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清洗處理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夠有效減少表面不溶性微粒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清洗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以硫化橡膠(包括以丁基橡膠、天然橡膠、異戊膠、丁腈橡膠等為基礎的各種硫化膠)的橡膠塞(以下簡稱膠塞)廣泛應用于封堵醫(yī)用或藥用容器的開口部,這是因為橡膠富有彈性,能對容器的內容物產生卓越的密封、氣體屏蔽、耐針刺等功能。但是,由于其生產工藝流程要包括混煉、成型、硫化、沖切、修邊、檢驗、包裝等多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移送過程中膠塞表面很易附著和沾染各種不溶性雜質微粒。對于醫(yī)用或藥用容器所盛放的內容物來講,由于維系著人體的健康甚至生命,容不得這類微粒的沾污。為此醫(yī)用或藥用膠塞在最后包裝前均要經過洗滌工序,以除去表面不溶性微粒。
目前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滾動式和吊籃式兩種。
滾動式是在一個盛放一定量水或洗滌液的容器中,設置一個可轉動的滾桶,滾桶壁上排布可供水或洗滌液流過的孔洞,膠塞放置在滾桶內,通過滾桶在水或洗滌液中的轉動,達到清洗的目的。該法利用設置在容器底部的閥門,可以按照工藝的需要調換容器中的水和洗滌液,因而可對同批膠塞進行多次清洗。該法的缺點是1、滾桶內的水或洗滌液中雜質含量及濃度不均勻;2、滾桶轉動時膠塞相互接觸摩擦,產生新的不溶性微粒;3、清洗后的水或洗滌液雖可回流過濾,但不能完全清除雜質對膠塞的再次污染。
吊籃式是并列排布數個盛放清水或洗滌液的容器,膠塞置于吊藍中,通過吊籃在各個容器中逐次浸提移動,完成膠塞的清洗作業(yè)。此法雖可避免膠塞相互接觸摩擦以及清洗液的重復污染,但是,其缺點是,1、膠塞在靜態(tài)條件下浸入清洗液中,整體清洗效果不理想;2、在吊籃中間和邊沿區(qū)域兩者之間的清洗效果不一致,特別是在中間區(qū)域的膠塞不能得到有效清洗。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清洗方法和裝置的缺點,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在清洗過程中膠塞不會相互接觸摩擦又能以動態(tài)液流沖刷并帶走不溶性微粒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清洗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發(fā)明系基于采用帶壓力的液體進行沖擊洗滌的原理,其特征是,采用高壓液流自下而上沖刷橡膠塞,令橡膠塞在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的同時完成清洗處理。
為此專門設計了按這種清洗處理原理清洗處理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裝置,構成包括容器、洗滌缸、貯水桶、進水管、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排布噴水孔,底部還排布有回流槽或回流孔。清洗膠塞時,膠塞置于洗滌缸內,從進水管流入的洗滌液,經增壓泵增壓后,從噴水口噴出帶一定壓力的液流作用于膠塞,使膠塞受到來自底部和側面的液力沖刷,不斷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同時通過回流槽或回流孔,經過濾裝置,由抽水泵把沖刷洗滌后的液體抽出,返回貯水罐,循環(huán)使用。為使不溶性微粒隨洗滌后的液流排出,避免再次污染膠塞,保證清洗徹底,在進水管路上連接調壓閥,可以調節(jié)調壓閥,使進液流量V1≤出液流量V2。
容器可以是底部為弧形和平面的圓柱體和立方體,為使噴出的液流壓力分布均勻,排布在其底部和側壁的噴水孔應交錯排布,噴水孔之間的孔間距離以三孔內切圓的直徑表示宜為底部噴水孔孔間距D1=1/4d1~3/4d1,側壁噴水孔孔間距D2=d1~3d1,噴水孔孔徑宜為D3=1/10d1~3d1式中D1——在底部的三孔內切圓直徑;D2——在側壁的三孔內切圓直徑;D3——噴水孔孔徑;d1——膠塞的最大幾何尺寸。
噴水孔孔間距過小,導致回流槽和回流孔不易排布,以致排液不暢,反之,孔間距過大,會導致液壓不足和不均,甚至膠塞不能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噴水孔孔徑過大或過小均會造成液流壓力不足,不能使膠塞處于理想的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以致清洗效果受到影響。
為使沖刷下來的不溶性微粒順利被液流帶走,在容器的底部排布回流槽或回流孔,回流槽的槽寬H1或回流孔的孔徑D4宜為槽寬H1=1/4h1~3/4h1,孔徑D4=1/4d2~3/4d2,式中h1——膠塞高度;d2——膠塞塞頸幾何尺寸。
按照本發(fā)明的裝置和方法,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即1、膠塞受到一定壓力液流的沖刷和沖洗,能有效達到洗去不溶性雜質微粒的效果;2、膠塞不斷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同時受到來自下部和側面液流的沖擊,在動態(tài)狀況下,膠塞表面可以得到均勻沖洗,每批清洗效果均勻;3、在液流沖刷力的作用下膠塞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大大減少其相互接觸摩擦而產生新雜質微粒的機會;4、洗滌后的液體被強制抽出排出,帶走從表面洗滌下來的雜質微粒,避免了對膠塞的再次污染。
