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導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推進導線,通過設置為在使芯軸旋轉時保護膜不易連動地旋轉,由此能夠防止保護膜的脫出并防止支架的損壞,并且能夠將芯軸的旋轉傳遞到前端。在推進導線(1)中,在保護膜(40)的前端(40a)插入至前端凹部(100)另一方面保護膜(40)的后端(40b)插入至后端凹部(110)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保護膜(40)從芯軸(12)上懸浮,由此,在使芯軸(12)旋轉時,能夠減小保護膜(40)與支架(10)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夠防止保護膜(40)從芯軸(12)脫落并防止支架(10)損壞,并且,由于提高了推進導線(1)的旋轉傳遞性,因此,調整支架(10)的釋放位置變得容易。
【專利說明】推進導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將容納于導管中的支架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推進導線。
【背景技術】
[0002]支架是支撐血管或消化器官的內腔以使通過氣囊導管等而得以擴張的血管或消化器官不再變狹窄的醫(yī)療器具。支架的種類大致分為:通過氣囊導管等擴張的氣囊擴張型支架;以及支架本身自然地擴張的自身擴張型支架。最近,大多使用即使受到外力也難以變形的自身擴張型支架。
[0003]作為將自身擴張型支架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方法而為人們所公知的是:在在推進導線的外周配置有支架的狀態(tài)下,將該支架容納于導管的前端部,在使導管行進至目標部位后,向前端方向按入推進導線,由此,將支架從導管的前端輸送至目標部位(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I)。在專利文獻I的推進導線中,支架配置于起到作為前端擋塊的作用的前端螺旋體與起到作為后端擋塊的作用的后端螺旋體之間,并且,為了使支架不與推進導線的芯軸接觸,在支架與芯軸之間包括由樹脂形成的保護膜。
[0004]但是,在上述推進導線中,由于保護膜被固定在芯軸上,而并非懸浮在芯軸上,因此,若使芯軸旋轉,則保護膜也會連動地旋轉。因此,在使芯軸旋轉時,會產生如下問題:保護膜和支架之間會產生摩擦阻力,導致支架損壞,或者由于保護膜與支架之間的摩擦阻力,芯軸的旋轉無法傳遞到前端(換言之,推進導線的旋轉傳遞性差)。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文獻特許第4498709號。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的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推進導線,其被構成為,在使芯軸旋轉時,保護膜不易與芯軸連動地旋轉,由此能夠防止保護膜脫落并防止支架的損壞,并且能夠將芯軸的旋轉傳遞到前端。
[0008]上述問題通過采用以下列舉的方式解決。
[0009]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的推進導線通過推進部將支架輸送至目標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進導線包括:芯軸;保護膜,所述保護膜覆蓋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在軸向上能夠滑動;前端凹部,所述前端凹部與所述芯軸接合并限制所述保護膜向前端側的移動;以及,后端凹部,所述后端凹部與所述芯軸接合并限制所述保護膜向后端側的移動;所述保護膜的前端通過所述前端凹部覆蓋,所述保護膜的后端通過所述后端凹部覆蓋。
[0010]根據(jù)第一方式所述的推進導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的推進導線的特征在于,包括:前端螺旋體,所述前端螺旋體纏繞于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從所述芯軸的前端延伸到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前端擋塊,在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所述前端擋塊將所述芯軸與所述前端螺旋體接合;所述前端凹部由所述前端螺旋體的后端部和所述前端擋塊形成。
[0011]根據(jù)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推進導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的推進導線的特征在于,包括:后端螺旋體,所述后端螺旋體纏繞于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從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后端擋塊,在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所述后端擋塊將所述芯軸與所述后端螺旋體接合;所述后端凹部由所述后端螺旋體的前端部和所述后端擋塊形成。
[0012]根據(jù)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意一種所述的推進導線,本發(fā)明的第四種方式的推進導線的特征在于,從所述后端凹部至所述前端凹部,所述芯軸的直徑減??;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間隙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空隙大。
