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特別是一種適用于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shù):
燒傷、燙傷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雖然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燒傷藥有很多種,其主要 功能多是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使用雖也方便,療效也明顯,但大多都只適用于小 面積的輕度燒傷,不適用于大面積燒、燙傷,且對于大面積燒、燙傷而言,使用市場上銷售的 一般的燒傷藥燒、燙傷創(chuàng)面容易殘留疤痕,而且治愈時間較長,同時用藥后創(chuàng)部止痛效果也 不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各種程度燒、燙傷的中藥配方,該配方能克服現(xiàn)有 的燒、燙傷藥物在治療時容易殘留疤痕、治愈時間長以及止痛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治療效果 好,且既適用于輕度、中度和重度燒、燙傷,又適合大面積燒、燙傷。該中藥配方以地榆、枯 礬、桅子、黃柏、冰片等中藥和香油為原料,將所選中藥加工成粉狀后同新鮮植物油均勻混 合制成。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配方,其特征 是由桅子、地榆、枯礬、黃柏、丹皮、血余炭、白芨、冰片、合歡皮9味中藥按照桅子8-12份、 地榆8-12份、枯礬10-15份、黃柏8-12份、丹皮7-13份、血余炭5-10份、白芨10-15份、冰 片10-15份、合歡皮8-12份的重量比與香油均勻混合配制而成。其主要制作過程為將桅 子、地榆、枯礬、黃柏、丹皮、血余炭、白芨、冰片、合歡皮9味中藥研磨成粉狀,用150目篩網(wǎng) 過篩后裝入潔凈的容器中與緩緩倒入的香油一起不停地攪拌至糊狀即可使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止血止痛效果好,用藥后幾分鐘,創(chuàng)面即可止血止痛;治療 時間短,經(jīng)長期試用一般輕度燒、燙傷用藥三至五天即可痊愈,中度燒傷七至十天可痊愈, 重度燒傷十五至二十天均可治愈,有效率和治愈率均為100%。使用方便,殺菌消炎,去腐生 肌,能有效防止和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和交叉感染,且無任何不良副作用;治愈后創(chuàng)面不留疤痕等 功效和優(yōu)點(diǎn)。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配方,主要由桅子10份、地榆2份、枯礬15 份、黃柏10份、丹皮12份、血余炭8份、白芨12份、冰片15份、合歡皮10份按上述方法制 成。使用時根據(jù)患者受傷面積的大小,取出適量糊狀成品藥涂于患處,一日三至四次,涂藥 后能夠立即止痛,并且使淋巴液及體液滲透明顯減少,從而有效減少脫水現(xiàn)象。經(jīng)過對數(shù)千 例輕重?zé)齻颊咧委煟瑳]有發(fā)現(xiàn)一例患者發(fā)生感染,全部治愈,極大地方便了患者,減輕了 患者的痛苦和經(jīng)濟(jì)負(fù)擔(dān)。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配方,其特征是由桅子、地榆、枯礬、黃柏、丹皮、血余 炭、白芨、冰片、合歡皮9味中藥按照桅子8-12份、地榆8-12份、枯礬10-15份、黃柏8_12 份、丹皮7-13份、血余炭5-10份、白芨10-15份、冰片10-15份、合歡皮8_12份的重量比與 香油均勻混合配制而成,其主要制作過程為將桅子、地榆、枯礬、黃柏、丹皮、血余炭、白芨、 冰片、合歡皮9味中藥研磨成粉狀,用150目篩網(wǎng)過篩后裝入潔凈的容器中與緩緩倒入的香 油一起不停地攪拌至糊狀即可使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燒傷和燙傷的中藥配方,其特征是中藥成分最佳 配比為桅子10份、地榆2份、枯礬15份、黃柏10份、丹皮12份、血余炭8份、白芨12份、 冰片15份、合歡皮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各種程度燒、燙傷的中藥配方,該配方能克服現(xiàn)有的燒、燙傷藥物在治療時容易殘留疤痕、治愈時間長以及止痛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治療效果好,且既適用于輕度、中度和重度燒、燙傷,又適合大面積燒、燙傷。該配方的特征是由梔子、地榆、枯礬、黃柏、丹皮、血余炭、白芨、冰片、合歡皮9味中藥按照梔子8-12份、地榆8-12份、枯礬10-15份、黃柏8-12份、丹皮7-13份、血余炭5-10份、白芨10-15份、冰片10-15份、合歡皮8-12份的重量比與香油均勻混合配制而成。治療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為100%。使用方便,殺菌消炎,去腐生肌,能有效防止和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和交叉感染,且無任何不良副作用;治愈后創(chuàng)面不留疤痕等功效和優(yōu)點(diǎn)。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2068614SQ20091023093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史海霞 申請人:史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