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發(fā)明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來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疑難病癥。由多種原因、多種病理類型組成,原發(fā)于腎小球的一組疾病,其病理改變系腎小球炎癥性損害,多有急性腎炎病史。臨床特點為病程長,可以有一段時間的無癥狀期,呈緩慢進行性病程。慢性腎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病程長,治療難,屬中醫(yī)“水腫”、“風水”、“虛勞”等病癥范疇,是青壯年常見多發(fā)病,據有關文獻報道,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我國約占1/10000,而在引起終末期慢性腎衰的各種病因中,慢性腎炎占首位,約占64.1%。臨床上有浮腫、蛋白尿、血尿等主要癥狀,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多數(shù)病人都轉為慢性腎功能不全,預后不佳。
對慢性腎炎的治療,目前就總體來說,中醫(yī)應該優(yōu)于西醫(yī),西醫(yī)學對慢性腎炎尚無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因為西醫(yī)多采用激素療法,但激素對病情的掩蓋性較強,副作用明顯1、身體發(fā)胖;2、可以引起骨質疏松,引發(fā)股骨頭壞死;3、身體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質類固醇征、消化道潰瘍、電解質紊亂等等。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都對性功能有一定的影響。長時間、大劑量使用強的松等皮質激素會加重性功能的障礙程度。幾乎所有免疫抑制劑都能使睪丸萎縮、卵巢損害,導致生精功能降低或消失、性欲消失、陽痿。中醫(yī)則就不然,一方面中醫(yī)藥辨證治療本病療效明顯,不易復發(fā),另一方面,無痛苦、無毒副作用、費用低。
慢性腎炎是西醫(yī)的病名,中醫(yī)沒有此病名,也沒有與之相對應可以概括這一疾病的病名。目前多采取西醫(yī)辯病,中醫(yī)辯證的方法來研究腎臟病(包括慢性腎炎),也就是西醫(yī)明確其診斷,中醫(yī)探討其治療方法(辯證施治)。當然,也有學者致力于一元化研究,將腎炎歸于“腎風病”的范疇。中醫(yī)各家對慢性腎炎病機的認識大多數(shù)比較一致。認為慢性腎炎病因有兩方面,一是余邪未盡,正氣耗損,多為急性腎炎;一是素體失調,內生諸邪或勞損傷正??傊?,正虛邪實是本病病因病理的兩個方面。正虛以氣虛(氣陽不足)、陽虛(脾腎陽虛)、陰虛(肝腎陰虛),邪實主要為混濁、濕熱、血瘀。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多為正虛外邪入侵,或濕熱內陰,感受外侵,內外相引,肺失宣肅,水道失調,病情加重。慢性腎炎表現(xiàn)的水腫,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風水泛濫,肺失宣肅,不能通調水道,多為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其中又有偏風熱、風寒、正虛邪實之不同;二是水濕內阻,脾失健運,水邪泛溢肌膚,或混濁郁久化熱,而為濕熱之變;三是脾氣不足,陽虛失運,不能運化水濕或腎陽亦虛,脾腎陽虛,不能溫化水濕,水邪泛于肌膚而形成水腫。慢性腎炎的蛋白尿,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因腎主藏精,脾主升清,若腎虛則封藏不固而精微外泄,脾虛則清不升,精微下注,而導致蛋白尿。但近來越來越多學者發(fā)現(xiàn),許多蛋白尿與濕熱蘊郁,熱不得泄,傷及血分,血絡受損,而精微外泄,變生尿蛋白。慢性腎炎高血壓多為肝腎不足,陰虛陽亢,或陰陽俱損,亦有學者強調濕阻血閼,濁閼內盛之因素不可忽視。慢性腎炎血尿的產生亦有3方面因素,一為脾腎不足,氣不攝血,血溢脈外,進入尿中;二為肝腎不足,陰虛火旺,虛火傷絡,血入尿中;三為濕熱內阻,郁而化火,熱傷血絡,絡傷血溢,進入尿中。中醫(yī)治療慢性腎炎的方法多達20余種,有的綜合多法施治,有些以一法為主,結合它法輔助治療。現(xiàn)將目前采用的治法歸納如下 1)祛邪法主要有利水、化濕、清熱、解毒、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等。因之又派生出許多治法。
①宣肺利水法用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水腫較盛,伴發(fā)熱、惡寒、咳嗽等肺衛(wèi)之證。偏風寒者,用宣肺疏風散寒利水方法,越婢湯為主方;偏風熱者用疏風清熱,宣肺利水法,可選用麻黃連翅赤小豆湯。
②健脾利水法用于慢性腎炎見前脾虛證者,表現(xiàn)為水腫,下肢為劇,納呆、疲乏、便清,尿色白,面色萎黃,偏脾氣不足者,用防已黃芪湯,偏脾陽虛伴有四肢冷,畏寒者,用實脾飲。
③溫陽利水法用于慢性腎炎脾腎陽虛,水腫多較重,按之陷下,可選用濟生腎氣丸加上淡滲利水藥;若見水邪凌心射肺,可用真武湯配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④養(yǎng)陰利水法用于慢性腎炎陰虛水腫者,選用豬苓湯治療。
⑤活血利水法用于水腫伴有血瘀表現(xiàn)者,所謂瘀水交阻,血不利則為水之證。
⑥清熱利水法用于濕熱偏盛的水腫,表現(xiàn)為肢體浮腫,舌苔黃膩,尿色黃,脘腹脹滿,大便不爽等。
