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高爾夫球桿頭。
背景技術:
已知桿頭主體安裝有面板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頭。日本專利第2691496號公開了一種通過該桿頭主體的一部分的塑性變形,形成與表面體的凹部嵌合、將表面體固定于桿頭主體的凸部的桿頭。日本專利特開2015-36052號公報公開了以下結構:具有桿頭主體和表面板的桿頭中,表面板具有被固定于上述桿頭主體的環(huán)狀外周邊緣部,和被上述外周邊緣部包圍且不與上述桿頭主體接觸的非接觸部;上述非接觸部包含具有小于上述外周邊緣部的厚度的第1薄壁部以及第2薄壁部。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691496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3605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在安裝有面板的桿頭中,以往沒有的新的結構是可能的。該新的結構能夠起到與以往性質不同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桿頭主體安裝有面板的結構的桿頭中,附加有新的效果的高爾夫球桿頭。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優(yōu)選高爾夫球桿頭具備桿頭主體和被固定于該桿頭主體的面板。上述面板具有包括擊球面的板前表面,作為與該板前表面的反面的板后表面和板側表面。上述桿頭主體具有配置有上述面板的開口部和從后方支持上述面板的支撐面。上述板后表面具有環(huán)狀的外周邊緣部。上述外周邊緣部具有與上述支撐面對接的第1部分和不與上述支撐面對接并在其與上述支撐面之間形成分離部的第2部分。
將上述第2部分的周長設為e2,上述外周邊緣部的周長設為e1。優(yōu)選e2/e1為0.05以上0.4以下。
優(yōu)選上述第1部分具有存在于與上述板后表面的形心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的中央配置部。優(yōu)選上述第2部分具有相對于上述形心位于趾側的趾配置部和相對于上述形心位于后跟側的后跟配置部。
優(yōu)選上述桿頭進一步具有彈性體。優(yōu)選上述彈性體配置于上述分離部。
優(yōu)選上述板前表面的外周邊緣部具有位于上述擊球面后方的臺階面。優(yōu)選上述桿頭主體具有覆蓋上述臺階面的前方的塑性變形部。上述臺階面可以被設置為環(huán)繞上述板前表面的整個圓周。優(yōu)選上述塑性變形部覆蓋上述臺階面的整體。
優(yōu)選上述板前表面的外周邊緣部具有位于上述擊球面后方的臺階面。優(yōu)選上述桿頭主體具有覆蓋上述臺階面的前方的塑性變形部。優(yōu)選在與上述第1部分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有上述塑性變形部。優(yōu)選在與上述第2部分相對應的區(qū)域中,不設置上述塑性變形部,在上述面板的前方不存在上述桿頭主體。
優(yōu)選上述臺階面被設置為環(huán)繞上述板前表面的整個圓周??梢栽谂c上述第2部分相對應的區(qū)域中不設置上述塑性變形部,形成以上述臺階面作為底面的槽狀部。
上述桿頭可以進一步具有樹脂部件。優(yōu)選上述槽狀部中被填充有上述樹脂部件。
上述板前表面的外周邊緣部可以具有位于上述擊球面后方的臺階面和作為上述擊球面的延伸面的無臺階面。優(yōu)選上述桿頭主體具有覆蓋上述臺階面的前方的塑性變形部。優(yōu)選上述無臺階面延伸至上述板側表面。
優(yōu)選在上述板側表面與上述桿頭主體之間設有粘合劑層。
【發(fā)明的效果】
利用在桿頭主體安裝有面板的結構能夠附加新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圖1是第1實施方式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斜視圖。
【圖2】圖2是顯示圖1的桿頭背面的斜視圖。
【圖3】圖3是圖1的桿頭的正面圖。
【圖4】圖4是圖1的桿頭的背面圖。
【圖5】圖5是圖1的桿頭涉及的面板的俯視圖。
【圖6】圖6是圖5的面板的背面圖。
【圖7】圖7是圖1的桿頭涉及的桿頭主體的正面圖。
【圖8】圖8是與圖6相同的背面圖。圖8中,外周邊緣部用陰影以及散點圖案表示。
【圖9】圖9是沿著圖3的f9-f9線的截面圖。
【圖10】圖10是沿著圖3的f10-f10線的截面圖。
【圖11】圖11是沿著圖3的f11-f11線的截面圖。
