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泡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泡泡產(chǎn)生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連續(xù)產(chǎn)生泡泡的電動泡泡機。
背景技術:
連續(xù)產(chǎn)生泡泡的電動泡泡機通??梢宰鳛槿粘M婢呋蛘吆嫱形枧_效果、聚會氣氛等的裝置。目前,在此類裝置中采用的技術方案一般都是利用邊緣部分布置有若干小孔的輪盤不斷旋轉,在儲液部件中蘸取泡液,并用電動風扇向輪盤送風以吹出所需的泡泡。而且為了便于清洗輪盤和液槽,通常會將它們設置成便于裝拆的部件。
首先,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動泡泡機中機身是固定不動的,因而它們只能朝向一個方向吹出泡泡,不能滿足許多應用場合的需要。
其次這些電動泡泡機均是簡單地利用電動風扇直接向輪盤送風,因而風力分散,不利于泡泡的產(chǎn)生。而且,在輪盤上也僅利用簡單的小孔來形成泡泡,以致單位時間內產(chǎn)生的泡泡數(shù)量較少、使用效果不佳。同時輪盤上的其他不能產(chǎn)生泡泡的實心部分卻會蘸附較多泡液,泡液浪費較大。
此外,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動泡泡機中,隨著儲液部件中泡液的不斷消耗,一般需要用戶手動向儲液部件中補充泡液,而這種手動補充泡液的方式對于電動泡泡機而言是很不方便的。這是因為出于輪盤尺寸和節(jié)省泡液的考慮,一般儲液部件的有效容積不會很大,但是電動泡泡機作為連續(xù)產(chǎn)生泡泡的自動裝置,其泡液消耗率較高,因此在使用現(xiàn)有的電動泡泡機時可能需要用戶較頻繁地向儲液部件補充泡液;否則就必須以浪費泡液為代價。
最后,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動泡泡機一般還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第一方面的安全問題在于,當傳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未連接,特別是未正確連接輪盤時打開電源開關,電動泡泡機中的電機將啟動工作,從而帶動一個可能處于不正確位置的輪盤旋轉,使輪盤脫落或與其他部件產(chǎn)生碰撞。第二方面的安全問題在于,由于電動泡泡機要向周圍空間通過旋轉的輪盤吹出飄飛的泡泡,因而輪盤本身這一運動部件不能不封閉在機身中,所以在使用時裸露的、旋轉的輪盤可能會對用戶特別是兒童造成傷害。
總之,由于現(xiàn)有的電動泡泡機中存在上述各種問題,因此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開發(fā)一種新型的電動泡泡機,其不但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而且具有操作性和使用效果更好。
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使電動泡泡機能夠自動地向各個方向吹出泡泡。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泡泡機,其包括一個機座以及一個安裝在所述機座上的機身,所述機身具有一個前部開口和一個后部開口,在所述機身的內部空腔中鄰近所述后部開口處設置有一個風扇,在所述風扇的前方設置有一個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后端輸出軸直接或間接驅動所述風扇轉動,所述第一電機的前端輸出軸通過第一傳動裝置驅動一個蘸液出泡轉輪旋轉,在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儲液部件,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側部分伸入儲液部件中,而且在所述機座內還包括一個第二電機,其通過所述機座內的第二傳動裝置驅動所述機身繞豎直方向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由一個蝸桿以及至少一級齒輪傳動機構組成。所述機座進一步包括一個機座頂罩,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為圓環(huán)形,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的輸出齒輪或輸出軸通過所述機座頂罩上表面中心的開孔可拆卸地直接或間接固定在所述機身的下連接面上。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凹陷部位,每個所述凹陷部位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滾子,每個所述滾子的頂部突出于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與所述機身的下連接面相抵觸。