[0013]根據(jù)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意一種所述的推進導線,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的推進導線的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所述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所述推進部的作用。
[0014]發(fā)明的效果
[0015]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的推進導線中,保護膜的前端通過前端凹部覆蓋,保護膜的后端通過后端凹部覆蓋。因此,保護膜不會從芯軸脫落而處于懸浮的狀態(tài),不易與芯軸的旋轉連動地旋轉。其結果是,在使芯軸旋轉時,能夠減小保護膜與支架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從而能夠降低支架損壞或芯軸的旋轉傳遞不到前端的風險。
[0016]在本發(fā)明的第二種方式的推進導線中,前端凹部通過前端螺旋體和前端擋塊形成,所述前端螺旋體從芯軸的前端延伸到比保護膜的前端更接近后端側位置,所述前端擋塊在比保護膜的前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將芯軸與前端螺旋體接合。因此,經由與芯軸接合的前端擋塊,能夠將芯軸的旋轉傳遞至前端螺旋體,能夠提高推進導線的旋轉傳遞性。另夕卜,即使在推進導線彎曲的情況下,由于保護膜的前端被具有彈性的螺旋體(前端螺旋體的后端部)覆蓋,因此,螺旋體(前端螺旋體的后端部)也能夠適度的伸長,從而降低保護膜從前端凹部脫出的風險。
[0017]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的推進導線中,后端凹部由后端螺旋體和后端擋塊形成,所述后端螺旋體從比保護膜的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保護膜的后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所述后端擋塊在比保護膜的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將芯軸和后端螺旋體接合。由于保護膜的后端被具有彈性的螺旋體(后端螺旋體的前端部)覆蓋,因此,即使在推進導線彎曲的情況下,螺旋體(后端螺旋體的前端部)也能夠適度的伸長,從而降低保護膜從后端凹部脫出的風險。
[0018]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的推進導線中,從后端凹部到前端凹部,芯軸的直徑減小,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與芯軸之間的間隙比所述保護膜的后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間隙更大。因此,能夠使芯軸與保護膜的接觸部分并非為保護膜的整個表面而僅僅為保護膜的后端偵U,從而保護膜能夠設置為不易與芯軸連動地旋轉的構成。
[0019]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的推進導線中,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推進部的作用。因此,通過后端凹部,能夠兼用于起到防止保護膜的脫落的作用和作為推進部的作用,不需要再另外單獨使用推進部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將容納于導管中的支架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本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的整體圖;圖1 (A)為示出支架容納于導管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 (B)為示出支架從導管中被釋放的過程中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的A部的放大截面圖;
[0022]圖3為與圖1不同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的整體圖;圖3 (A)為示出支架容納于導管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3 (B)為示出支架從導管中被釋放的過程中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23]圖4為圖3的B部的放大截面圖;
[0024]圖5為圖4的變形例。
[0025]標號說明
[0026]1、la、Ib 推進導線
[0027]2 導管
[0028]10 支架
[0029]12 芯軸
[0030]14前端螺旋體
[0031]16前端梢
[0032]18后端螺旋體
[0033]20筒狀體
[0034]22 后?而口
[0035]24 前端口
[0036]30接合部件(如立而擋塊)
[0037]32接合部件(后纟而擋塊)
[0038]34接合部件
[0039]40保護膜
[0040]50推進部(后端擋塊)
[0041]60推進部
[0042]100前端凹部
[0043]110后端凹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4]首先,參照圖1 (A) —圖2,對本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I進行說明。而且,在圖1(A) —圖2中,左側是插入體內的前端側(遠位側),右側是由醫(yī)師等手術者操作的后端側(近位側、底端側)。另外,圖2為將圖1 (A)的A部放大的截面圖。
