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胃腸道疾病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胃炎,胃潰瘍、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癥等。多數(shù)疾病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如暴飲暴食或者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飲食過冷或過熱食物等。祖國醫(yī)學認為胃腸部疾病屬“胃脘痛”、“肝胃氣痛”、“心痛”、“吞酸”等范疇,其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機是胃氣失和、氣機不利、胃失濡養(yǎng)、 脾胃氣虛等,常涉及多個臟腑。屬實證者,根據(jù)“腑通為用”的原則,用調(diào)中理氣蕩滌積滯, 和胃助化等清法;屬虛證者,根據(jù)“虛則補之”的治則,運用健脾益氣、溫中散寒、調(diào)補氣血、 養(yǎng)陰增液等諸法。具體用藥要注意照顧脾胃特性。脾宜升麗惡濕,理脾多用辛燥理氣之藥。 但胃宜降而喜柔潤,多用養(yǎng)陰降胃氣之藥,但不要黍降過甚,有礙脾氣之升。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胃腸部疾病多因消化道內(nèi)受胃液、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及所浸范圍的膜層、薄膜下層,甚至肌層和漿膜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發(fā)生的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其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腸易激綜合癥(IBQ是一種以腹部不適和排便習慣改變?yōu)樘卣鞯奈改c功能性疾病,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患,是指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作而未見形態(tài)學和生化異常改變的癥候群。IBS發(fā)病率高,并且長期困擾著患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耗費大量的醫(yī)療資源。近年來,臨床上對胃病的治療,中醫(yī)注重辨證分析,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健脾益氣、和胃助運、清熱化濕、滋陰益胃及斂瘡生肌等法;西醫(yī)則以H2受體阻滯劑、質(zhì)子泵抑制劑為主,輔以一些粘膜保護劑。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內(nèi)使?jié)冇洗_有較好療效, 但潰瘍易復發(fā)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消化性潰瘍愈合后,70%-80%的患者可在1年內(nèi)復發(fā)?,F(xiàn)代醫(yī)學目前尚缺乏抗?jié)儚桶l(fā)的有效藥物。因此中醫(yī)藥用以提高潰瘍愈合后的質(zhì)量, 減少潰瘍復發(fā)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領域?,F(xiàn)代醫(yī)學治療胃腸部疾病常采用(1)抑酸劑,中和已分泌的胃酸,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2)抑酸劑,抑制胃酸的分泌,它作用于胃酸分泌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使胃酸分泌減少;(3)胃粘膜保護劑、抑菌劑等,可以減少胃潰瘍的發(fā)病率。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幽門螺旋桿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此外,抗酸治療用藥一般采用組胺受體拮抗劑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常見的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潘托拉唑等,但其引起的不良反應明顯且復發(fā)率較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該藥物療效明確,毒副作用小,攜帶與服用方便。
本方由黃連、吳茱萸、白芍和甘草組成,具有疏肝理脾、清熱和胃的功效。主治肝脾不和所致的胃痛、吞酸、腹痛以及泄瀉等?,F(xiàn)代用于消化系統(tǒng)的治療,效果卓著。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清胃中郁火。配吳茱萸可理氣止嘔,用于肝火犯胃的脅痛口苦,嘔吐吞酸。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經(jīng),養(yǎng)血斂陰,疏肝止痛。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用于補脾益氣,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等。自古以來左金丸常被用于胃腸部疾病的治療,左金丸由黃連、吳萸組成,用于治療反流性食道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等療效顯著。戊己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黃連、吳茱萸和白芍組成,為疏肝理脾、清熱和胃的有效名方。主治肝脾不和所致的胃痛、吞酸、腹痛以及泄瀉等,現(xiàn)代用于消化系統(tǒng)的治療尤其是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卓著。本發(fā)明在左金丸與戊己丸的基礎上,對其組方進行調(diào)整,并添加甘草促進胃腸道疾病的治療?,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幽門螺旋桿菌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抗胃潰瘍作用。吳茱萸有鎮(zhèn)吐、鎮(zhèn)痛、制止胃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抗菌等作用,對幽門螺旋桿菌低度敏感,與黃連配伍,可顯著抑制胃酸分泌,防止?jié)冃纬伞0咨志哂薪獐d、抗菌、抗炎、預防消化系統(tǒng)潰瘍,以及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甘草有抗炎和抗變態(tài)反映的功能,在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其制劑能促進胃腸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長上皮細胞壽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甘草中所含黃酮類成分具有消炎、解痙和抗酸作用等。