【圖12】圖12是形成塑性變形部的工序(填縫工序)的說明圖。
【圖13】圖13是第2實施方式的桿頭的截面圖。
【圖14】圖14是圖7的桿頭主體涉及變形前主體的正面圖。
【圖15】圖15是第3實施方式的桿頭涉及的變形前主體的正面圖。
【圖16】圖16是與圖15的變形前主體組合的面板的正面圖。
【圖17】圖17是第3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圖18】圖18是在以臺階面作為底面的槽狀部配置樹脂部件的工序的說明圖。
【圖19】圖19是第4實施方式的桿頭的正面圖。該桿頭中,以臺階面作為底面的槽狀部上配置有樹脂部件。
【圖20】圖20是沿著圖19的a-a線的截面圖。
【圖21】圖21是第5實施方式的桿頭的截面圖。
【圖22】圖22是將實施例1的桿頭的一部分放大而得的截面圖。
【符號說明】
2···桿頭
4···表面(擊球面)
6···桿頸
8···底部
10···桿頸孔
14···開口部
16···外周邊緣部
18···內側部
20···板后表面的輪廓線
h1···桿頭主體
h1p···桿頭主體(變形前主體)
p1···面板
f1···板前表面
b1···板后表面
s1···板側表面
d1···塑性變形部
t1···臺階面
ru···板后表面的上邊緣部
rl···板后表面的下邊緣部
rt···板后表面的趾邊緣部
rh···板后表面的后跟邊緣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適當?shù)母綀D的同時,基于優(yōu)選實施方式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
本申請中,定義了以下用語。
[基準狀態(tài)]
所謂基準狀態(tài),是以特定的桿頭傾角以及桿面傾角將桿頭放置于水平面h上的狀態(tài)。該基準狀態(tài)中,桿頭的柄孔的中心軸線(柄軸線)被配置于垂直面vp1內。垂直面vp1是垂直于水平面h的平面。該基準狀態(tài)中,表面(擊球面)相對于上述垂直面vp1以桿面傾角傾斜。特定的桿頭傾角以及桿面傾角記載于例如產品的商品目錄等。
[趾-后跟方向]
上述基準狀態(tài)的桿頭中,上述垂直面vp1與上述水平面h相交的線的方向為趾-后跟方向。本申請中,稱為趾側以及后跟側時,是以該趾-后跟方向為基準的。
[表面-背面方向]
垂直于上述趾-后跟方向,并且與上述水平面h平行的方向為表面-背面方向。本申請中,稱為表面?zhèn)纫约氨趁鎮(zhèn)葧r,是以該表面-背面方向為基準的。
[前后方向]
與擊球面垂直的方向被定義為前后方向。換言之,擊球面的法線方向被定義為前后方向。本申請中,稱為前方以及后方時,是以該前后方向為基準的。
[上下方向]
垂直于上述趾-后跟方向,并且沿著擊球面的方向為上下方向。本申請中,稱為上方以及下方時,是以該上下方向為基準的。
圖1是從斜前方所見的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高爾夫球桿頭2的斜視圖。圖2是從斜后方所見的桿頭2的斜視圖。圖3是桿頭2的正面圖。圖3是從擊球面的正面所見的圖。圖4是桿頭2的背面圖。
桿頭2具有表面4、桿頸6以及底部8。桿頸6具有桿頸孔10。表面4為擊球面。在表面4的表面設有表面槽,但該表面槽的記載被省略。底部8中配置有配重件wt。桿頭2是鐵頭型高爾夫球桿頭。
表面4的相反側設有后腔12。桿頭2為凹背鐵頭。
桿頭2具有桿頭主體h1和被固定于該桿頭主體h1的面板p1。桿頭主體h1的材質為金屬。本實施方式中,桿頭主體h1的材質為不銹鋼。面板p1的材質為金屬。本實施方式中,面板p1的材質是鈦系金屬。所謂鈦系金屬是指純鈦或鈦合金。桿頭主體h1以及面板p1的材質沒有限定。
鈦合金是鈦的比例為50重量%以上的合金。作為鈦合金,可列舉α鈦、αβ鈦以及β鈦。作為α鈦,例如可列舉ti-5al-2.5sn、ti-8al-1v-1mo。作為αβ鈦,例如可列舉ti-6al-4v、ti-6al-2sn-4zr-6mo、ti-6al-6v-2sn以及ti-4.5al-3v-2fe-2mo。作為β鈦,例如可列舉ti-15v-3cr-3sn-3al、ti-20v-4al-1sn、ti-22v-4al、ti-15mo-2.7nb-3al-0.2si以及ti-16v-4sn-3al-3nb。作為純鈦,可舉例工業(yè)用純鈦。作為該工業(yè)用純鈦,可舉例日本工業(yè)規(guī)格中規(guī)定的1種純鈦、2種純鈦、3種純鈦以及4種純鈦。
優(yōu)選面板p1的比重小于桿頭主體h1的比重。比重小的面板p1有益于將桿頭2中的重量分配至周邊。
