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球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定點擊球訓練的球拍。
背景技術:
粘巴球的表面具有毛絨結構,擊球拍的表面光滑,可以把粘巴球打出,而接球排的表面設置有粘扣片,粘扣片與粘巴球表面的毛絨接觸時進行粘扣,可以接住粘巴球。
由于擊球拍的表面光滑,擊球拍在對粘巴球進行擊打時無需對毛絨進行粘扣,因此可以順利進行擊球,但是擊球后無法在球拍表面留下印記,而難以記錄擊球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點擊球訓練的球拍,擊球后顯示擊球點,有利于記錄數(shù)據以及對技能的提升。
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定點擊球訓練的球拍,包括:球板和手柄,所述手柄設置在球板的底部,所述球板正面設置有第一彈性層,所述球板背面設置有第二彈性層,所述第一彈性層內側面設置有數(shù)個盲孔,所述球板上設置有與盲孔對應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彈性層上設置有與第一通孔對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徑,所述盲孔中設置有延伸至第一通孔中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末端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末端設置有限位圓球,所述限位圓球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徑。
其中,所述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分別為橡膠墊。
其中,所述數(shù)個盲孔環(huán)形陣列分布在第一彈性層的內側面。
其中,所述連接桿的直徑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徑。
其中,所述限位圓球的直徑、導向桿的直徑以及盲孔的直徑相同。
其中,所述球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設置有粘結劑而與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相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一種定點擊球訓練的球拍,擊球時,第一彈性層與粘巴球表面接觸,沖擊力使得第一彈性層上擊球點的位置內凹而驅動對應盲孔內的導向桿后退,最終,限位圓球突破第二通孔的限位而突出在第二彈性層的表面,方便對擊球點的位置進行記錄,復位方便,適用于粘巴球、乒乓球等小球種的技能訓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2并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定點擊球訓練的球拍,包括:球板2和手柄1,所述手柄1設置在球板2的底部,便于手持,所述球板2正面設置有第一彈性層4,所述球板2背面設置有第二彈性層3,復合結構,第一彈性層4較厚,與球體接觸,是工作面,而第二彈性層3并不參與擊球工作。
所述第一彈性層4內側面設置有數(shù)個盲孔10,所述球板2上設置有與盲孔10對應的第一通孔9,所述第二彈性層3上設置有與第一通孔9對應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9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徑,所述盲孔10中設置有延伸至第一通孔9中的導向桿5,所述導向桿5末端設置有連接桿6,所述連接桿6的末端設置有限位圓球7,所述限位圓球7的直徑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徑,第二通孔8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限位圓球7的通過,但是第二通孔8具有一定彈性,當限位圓球7的沖擊力大時,則可以通過第二通孔8。擊球時,第一彈性層4與粘巴球表面接觸,沖擊力使得第一彈性層4上擊球點的位置內凹而驅動對應盲孔10內的導向桿5后退,最終,限位圓球7突破第二通孔8的限位而突出在第二彈性層3的表面,方便對擊球點的位置進行記錄,從而得到訓練數(shù)據,有利于提升訓練水平。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層4和第二彈性層3分別為橡膠墊,具有一定的彈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數(shù)個盲孔10環(huán)形陣列分布在第一彈性層4的內側面,分布均勻,擊球時,擊球位置內凹,而對應的盲孔10形變,方便導向桿5的驅動以及擊球點的記錄。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桿6的直徑小于第二通孔8的直徑,第二通孔8對連接桿6沒有阻礙,但是可以阻礙導向桿5的后退,限位效果好,使得導向桿5限位在盲孔10和第一通孔9中。
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圓球7的直徑、導向桿5的直徑以及盲孔10的直徑相同,使得導向桿5在盲孔10和第一通孔9中的移動比較穩(wěn)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球板2的正面和反面分別設置有粘結劑而與第一彈性層4和第二彈性層3相連接,結構牢固,施工便利。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