[0045]如圖1(A)、圖1 (B)和圖2所示,用于將支架10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推進導線I包括:芯軸12 ;纏繞在芯軸12的第一前端部12a的外周上的前端螺旋體14 ;將芯軸12的前端與前端螺旋體14的前端進行了接合的前端梢16 ;后端螺旋體18,該后端螺旋體18配置得比前端螺旋體14更接近后端側(圖中的右側),并纏繞在芯軸12的第三前端部12c的外周上。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對于芯軸12分開進行說明:將被前端螺旋體14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一前端部12a ;將被后端螺旋體18所覆蓋的部分稱為第三前端部12c ;將由第一前端部12a與第三前端部12c所夾著的部分稱為第二前端部12b。
[0046]導管2具有能夠插入推進導線I的筒狀體20,能夠從導管2的后端口 22插入推進導線1,支架10配置在推進導線I的前端螺旋體14與后端螺旋體18之間。另外,由于導管2能夠使用已經公知的,因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0047]如圖2所示,前端螺旋體14通過接合部件30 (例如,焊材)與芯軸12的第一前端部12a接合。另外,后端螺旋體18通過接合構件32 (例如,焊材)與芯軸12的第三前端部12c接合。進一步地,后端螺旋體18的后端18a通過接合構件34 (例如,焊材)與芯軸12的第三前端部12c接合。
[0048]在支架10與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之間,配置由樹脂形成的保護膜40。保護膜40包覆著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的外周,但是并不固定在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上,能夠在軸向上滑動。因此,如后述那樣地,保護膜40構成為,在使芯軸12旋轉時,保護膜40不易連動地旋轉。
[0049]保護膜40的前端40a進入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與芯軸12的第一前端部12a之間,通過接合構件30,保護膜40向前端側(圖面的左側)的移動得以限制。因此,接合構件30起到作為保護膜40的前端擋塊的作用。
[0050]另外,在支架10與后端螺旋體18之間,設置與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接合的后端擋塊50。后端擋塊50具有切去筒狀體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凹部50a,保護膜40的后端40b通過插入后端擋塊50的凹部50a,從而保護膜40向后端側(圖面的右側)的移動得以限制。后端擋塊50也起到作為用于將支架10推出至前端側(圖面的左側)的推進部的作用。
[0051]如上所述,保護膜40的前端40a插入至前端凹部100,該前端凹部100由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和起到作為前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構件30所形成,該前端螺旋體14從前端梢16延伸到比保護膜40的前端40a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另一方面,保護膜40的后端40b插入至由后端擋塊50的凹部50a所形成的后端凹部110。因此,在保護膜40的前端40a被前端凹部100覆蓋、且保護膜40的后端40b被后端凹部110覆蓋的狀態(tài)下,保護膜40配置于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的外周上。
[0052]如圖1 (A)及圖1 (B)所示,若在支架10容納于導管2的前端部的狀態(tài)下(圖1(A)的狀態(tài)),將芯軸12塞入前端側(圖中的左側),則支架10被與芯軸12接合的后端擋塊50推進至前端側(圖面的左側),從導管2的前端口 24釋放到目標部位(圖1 (B)的狀態(tài))。
[0053]在支架10釋放到目標部位時,手術者不僅僅是將芯軸12塞入前端側(圖中的左側),還存在使芯軸12旋轉的情況。例如,存在以下情況:在目標部位處于彎曲的末梢血管時,由于導管2的前端部也彎曲,因此,即使將芯軸12塞入前端側(圖中的左側),支架10在未進入前端側(圖面的左側)的狀態(tài)下,無法從導管2的前端口 24釋放;或者,由于手術中導管2已經向后端側(圖中的右側)后退,因此,即使再想使導管2的前端口 24對準到目標部位而將導管2推向前端側(畫中的左側),導管2的前端部也因彎曲而無法進入。
[0054]在本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I中,該推進導線I構成為,在手術者使芯軸12旋轉時,由于保護膜40從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上懸浮,因此,保護膜40不易與芯軸12連動地旋轉。因而,即使使芯軸12旋轉,在保護膜40與支架10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小,從而能夠防止支架10的損壞。另外,由于能夠經由起到作為前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部件30及前端螺旋體14,將芯軸12的旋轉傳遞至前端梢16,因此,即使在導管2的前端部彎曲的情況下,也可提高推進導線I的旋轉傳遞性,使從導管2的前端口 24釋放支架10變得容易。
[0055]另外,在推進導線I中,由于保護膜40的前端40a通過具有彈性的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覆蓋,因此,即使在推進導線I沿著彎曲的血管或消化器官而彎曲的情況下,由于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能夠適度地伸長,因此,能夠降低保護膜40從前端凹部100脫出的風險。