圖5是面板p1的俯視圖。圖6是面板p1的背面圖。面板p1具有板前表面f1、板后表面b1和板側表面s1。板前表面f1包括擊球面。該擊球面除表面槽以外為平面。板后表面b1是與板前表面f1相反側的表面。板側表面s1在板前表面f1與板后表面b1之間延伸。
圖7是桿頭主體h1的正面圖。桿頭主體h1具有開口部14。該開口部14的輪廓與面板p1的輪廓大致相等。
桿頭主體h1具有支持面板p1的板后表面b1的支撐面u1和與板側表面s1對接的主體側表面v1。支撐面u1的整體由單一的平面構成。支撐面u1被設置為環(huán)繞開口部14的周圍的整個圓周。主體側表面v1被設置為環(huán)繞支撐面u1的周圍的整個圓周。板后表面b1的一部分與支撐面u1接觸。另外,圖7中,塑性變形部d1(后述)的記載被省略。
圖8與圖6相同,表示板后表面b1。圖8中,外周邊緣部16用陰影以及散點圖案表示。如圖8所示,板后表面b1具有環(huán)狀的外周邊緣部16和作為該外周邊緣部16的內側的內側部18。內側部18被外周邊緣部16包圍。
外周邊緣部16包括板后表面b1的輪廓線20。即,外周邊緣部16的外輪廓線為輪廓線20。外周邊緣部16具有寬度wa。寬度wa優(yōu)選1mm以上,更優(yōu)選1.3mm以上,優(yōu)選6mm以下,更優(yōu)選5mm以下。
圖8中,符號cf表示的是板后表面b1的形心。該形心cf是基于板后表面b1的輪廓線20而決定的。
外周邊緣部16被劃分為4個區(qū)域。這些4個區(qū)域為上邊緣部ru、下邊緣部rl、趾邊緣部rt以及后跟邊緣部rh。這些4個區(qū)域的邊界線如下決定。其俯視圖中,定義了直線x以及直線y。直線x為通過形心cf、與趾-后跟方向平行的直線。直線y為通過形心cf、與上下方向平行的直線。
如圖8所示,通過直線x以及直線y,將輪廓線20劃分為4個分區(qū)。在這4個分區(qū)中,分別決定曲率半徑最小的點。趾上側的分區(qū)中,曲率半徑最小的點用符號a表示。后跟上側的分區(qū)中,曲率半徑最小的點用符號b表示。后跟下側的分區(qū)中,曲率半徑最小的點用符號c表示。趾下側的分區(qū)中,曲率半徑最小的點用符號d表示。連接點a與形心cf的直線la為趾邊緣部rt與上邊緣部ru的邊界線。連接點b與形心cf的直線lb為上邊緣部ru與后跟邊緣部rh的邊界線。連接點c與形心cf的直線lc為后跟邊緣部rh與下邊緣部rl的邊界線。連接點d與形心cf的直線ld為下邊緣部rl與趾邊緣部rt的邊界線。
通過將該分區(qū)擴張為三維,可以將桿頭2劃分為4塊。定義為包含上述直線la并且垂直于擊球面的平面pa、包含上述直線lb并且垂直于擊球面的平面pb、包含上述直線lc并且垂直于擊球面的平面pc、包含上述直線ld并且垂直于擊球面的平面pd(參考圖3)。通過這4個平面pa、pb、pc以及pd,將桿頭2劃分為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因此,例如桿頭主體h1以及面板p1也分別可以劃分為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像這樣定義本申請中的4個區(qū)域(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這些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統(tǒng)稱為4分區(qū)區(qū)域。
該4分區(qū)區(qū)域能應用于桿頭2的所有部分。例如,板側表面s1可劃分為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例如,支撐面u1可劃分為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例如,主體側表面v1可劃分為趾側區(qū)域、后跟側區(qū)域、頂側區(qū)域以及底側區(qū)域。
外周邊緣部16具有第1部分x1和第2部分x2。圖8中,第1部分x1用陰影表示,第2部分x2用散點圖案(圓點)表示。圖8中,雙箭頭w1表示的是第1部分x1的寬度。圖8中,雙箭頭w2表示的是第2部分x2的寬度。本實施方式中,第2部分x2的寬度w2等于與該第2部分x2鄰接的第1部分x1的寬度w1。
第2部分x2位于第1部分x1前方。由于第1部分x1與支撐面u1對接,因此第2部分x2無法與支撐面u1對接。第1部分x1位于內側部18后方(參照圖6的a-a截面擴大圖以及d-d截面擴大圖)。本實施方式中,第2部分x2與內側部18在同一平面。但不局限于此,第2部分x2還可以位于內側部18后方。
以第1部分x1作為后表面的板部,在相對于第2部分x2的后方形成突出的突出部。以第1部分x1作為后表面的板部,在內側部18的后方形成突出的突出部。第1部分x1中的板厚大于第2部分x2中的板厚。第1部分x1中的板厚大于內側部18中的板厚。第2部分x2中的板厚還可以與內側部18中的板厚相同,也可以大于內側部18中的板厚,也可以小于內側部18中的板厚。