⑦攻逐利水法用于體質尚壯實,腫勢較盛,一般利水消腫藥無效,此法不可多用,否則易傷正氣,導致病情惡化,某些峻下逐水藥有損腎臟之虞,不可用之。
⑧清熱解毒法用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或濕熱蘊結成毒,見于咽喉紅腫,舌紅苔黃等,可用甘黃等,可用甘露消毒丹等。
⑨化濕祛邪濕偏盛者,在上焦為主用宣化法,選用三仁湯,在中焦者用疏化法,選用藿樸夏苓湯;在下焦者用淡滲利水法,選用茯苓導水丸。濕熱俱重者用清熱化濕,用王氏連樸飲;寒濕者用溫化寒濕法,可用理中湯加減。挨風者,用疏風化濕,連用羌活勝濕湯等。
⑩活血化瘀法慢性腎炎瘀血征象明顯者,可用活血化瘀法為主治療,選用益腎湯(桃紅四物湯去地黃加丹參、益母草、銀化、白茅根等)。熱毒亦重者,采用解毒活血法,上方中重用板籃根、紫花地丁等。
2)扶正法主要根據臨床表現(xiàn),治療慢性腎炎虛損表現(xiàn)突出者。
①益氣法用于慢性腎炎氣虛證。若見肺氣不足,衛(wèi)表不固,反復感冒者,用益肺固表法,可用玉屏風散治療;若見食少納呆,大便不調,脾氣不足者,用健脾益氣法,可以參苓白術散或四君子湯治療。若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腎氣不足者,用補腎氣法,可用左歸丸。
②溫陽法用于慢性腎炎陽虛證。如脾陰虛,可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如腎陽虛者可用桂附八味丸治療。若心陽亦不振者,可用四逆湯、參附泌合炙甘草湯等治療。
③養(yǎng)陰法慢性腎炎見陰虛為主者。若見肺陰不足,口咽干燥,易發(fā)風熱感冒者,用養(yǎng)陰潤肺法,可選用桑杏湯、養(yǎng)陰清肺湯等治療。若見腎陰不足,口偏干,腰酸耳鳴,舌質干紅,脈細者,用滋陰補腎法,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若見肝腎不足者,陰虛陽亢,血壓偏高者,用鎮(zhèn)肝熄風湯,若血壓不高者,可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若見肺腎陰虛者,用麥味地黃丸(麥冬、五味子加上六味地黃丸)。
④補血法用于慢性腎炎伴有貧血等血虛表現(xiàn)者,當參合補血治療,方知四物湯等。
⑤雙補法實際上慢性腎炎的虛損表現(xiàn),由于病程長,雖有單一的氣、血、陰、陽不足和表現(xiàn),但往往表現(xiàn)出氣陰雙虧,氣血不足,甚則陰陽俱虛的證候。根據目前報道,慢性腎炎中氣陰兩虛證較為多見,治療亦以益氣養(yǎng)陰方法,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加入參、麥冬等治療。氣血雙虧,氣虛血弱者,可用歸脾湯治療。陰陽俱虛,多見于慢性腎炎病情較重,屬虛損重證,可以滋陰助陽、陰陽雙補之法,用左歸飲合右歸飲化栽治療。
總之,慢性腎炎的中醫(yī)治法,根據各家報道,幾乎遍用中醫(yī)大部分治法,但各地經驗尚無規(guī)律性,即意見分歧較大,也反映了在慢性腎炎治療過程中,探索性的經驗較多,尚未形成一個定式,推廣應用比較困難。當然,也從某一側面反映出慢性腎炎的復雜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所述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人參8~35、黃芪15~50、白術1~10、茯苓1~10、澤瀉1~10、清半夏8~35、羌活4~16、獨活4~16、防風4~16、柴胡1~10、黃連1~8、白芍4~16、陳皮4~15、炙甘草8~35、生姜1~10和大棗5~20。
優(yōu)選為人參12~20、黃芪20~40、白術3~8、茯苓3~8、澤瀉3~8、清半夏12~20、羌活5~12、獨活5~12、防風5~12、柴胡3~8、黃連2~6、白芍5~12、陳皮5~11、炙甘草12~20、生姜3~8和大棗7~15。
本發(fā)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人參、黃芪、茯苓、大棗加水煎煮,濾過,濃縮成稠膏; (2)其余藥材加水煎煮,同時收集揮發(fā)油保存,煎煮液濾過,濃縮; (3)冷卻至室溫,醇沉,靜置,濾過; (4)濾液濃縮,合并步驟(1)中稠膏,制粒; (5)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混勻。
其中步驟(1)中人參、黃芪、茯苓、大棗優(yōu)選加6~10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5(60-65℃)。
步驟(2)中所述的其余藥材優(yōu)選加8~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4(60-65℃)。
步驟(2)中采用本領域常用的方法收集揮發(fā)油。
步驟(3)中優(yōu)選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40%~80%,靜置時間為4~24小時。
步驟(4)中濾液優(yōu)選在溫度40~85℃、真空度0.07~0.12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5(60-65℃)。