[0056]進一步地,在推進導線I中,后端凹部110起到作為將支架10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推進部的作用。因此,后端凹部I1能夠兼用于起到防止保護膜40從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脫出的作用、以及作為將支架10輸送至目標部位的推進部的作用。由此,除了后端凹部110以外,不需要再另外單獨使用推進部件,使制造變得容易。
[0057]下面,對構成本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I的各個要素的材料進行說明,但是,并非特別限定于此。
[0058]芯軸12能夠通過不銹鋼(SUS304、SUS316等)或N1-Ti合金等超彈性合金形成。
[0059]前端螺旋體14與后端螺旋體18能夠通過具有放射線不透過性的線材形成。例如可以舉出金、鉬、鎢、及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合金等。通過由放射線不透過性的線材形成前端螺旋體14及后端螺旋體18,手術者能夠在放射線透視圖像下掌握前端螺旋體14和后端螺旋體18的位置。
[0060]另外,前端螺旋體14及后端螺旋體18可以通過單線構成的線材形成,也可以通過多條線材捻成的捻線形成。由于與單線相比,捻線在柔軟性或復原性等特性更佳,因此,優(yōu)選的是通過捻線形成。
[0061]為了能夠在放射線透視圖像下掌握推進導線I的前端的位置,前端梢16能夠利用金、鉬、鎢、以及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合金等的放射線不透過性物質而形成。
[0062]接合部件30、32、34能夠由焊材(鋁合金焊料、銀焊料、金焊料等)或金屬焊錫(Au-Sn合金)等形成。
[0063]保護膜40能夠通過聚酰亞胺或氟類樹脂等樹脂而形成。
[0064]與芯軸12 —樣,后端擋塊50能夠通過不銹鋼(SUS304、SUS316等)或N1-Ti合金等超彈性合金而形成。
[0065]下面,參照圖3 (A)-圖4,對第二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Ia進行說明。另外,圖3(A)-圖4與圖1 (A)-圖2 —樣,左側表示向體內插入的前端側(遠位側),右側表示由醫(yī)師等手術者操作的后端側(近位側、底端側)。另外,圖4為將圖3 (A)的B部放大所得到的截面圖。
[0066]若只對與圖1(A)-圖2所示的推進導線I不同點進行說明,則在推進導線Ia中,保護膜40的后端40b塞入后端螺旋體18的前端部18b與芯軸12的第三前端部12c之間,該后端螺旋體18從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參照圖4),通過接合部件32,保護膜40向后端側(圖面的右偵D的移動得以限制。因此,接合部件32起到作為保護膜40的后端擋塊的作用。如上所述,保護膜40的后端40b被插入至后端凹部110,該后端凹部110通過后端螺旋體18的前端部18b和起到作為后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部件32所形成,該后端螺旋體18從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另外,在推進導線Ia中,用于將支架10推出至前端側(圖中的左側)的推進部60在覆蓋后端螺旋體18的前端部18b的狀態(tài)下,與前端部18b接合。
[0067]如上所述,保護膜40的前端40a插入至前端凹部100,該前端凹部100由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和起到作為前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構件30所形成,該前端螺旋體14從前端梢16延伸到比保護膜40的前端40a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另一方面,保護膜40的后端40b插入至后端四部110,該后端四部110由后端螺旋體18的如端部18b和起到作為后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部件32所形成,該后端螺旋體18從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因此,推進導線Ia與推進導線I 一樣,在保護膜40的前端40a通過前端凹部100覆蓋且保護膜40的后端40b通過后端凹部110覆蓋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的外周上。
[0068]在推進導線Ia中,保護膜40的前端40a及后端40b由具有彈性的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及后端螺旋體18的前端部18b所覆蓋,由此,即使在推進導線Ia沿著彎曲的血管或消化器官也彎曲的情況下,由于前端螺旋體14的后端部14a及后端螺旋體18的前端部18b能夠適度地伸長,因此,能夠降低保護膜40從前端凹部100及后端凹部110脫出的風險。