而且所述一個或多個凹陷部位的數(shù)目可以為3個、或4個、或更多個,且這些凹陷部位在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中沿水平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每個所述凹陷部位包括一個徑向支撐槽和一個切向深槽或開口,所述徑向支撐槽和所述切向深槽或開口交叉為“十”字形,而且每個所述滾子在其圓柱形主體的兩側分別延伸出一個支撐軸,所述支撐軸被置于所述徑向支撐槽中,所述圓柱形主體被置于切向深槽或開口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優(yōu)選分別由獨立的第一電源開關和第二電源開關控制,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分別由獨立的電池電源驅動。而且所述第二電源開關可為三態(tài)開關,以控制所述第二電機正向旋轉、反向旋轉或停止。此外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的一個傳動級上包括一個過載離合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使電動泡泡機中風力相對集中,以有效地吹出泡泡,并使泡泡飛行距離相對較遠。具體地是在電動泡泡機機身的內部空腔中固定有一個導風機構,所述導風機構包括一個外層桶壁,所述外層桶壁將所述風扇的扇葉罩在其后端的空腔內,而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向前延伸以接近所述蘸液出泡轉輪。
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個內層桶壁,其處于所述外層桶壁內,并通過至少一個連接板與外層桶壁同中心地相連,且所述內層桶壁的后端鄰近所述風扇扇葉根部的前端,所述第一電機容納在所述內層桶壁中。所述外層桶壁的上半部分的前端突出于其下半部分的前端;所述內層桶壁的前端與所述外層桶壁的下半部分的前端平齊;且所述至少一個連接板在所述內層桶壁的圓周方向上是均勻布置的,其中的每個連接板相對于所述內層桶壁是傾斜的,而且每個連接板本身被設置成一種空間扭曲的板,以利于將所述風扇產(chǎn)生的風導向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上半部分。而且,所述第一電機可被定位成傾斜放置的,其后端比其前端低,而且所述風扇、所述外層桶壁和所述內層桶壁與所述第一電機是同軸線的。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使電動泡泡機中所用的蘸液出泡轉輪能夠更加有效地蘸取泡液、形成液膜,以便吹出數(shù)量較多且大小較均勻的泡泡。具體地是使電動泡泡機的蘸液出泡轉輪包括一個輪轂部分以及從輪轂部分的外圓周面上延伸出的多個出泡棍,每個所述出泡棍的末端具有至少一個圓環(huán)形結構,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環(huán)形表面具有多個狹槽,所述狹槽從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外圓周面延伸到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內圓周面。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電動泡泡機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至少保證在蘸液出泡轉輪未正確安裝時,相應的驅動電機不會被啟動。具體地是在電動泡泡機機身的內部空腔中固定有所述第一電機與其電源之間的電流路徑上設置有一個斷電安全裝置,當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未安裝所述蘸液出泡轉輪時,所述斷電安全裝置將斷開所述電流路徑。
進一步地,所述斷電安全裝置包括一個傳感器、一個導電彈片和一個導電接觸件,其中所述導電彈片和所述導電接觸件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的不同接電端子相連,而且所述導電彈片在無外力作用時與所述導電接觸件之間是分離的;所述傳感器在檢測到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上安裝有所述蘸液出泡轉輪時,將向所述導電彈片施加力,使其與所述導電接觸件接觸,從而使斷電安全裝置處的電流路徑導通。
更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是一個杠桿,其中部支點樞軸地連接在所述機身或所述機身內的一個固定部件上,所述杠桿的前端鄰近或接觸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后端接觸所述導電彈片。而且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是一個軸,而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輪轂部分具有一個與該軸嚙合的軸套,當該軸套套于該軸上時,所述杠桿的前端與該軸套的外表面抵觸。所述杠桿處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的上方,且其前臂和后臂之間具有夾角,而所述杠桿的前端是從所述前臂的末端向下延伸的短桿或突起。優(yōu)選在所述導電彈片與所述杠桿的后端的抵觸位置處設置有電絕緣材料,且所述導電接觸件也可以是一個導電的彈性片。并且所述導電彈片和所述導電接觸件均水平設置,且所述導電接觸件位于所述導電彈片豎直下方,所述杠桿的后端位于所述導電彈片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使電動泡泡機的儲液部件具有自動補液功能,以方便用戶使用。具體地是使電動泡泡機的儲液部件具有一個中部儲液池,其用于容納正在使用的泡液,并間隙地接收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側部分;以及分別處于所述儲液池兩端的兩個瓶座,用于接收倒立的泡液瓶的瓶口部分,而且所述瓶座的側壁具有缺口,以使所述瓶座與所述儲液池的流體連通。