可以將面板p1中設置的上述突出部設置于桿頭主體h1側。但是,桿頭主體h1的比重大于面板p1的比重時,該突出部的設置與桿頭重量的增加相關聯(lián)。此外,相比于面板p1,桿頭主體h1的形狀較復雜,因此,難以進行加工(例如nc加工)。由于面板p1為板狀,因此加工容易。
第1部分x1包括板后表面b1的輪廓線20。即,第1部分x1的外輪廓線為輪廓線20。第2部分x2包括板后表面b1的輪廓線20。即,第2部分x2的外輪廓線為輪廓線20。
本申請中,第2部分x2的周長e2和外周邊緣部16的周長e1被考慮。周長e1以及e2根據(jù)輪廓線20的長度而決定。周長e1為外周邊緣部16中的輪廓線20的長度。周長e2為第2部分x2中的輪廓線20的長度。如后所述,比例(e2/e1)能夠控制為優(yōu)選范圍。
第2部分x2被設置于下邊緣部rl。如圖8所示,第2部分x2具有相對于形心cf位于趾側的趾配置部x21,和相對于形心cf位于后跟側的后跟配置部x22。趾配置部x21被設置于下邊緣部rl。后跟配置部x22被設置于下邊緣部rl。
第1部分x1分別存在于上邊緣部ru、下邊緣部rl、趾邊緣部rt以及后跟邊緣部rh。因此,面板p1能夠穩(wěn)定地被支撐面u1支持。
如圖8所示,形心cf的趾-后跟方向位置上,存在第1部分x1。第1部分x1具有包含與形心cf相同的趾-后跟方向位置并且位于下邊緣部rl的中央配置部x11。后跟配置部x22位于中央配置部x11的后跟側。趾配置部x21位于中央配置部x11的趾側。
像這樣,形心cf的趾-后跟方向位置上存在第1部分x1(中央配置部x11)。形心cf的趾側存在第2部分x2(趾配置部x21)。形心cf的后跟側存在第2部分x2(后跟配置部x22)。
通過形心cf的趾-后跟方向位置上存在的第1部分x1(中央配置部x11)的存在,能夠確保擊球點集中的中央部分的耐久性。此外,趾側以及后跟側分別存在第2部分x2,因此擊球點左右偏移時的反彈性能提高。此外,該結構中,在存在第2部分x2的趾側以及后跟側上,面板p1容易撓曲。因此,擊球點左右偏移時的反彈性能接近擊球點為中央部分時的反彈性能。作為結果,能夠抑制因擊球點的偏差引起的飛行距離的偏差。第1部分x1的趾側以及后跟側分別設置有第2部分x2結構,起到反彈平均化效果。
如圖6的a-a截面所示,第1部分x1構成后方突出的突出部的后表面。第1部分x1的前后方向位置相對于內側部18為后方。
如圖6的b-b截面以及c-c截面所示,以第2部分x2作為后表面的板部,后方不突出。第2部分x2的前后方向位置相對于第1部分x1為前方。
圖9為沿著圖3的f9-f9線的截面圖。f9-f9線橫截后跟側的第2部分x22。圖10為沿著圖3的f10-f10線的截面圖。圖11為沿著圖3的f11-f11線的截面圖。f11-f11線橫截趾側的第2部分x21。
如圖9、圖10以及圖11所示,第1部分x1與支撐面u1對接。另一方面,如圖9以及圖11所示,第2部分x2不與支撐面u1對接。第2部分x2與支撐面u1之間形成分離部gp(間隙)。分離部gp到達板側表面s1。換言之,分離部gp到達板后表面b1的輪廓線20。分離部gp形成空間。分離部gp形成中空部。
如圖9以及圖11所示,第2部分x2不與支撐面u1對接。因此,面板p1的向后方的移位不因支撐面u1而受到阻礙。該結構能夠促進面板p1的撓曲。以該撓曲為起因,能夠提高桿頭2的反彈性能。第2部分x2能夠作為反彈促進部(面板撓曲促進部)起作用。
圖12(a)以及圖12(b)表示塑性變形部d1的形成的步驟。
如圖9、圖10以及圖11所示,桿頭主體h1具有塑性變形部d1。該塑性變形部d1位于面板p1的前方。
如圖5以及圖12(a)所示,板前表面f1的外周邊緣部具有位于擊球面(表面4)后方的臺階面t1。如圖5的俯視圖所示,臺階面t1被設置為環(huán)繞面板p1的整個圓周。如圖12(b)所示,塑性變形部d1覆蓋臺階面t1的前方。塑性變形部d1覆蓋環(huán)繞板前表面f1的整個圓周而被設置的臺階面t1的整體。
從面板p1的固定的觀點考慮,臺階面t1的寬度wt1(參照圖5)優(yōu)選0.2mm以上,更優(yōu)選0.3mm以上。若考慮塑性變形部d1的形成,寬度wt1優(yōu)選2mm以下,更優(yōu)選1mm以下。
這樣的塑性變形部d1的形成方法中,首先,準備具有變形前凸部d2(參照圖12(a))的桿頭主體h1p。該桿頭主體h1p也被稱為變形前主體。如圖12(a)所示,該變形前主體h1p上設置有面板p1。接著,用具有與擊球面平行的平面的夾具壓碎變形前凸部d2。變形前凸部d2以及其周邊部分被塑性變形,向臺階面t1的前方的空間移動。其結果是,臺階面t1的前方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被填埋,形成塑性變形部d1。該工序也被稱為填縫工序。這樣的塑性變形部d1也被稱為填縫部。