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示意圖;圖2是圖1中容器1底部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表示噴水孔孔間距排布的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容器;2——洗滌缸;3——進水夾層;4——出水托盤;5、9、10——調壓閥;6——出水管;7——過濾裝置;8——抽水泵;10——增壓泵;12——進水管;14——噴水孔;15——回流槽;16——噴水孔徑(D1,D2);17——三孔內切圓直徑(D3);圖中“↑”表示進水液流,“↓”表示出水液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絕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1參見圖1、圖2和圖3。
采用圖1所示的裝置,其構成包括,容器1、洗滌缸2、貯水桶13、進水管12、出水管6。容器1為直徑D=800mm的圓柱體,其底部和側壁排布噴水孔14,噴水孔的孔徑D1=15mm,D2=40mm;噴水孔的孔間距D3=6mm,在容器1的底部設有三條回流槽15,槽寬H1=8mm。從貯水罐13流出的清潔水(去離子水)經進水管12和增壓泵10增壓后進入容器1并從噴水孔14以帶一定壓力的液流噴出,洗滌后的液體經回流槽收集在排水托盤中,經出水管6、過濾裝置7、抽水泵10返回貯水罐,重復使用。在該裝置的洗滌缸2中裝入頭孢類抗生素膠塞,每批量為30kg,膠塞的幾何尺寸為d1=19mm;d2=13mm;h1=8.5mm。調節(jié)調壓閥9,使膠塞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調節(jié)調壓閥5、11使側壁噴水距大于1/2D。調節(jié)抽水泵的抽水量使進水流量V1≤出水流量V2。清洗時間20分鐘,所得產品表面不溶性雜質微粒測試結果與采用滾動式清洗裝置和方法的比較如表1。
表1
實施例2清洗裝置和方法同實施例1。用于清洗處理雙叉凍干疫苗膠塞,每批處理量30kg。膠塞幾何尺寸d1=19mm;d2=13.5mm;h1=9.2mm。清洗時間25分鐘。所得產品表面不溶性雜質微粒測試結果與采用滾動式清洗裝置和方法的比較如表2。
表2
權利要求
1.一種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清洗處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高壓液流自下而上沖刷橡膠塞,令橡膠塞在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的同時完成清洗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方法的裝置,構成包括容器1、洗滌缸2、貯水桶13、進水管12、出水管6,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1的底部和側壁排布噴水孔14,底部還排布有回流槽和回流孔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噴水孔14相互交錯排布。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噴水孔14以三孔內切圓計算的孔間距及其孔徑分別為底部噴水孔孔間距D1=1/4 d1~3/4d1,側壁噴水孔孔間距D2=d1~3d1,噴水孔孔徑D3=1/10d1~3d1式中D1——在底部的三孔內切圓直徑;D2——在側壁的三孔內切圓直徑;D3——噴水孔孔徑;d1——膠塞的最大幾何尺寸。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裝置,其特征是,在容器1的底部排布回流槽或回流孔15。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流槽槽寬或回流孔孔徑為槽寬H1=1/4h1~3/4h1,孔徑D4=1/4d2~3/4d2,式中h1——膠塞高度;d2——膠塞塞頸幾何尺寸。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水管12連接增壓泵10和調壓閥5、9、11,所述的出水管6連接過濾裝置7和抽水泵8。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清洗處理方法和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時調節(jié)進水流量V1≤出水流量V2。
全文摘要
一種能夠有效減少表面不溶性微粒的醫(yī)用或藥用橡膠塞的清洗處理方法及裝置。其特征是,采用高壓液流自下而上沖刷橡膠塞,令橡膠塞在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的同時完成清洗處理。為此專門設計了用該方法清洗處理膠塞的裝置,構成包括容器、洗滌缸、貯水桶、進水管、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排布多個噴水孔,底部還排布有回流槽或回流孔。通過增壓泵和調壓閥使清洗液以一定壓力從噴水孔噴出,在沖刷膠塞的同時,膠塞處于處于半懸浮和懸浮狀態(tài)。達到既可實現動態(tài)洗滌,又防止膠塞相互接觸摩擦的效果。
文檔編號B08B3/06GK1530179SQ0311582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3月14日
發(fā)明者莊元暐, 孫一川, 陳雪桃, 施繼敏, 陶椿, 顧一驊, 莊元 申請人:上海新亞醫(yī)用橡膠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