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治療動物疾病的中藥湯劑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泄瀉是指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而言。中獸醫(yī)認為,泄瀉的發(fā)生,主要由于濕勝與脾胃功能失調(diào),而致清濁不分,水谷混雜,并走大腸而成。 而濕熱泄瀉,除有泄瀉的主證外,還伴有明顯的濕熱癥狀。目前,國內(nèi)外治療馬的濕熱泄瀉的藥物雖然很多,但大多為西藥,具有毒副作用大、藥物殘留、污染環(huán)境,且治療成本高、效果不夠理想等缺點。馬的濕熱泄瀉,表現(xiàn)為泄瀉時,伴有輕度的腹痛,患馬弓腰,肌肉震顫,刨蹄,糞便呈粥樣或水樣,氣味腥臭,糞便中混有粘液、血液和脫落的粘液組織,有的混有膿液,瀉后疼痛減輕,口鼻及四肢微熱,尿短赤,苔黃膩,脈濡滑而數(shù),發(fā)病多在夏秋時節(jié)。病機分析馬的腸中有熱,故瀉下急迫,濕熱互結(jié)故瀉而不爽、糞便腥臭,體熱、口渴、尿短赤為濕熱下注之象,苔黃膩、脈濡滑而數(shù)均為濕熱內(nèi)盛之象。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療馬濕熱型泄瀉上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取材容易、制備方便、減少藥物殘留及毒副作用,且價格低廉療效較高的治療馬濕熱泄瀉的湯劑藥物。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25-45份、黃芩15-35 份、黃連15-35份、白頭翁25-45份、馬齒筧20-40份、白術(shù)(炒)20-40份、白芍(炒)20-40 份、茯苓25-45份、車前15-35份、葛根25-45份、木香25-45份、陳皮25-45份、炙甘草20-40 份。優(yōu)選的重量組份為銀花45份、黃芩35份、黃連35份、白頭翁45份、馬齒筧40份、白術(shù)(炒)40份、 白芍(炒)40份、茯苓45份、車前35份、葛根45份、木香45份、陳皮45份、炙甘草40份;或為銀花25份、黃芩15份、黃連15份、白頭翁25份、馬齒筧20份、白術(shù)(炒)20份、 白芍(炒)20份、茯苓25份、車前15份、葛根25份、木香25份、陳皮25份、炙甘草20份;或為銀花35份、黃芩25份、黃連25份、白頭翁35份、馬 齒筧30份、白術(shù)(炒)30份、 白芍(炒)30份、茯苓35份、車前25份、葛根35份、木香35份、陳皮35份、炙甘草30份;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湯劑,是由下述方法制備1)按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原料配比稱取各組份,粉碎后,加水浸泡30-40分鐘;2)將浸泡好的原料冷凍至全部凍結(jié);3)用頻率為20-30KHZ超聲波儀,超聲至原料融化;4)放入煎煮鍋內(nèi),煎煮20-25分鐘,濾除去藥渣,取濾液。所述的加水浸泡,加水量為各組份總重量的9倍。
所述的濾液含生藥0. 24-0. 26g/ml。本發(fā)明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黃連、黃芩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堅陰止利之功為君;白芍酸寒,為治痢的要藥,有安中止痛、斂陰養(yǎng)血之功;銀花甘寒,清熱解毒,常與黃芩、白芍為伍治療熱毒泄瀉,兼有宣散作用;白頭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入血分而涼血止瀉,尤其善清胃腸濕熱,是治療濕熱泄瀉的要藥共為臣藥;馬齒筧、茯苓、 車前清熱解毒、健脾祛濕止瀉;葛根甘辛而涼,主入陽明經(jīng),與銀花配伍外解肌表之邪,內(nèi)清陽明之熱,并生發(fā)脾胃清陽而止瀉生津,使表解里和;白術(shù)甘苦而溫,補脾燥濕以扶土虛,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與木香調(diào)暢中焦脾胃氣機,氣行則痛止,且和白術(shù)配伍可用于中氣不和所出現(xiàn)的泄瀉共為佐藥。炙甘草甘緩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成清熱燥濕止瀉之劑。制方特點本方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瀉并用,兼以調(diào)暢氣機,祛除表邪,表里兼治。上述藥物經(jīng)有機組合,辯證配伍和相互輔佐,增強了該方清熱燥濕止瀉的功效,從而達到治愈馬濕熱泄瀉的目的。采用本發(fā)明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制得的中藥湯劑效果更加明顯,從而達到治愈馬濕熱泄瀉的目的。治愈率83. 93%,有效率 100%。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重量組份銀花45份、黃芩35份、黃連35份、白頭翁45份、馬齒筧40份、白術(shù) (炒)40份、白芍(炒)40份、茯苓45份、車前35份、葛根45份、木香45份、陳皮45份、炙甘草40份;按總藥量的9倍加入水,既4815份水,煎煮后成2247份藥液,既每毫升藥液含生藥約0. 24克。