以這樣的加工方法為原因,塑性變形d1中可能殘留應力。塑形變形部d1還存在擠壓臺階面t1的情況。
塑性變形部d1物理性地防止面板p1向前方偏離。進一步地,由于塑性變形部d1通過塑性變形而形成,因此擠壓面板p1。塑性變形部d1有益于面板p1的固定。
本實施方式中,變形前凸部d2被設置為環(huán)繞上述開口部14的整個圓周。該變形前凸部d2的整體被實施上述加工。作為結果,塑性變形部d1被設置為環(huán)繞面板p1的整個圓周。
圖13為變形例的桿頭30的截面圖。該桿頭30具有彈性體e1。上述桿頭2與該桿頭30的不同僅是該彈性體e1的有無。
如圖13所示,彈性體e1被設置于第2部分x2與支撐面u1之間形成的分離部gp。桿頭30中,分離部gp的整體被設置彈性體e1。還可以對分離部gp的一部分設置彈性體e1。
優(yōu)選在將面板p1安裝于桿頭主體h1之前,將彈性體e1設置于面板p1或者桿頭主體h1。通過該方法,彈性體e1的向分離部gp的配置變得容易。
作為彈性體e1的優(yōu)選的材質,可列舉聚合物。作為該聚合物,可示例彈性體(包含橡膠)以及樹脂。
作為樹脂,可示例熱固性樹脂以及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固性樹脂,可列舉酚醛樹脂、環(huán)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聚氨酯以及熱固性聚酰亞胺。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s樹脂、丙烯酸樹脂、尼龍、聚縮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乙酯、聚對苯二甲酸丁酯、環(huán)狀聚烯烴、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等。還可以使用碳纖維增強樹脂等纖維增強樹脂。
彈性體e1的楊氏模量優(yōu)選5gpa以下,更優(yōu)選3gpa以下,更優(yōu)選1gpa以下,更優(yōu)選0.5gpa以下。優(yōu)選楊氏模量降低為0.01gpa以上0.1mpa以下。作為像這樣的具有低彈性模量的材質,可列舉橡膠(彈性橡膠)。
彈性體e1易變形。彈性體e1難以阻礙面板p1的撓曲變形。彈性體e1有益于反彈性能的提高。
此外,彈性體e1具有對應于其材質的振動特征。通過選擇彈性體e1的材質,能夠得到具有各種擊球感的桿頭。
第2部分x2的區(qū)域中,面板p1沒有從后方得到支持。因此,第2部分x2的區(qū)域中,難以進行填縫工序。彈性體e1在第2部分x2中從后方支持面板p1。因此,相比于分離部gp為空間的情況,彈性體e1使填縫工序容易進行。
圖14為上述桿頭主體h1p(變形前主體h1p)的正面圖。如上所述,該桿頭主體h1p具有變形前凸部d2。圖14中,該變形前凸部d2用粗線表示。如上所述,該變形前凸部d2變化為塑性變形部d1。
如圖14所示,變形前凸部d2被設置為環(huán)繞開口部14的周圍的整個圓周。變形前凸部d2被設置為沿著主體側表面v1的整體。本實施方式中,該變形前主體h1p與圖5所示的面板p1組合。該面板p1中,臺階面t1被設置為環(huán)繞整個圓周。將該面板p1設置于變形前主體h1p,通過上述方法將變形前凸部d2移為塑性變形部d1。變形前凸部d2的整體移為塑性變形部d1。作為結果,塑性變形部d1形成于面板p1的周圍的整個圓周。在設置于面板p1的整個圓周的臺階面t1上,塑性變形部d1覆蓋該臺階面t1整體的前方。
像這樣,桿頭2中,環(huán)繞面板p1的整個圓周設置塑性變形部d1。桿頭2中,在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塑性變形部d1,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也設置塑性變形部d1。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面板p1沒有從后方得到支持。但是,在與該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也可以進行上述填縫工序。這是因為通過與第2部分x2鄰接的第1部分x1,面板p1從后方得到支持。
圖3中雙箭頭l2表示的是分散的第2部分x2的各處長度。像桿頭2這樣,第2部分x2分散為部分x21和部分x22的2個位置時,部分x21、x22各自的長度為長度l2。從抑制填縫工序中的面板p1的變形的觀點考慮,長度l2優(yōu)選40mm以下,更優(yōu)選35mm以下,更優(yōu)選30mm以下。從反彈性能的觀點考慮,長度l2優(yōu)選5mm以上,更優(yōu)選10mm以上,更優(yōu)選15mm以上。