[0069]進一步地,作為圖4的變形例,參照圖5對第三實施方式的推進導線Ib進行說明。若只對與圖4所示的推進導線Ia的不同點進行說明,則在推進導線Ib中,由于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形成為從后端凹部110至前端凹部100直徑減小的圓錐形狀,因此,保護膜40的前端40a與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之間的空隙Dl比保護膜40的后端40b與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之間的空隙D2大(D1>D2)。因此,能夠將芯軸12的第二前端部12b與保護膜40的接觸部分設置為并非是保護膜40的整個表面而僅僅為保護膜40的后端40b。與推進導線I相比,手術者在使芯軸12旋轉時,能夠進一步減小保護膜40與支架10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能夠進一步防止支架10的損壞。另外,由于經由起到作為后端擋塊的作用的接合部件30以及前端螺旋體14,能夠將芯軸12的旋轉傳遞至前端梢16,因此,使推進導線Ib的旋轉傳遞性進一步提高,從而使調整支架10的釋放位置變得更容易。
[0070]而且,在使導管2的前端口 24配置于目標部位時,在預先將推進導線1、la、Ib插入導管2的狀態(tài)下(圖1 (A)、圖3 (A)的狀態(tài)),可以將導管2與推進導線l、la、lb—起輸送,也可以在僅將導管2預先配置于目標部位后,再將推進導線1、la、Ib從導管2的后端口22插入。
[0071]像以上所述那樣地,在推進導線I中,在保護膜40的前端40a插入至前端凹部100,另一方面保護膜40的后端40b插入至后端凹部110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保護膜40從芯軸12上懸浮,在旋轉芯軸12時,能夠減小保護膜40與支架10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夠防止保護膜40從芯軸12脫出,而且,能夠防止支架10的損壞,并且由于提高了推進導線I的旋轉傳遞性,因此,使調整支架10的釋放位置變得容易。
【權利要求】
1.一種推進導線,通過推進部將支架輸送至目標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進導線包括: 芯軸; 保護膜,所述保護膜覆蓋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在軸向上能夠滑動; 前端凹部,所述前端凹部與所述芯軸接合并限制所述保護膜向前端側的移動; 后端凹部,所述后端凹部與所述芯軸接合并限制所述保護膜向后端側的移動; 所述保護膜的前端通過所述前端凹部覆蓋,所述保護膜的后端通過所述后端凹部覆至JHL 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螺旋體,所述前端螺旋體纏繞于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從所述芯軸的前端延伸到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 前端擋塊,在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所述前端擋塊將所述芯軸與所述前端螺旋體接合; 所述前端凹部由所述前端螺旋體的后端部和所述前端擋塊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進導線包括: 后端螺旋體,所述后端螺旋體纏繞于所述芯軸的外周,并從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延伸到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前端側的位置; 后端擋塊,在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更接近后端側的位置,所述后端擋塊將所述芯軸與所述后端螺旋體接合; 所述后端凹部由所述后端螺旋體的前端部和所述后端擋塊形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 從所述后端凹部至所述前端凹部,所述芯軸的直徑減??; 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間隙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空隙大。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 從所述后端凹部至所述前端凹部,所述芯軸的直徑減?。? 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前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間隙比所述保護膜的所述后端與所述芯軸之間的空隙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所述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所述推進部的作用。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所述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所述推進部的作用。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所述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所述推進部的作用。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推進導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后端凹部起到作為將所述支架輸送到目標部位的所述推進部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F2/95GK104127949SQ20131074135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西岸誠 申請人: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