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體能訓練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的,大腿漆蓋部位的靈活性是練習武術、瑜伽、舞蹈以及形體訓練的必修課,人的漆蓋處于腿部中間的大腿與小腿對接部位前部,正常人站直時上下的大腿和小腿保持直線狀態(tài),在進行訓練時,需要漆蓋部位不僅不能向前彎曲,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向后凹度,常規(guī)的練習方法包含以下幾種:
1、坐式拉伸韌帶: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復動作12次。
2、臥式拉伸韌帶:慢慢拉起繃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繃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
3、簡單動作: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開,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感覺到雙腿內、后側有拉伸的感覺。
4、仆步壓腿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5、橫叉: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臥或側傾。
韌帶:年紀小,用振顫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勢有,通過振顫運動把韌帶拉象極限。這樣拉的效果很明顯。
但是,對于骨骼相對成熟的人來說。上述方法只能帶了短期的韌帶拉伸。而且十分危險容易受傷。所以,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wěn)定柔韌性。韌帶完全拉開至少需要10—15分鐘的柔韌性練習,每天至少一次。
上述方法是常規(guī)的訓練方法,目前國內外還沒有針對漆蓋韌性練習的專用器具,這給初練者帶來很大不便,并且進度緩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本發(fā)明通過在板體上設置中部凹陷,利用壓桿上的漆蓋壓板獲取雙腿漆蓋處的韌性訓練。
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包括板體、軸座、壓桿和漆蓋壓板,在板體中部設有凹陷,所述板體的后端板體上設有軸座,壓桿的一端鉸接連接軸座,漆蓋壓板的中部與壓桿的靠近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桿兩側的漆蓋壓板下部面上設有柔性塊,在壓桿的另一端設有壓柄。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板體的中部凹陷兩端分別與后斜板、前斜板的低端連接,后斜板的高端與后端板體連接,所述軸座設置在后端板體上,前斜板的高端與前端板體連接。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板體的中部設有向下的弧形,所述向下的弧形形成板體的中部凹陷。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后端板體上部面上設有腳墊。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前端板體上部面上設有坐墊。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漆蓋壓板下部面上設置的柔性塊為海綿塊;或棉花軟塊。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板體的前后下部分別設有后支腿和前支腿。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所述壓桿包括直桿和斜桿,直桿的一端通過軸鉸接連接在軸座上,直桿的另一端連接斜桿的一端,斜桿的另一端連接在壓柄的中部形成“丁”字形結構。
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在漆蓋壓板的下部面中部兩側分別設有立板,兩海綿塊分別固定在兩立板外側的漆蓋壓板下部面上,漆蓋壓板的兩立板卡在直桿的另一端,由至少兩根鎖緊螺絲穿過漆蓋壓板上設置的孔后連接直桿另一端上部面的螺孔。
一種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包括板體、前墊塊、后墊塊、軸座、壓桿和漆蓋壓板,在板體的前上部面設有坐墊,在板體的后上部面設有腳墊,坐墊和腳墊之間的形成板體中部的凹陷;所述板體的后端中部設有軸座,壓桿的一端鉸接連接所述軸座,漆蓋壓板的中部與壓桿的靠近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桿兩側的漆蓋壓板下部面上設有柔性塊,在壓桿的另一端設有壓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使用時,利用雙手控制壓柄,使雙腿漆蓋部位下壓并受限,然后便可向前彎腰獲取韌帶拉伸;本發(fā)明適用于練習武術、瑜伽、舞蹈以及形體訓練的韌帶拉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漆蓋壓板與壓桿位置關系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連桿與腳踏板和上、下夾板分布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板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板體第二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板體第三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中:1、斜桿;2、鎖緊螺絲;3、漆蓋壓板;4、直桿;5、軸座;6、海綿塊;7、腳墊;8、后端板體;9、后支腿;10、后斜板;11、中部凹陷;12、前支腿;13、前斜板;14、前端板體;15、坐墊;16、壓柄;17、立板;18、孔;19、雙手;20、使用者;21、雙腿。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發(fā)明,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保護本發(fā)明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結合附圖1~4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包括板體、軸座5、壓桿和漆蓋壓板3,在板體的前后下部分別設有后支腿9和前支腿12,在板體的中部凹陷11兩端分別與后斜板10、前斜板13的低端連接,后斜板10的高端與后端板體8連接,所述軸座5設置在后端板體8上,前斜板13的高端與前端板體14連接形成一種所述板體中部設置的凹陷,在前端板體14上部面上設有坐墊15;對于板體的中部凹陷,本發(fā)明在附圖5中給出了第二替換結構,也就是在板體的中部設有向下的弧形,所述向下的弧形形成板體的中部凹陷11,在后端板體8上部面上設有增加舒適性的腳墊7,所述板體的后端板體8上設有軸座5,壓桿的一端鉸接連接軸座5,漆蓋壓板3的中部與壓桿的靠近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桿兩側的漆蓋壓板3下部面上設有柔性塊,漆蓋壓板3下部面上設置的柔性塊為海綿塊6;或棉花軟塊,在壓桿的另一端設有壓柄16。
結合附圖1、2或3,所述壓桿包括直桿4和斜桿1,直桿4的一端通過軸鉸接連接在軸座5上,直桿4的另一端連接斜桿1的一端,斜桿1的另一端連接在壓柄16的中部形成“丁”字形結構,在漆蓋壓板3的下部面中部兩側分別設有立板17,兩海綿塊6分別固定在兩立板17外側的漆蓋壓板3下部面上,漆蓋壓板3的兩立板17卡在直桿4的另一端,由至少兩根鎖緊螺絲2穿過漆蓋壓板3上設置的孔18后連接直桿4另一端上部面的螺孔。
結合附圖6本發(fā)明給出了一種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的,包括板體、前墊塊、后墊塊、軸座5、壓桿和漆蓋壓板3,在板體的前上部面設有坐墊15,在板體的后上部面設有腳墊7,坐墊15和腳墊7之間的形成板體中部的凹陷;所述板體的后端中部設有軸座5,壓桿的一端鉸接連接所述軸座5,漆蓋壓板3的中部與壓桿的靠近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壓桿兩側的漆蓋壓板3下部面上設有柔性塊,在壓桿的另一端設有壓柄16;具體的,本發(fā)明附圖6給出了一種通過增加坐墊15和腳墊7高度實現板體中部形成的凹陷。
實施本發(fā)明所述的按壓式漆蓋韌性訓練裝置,結合附圖7以及附圖1至6,使用時,使用者20坐在坐墊15上,然后將雙腿21的雙腳放置在腳墊7上,這時使用者20的兩個漆蓋部位下部對應板體的中部凹陷11,兩個漆蓋的上部對應下壓時的漆蓋壓板3上的兩海綿塊6,使用者20利用雙手19控制壓柄16,迫使漆蓋壓板3的兩海綿塊6下壓使用者20的兩個漆蓋,然后使用者20便可利用腰部肚臍位置頂住壓柄16后腰部向下,獲取韌帶拉伸,應當說明的是,這一過程應當采用漸進方式進行,不可強制,一邊避免韌帶拉傷。
本發(fā)明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