存在2個以上的長度l2時,上述周長e2(mm)為全部長度l2的合計。本實施方式中,周長e2為2個長度l2的合計。從抑制填縫工序中的面板p1的變形的觀點考慮,周長e2優(yōu)選80mm以下,更優(yōu)選70mm以下,更優(yōu)選60mm以下。從反彈性能的觀點考慮,周長e2優(yōu)選10mm以上,更優(yōu)選20mm以上,更優(yōu)選30mm以上。外周邊緣部16的周長e1(mm),例如,為160mm以上280mm以下。
圖15表示變形例的桿頭涉及的變形前主體h2p。圖16為與該變形前主體h2p組合使用的面板p2的俯視圖。
如圖15所示,變形前主體h2p具有變形前凸部d2。圖15中,變形前凸部d2用粗線表示。與圖14的變形前主體h1p不同,該變形前主體h2p中,變形前凸部d2未被設置于整個圓周。除去這點,變形前主體h2p與變形前主體h1p相同。
如圖16所示,面板p2具有板前表面f1、板后表面b1和板側表面s1。板前表面f1的外周邊緣部具有相比于擊球面位于后方的臺階面t1。與圖5所示的面板p1不同,面板p2中,臺階面t1被設置為不環(huán)繞整個圓周。除去該點,面板p2與面板p1相同。因此,該面板p2與面板p1相同,具有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參照圖6)。
變形前主體h2p中,在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有變形前凸部d2。另一方面,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未設置變形前凸部d2。使用這樣的變形前主體h2p和上述面板p2,制作桿頭。
圖17為使用變形前主體h2p以及面板p2制成的桿頭40的截面圖。桿頭40中,變形前主體h2p的變形前凸部d2變?yōu)樗苄宰冃尾縟1。桿頭40中,在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有塑性變形部d1;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未設置塑性變形部d1。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面板p2的前方不存在桿頭主體h2。
另外,“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是指在圖8的這樣的俯視圖中,與第1部分x1重疊的區(qū)域,以及在該俯視圖中,與第1部分x1相鄰接的區(qū)域。同樣地,“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是指在俯視圖中,與第2部分x2重疊的區(qū)域,以及在該俯視圖中,與第2部分x2相鄰接的區(qū)域。
圖17為圖16的b-b線的位置中的桿頭40的截面圖。該桿頭40中,板前表面f1的外周邊緣部具有位于擊球面后方的臺階面t1和作為擊球面的延伸面的無臺階面m1。桿頭主體h2具有覆蓋臺階面t1的前方的塑性變形部d1。無臺階面m1延伸至板側表面s1。無臺階面m1到達主體側表面v1。
像這樣地,桿頭40中,在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有塑性變形部d1;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有無臺階面m1。
由于無臺階面m1的存在,桿頭40中,即使在不存在塑性變形部d1的區(qū)域,也不形成板側表面s1與主體側表面v1之間的間隙(后述的槽狀部g1)。因此,能防止沙或草等的異物的侵入。
擊球時,面板p2撓曲。該撓曲能夠提高反彈性能。桿頭40中,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不存在塑性變形部d1。因此,在與該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面板p2的向前方的移位不因塑性變形部d1而受到阻礙。板前表面f1的外周邊緣部的前方不存在塑性變形部d1的結構有益于反彈性能的提高。
此外,該第2部分x2不與支撐面u1對接。因此,面板p2的向后方的移位不因支撐面u1而受到阻礙。該結構能夠促進面板p2的撓曲。由于該撓曲,能夠提高桿頭40的反彈性能。第2部分x2能夠作為反彈促進部起作用。
