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及制備 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膽汁淤積性黃疸是指因膽汁淤積而使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謂膽 汁淤積系由于各種有害因素致使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內、外膽 道梗阻導致膽汁流的減慢或停滯。膽汁淤積性黃疸以結合型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本病以 梗阻性黃疸而無肉眼可見的肝內外膽道阻塞為其特征,可由多種病因如藥物、病毒性肝炎、 酒精中毒、妊娠、家族性等引起,臨床上可表現有黃疸、皮膚瘙癢及食欲不振、乏力等現象。
[0003] 西醫(yī)對于本病通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肝內膽汁郁滯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數以 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積極消除病因對膽汁郁滯消退有積極作用。對于病因不明者對癥治 療。苯巴比妥30 - 180mg/d。消膽胺6 - 10mg/d。如有明顯中毒癥狀,特別是伴有過敏反 應者,強的松40μg/d,連服一周多數病例膽紅素可降低50%。待膽紅素正常后漸減量至 l〇mg,可維持1 一 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膽紅素無明顯下降即應停用,以防副作用 發(fā)生。
[0004] 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醫(yī)治療主要以清熱化濕、佐以解表為主,雖然取得了很好的 療效,但治療周期較長。本發(fā)明認為膽汁淤積性黃疸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之能,膽失通降之 力,脾失運化,以致肝氣郁結不能疏泄,膽汁內瘀,濕熱淤毒,浸入血液,溢于肌膚。本發(fā)明中 藥根據病因對癥下藥,具有滋養(yǎng)肝腎、健脾益氣、理氣解郁、清肝利膽、活血散瘀、清熱解毒、 利濕退黃、祛風止癢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及臨床不良反應,經臨床驗 證對膽汁淤積性黃疸治愈率較高。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及制備方法,具有滋養(yǎng)肝 腎、健脾益氣、理氣解郁、清肝利膽、活血散瘀、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祛風止癢之功效,治病 求源標本兼治,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淤積性黃疸均具有很好的療效。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7] -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 重量份數為:
[0008] 玉米須72~88份溪黃草70~85份地瓜藤67~82份生地64~80份
[0009] 大田基黃60~77份黨參57~73份拘祀子54~70份甘草50~67份
[0010] 三顆針48~64份白術45~60份黑芝麻42~57份龍膽草39~53份
[0011] 女貞子36~50份絞股藍33~46份香附30~43份紫蘇葉27~40份
[0012] 生山梔23~36份山飄兒草20~32份虎杖16~28份白蘚皮13~25份
[0013] 黃芩10~22份樓梯草7~19份麻黃4~16份波棱瓜子1~12份。
[0014] 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15] 玉米須75~85份溪黃草73~82份地瓜藤70~80份生地67~77份
[0016] 大田基黃63~73份黨參60~70份拘祀子57~67份甘草53~64份
[0017] 三顆針50~60份白術47~57份黑芝麻45~54份龍膽草42~50份
[0018] 女貞子40~47份絞股藍37~43份香附33~40份紫蘇葉30~37份
[0019] 生山梔27~33份山飄兒草23~29份虎杖19~25份白蘚皮15~22份
[0020] 黃芩13~19份樓梯草10~16份麻黃6~13份波棱瓜子2~9份。
[0021] 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0022] 玉米須80份溪黃草77份地瓜藤75份生地72份
[0023] 大田基黃68份黨參65份枸杞子62份甘草59份
[0024] 三顆針56份白術53份黑芝麻50份龍膽草46份
[0025] 女貞子43份絞股藍40份香附36份紫蘇葉33份
[0026] 生山梔30份山飄兒草26份虎杖22份白蘚皮18份
[0027] 黃芩15份樓梯草12份麻黃9份波棱瓜子5份。
[0028] -種用于治療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29] (1)將玉米須、溪黃草、地瓜藤、生地、大田基黃、枸杞子、甘草、黑芝麻、龍膽草、絞 股藍、紫蘇葉、山飄兒草、白蘚皮、樓梯草、波棱瓜子洗凈、晾干后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在 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熱煮沸2~3小時,冷卻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 4~6倍量的水,加熱煮沸1~2小時,冷卻后取浸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液,加熱,蒸發(fā)濃縮 為相對密度1. 15~1. 25的稠膏,備用;
[0030] (2)將三顆針、生山梔、虎杖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紹興黃酒,煮沸后放涼, 繼續(xù)浸泡3~5小時,取浸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紹興黃酒,煮沸后放晾, 繼續(xù)浸泡2~4小時,取浸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液,加蒸蒸發(fā)濃縮為相對密度1. 10~1. 20 的稠膏,備用;
[0031] (3)取香附洗凈切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 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肩,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2] (4)將麩皮置于加熱之鍋內,至鍋上起煙時,加入黨參片,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 麩皮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3] (5)將麩皮撒于熱鍋內,等有煙冒出時,再將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 麩皮后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4] (6)取凈女貞子加黃酒拌勻,置適宜容器內,密閉,坐水鍋中,隔水燉至酒吸盡,取 出,干燥,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5] (7)取香附洗凈切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 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肩,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6] (8)取黃芩片與一定量的黃酒拌勾,稍悶潤,待黃酒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 火炒干,取出放涼,粉碎研末,過1〇〇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7] (9)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麻黃段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 炒至不黏手時取出晾涼,粉碎研末,過1〇〇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0038] (10)將步驟(1)、步驟(2)所得的稠膏,與步驟(3)、步驟(4)、步驟(5)、步驟(6)、 步驟(7)、步驟(8)、步驟(9)中所得的細粉混合,加入煉蜜攪拌均勻后,制備為每粒3g的藥 丸。
[0039] 本發(fā)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40] 玉米須:味甘;淡;性平。歸腎;胃;肝;膽經。利尿消腫;清肝利膽。主治:水腫; 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乳汁不通?!冬F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 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
[0041] 溪黃草:味苦;性寒。歸肝;膽;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散瘀消腫。主治濕 熱黃疽;膽囊炎;泄瀉;瘡腫;跌打傷痛?!冻S弥胁菟幉噬珗D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 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0042] 地瓜藤:味苦;性寒。清熱利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治肺熱咳嗽;痢疾;水腫; 黃疽;小兒消化不良;風濕疼痛;經閉;帶下;跌打損傷;痔瘡出血;無名腫毒?!端拇ㄖ兴?志》:利小便,消濕熱黃腫,通月閉,止白帶;治痔瘡出血及牙齦腫痛。
[0043] 生地: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