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具體涉及一種健身智能床。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保健床往往只具有一側上下轉動的作用,而無法控制下體與上體的相對軸向轉動,無法滿足病員對于下體的康復訓練及常人的保健訓練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健身智能床:
一種健身智能床,包括床體、支架、搖擺電機,所述床體包括上體部與下體部,所述上體部與下體部通過設有軸向方向上的樞軸相互鉸接,使得上體部與下體部的能夠相對軸向轉動,所述下體部由依次鉸接的臀體部、大腿部、小腿部構成,所述臀體部、大腿部、小腿部依次用于放置人體的臀部、大腿、小腿,所述臀體部設有與樞軸相對應的插槽,所述支架設有與床體平行的滑軌,所述滑軌與搖擺電機構成滑軌配合,所述搖擺電機末端設有齒輪,所述齒輪插入插槽與樞軸末端設有的卡齒構成卡位配合,所述搖擺電機用于控制下體部的擺動。人體躺入后控制臀體部、大腿部、小腿部相對轉動,使得人體處于屈膝狀態(tài),然后控制搖擺電機插入插槽內與樞軸卡位配合,從而控制下體部相對上體部擺動。
還包括轉動電機,所述支架上端與床體通過設有的鉸接端鉸接,所述轉動電機連接鉸接端,用于控制床體相對支架的轉動。
所述上體部設有對稱分布的突出擋肩部,所述擋肩部用于頂住人體的兩肩,從而分散支撐身體的重量,避免在床體倒立時,人體的重量全部由頭部支撐。
所述鉸接端設有圓盤刻度表,用于顯示床體的轉動角度。
所述小腿部設有用于綁住人體小腿的彈性綁帶,用于穩(wěn)定人體,防止在倒立時人體與床體脫離。
所述支架下端設有多個徑向方向的三角形支撐部,用于支撐床體。
所述支架采用金屬材質,有效減低了整體的重心,有利于結構的穩(wěn)定。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常人健身與術后病員的康復工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實施例在床體水平放置的結構圖。
附圖2為實施例在人體屈膝狀態(tài)的示意圖。
附圖3為實施例在床體豎直放置的示意圖。
附圖4為床體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1支架、2搖擺電機、3轉動電機、4上體部、5臀體部、6大腿部、7小腿部、8擋肩部、9圓盤刻度表、10三角形支撐部、11滑軌、12插槽、13彈性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種健身智能床,包括床體、支架1、搖擺電機2、轉動電機3,所述床體包括上體部4與下體部,所述上體部4與下體部通過設有軸向方向上的樞軸相互鉸接,使得上體部4與下體部的能夠相對軸向轉動,所述下體部由依次鉸接的臀體部5、大腿部6、小腿部7構成,所述臀體部5、大腿部6、小腿部7依次用于放置人體的臀部、大腿、小腿,所述臀體部5設有與樞軸相對應的插槽12,所述支架1設有與床體平行的滑軌11,所述滑軌11與搖擺電機2構成滑軌配合,所述搖擺電機2末端設有齒輪,所述齒輪插入插槽12與樞軸末端設有的卡齒構成卡位配合,所述搖擺電機2用于控制下體部的擺動。人體躺入后控制臀體部5、大腿部6、小腿部7相對轉動,使得人體處于屈膝狀態(tài),然后控制搖擺電機2插入插槽12內與樞軸卡位配合,從而控制下體部相對上體部4擺動。所述支架1上端與床體通過設有的鉸接端鉸接,所述轉動電機3連接鉸接端,用于控制床體相對支架1的轉動,使得床體可以直接呈倒立狀態(tài),從而滿足使用者對于身體倒立的健身需求。所述上體部4設有對稱分布的突出擋肩部8,所述擋肩部8用于頂住人體的兩肩,從而分散支撐身體的重量,避免在床體倒立時,人體的重量全部由頭部支撐。所述鉸接端設有圓盤刻度表9,用于顯示床體的轉動角度。所述小腿部7設有用于綁住人體小腿的彈性綁帶13。
所述支架1下端設有多個徑向方向的三角形支撐部10,用于支撐床體。所述支架1采用金屬材質,有效減低了整體的重心,有利于結構的穩(wěn)定。
顯然,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例。而這些屬于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