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醫(yī)用容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
背景技術:
輸液瓶(袋)是用于病人輸液時盛裝輸人體內醫(yī)用配置液體的容器,其具有一個瓶(袋)蓋,可以插入帶有輸液管的針頭,從而引導輸液瓶(袋)中的液體進入人體。目前使用較多的瓶(袋)蓋是在外蓋頂部設置一個軟塞,外蓋頂端不完全封閉,針頭從該不完全封閉區(qū)穿透軟塞后針孔插入瓶內液體中。為了使瓶(袋)蓋的使用性能更加優(yōu)越,中國專利03248787.8公開了一種帶保護膜的大輸液軟袋、瓶用組合蓋,該組合蓋由內蓋、外蓋、內塞組成,內塞置于內蓋與外蓋之間,外蓋頂面上設置有用于露出內塞的開口,外蓋開口上設置有一層密封薄膜拉片,內蓋和外蓋之間設置有一個連接卡槽。該組合蓋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且實用方便,可有效保護外蓋不被拉破。然而,在臨床使用時需用力撕開密封薄膜拉片使內塞暴露以便將藥水注入軟瓶(袋)內,由于內外蓋之間僅僅設置一個卡槽,且卡槽的橫截面為弧形結構,醫(yī)護人員稍微用力撕開拉片,就容易導致內外蓋脫落,內外蓋脫落后,整個輸液軟瓶(袋)就無法正常使用,以致輸液軟瓶(袋)內的藥液完全報廢。且上述組合蓋中的內塞和內蓋設計為均為等厚結構,不利用醫(yī)護人員穿刺。另外,醫(yī)護人員用力撕扯拉片時,由于拉片較小不易著力,需要多次撕扯才能夠將密封薄膜撕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實施方式,以期望可以解決組合蓋內外蓋易脫落、不易穿刺且密封薄膜不易撕除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它包括外保護蓋、塑料底蓋和丁基橡膠塞,所述塑料底蓋配合固定在外保護蓋的空腔下部,所述丁基橡膠塞配合固定在外保護蓋的空腔上部,所述外保護蓋的上端開口并用圓封膜密封,所述圓封膜的周邊部分凸出形成拉片,所述拉片上布滿提高拉片表面粗糙度的凸點;所述外保護蓋的內壁下部設置第一環(huán)形槽,所述塑料底蓋的對應位置設置第一凸環(huán),所述第一凸環(huán)與第一環(huán)形槽公差配合使塑料底蓋與外保護蓋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環(huán)形槽的形狀為梯形,且第一環(huán)形槽的槽口寬度小于其槽底寬度。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中,所述外保護蓋的內壁下部有兩個第一環(huán)形槽,所述塑料底蓋設置兩個第一凸環(huán)。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一種技術方案是,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為上凸的弧形,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為下凹的弧形。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為下凹的弧形。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為上凸的弧形,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
上述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中,所述丁基橡膠塞與塑料底蓋的接觸面設置第二環(huán)形槽,塑料底蓋的對應位置設置卡入第二環(huán)形槽的第二凸環(huán);所述丁基橡膠塞與外保護蓋的接觸面設置第三環(huán)形槽,所述外保護蓋的對應位置設置卡入第三環(huán)形槽的第三凸環(huán)。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實用新型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通過在圓封膜的拉片上布滿凸點提高拉片表面粗糙度,使圓封膜更容易被撕扯下來;通過在外保護蓋和塑料底蓋之間設置多個環(huán)形槽,并將環(huán)形槽的截面形狀設計為梯形,槽口寬度小于槽底寬度,大大提高了外保護蓋和塑料底蓋的咬合程度,避免了撕扯圓封膜時導致外保護蓋和塑料底蓋脫落;通過改進塑料底蓋頂壁和丁基橡膠塞上表面的形狀,使醫(yī)護人員更容易刺穿組合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實施例1的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實施例2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實施例3的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實施例4的結構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圓封膜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1-外保護蓋,2-塑料底蓋,3-丁基橡膠塞,4-圓封膜,5-拉片,6-第一環(huán)形槽,7-第一凸環(huán),8-第二環(huán)形槽,9-第二凸環(huán),10-第三環(huán)形槽,11-第三凸環(huán),12-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13-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結構包括外保護蓋1、塑料底蓋2和丁基橡膠塞3,所述塑料底蓋2配合固定在外保護蓋1的空腔下部,所述丁基橡膠塞3配合固定在外保護蓋1的空腔上部,所述外保護蓋1的上端開口并用圓封膜4密封,如圖5所示,所述圓封膜4的周邊部分凸出形成拉片5,所述拉片5上布滿提高拉片表面粗糙度的凸點;所述外保護蓋1的內壁下部設置第一環(huán)形槽6,所述塑料底蓋2的對應位置設置第一凸環(huán)7,所述第一凸環(huán)7與第一環(huán)形槽6公差配合使塑料底蓋2與外保護蓋牢1固地結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環(huán)形槽6的形狀為梯形,且第一環(huán)形槽6的槽口寬度小于其槽底寬度。
所述丁基橡膠塞3與塑料底蓋2的接觸面設置第二環(huán)形槽8,塑料底蓋2的對應位置設置卡入第二環(huán)形槽的第二凸環(huán)9;所述丁基橡膠塞3與外保護蓋1的接觸面設置第三環(huán)形槽10,所述外保護蓋1的對應位置設置卡入第三環(huán)形槽的第三凸環(huán)11。
所述外保護蓋1的內壁下部有兩個第一環(huán)形槽6,所述塑料底蓋2設置兩個第一凸環(huán)7。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12為上凸的弧形,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13為下凹的弧形。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結構除了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12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13為下凹的弧形外,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結構除了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12為上凸的弧形,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13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外,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的結構除了所述塑料底蓋的頂面內壁12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所述丁基橡膠塞的上表面13中心內凹形成薄壁區(qū)外,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輸液軟袋或者輸液瓶用組合蓋時,用力撕開圓封膜,使用針頭穿透塑料底蓋即可。雙重環(huán)形槽及梯形凸環(huán)的設計能夠有效防止外保護蓋和塑料底蓋發(fā)生脫落。塑料底蓋頂壁和丁基橡膠塞上表面的形狀,使醫(yī)護人員更容易刺穿組合蓋。
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