實施例2重量組份銀花25份、黃芩15份、黃連15份、白頭翁25份、馬齒筧20份、白術(shù) (炒)20份、白芍(炒)20份、茯苓25份、車前15份、葛根25份、木香25份、陳皮25份、炙甘草20份;按總藥量的9倍加入水,既2475份水,煎煮后成1039. 5份藥液,既每毫升藥液含生藥約0. 26克。實施例3重量組份銀花35份、黃芩25份、黃連25份、白頭翁35份、馬齒筧30份、白術(shù) (炒)30份、白芍(炒)30份、茯苓35份、車前25份、葛根35份、木香35份、陳皮35份、炙甘草30份;按總藥量的9倍加入水,既3645份水,煎煮后成1530. 9份藥液,既每毫升藥液含生藥約0. 26克。實施例4按實施例1、2或3配比稱重,放入中藥煎煮鍋內(nèi),按配比量加水,煎煮前先浸泡35分鐘;使原料充分濕潤后,撈出原料;放入-10°C冰柜內(nèi)冷凍至全部結(jié)凍;再用頻率為 20-30KHZ超聲波儀,超聲至原料融化;再放回煎煮鍋內(nèi),加熱煮沸,保持溫度,煎煮20分鐘, 除渣,取濾液,濾液既為湯劑。其中實施例1加水4515份,濃縮濾液至2247份;實施例2加水2475份,濃縮濾液至1039. 5份;實施例3加水3645份,濃縮濾液至1530. 9份;實驗例服用方法1、藥量將實施例1、實施例4制得的濃縮藥液,按4. 5ml/kg體重分兩次灌服;將實施例2、實施例4制得的濃縮藥液,按2. lml/kg體重分兩次灌服;將實施例3、實施例4制得的濃縮藥液,按3. 06ml/kg體重分兩次灌服;。2、服藥時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在飼喂后兩小時灌服。3、藥溫控制40-50 V溫服。禁忌事項治療服藥期間對患馬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證充足的飲水,喂給柔軟易消化的飼料。療效標準治療馬濕熱泄瀉的湯劑藥物治療馬的濕熱泄瀉,療效判定主要依據(jù)濕熱型泄瀉癥狀是否消失。服藥3天為一個療程,具體療效分為三級治愈馬的濕熱型泄瀉癥狀全部消失;好轉(zhuǎn)馬的濕熱型泄瀉癥狀部分消失;無效馬的濕熱型泄瀉癥狀無明顯改善。本人在1995-2007年的十余年間,在某賽馬會、某車馬儀仗隊共治療各種馬匹的濕熱型泄瀉56例,治療一個療程,其中治愈47例,好轉(zhuǎn)9例,治愈率83. 93 %,有效率100 %。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25-45份、黃芩15-35 份、黃連15-35份、白頭翁25-45份、馬齒筧20-40份、白術(shù)(炒)20-40份、白芍(炒)20-40 份、茯苓25-45份、車前15-35份、葛根25-45份、木香25-45份、陳皮25-45份、炙甘草20-40 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45份、黃芩35份、黃連35份、白頭翁45份、馬齒筧40份、白術(shù)(炒)40份、白芍(炒)40份、茯苓45份、車前35份、葛根45份、木香45份、陳皮45份、炙甘草40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25份、黃芩15份、黃連15份、白頭翁25份、馬齒筧20份、白術(shù)(炒)20份、白芍(炒)20份、茯苓25份、車前15份、葛根25份、木香25份、陳皮25份、炙甘草20份。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35份、黃芩25份、黃連25份、白頭翁35份、馬齒筧30份、白術(shù)(炒)30份、白芍(炒)30份、茯苓35份、車前25份、葛根35份、木香35份、陳皮35份、炙甘草30份。
5.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湯劑,是由下述方法制備1)將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粉碎后,加水浸泡30-40分鐘,;2)將浸泡好的原料冷凍至全部凍結(jié);3)用頻率為20-30KHZ超聲波儀,超聲至原料融化;4)放入煎煮鍋內(nèi),煎煮20-25分鐘,濾除去藥渣,取濾液。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水浸泡,加水量為各組份總重量的9倍。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液含生藥 0. 24-0. 26g/ml。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馬濕熱泄瀉的中藥組合物,它的重量組份為銀花、黃芩、黃連、白頭翁、馬齒筧、白術(shù)(炒)、白芍(炒)、茯苓、車前、葛根、木香、陳皮、炙甘草組成,上述藥物經(jīng)有機組合,辯證配伍和相互輔佐,增強了該方清熱燥濕止瀉的功效,從而達到治愈馬濕熱泄瀉的目的,治愈率83.93%,有效率100%。采用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制得的中藥湯劑效果更加明顯。
文檔編號A61P1/12GK102178768SQ20111009017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崔煥忠, 張加力, 張媛, 張輝, 楊曉潔, 溫偉, 王丹, 王開, 趙 權(quán), 趙立峰, 金海林, 高炳林, 黃海龍 申請人: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