進一步地,在每個所述瓶座的內底面上均具有突出物,以局部地支撐所述瓶蓋的頂面;而且在所述瓶蓋的頂面中具有一個泡液流出孔。所述瓶蓋的內頂面上具有一個橡膠密封墊,其包括一個外圍主體和一個用于遮掩所述泡液流出孔的、活動的掩孔部分,其中所述密封墊的外圍主體與所述瓶蓋的內側面相配合,所述掩孔部分的一個局部通過一個連接部分與所述外圍主體相連,而其余部分與所述外圍主體之間具有間隙;并且在所述瓶座的內底面上與所述泡液流出孔相應的位置處具有一個向上延伸的頂墊桿,以穿過所述泡液流出孔、將所述密封墊的掩孔部分頂起。所述瓶蓋的內頂面上的突出物,所述突出物從所述密封墊的外圍主體和掩孔部分之間的間隙中穿過。更進一步地,所述瓶座內底面為圓形,其上的所述突出物是一個具有缺口的、與所述瓶座內底面同中心的圓環(huán)壁,且其上的所述頂墊桿為居于所述瓶座內底面中心的圓柱桿;所述瓶蓋為圓形瓶蓋,所述泡液流出孔是與所述瓶蓋的頂面同中心的圓孔;所述密封墊的所述外圍主體為圓環(huán)形,所述掩孔部分為與所述外圍主體同中心的圓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泡泡機可以通過機座內的第二傳動裝置驅動機身繞豎直方向旋轉,從而使電動泡泡機能夠自動地向各個方向吹出泡泡。而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泡泡機還可包括改進的蘸液出泡轉輪、導風機構、斷電安全裝置、改進的儲液部件等,從而進一步改善了電動泡泡機的出泡效果、安全性以及補液操作。
雖然上文已經(jīng)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但為了使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技術細節(jié)及其優(yōu)點,從而能夠根據(jù)本文的描述來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后文將進一步參照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其中所述附圖包括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電動泡泡機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電動泡泡機移除了機座的上殼體以及機身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之后的立體圖,以示出該電動泡泡機的內部結構;圖3是圖1所示的電動泡泡機移除了機座上殼體、機身上殼體以及第一電池盒之后的局部半剖的立體圖,以示出該電動泡泡機的導風機構,而且其中的第一傳動裝置也被部分省略;圖4A和圖4B是反映圖1所示電動泡泡機中蘸液出泡轉輪與斷電安全裝置相互作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也具體示出了蘸液出泡轉輪與斷電安全裝置本身的結構;圖5是反映圖1所示電動泡泡機中儲液部件的結構及其與有關部件連接關系的立體裝配圖;圖6是圖5中所示泡液瓶的立體裝配圖;圖7是圖6所示泡液瓶插入儲液部件之后自動補液過程的示意性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電動泡泡機100包括一個機座10和一個安裝在機座10上的機身30。機身30通常由上下兩個殼體結合而成,其上具有一個前部開口31和一個后部開口32。在機身30的后部開口32處可以設置一個進風護罩51(參見圖3),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或容易設計的,這種進風護罩51上布置有若干通風孔或者通風直槽或弧形槽。在機身30的內部空腔中鄰近后部開口32處(即進風護罩51的前方),設置有一個風扇33。在風扇33的前方設置有一個第一電機35,所述第一電機的后端輸出軸直接或間接驅動所述風扇轉動,同時其前端輸出軸通過第一傳動裝置37驅動一個蘸液出泡轉輪40旋轉。在蘸液出泡轉輪40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儲液部件70,而且所述蘸液出泡轉輪40的下側部分伸入儲液部件70中。特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這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電動泡泡機100的機座10中還設置有一個第二電機15,其通過機座10內的第二傳動裝置17驅動機身30繞豎直方向旋轉。這樣,電動泡泡機10就能夠通過機身30中的前部開口31自動地朝各個方向吹出泡泡。
