方)。通過上述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從上下送布軸43對該水平送布軸46的縱機身22側的一端部施加往復轉動驅動力,通過水平送布臂47從另一端部向送布座42傳動沿X軸方向的往復驅動力。
水平送布臂47,其基端部被固定連結在水平送布軸46的針板11側的端部,其搖動端部以大致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與送布座42連結。
送布座42被配置在針板下方,其送布方向(X軸方向)的一端部,通過偏心連桿45與上下送布軸43連結,另一端部通過水平送布臂47與水平送布軸46連結。另外,在送布座42長度方向中間位置的上部固定安裝了送布牙41。
以此,送布座42從其一端部被施加上下方向的往復驅動力,從另一端部以相同周期被施加送布方向的往復驅動力,并且,通過合成這些往復驅動力,可沿X—Z平面進行長圓運動。送布牙41也隨著該送布座42進行長圓運動,在通過該長圓運動軌跡的上部區(qū)域時,送布牙41的前端部從針板11的通孔11a向上方凸出,進行輸送布料。
另外,送布座42,其上下軸43側的端部以稍微向縱機身22側彎曲(偏置)的狀態(tài)被安裝。
(齒輪機構)齒輪機構60,具有被固定安裝于送布裝置40上下送布軸43上的主動齒輪61、和被固定安裝于旋梭機構30的旋梭軸32上的從動齒輪62。
這些主動齒輪61和從動齒輪62相互噛合并且主動齒輪61的齒數(shù)被設定為從動齒輪62的兩倍。因此,齒輪機構60,通過旋梭軸32以上軸12及上下送布軸43兩倍的速度使全旋轉梭31向兩軸12、43的相反方向旋轉。
(縫紉機的動作說明)上述結構構成的縫紉機10,當縫紉機馬達開始旋轉驅動時,以對應于縫紉機馬達旋轉輸出力的轉速旋轉驅動上軸12,上下運動機構以與上軸12轉速相同的頻率使機針上下運動。
另一方面,上軸12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同步皮帶13被傳遞給送布裝置40的上下送布軸43,該上下送布軸43以與上軸同方向和相同旋轉速度進行旋轉驅動。上下送布軸43,通過偏心凸輪44及偏心連桿45使送布座42及送布牙41與機針的上下運動同步地進行上下運動。
另外,上下送布軸43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傳遞機構48成為往復的轉動驅動力并傳遞給水平送布軸46。以此,水平送布軸46通過水平送布臂47使送布座42及送布牙41與機針的上下運動同步而沿送布方向進行往復運動。
以此,送布裝置40,合成上下運動和沿送布方向往復運動的驅動力并對送布牙41施加該驅動力,其結果是能使送布牙41做長圓運動。并且,送布牙在通過長圓運動軌跡的上部時,從針板11的通孔11a向上方凸出,從下方沿送布方向輸送被壓腳19按壓的布料。
另外,由于在送布裝置40上設有能調節(jié)送布方向向前運動相位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所以用手動操作其調節(jié)旋鈕,可以靈活地設定正送布方向(圖2及圖3的左方)或逆送布方向的送布間距,另外也能將間距設定為0。
因此,利用送布裝置40能以被設定的送布間距與機針上下運動同步進行輸送布料。
另外,上下送布軸43的旋轉驅動力,通過齒輪機構60被傳遞到旋梭軸32及全旋轉梭31,因此,全旋轉梭31以相對于機針上下運動的兩倍的旋轉速度,向與上軸12及上下送布軸43相反方向進行旋轉。
利用上下運動機構、送布裝置40及旋梭機構30的協(xié)同動作,在機針上下運動時全旋轉梭31捕捉縫線并纏繞底線,與機針同步地以設定的間距送布,從而進行縫制。
(實施例的效果說明)
圖5的A2表示送布牙41的正送布方向下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B2表示送布牙41的正送布方向上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另外,圖中的橫軸表示針板上面的高度。
由于在上述縫紉機10上,將上下送布軸43配置在水平送布軸46的正送布方向上游側,所以送布牙41的上下運動變位,其上游側端部的移動軌跡B2比下游側的移動軌跡A2大。
另一方面,壓腳19,由于其在重心位置(長度方向中間位置)的正送布方向下游側被壓腳桿18按壓支撐,所以當送布牙41進行上下運動,以減小其下游側端部上下運動的變位時,壓腳19能容易追隨送布牙41上端的運動,并能抑制其跳起的產生。即,以此,可根據(jù)適當設定的間距可靠地輸送被縫制物。
另外,由于能抑制壓腳19的跳起,所以不必將送布牙41上游側端部的上死點位置設定于高位置,可以避免在送布時產生返回的狀況,從該觀點出發(fā)也能正確地進行送布。
另外,由于通過同步皮帶13連動上軸12和上下送布軸43,所以沒有必要在其之間設置齒輪,能容易地對應干燥化(不使用液體潤滑劑)。另外,若利用同步皮帶連動各軸12、43,則與齒輪傳動時相比,能實現(xiàn)構造簡單化、減少零件數(shù)量、節(jié)省設置空間。并且,在利用同步皮帶13實現(xiàn)上軸12和上下送布軸43連動時,能以更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上軸12和上下送布軸43的同速同向旋轉的連動。
