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治療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主要分為淺表性、萎縮性、特殊性 三大類。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目前西 醫(yī)主要以抗菌、抑酸或制酸藥、促腸胃動力藥為主,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這些藥副作 用大,極易引起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等。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 該中藥收斂、制酸、行氣化痰、活血止痛、養(yǎng)陰修復(fù)、清熱解毒、健脾利濕。
[0004]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佛手60- 90份、枳殼30- 60份、炒麥芽60- 90份、丹參30- 60份、白芍90-150份、藿 香60- 90份、浙貝30- 60份、半夏24- 45份、吳茱萸60- 90份、高良姜60- 90份、麥冬 60- 90份、梔子60-120份、木香60- 90份。
[0005] 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佛手60- 80份、枳殼 30- 50份、炒麥芽60-85份、丹參30- 50份、白芍90-125份、藿香60-80份、浙貝30- 45份、半夏30-45份、吳茱萸60-85份、高良姜60-85份、麥冬60-85份、梔子60 -100 份、木香60-80份。
[0006] 所述的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佛手75份、枳殼45 份、炒麥芽75份、丹參45份、白芍120份、藿香75份、浙貝40份、半夏30份、吳茱萸75份、 高良姜75份、麥冬75份、梔子75份、木香75份。
[0007] 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佛手60份、枳殼30份、 炒麥芽60份、丹參30份、白芍90份、藿香60份、浙貝30份、半夏24份、吳茱萸60份、高良 姜60份、麥冬60份、梔子60份、木香60份。
[0008] 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佛手90份、枳殼60份、 炒麥芽90份、丹參60份、白芍150份、藿香90份、浙貝60份、半夏45份、吳茱萸90份、高 良姜90份、麥冬90份、梔子120份、木香90份。
[0009] 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佛手80份、枳殼50份、 炒麥芽85份、丹參50份、白芍125份、藿香80份、浙貝45份、半夏30份、吳茱萸85份、高 良姜85份、麥冬85份、梔子100份、木香80份。
[001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包括以下原料: 佛手、枳殼、炒麥芽、丹參、白芍、藿香、浙貝、半夏、吳茱萸、高良姜、麥冬、梔子、木香。
[0011] 佛手:甘咸、溫。具有補氣,養(yǎng)血,益精之功效。
[0012] 枳殼:辛,苦、甘、濕,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活血化瘀;保護胃粘膜。
[0013] 炒麥芽:味辛、苦,性溫;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主治 胃痛、痛經(jīng)、跌打損傷等。
[0014] 丹參:甘,溫,無毒。主治心、腹冷氣,小兒五府,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血閉。
[0015] 白芍:咸、濕,溫;歸脾、腎經(jīng)。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用于潰瘍病,胃酸 過多,胃痛吞酸。除濕,制酸,止血,斂瘡。
[0016] 藿香:咸,微寒;歸肝、膽、腎經(jīng);平肝息風;養(yǎng)陰;具有收斂固澀除酸的作用,治療 胃疼、胃酸過多等,為制酸劑,有和胃鎮(zhèn)痛作用。 _7] 浙貝:味苦;性寒;歸肺、心經(jīng);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jié)消腫。
[0018] 半夏:辛,溫;入脾、胃經(jīng);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性溫兼散寒,能行水 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善治胃氣上逆之惡心嘔吐。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 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之良藥。
[0019] 吳茱萸:微寒;甘;歸胃、腎經(jīng);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 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吳茱萸對腸管有興奮作用,可使收縮幅度增加。
[0020] 高良姜: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 痹心腹痛,結(jié)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久服利人。
[0021] 麥冬: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生津;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干 口渴,納呆不饑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jié)者。
[0022] 梔子:味甘;苦性;大寒;清熱、生津、潤燥、滑腸、止痛、涼血、止血;具有養(yǎng)陰生津 功效;用于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
[0023] 木香:味甘,性平;歸脾、肺經(jīng);質(zhì)潤氣和,具有健脾補肺,益氣養(yǎng)血生津,主治脾胃 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口渴。增強身體抵抗力、降低血壓、養(yǎng)血、補中益氣。
[0024] 本發(fā)明藥物組方中諸藥相合,收斂、制酸、行氣化痰、活血止痛、養(yǎng)陰修復(fù)、清熱解 毒、健脾利濕。
[0025] 本發(fā)明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潛心研究、總結(jié)而成,采 用收斂、制酸、行氣化痰、活血止痛、養(yǎng)陰修復(fù)、健脾利濕之法,重點放在上收斂、制酸、活血 止痛、養(yǎng)陰修復(fù),以上配方合理、科學,制備方法簡單,且治愈率高、不易復(fù)發(fā)、無毒副作用。
[0026] 下面對本發(fā)明所述虛熱型慢性胃炎的復(fù)方制劑進行臨床試驗如下:
[0027]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主要分為淺表性、萎縮性、特殊性 三大類。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
[0028] 臨床報告如下:
[0029] 1、資料與方法
[0030] 1. 1 一般資料
[0031] 選自患者2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100例,對照組100例。其中治療 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18~66歲(中位數(shù)47. 5歲),病程8~200個月(中位數(shù)6 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4~63歲(中位數(shù)50歲),病程12~150個 月(中位數(shù)9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32] 2、診斷標準:
[0033] 西醫(yī)診斷參照第八版《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及辯證及分型參照《中醫(yī)診斷治療標 準》。
[0034] 2· 1納入標準:
[0035] 符合診斷標準;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