在電動泡泡機100中,第一傳動裝置37和第二傳動裝置17均由一個蝸桿以及至少一級齒輪傳動機構組成,它們的具體結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易于實現(xiàn)的,本文對此不予贅述。這里僅需要強調的是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在第一傳動裝置37和第二傳動裝置17中的某個齒輪傳動級上均可設置一個過載離合器,例如在一個齒輪軸上的兩個級聯(lián)齒輪之間利用由彈簧力壓緊的鋸齒結構相互嚙合來傳動即可實現(xiàn)一種優(yōu)選的過載離合器,而且本領域公知的其他任何形式的適當?shù)倪^載離合器也可被使用。過載離合器本身的具體結構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熟悉或易于實現(xiàn)的,本文不再進一步詳述。
機座10還包括一個機座頂罩11,其上表面為圓環(huán)形,并且通過多個具有內螺紋孔的連接柱、利用螺釘固定在機座10的底板12上。而所述第二傳動裝置17的輸出齒輪或輸出軸將通過機座頂罩11上表面中心的開孔可拆卸地(例如通過螺釘)直接或間接固定在機身30的下連接面34上。例如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下連接面34的下方固定有一個可選的裙圍36,其下擺圍繞在機座頂罩11上的一個臺階部分的外圍,而第二傳動裝置17的輸出齒輪18處于機座頂罩11的上表面的下方,并利用螺釘(優(yōu)選采用3個螺釘)穿過輸出齒輪18的主體將其固定在裙圍36的頂面內側,從而間接地固定在機身30的下連接面34。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意識到,裙圍36的存在與否并影響本使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因此在本申請的其他部分中,可以將裙圍36視為機身30的一部分,并且可將裙圍36的頂面視為在機身30的下連接面34。
進一步地,為了使機身30在機座10上旋轉時的摩擦力較小,可以機座頂罩11的上表面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凹陷部位(圖中未示出),每個凹陷部位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滾子(圖中未示出),每個滾子的頂部突出于機座頂罩11的上表面與機身30的下連接面相抵觸。優(yōu)選地可以在機座頂罩11的上表面中沿水平圓周方向上均勻布置3個或4個或更多個凹陷部位。每個凹陷部位包括一個徑向支撐槽和一個切向深槽或開口,徑向支撐槽和切向深槽或開口交叉為“十”字形。并且每個滾子在其圓柱形主體的兩側分別延伸出一個支撐軸,支撐軸被置于徑向支撐槽中,圓柱形主體被置于切向深槽或開口中。
特別地,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一電機35和第二電機15分別由獨立的第一電源開關63和第二電源開關13控制,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機身旋轉功能和吹泡功能的單獨控制,使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泡泡機100可以向傳統(tǒng)電動泡泡機一樣向一個固定方向吹出泡泡。其中第一電源開關63優(yōu)選是一個設置在機身30后側的撥動開關,而第二電源開關13優(yōu)選可以是一個設置在機座頂罩11的側面下部的撳按開關,也可以優(yōu)選為一個三態(tài)開關,以控制第二電機15正向旋轉、反向旋轉或停止。更優(yōu)選地,第一電機35和第二電機15分別由獨立的電池電源驅動。在本實施例中,在機身30的上部具有一個第一電池盒66,在機座1中具有一個第二電池盒16。上述電源、開關、以及電機等部件之間的電路連接關系以及電池盒本身的結構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在此不予贅述。
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機身30的內部空腔中設置有一個導風機構50,導風機構50包括一個外層桶壁53,外層桶壁53將風扇33的扇葉罩在其后端的空腔內,而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向前延伸以接近蘸液出泡轉輪40。導風機構50優(yōu)選進一步包括一個內層桶壁55,其處于外層桶壁53內,并通過至少一個大致縱向的連接板(圖中未示出)與外層桶壁53同中心地相連,且內層桶壁55的后端鄰近風扇33扇葉根部的前端。這樣,第一電機35將被容納在內層桶壁55中,并通過固定構件固定內層桶壁55中。
進一步地,外層桶壁53的上半部分的前端突出于其下半部分的前端,內層桶壁55的前端與外層桶壁53的下半部分的前端平齊。而且所述至少一個連接板在內層桶壁55的圓周方向上是均勻布置的,其中的每個連接板相對于內層桶壁55是傾斜的,而且每個連接板本身被設置成一種空間扭曲的板,以利于將風扇33產(chǎn)生的風導向蘸液出泡轉輪40的上半部分,從而使風力相對集中,以便有效地吹出泡泡。
在實際制造中,也可在內層桶壁55的內表面上延伸出適當?shù)母舭?、支撐板或肋板,以形成一個適于容納第一電機35的空間。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清楚了本文所述的各部件的位置或連接關系,實現(xiàn)這些具體設置或其他形式的設置是顯而易見的,因而本文對此不再過多贅述。