圖18(a)為表示以臺階面t1作為底面的槽狀部g1的截面圖。面板p1上形成臺階面t1,并且在與該臺階面t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可以不形成塑性變形部d1。這種情況下,如圖18(a)所示,能夠形成以臺階面t1作為底面的槽狀部g1。圖18(b)所示,該槽狀部g1中可以填充樹脂部件r1。該樹脂部件r1防止槽狀部g1中侵入沙或草等的異物。
樹脂部件r1可以配置預先成形的,也可以通過利用涂布或者注入等的手段填充于槽狀部g1,然后固化的方法配置。
作為樹脂部件r1的樹脂,可示例熱固性樹脂以及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固性樹脂,可列舉酚醛樹脂、環(huán)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聚氨酯以及熱固性聚酰亞胺。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s樹脂、丙烯酸樹脂、尼龍、聚縮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乙酯、聚對苯二甲酸丁酯、環(huán)狀聚烯烴、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等。還可以使用碳纖維增強樹脂等纖維增強樹脂。從因擊球引起的偏離難度的觀點考慮,優(yōu)選熱固性樹脂。
圖19為組合面板p1(圖5)與變形前主體h2p(圖15)得到的桿頭50的正面圖。圖20為沿著圖19的a-a線的截面圖。如上所述,面板p1中,臺階面t1被設置于整個圓周。另一方面,變形前主體h2p中,變形前凸部d2未設置于整個圓周。將這些組合得到的桿頭50中,不具有變形前凸部d2的部分不形成塑性變形部d1。此外,該不具有塑性變形部d1的部分也存在臺階面t1。作為結果,不具有塑性變形部d1的部分中形成以臺階面t1作為底面的槽狀部g1。桿頭50中,該槽狀部g1中填充有樹脂部件r1。圖19中,該樹脂部件r1用粗線表示。該樹脂部件r1防止槽狀部g1中侵入沙或草等異物。樹脂部件r1位于上述4分區(qū)區(qū)域中的底側區(qū)域。由于底側區(qū)域接近底部,因此特別容易侵入沙或草等異物。底側區(qū)域的樹脂部件r1能夠有效地防止這些異物的侵入。
圖21為變形例涉及的桿頭60的截面圖。該面板p3具有第1部分x1和第2部分x2,其第2部分x2具有位于上邊緣部ru的上部62和位于下邊緣部rl的下部64。圖21的實施方式中,具有上部62的趾-后跟方向范圍與下部64的趾-后跟方向范圍重疊的重疊部。圖21為該重疊部的截面圖。該重疊部中,由于面板p3的上邊緣部ru以及下邊緣部rl的兩方與支撐面u1分離,因此面板p3易撓曲。該結構有益于反彈系數(shù)的提高。
作為其它的實施方式,還可能有以下結構的桿頭70(圖略)。該結構也有益于反彈系數(shù)的提高。
[桿頭70的結構]
該桿頭70的面板具有第1部分x1和第2部分x2。其第2部分x2具有位于趾邊緣部rt的趾部和位于后跟邊緣部rh的后跟部。該桿頭70具有上述趾部的上下方向范圍與上述后跟部的上下方向范圍重疊的重疊部。
如上所述,外周邊緣部16中,第2部分x2可以被分散為2個位置以上。分散可以是2個位置,可以是3個位置,可以是4個位置以上。作為分散的方法,可示例以下的結構。也可以組合從這些結構中選出的2種以上。
(1)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趾側和形心cf的后跟側。
(2)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上側和形心cf的下側。
(3)第2部分x2被分散于上邊緣部ru和下邊緣部rl。
(4)第2部分x2被分散于趾邊緣部rt和后跟邊緣部rh。
(5)第2部分x2被分散于由上邊緣部ru、下邊緣部rl、趾邊緣部rt以及后跟邊緣部rh構成的群中選出的2個位置以上。
(6)第2部分x2被分散于由上邊緣部ru、下邊緣部rl、趾邊緣部rt以及后跟邊緣部rh構成的群中選出的3個位置以上。
(7)第2部分x2被分別分散于上邊緣部ru、下邊緣部rl、趾邊緣部rt以及后跟邊緣部rh。
(8)上邊緣部ru中,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趾側和形心cf的后跟側。
(9)下邊緣部rl中,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趾側和形心cf的后跟側。
(10)趾邊緣部rt中,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下側和形心cf的上側。