本發(fā)明藥物由黃連、吳茱萸、白芍、甘草組方,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顯示,黃連提取物主要成分小檗堿可以顯著抑制CaCl2所致的大鼠結腸平滑肌慢波和收縮運動的加強,吳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對蓖麻油引起的小腸刺激性腹瀉次數(shù)亦有減少傾向,芍藥中芍藥苷對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痙作用,甘草酸可以調(diào)節(jié)平滑肌的舒張。此四味藥物配伍達到藥物應用的取長補短、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的發(fā)生,對IBS的治療起到良好的作用。本發(fā)明是這樣來實現(xiàn)的,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甘草5-15份、吳茱萸3-15份、黃連 5-15份、白芍5-15份。制劑的劑型為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制劑、糖漿劑、滴丸劑、丸劑。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藥效安全穩(wěn)定,治愈率高,可用于常規(guī)的制備工藝,適合于規(guī)?;I(yè)生產(chǎn)。
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藥物還按照如下制備方法制成
處方為甘草(炙)10-14份、吳茱萸(制)10-15份、黃連10-14份、白芍(炒)10-14份。采用6 10倍量60 90%乙醇回流廣3次,每次Hh或用6 10倍量水提取廣3次, 第次提取IH按照常規(guī)制劑方法制成藥劑學上可以接受的中藥制劑,如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制劑、糖漿劑、滴丸劑、丸劑、散劑等。本發(fā)明藥物可按照如下制備方法制成
處方1 甘草(炙)6-10份、吳茱萸(制)5-10份、黃連6-10份、白芍(炒)6-10份。藥材以6 10倍量水提取廣3次,每次提取廣2h,或用50% 70%乙醇濃度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廣3次,每次提取廣2 h,加醇量依次為藥材量的6 10倍。后分別加輔料制成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制劑、糖漿劑、滴丸劑、丸劑等。本發(fā)明藥物可按照如下制備方法制成
處方吳茱萸3-10份、甘草5-15份、黃連5-15份、白芍5_15份。藥材以6 10倍量水提取廣3次,每次提取廣2h,或用6 10倍量50% 70%乙醇濃度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廣3次,每次提取廣2 h,也可以是水提后醇沉或是上大孔樹脂精制后濃縮、干燥、粉碎后分別加輔料制成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制劑、滴丸劑、丸劑等。本發(fā)明的主要藥效學研究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實驗進一步闡述了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這些實驗包括了本發(fā)明藥物的藥效學實驗。藥效學研究一
本發(fā)明藥物對無水乙醇致小鼠胃潰瘍的影響 1.材料
1. 1藥物及試劑鹽酸雷尼替丁膠囊(批號1003261海南海神同洲制藥有限公司);吳茱萸飲片、黃連飲片、白芍飲片(批號110122江西敦壽堂國藥有限公司);吳茱萸總堿提取物、黃連生物堿、芍藥苷(購于南京澤朗植提),5-HT鹽酸鹽對照品(批號111656-200401),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1. 2實驗動物=KM小鼠,雌雄各半,重量18 22g。許可證號SCXK (贛)2005-0001, 由江西中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
取KM小鼠60只,各組動物在同一條件下適應性喂養(yǎng)一周,按照隨機性原則分為10組, 每組10只,分別為空白對照組,模型對照組、戊己方煎煮液組,本發(fā)明藥物煎煮液組,戊己方提取物組,鹽酸雷尼替丁膠囊組??瞻讓φ战M灌胃給予蒸餾水20ml ^kg-1,其他組分別按照上述劑量灌胃給藥,連續(xù)7d,第6天給藥后,小鼠禁食M h,自由飲水,第7天,每組均正常給藥,給藥30 min后每組分別灌胃給予無水乙醇(0. 2 ml/20g), 1 h后頸椎脫臼處死小鼠。以上各組小鼠剖腹,游離胃,沿胃大彎剪開,用生理鹽水沖去內(nèi)容物,置于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10 min后,取出展平,各組光鏡下觀察胃黏膜的組織學變化,并按Guth標準計算潰瘍指數(shù)和抑制率按潰瘍或糜爛面積大小給予計分①每3個點狀潰瘍(黏膜缺損小于1 mm或者出血性糜爛小點,稱點狀潰瘍)計1分。②條狀出血以游標卡尺測量潰瘍的最大長徑和垂直于最大長徑的最大寬徑,二者的乘積即為潰瘍指數(shù)。寬為Imm者每毫米長為1分; 2 mm寬者每毫米長為2分;3 mm寬者每毫米長為3分。潰瘍抑制率(%)=(平均模型組潰瘍指數(shù)一平均實驗組潰瘍指數(shù))/平均模型組潰瘍指數(shù)X100%
3實驗結果與分析
空白組胃黏膜光整完好,呈淡紅色,無充血、水腫、糜爛等。模型組漿膜面造模處有黃色炎性分泌物與周圍組織粘連,竇前壁黏膜面可見明顯潰瘍,大體為圓形或橢圓形,中心色蒼白,表面覆以灰白色苔,邊界清楚,周圍黏膜膜充血水腫,部分標本有多個潰瘍點或潰面。戊己丸煎煮液組漿膜面少粘連,胃黏膜表面損傷較小,絕大部分保護效果較佳,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甘草5-15份、吳茱萸 3-15份、黃連5-15份、白芍5-15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其特征是制劑的劑型為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制劑、糖漿劑、滴丸劑、丸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甘草5-15份、吳茱萸3-15份、黃連5-15份、白芍5-15份。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藥效安全穩(wěn)定,治愈率高,可用于常規(guī)的制備工藝,適合于規(guī)?;I(yè)生產(chǎn)。
文檔編號A61P1/04GK102178771SQ20111009673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喻文球, 朱衛(wèi)豐, 楊明, 王森, 管詠梅, 肖靜, 閆明, 陳麗華 申請人:江西中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