更進一步地,可以將第一電機35定位成傾斜放置的,使其后端比其前端稍低,相應地,由于風扇33、外層桶壁53和內層桶壁55與第一電機35是同軸線的,因此它們也是傾斜放置的。這樣的設置,可以使保證吹出泡泡向機身30的前上方飛出,有利于提高泡泡的飛行距離。
參考圖4A或圖4B,在本實用新型中蘸液出泡轉輪40包括一個輪轂部分41以及從其主體42的外圓周面上延伸出的多個出泡棍45。每個出泡棍45的末端具有至少一個圓環(huán)形結構46。圓環(huán)形結構46的環(huán)形表面具有多個狹槽,狹槽從圓環(huán)形結構46的外圓周面徑向地延伸到內圓周面。這種結構的蘸液出泡轉輪40利于在工作部分蘸取較多的泡液,并且有利于吹出更多大小均勻的泡泡。
進一步地,為了在便于裝拆的情況下實現(xiàn)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對蘸液出泡轉輪40的驅動,可以將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設計為一個軸,而輪轂部分41的后端具有一個與該軸嚙合的軸套43。優(yōu)選地,可將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的前端部分設置為多邊形,使其輸出連接部分為例如三角形、四變形或六邊形的軸端,同時將蘸液出泡轉輪40的輪轂部分41的軸套內孔設置成相應形狀。而且輪轂部分41的前端可以形成為一個凸出軸44,以與儲液部件70內表面的限位機構(圖中未示出)共同作用,防止輪轂部分41掉入儲液部件70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電機35與其電源(例如第一電池盒66中的電池)之間的電流路徑上設置有一個斷電安全裝置60。當?shù)谝粋鲃友b置37的輸出端38上未安裝蘸液出泡轉輪40時,斷電安全裝置60將斷開電流路徑,以防止?jié)撛诘奈kU發(fā)生,并防止功率浪費。一般地,斷電安全裝置60可以利用任何公知的可檢測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是否安裝相應部件的電路保護裝置構成。
特別地在本使用新型中,一種優(yōu)選的斷電安全裝置60包括一個傳感器61(優(yōu)選為機械式傳感器)、一個導電彈片65和一個導電接觸件67,其中導電彈片65和導電接觸件67分別與第一電機35的不同接電端子電氣相連。而且,導電彈片65在無外力作用時與導電接觸件67是分離的,第一電機35的電流路徑在此被中斷。當傳感器61檢測到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上安裝有蘸液出泡轉輪40時,將向導電彈片65施加力,使其與導電接觸件67接觸,從而使斷電安全裝置60處的電流路徑導通。
具體地,可以將傳感器61設計成一個杠桿,其中部支點樞軸地連接在機身30或機身30內的一個固定部件上。并且杠桿的前端鄰近或接觸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而后端接觸導電彈片65。當蘸液出泡轉輪40的輪轂部分41上的軸套套到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上時,該杠桿的前端將與該軸套的外表面抵觸,從而推動杠桿轉動。這樣,該杠桿的后端就會將導電彈片65壓向導電接觸件67,并使它們相接觸。
進一步地,可將該杠桿設置在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的上方,并使該杠桿的前臂和后臂之間具有一定夾角。該杠桿的前端優(yōu)選設計為從前臂的末端向下延伸的短桿或突起。在導電彈片65與杠桿的后端的抵觸位置處設置有電絕緣材料,并將導電接觸件67也設計成一個導電的彈性片。而且,導電彈片65和導電接觸件67均被均水平地縱向放置,并將導電接觸件67設置在導電彈片65豎直下方,將杠桿的后端設置在導電彈片65的上方。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對儲液部件70進行了特別的設計,使其具有自動補液功能。儲液部件70優(yōu)選是一個整體地制成的模塑件,其被卡在機身30的上下殼體之間的缺口內,并可在其后壁73外表面的豎直中線兩側間隔地延伸兩個卡板(圖中未示出),以分別與封裝第一傳動裝置37的傳動箱的兩個豎直側面配合,從而確保儲液部件70卡入機身30前端的缺口后被可靠地橫向定位。儲液部件70這種設置,可以使裸露的蘸液出泡轉輪40的上半部分除前側方向外基本被機身30的上殼體罩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動泡泡機100的使用安全性。
圖5具體示出了電動泡泡機100中儲液部件70的結構及其與有關部件的連接關系。與傳統(tǒng)電動泡泡機一樣,儲液部件70的儲液池71用于容納正在使用的泡液,并間隙地接收蘸液出泡轉輪40的下側部分。但是在本實用新型中,在位于中部儲液池71兩端還形成有兩個瓶座75,用于接收倒立的泡液瓶80的瓶口部分,而且瓶座75的側壁76具有缺口77以便通過儲液池71上部兩側的開口槽72與儲液池71的流體連通的。圖6示出了泡液瓶80的立體裝配圖,從中可以泡液瓶80的瓶口部分在使用時應蓋上一個瓶蓋82。瓶蓋82的頂面83中具有一個泡液流出孔84,而且其與泡液瓶80的瓶口部分通常是通過螺紋連接方式擰緊的。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瓶蓋82是在電動泡泡機100中使用泡液瓶80時使用的臨時瓶蓋,并非泡液瓶80本身所帶的瓶蓋。