(11)后跟邊緣部rh中,第2部分x2被分散于形心cf的下側和形心cf的上側。
優(yōu)選上述外周邊緣部中,除第2部分x2以外的部分全部為第1部分x1。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確保第2部分x2的同時確保第1部分x1,因此面板p1的固定得到落實。此外,通過確保第1部分x1,填縫工序變得容易。
如上所述,第2部分x2的周長為e2(mm),外周邊緣部16的周長為e1(mm)。從反彈性能的觀點考慮,e2/e1優(yōu)選0.05以上,更優(yōu)選0.07以上,更優(yōu)選0.1以上。從面板p1的固定的觀點考慮,e2/e1優(yōu)選0.4以下,更優(yōu)選0.35以下,更優(yōu)選0.3以下。
從面板的固定的觀點考慮,可以在板側表面s1與桿頭主體h1之間設置粘合劑層。該粘合劑層能夠填埋板側表面s1與主體側表面v1之間的微小的間隙。由于該微小的間隙,可能產生問題。例如,若水侵入該微小的間隙時,可能生銹。例如,由于該微小的間隙,可能產生異響。粘合劑層能夠防止這些問題。
【實施例】
以下,通過實施例能使本發(fā)明的效果明確,但不應當基于該實施例的記載限定性地解釋本發(fā)明。
[實施例1]
制作與上述的桿頭2相同的桿頭。準備面板p1以及桿頭主體(變形前主體)h1p。桿頭主體h1p通過鑄造制作得到。在該桿頭主體h1p的底部安裝配重件wt。配重件wt的材質為鎢鎳合金。該桿頭主體h1p具有變形前凸部d2。該變形前凸部d2形成于開口部14的周圍的整個圓周。桿頭本體h1p的材質為不銹鋼(sus630)。面板p1切自板材(軋制材料)。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通過nc加工制作得到。面板p1的材質為鈦合金。作為該鈦合金,可以使用新日鐵住金公司制造的super-tix(注冊商標)。該面板p1被嵌入桿頭主體h1p的開口部14。然后,進行上述填縫工序,變形前凸部d2變化為塑性變形部d1。像這樣,得到實施例1的桿頭。該桿頭為所謂的5號鐵頭,桿面傾角為24度。在該桿頭上安裝柄和把手,得到實施例1的球桿。
圖22為實施例1的桿頭的放大截面圖。第1部分x1的寬度w1小于支撐面u1的寬度w3。該所謂的w3>w1的關系,在支撐面u1的整體上都成立。支撐面u1中的內側邊緣100與面板分離。第1部分x1的內側邊緣102與支撐面u1相接。如后所述可知,該結構有益于強度的提高。
[實施例2]
除在第2部分x2與支撐面u1之間設置彈性體e1以外,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的操作,得到實施例2的桿頭以及球桿。該彈性體e1被配置于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全部區(qū)域。彈性體e1與嵌入桿頭主體h1p前的面板p1粘合。彈性體e1的材質為彈性體。
[實施例3]
采用與上述桿頭40相同的結構。該桿頭中,在與第1部分x1相對應的區(qū)域中設置塑性變形部d1。另一方面,在與第2部分x2相對應的區(qū)域中不設置塑性變形部d1,設置無臺階面m1。其它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的操作,得到實施例3的桿頭以及球桿。
[比較例]
將第2部分x2整體置換為第1部分x1。即,將外周邊緣部的整體作為第1部分x1。其它與實施例1進行相同的操作,得到比較例的桿頭以及球桿。
實施例以及比較例的桿頭的制法以及評價結果如下述表1所示。評價方法如下所示。
[飛行距離測試]
通過20名測試人員進行擊球測試。這20人的1號木桿的桿頭速度平均為37m/s。作為球,使用鄧祿普體育公司制造的商品名稱“xxioxd-aero”。將10次擊球的平均飛行距離指數(shù)化得到的數(shù)值表示于下述的表1中。
[感官測試]
10名的測試人員用各球桿擊球,評價擊球時的感覺。作為該感覺,評價“彈性感”和“柔軟的擊球感”。“彈性感”評價為1分到5分的5個階段。分數(shù)越高,為彈性感越強的高評價?!叭彳浀膿羟蚋小痹u價為1分到5分的5個階段。分數(shù)越高,為擊球感越柔軟的高評價。10名測試人員的評價分的平均值表示于下述的表1中。
【表1】
表1實施例以及比較例的方法和評價結果
如上所述,相比于比較例,實施例的評價較高。根據(jù)這些評價結果可明確本發(fā)明的優(yōu)越性。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能夠應用于木桿型桿頭、實用型桿頭、混合型桿頭、鐵頭型桿頭、推桿頭等所有的高爾夫球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