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管導管的改進,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 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利用氣管導管插入人體氣管建立人工氣造是臨床麻醉、急救治療中常用的方法。 插管時為減輕病人的痛苦,往往需要實施氣管內表面麻醉。目前醫(yī)院使用的氣管導管,主 要由導管、環(huán)形氣囊和充氣管構成,環(huán)形氣囊套設在導管上,充氣管與環(huán)形氣囊的內腔相連 通。使用時僅能對病人進行單次氣管內表面麻醉,而單次內表面麻醉僅能作用20 40分 鐘,對于處在手術蘇醒階段或者需要長時間留置氣管導管的病人,需進行二次麻醉,增加了 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延長了手術時間。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受藥面均勻、能夠持續(xù)地進行麻醉的 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由 導管、環(huán)形氣囊和充氣管構成,在導管前端設有通氣孔,導管的后端為呼吸機接嘴,充氣管 的管腔的一端與環(huán)形氣囊的囊腔相連通,另一端設有充氣閥門,其特征在于在導管的側壁 外表面上纏繞上螺旋管,螺旋管的后端設有注液閥門,在螺旋管的外壁上設有等距排列的 注藥孔,在螺旋管的外側以及導管的外側包有吸濕棉布層,環(huán)形氣囊固定在吸濕棉布層的 外表面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xiàn)有的氣管導管相比,由于采用螺旋管和吸濕棉 布層進行施藥,使用方便,可以使與之接觸的氣管粘膜得到充分的麻醉,保證氣管內表面受 藥的連續(xù)性,能夠降低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為病人的急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局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制作本實用新型。該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由導管1、環(huán)形氣囊2和 充氣管3構成,在導管1前端設有通氣孔4,導管1的后端為呼吸機接嘴9,充氣管3的管腔 的一端與環(huán)形氣囊2的囊腔相連通,另一端設有充氣閥門5,其特征在于在導管1的側壁外 表面上纏繞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設有注液閥門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設有等距排 列的注藥孔7,在螺旋管6的外側以及導管1的外側包有吸濕棉布層8,環(huán)形氣囊2固定在 吸濕棉布層8的外表面上,使用時,通過充氣閥門5將環(huán)形氣囊2內充滿氣,使病人氣管內 表面與之緊密相接,防止導管1在病人氣管內滑動,通過注液閥門10往螺旋管6中灌注微
3量的麻醉藥液,使麻醉藥液通過注藥孔7緩慢滲透到吸濕棉布層8上,吸濕棉布層8能夠將 麻醉藥液均勻分散,使與之接觸的氣管粘膜得到充分的麻醉,同時避免麻醉藥液成滴滴入 病人氣管內,引起病人嗆咳。
權利要求一種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由導管(1)、環(huán)形氣囊(2)和充氣管(3)構成,在導管(1)前端設有通氣孔(4),導管(1)的后端為呼吸機接嘴(9),充氣管(3)的管腔的一端與環(huán)形氣囊(2)的囊腔相連通,另一端設有充氣閥門(5),其特征在于在導管(1)的側壁外表面上纏繞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設有注液閥門(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設有等距排列的注藥孔(7),在螺旋管(6)的外側以及導管(1)的外側包有吸濕棉布層(8),環(huán)形氣囊(2)固定在吸濕棉布層(8)的外表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由導管(1)、環(huán)形氣囊(2)和充氣管(3)構成,在導管(1)前端設有通氣孔(4),導管(1)的后端為呼吸機接嘴(9),充氣管(3)的管腔的一端與環(huán)形氣囊(2)的囊腔相連通,另一端設有充氣閥門(5),其特征在于在導管(1)的側壁外表面上纏繞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設有注液閥門(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設有等距排列的注藥孔(7),在螺旋管(6)的外側以及導管(1)的外側包有吸濕棉布層(8),環(huán)形氣囊(2)固定在吸濕棉布層(8)的外表面上。該可持續(xù)麻醉的氣管導管,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使用方便、受藥面均勻、能夠持續(xù)地進行麻醉。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1744048SQ201020293429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劉萍, 張強 申請人: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