進一步地,在瓶座75的內底面上具有突出物78,以局部地支撐瓶蓋82的頂面83。顯然,突出物78的上端與瓶座75的側壁76的上端的距離即是泡液瓶被插入瓶座75中的深度,而且該距離通常被設計成基本等于泡液瓶80瓶口部分的高度。當然根據(jù)實際應用,特別是根據(jù)泡液瓶的形狀可以設計瓶座75的具體形狀、突出物78的具體位置或形狀以及相關尺寸,只要保證在瓶座75中插入泡液瓶80后,瓶蓋82的頂面83與瓶座75的內底面的部分區(qū)域之間具有間隔,而且泡液瓶80本身被可靠定位即可。
如圖7所示,在電動泡泡機100的工作過程中,隨著泡液的消耗,當儲液池71中的液面低于瓶蓋82的頂面83時,泡液瓶80中的泡液能夠通過泡液流出孔84流出,并通過缺口77經(jīng)由開口槽72流入儲液池71中;隨著泡液的補充,儲液池71中的液面會上升到與瓶蓋82的頂面83平齊的位置,此時液面本身將泡液流出孔84封住,由于大氣壓的作用,泡液瓶80中的泡液不會繼續(xù)流出。這也就是說,只要泡液瓶80中具有泡液,就可以自動使儲液池71中的液體量維持在一個特定水平。而且顯然,當泡液瓶80中沒有泡液時電動泡泡機100仍能利用儲液池71中的剩余泡液繼續(xù)工作一段時間。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提前取下泡液瓶80,或者根本不安裝泡液瓶80,而將泡液直接倒入儲液池71中。由此可見,本使用新型的儲液部件70不但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儲液方面的問題,而且使用方便、靈活。
進一步地,為了防止在瓶座75中倒立地插入泡液瓶80的過程中泡液不恰當?shù)亓鞒?,可以在瓶蓋82的內頂面上設置一個橡膠密封墊90,其包括一個外圍主體93和一個用于遮掩泡液流出孔84的、活動的掩孔部分95。密封墊90的外圍主體93與瓶蓋82的內側面相配合,掩孔部分95的一個局部通過一個連接部分94與外圍主體93相連,而其余部分與外圍主體93之間具有間隙。在瓶座75的內底面上與泡液流出孔84相應的位置處具有一個向上延伸的頂墊桿79,以穿過泡液流出孔84、將密封墊90的掩孔部分95頂起。顯然,頂墊桿79向上延伸的高度應該至少大于瓶座75內底面上突出物的高度和瓶蓋82頂面的厚度之和。
更進一步地,可以在瓶蓋82的內頂面上至少一個的突出物88(參見圖7),突出物88從密封墊90的外圍主體93和掩孔部分95之間的間隙中穿過,用于在將瓶蓋82旋到泡液瓶80的瓶口部分上時,可以將瓶口部分可能存在的密封膜戳破并劃開,以方便用戶使用。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瓶座75的內底面為圓形,其上的突出物78是一個具有缺口的、與瓶座75內底面同中心的圓環(huán)壁,且其上的頂墊桿79為居于瓶座75內底面中心的圓柱桿。而且瓶蓋82通常為圓形瓶蓋82,而泡液流出孔84是與瓶蓋82的頂面同中心的圓孔。相應地密封墊90的外圍主體93也為圓環(huán)形,而且掩孔部分95為與外圍主體93同中心的圓形。此時,可將瓶蓋82內頂面上突出物設置成一個頂部具有尖端、側面具有缺口的環(huán)形凸起,其中該缺口的寬度等于或略大于密封墊90中連接部分94的寬度,而且該環(huán)形凸起的壁厚被設計成保證該環(huán)形凸起能夠從密封墊90的外圍主體93和掩孔部分95之間的縫隙中穿過。
此外,在一個更詳細的實施例中,可以在儲液池71的前壁74的內表面的居中位置處設置一個限位機構,用于限定蘸液出泡轉輪40輪轂部分41前端的凸出軸。該限位機構可以有多條肋板構成,例如從儲液池71的前壁內表面上延伸出的第一肋板、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其中第一肋板和第三肋板是在豎直方向延伸的肋板,用于對凸出軸進行左右限位,而第二肋板處于第一肋板和第三肋板之間,其可以是在豎直方向延伸的肋板,并且上端低于第一肋板和第三肋板的上端。在儲液池71的后壁73內表面的相應位置處也可設置一個類似的限位機構,用于限定輪轂部分41后端的軸套43。這樣就可以有效保證輪轂部分41不會完全掉入儲液池71中,而且這些肋板顯然也同時起到了加固儲液池前后壁的功能。在儲液池71的后壁73上的第一肋板和第三肋板之間、第二肋板之上可形成一個“U”形開口,以使第一傳動裝置37的輸出端38可以經(jīng)由該開口與蘸液出泡轉輪40相連。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各個方面的技術特征可以任意地組合,以構成解決特定某方面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例如,可以僅在傳統(tǒng)的電動泡泡機上加裝本實用新型中改進的蘸液出泡轉輪40、導風機構50、斷電安全裝置60、改進的儲液部件70或者它們的任意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泡泡機,其包括一個機座以及一個安裝在所述機座上的機身,所述機身具有一個前部開口和一個后部開口,在所述機身的內部空腔中鄰近所述后部開口處設置有一個風扇,在所述風扇的前方設置有一個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