另外,由于上下送布軸43的送布座42側端部被設置在水平送布軸46送布座42側端部的靠近縱機身22側,所以操作者對全旋轉梭31部分的裝卸變的容易。另外,由于將上下送布軸43配置在水平送布軸46的被縫制物輸送方向上游側,所以,當操作者在被縫制物輸送方向上游側操作時,可使得進行完全旋轉而有高溫化危險的上下送布軸43的送布座42側端部遠離操作者。
另外,由于將按壓內旋梭31b的內旋梭壓腳33配置在上下送布軸43的送布座42側端部的靠近縱機身22的相反側,所以操作者對全旋轉梭31部分的裝卸變的容易,且能容易地調節(jié)內旋梭壓腳33。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使用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重復說明。
在本實施例的縫紉機100上,與上述縫紉機10的不同點是,在一端安裝了皮帶輪15的上下送布軸430的另一端部,其前端、即該上下送布軸430的送布座420側的端部,位于比全旋轉梭31的縱機身22相反側端部靠縱機身22一側(參照圖9)。即,圖9所示的上下送布軸430,其送布座420側的端部,位于圖9上的全旋轉梭31左端的右側。另外,送布座420,以上下送布軸430側的端部向縱機身22側彎曲(偏置)的狀態(tài)安裝。以此,操作者對縫紉機100的全旋轉梭31部分的裝卸變得更容易。因此,能防止操作者與由于全旋轉而有高溫危險的上下送布軸430的前端部(圖9的左端部)接觸。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保持用于輸送針板上的被縫制物的送布牙的送布座、通過全旋轉而對所述送布座施加上下方向的搖動驅動力的上下送布軸、把旋梭軸夾在中間而被配置在所述上下送布軸的相反側并向所述送布座施加送布方向的搖動驅動力的水平送布軸、調節(jié)水平送布軸的水平搖動幅度的送布調節(jié)機構;并且,通過所述上下方向搖動與送布方向搖動的合成,而使所述送布牙進行長圓運動,從而進行被縫制物的輸送,其特征在于將所述上下送布軸配置于比所述水平送布軸靠被縫制物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送布軸,由同步皮帶賦予全旋轉驅動力。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水平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一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側的端部,位于比與所述旋梭軸連結的旋梭的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靠縱機身部一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梭軸的與縱機身部相反側的端部上,設有由內旋梭和旋轉的外旋梭構成的旋梭,按壓所述內旋梭的內旋梭壓腳,被固定在比所述上下送布軸的送布座的端部靠縱機身部的相反一側。
全文摘要
一種縫紉機的送布裝置,具有保持用于輸送針板(11)上的被縫制物的送布牙(41)的送布座(42)、進行全旋轉并對送布座施加上下方向搖動驅動力的上下送布軸(43)、對送布座施加送布方向的搖動驅動力的水平送布軸(46)、調節(jié)水平送布軸的水平搖動幅度的送布量調節(jié)機構(52);并且,將上下送布軸配置于比水平送布軸靠被縫制物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上下送布軸(43)的送布座(42)側的端部,被形成于比水平送布軸(46)的送布座(42)側的端部或全旋轉梭(31)的送布座(42)側的端部靠縱機身(22)一側。這種縫紉機的送布裝置,能正確地進行被縫制物的輸送。
文檔編號D05B27/22GK1752321SQ20051010636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秋山辰仁, 武田育子, 佐佐木義行, 巖田壽之 申請人:重機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丰台区| 鹤庆县| 吉水县| 永丰县| 隆林| 铅山县| 保山市| 抚宁县| 丘北县| 无极县| 广西| 泾阳县| 乌鲁木齐县| 玉环县| 漳浦县| 庆城县| 荆门市| 运城市| 德惠市| 京山县| 嵊州市| 安远县| 锦屏县| 佛学| 阜城县| 大丰市| 华安县| 双城市| 翁牛特旗| 独山县| 汉寿县| 襄城县| 五河县| 洮南市| 疏附县| 九龙县| 象州县| 东明县| 辽宁省| 南部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