后端輸出軸直接或間接驅動所述風扇轉動,所述第一電機的前端輸出軸通過第一傳動裝置驅動一個蘸液出泡轉輪旋轉,在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儲液部件,而且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側部分伸入儲液部件中,所述電動泡泡機的特征在于所述機座內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二電機,其通過所述機座內的第二傳動裝置驅動所述機身繞豎直方向旋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由一個蝸桿以及至少一級齒輪傳動機構組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進一步包括一個機座頂罩,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為圓環(huán)形,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的輸出齒輪或輸出軸通過所述機座頂罩上表面中心的開孔可拆卸地直接或間接固定在所述機身的下連接面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凹陷部位,每個所述凹陷部位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滾子,每個所述滾子的頂部突出于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與所述機身的下連接面相抵觸。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或多個凹陷部位的數(shù)目為3個、或4個、或更多個,而且這些凹陷部位在所述機座頂罩的上表面中沿水平圓周方向均勻布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凹陷部位包括一個徑向支撐槽和一個切向深槽或開口,所述徑向支撐槽和所述切向深槽或開口交叉為“十”字形,而且每個所述滾子在其圓柱形主體的兩側分別延伸出一個支撐軸,所述支撐軸被置于所述徑向支撐槽中,所述圓柱形主體被置于切向深槽或開口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分別由獨立的第一電源開關和第二電源開關控制。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分別由獨立的電池電源驅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源開關為三態(tài)開關,以控制所述第二電機正向旋轉、反向旋轉或停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動裝置的一個傳動級上包括一個過載離合器。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的內部空腔中固定有一個導風機構,所述導風機構包括一個外層桶壁,所述外層桶壁將所述風扇的扇葉罩在其后端的空腔內,而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向前延伸以接近所述蘸液出泡轉輪。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個內層桶壁,其處于所述外層桶壁內,并通過至少一個連接板與外層桶壁同中心地相連,且所述內層桶壁的后端鄰近所述風扇扇葉根部的前端,所述第一電機容納在所述內層桶壁中。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桶壁的上半部分的前端突出于其下半部分的前端;所述內層桶壁的前端與所述外層桶壁的下半部分的前端平齊;且所述至少一個連接板在所述內層桶壁的圓周方向上是均勻布置的,其中的每個連接板相對于所述內層桶壁是傾斜的,而且每個連接板本身被設置成一種空間扭曲的板,以利于將所述風扇產(chǎn)生的風導向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上半部分。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被定位成傾斜放置的,其后端比其前端低,而且所述風扇、所述外層桶壁和所述內層桶壁與所述第一電機是同軸線的。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蘸液出泡轉輪包括一個輪轂部分以及從輪轂部分的外圓周面上延伸出的多個出泡棍,每個所述出泡棍的末端具有至少一個圓環(huán)形結構,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環(huán)形表面具有多個狹槽,所述狹槽從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外圓周面延伸到所述圓環(huán)形結構的內圓周面。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機與其電源之間的電流路徑上設置有一個斷電安全裝置,當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未安裝所述蘸液出泡轉輪時,所述斷電安全裝置將斷開所述電流路徑。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斷電安全裝置包括一個傳感器、一個導電彈片和一個導電接觸件,其中所述導電彈片和所述導電接觸件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的不同接電端子相連,而且所述導電彈片在無外力作用時與所述導電接觸件之間是分離的;所述傳感器在檢測到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上安裝有所述蘸液出泡轉輪時,將向所述導電彈片施加力,使其與所述導電接觸件接觸,從而使斷電安全裝置處的電流路徑導通。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是一個杠桿,其中部支點樞軸地連接在所述機身或所述機身內的一個固定部件上,所述杠桿的前端鄰近或接觸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后端接觸所述導電彈片。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是一個軸,而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輪轂部分具有一個與該軸嚙合的軸套,當該軸套套于該軸上時,所述杠桿的前端與該軸套的外表面抵觸。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處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輸出端的上方,且其前臂和后臂之間具有夾角,而所述杠桿的前端是從所述前臂的末端向下延伸的短桿或突起。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電彈片與所述杠桿的后端的抵觸位置處設置有電絕緣材料,且所述導電接觸件也是一個導電的彈性片。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彈片和所述導電接觸件均水平設置,且所述導電接觸件位于所述導電彈片豎直下方,所述杠桿的后端位于所述導電彈片的上方。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一個傳動級上包括一個過載離合器。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部件具有一個中部儲液池,其用于容納正在使用的泡液,并間隙地接收所述蘸液出泡轉輪的下側部分;以及分別處于所述儲液池兩端的兩個瓶座,用于接收倒立的泡液瓶的瓶口部分,而且所述瓶座的側壁具有缺口,以使所述瓶座與所述儲液池的流體連通。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瓶座的內底面上具有突出物,以局部地支撐所述瓶蓋的頂面;而且在所述瓶蓋的頂面中具有一個泡液流出孔。
26.根據(jù)權利要求25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的內頂面上具有一個橡膠密封墊,其包括一個外圍主體和一個用于遮掩所述泡液流出孔的、活動的掩孔部分,其中所述密封墊的外圍主體與所述瓶蓋的內側面相配合,所述掩孔部分的一個局部通過一個連接部分與所述外圍主體相連,而其余部分與所述外圍主體之間具有間隙;并且在所述瓶座的內底面上與所述泡液流出孔相應的位置處具有一個向上延伸的頂墊桿,以穿過所述泡液流出孔、將所述密封墊的掩孔部分頂起。
27.根據(jù)權利要求26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的內頂面上的突出物,所述突出物從所述密封墊的外圍主體和掩孔部分之間的間隙中穿過。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電動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座內底面為圓形,其上的所述突出物是一個具有缺口的、與所述瓶座內底面同中心的圓環(huán)壁,且其上的所述頂墊桿為居于所述瓶座內底面中心的圓柱桿;所述瓶蓋為圓形瓶蓋,所述泡液流出孔是與所述瓶蓋的頂面同中心的圓孔;所述密封墊的所述外圍主體為圓環(huán)形,所述掩孔部分為與所述外圍主體同中心的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泡泡機,其包括機座和一個具有前部開口和后部開口的機身。在機身內部空腔中鄰近所述后部開口處設有風扇。在風扇的前方設置有第一電機,其后端輸出軸直接或間接驅動風扇轉動,而前端輸出軸通過第一傳動裝置驅動蘸液出泡轉輪旋轉。在蘸液出泡轉輪的下方設有儲液部件,而且蘸液出泡轉輪的下側部分伸入在儲液部件中。在機座內還設有一個第二電機,其通過機座內的第二傳動裝置驅動機身繞豎直方向旋轉,從而使電動泡泡機能夠自動地向各個方向吹出泡泡。此外,電動泡泡機還可包括改進的蘸液出泡轉輪、導風機構、斷電安全裝置、改進的儲液部件等,從而進一步改善了電動泡泡機的出泡效果、安全性以及補液操作。
文檔編號A63J5/02GK2907813SQ20052014280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張楚然 申請人:方瑞絲玩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