步驟(4)中,物料優(yōu)選在干燥溫度60~100℃,霧化壓力0.1~0.3Mpa,噴霧頻率7.0~11.0Hz的條件下噴霧制粒。噴霧制粒選用常規(guī)的輔料如羥丙基淀粉、糊精等。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與藥學上可接收的載體,例如填充劑如淀粉、微晶纖維素等;粘合劑如維生素衍生物、淀粉等;崩解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等,通過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等口服給藥的方式服用。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次,療程為2個月或遵醫(yī)囑。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升陽補脾,益腎化濕,利水消腫,用于治療慢性腎炎之脾虛濕盛癥;癥見血尿,蛋白尿,水腫,周身乏力,畏寒肢冷,納少,便溏。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下面給出的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可以進一步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但下述實施例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本發(fā)明膠囊劑的制備 人參200g、黃芪200g、茯苓80g、大棗150g,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5(60-65℃)的稠膏。白術30g、澤瀉30g、清半夏200g、羌活50g、獨活50g、防風50g、柴胡80g、黃連20g、白芍50g、陳皮50g、炙甘草120g、生姜80g加8倍量水煎煮1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外保存。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5(60-65℃)的稠膏,放冷至室溫,加乙醇使含醇量為40%,攪拌均勻,靜置4小時,取上清液,溫度40℃、真空度0.07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05(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糊精的重量份比1∶1,物料干燥溫度60℃,霧化壓力0.1Mpa,噴霧頻率7.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混勻,裝入0號膠囊,制成1000g粒,即得。
實施例2本發(fā)明膠囊劑的制備 人參120g、黃芪400g、茯苓30g、大棗70g,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50(60-65℃)的稠膏。白術80g、澤瀉80g、清半夏120g、羌活120g、獨活120g、防風120g、柴胡30g、黃連60g、白芍120g、陳皮110g、炙甘草200g、生姜30g加水煎煮,第1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外保存,第2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5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80%,攪拌均勻,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溫度85℃、真空度0.12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50(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糊精的重量份比1∶3,物料干燥溫度100℃,霧化壓力0.3Mpa,噴霧頻率11.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混勻,裝入0號膠囊,制成1000g粒,即得。
實施例3本發(fā)明片劑的制備 人參80g、黃芪450g、茯苓90g、大棗50g,第1次加9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2、3次加6倍量水各煎煮3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3(60-65℃)的稠膏。白術10g、澤瀉10g、清半夏80g、羌活140g、獨活140g、防風140g、柴胡10g、黃連10g、白芍140g、陳皮140g、炙甘草80g、生姜10g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外保存,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3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0%,攪拌均勻,靜置15小時,取上清液,溫度50℃、真空度0.08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30(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糊精的重量份比1∶2,物料干燥溫度70℃,霧化壓力0.2Mpa,噴霧頻率10.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加入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50g,適量滑石粉,壓片,即得。
實施例4本發(fā)明片劑的制備 人參280g、黃芪150g、茯苓10g、大棗180g,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60-65℃)的稠膏。白術90g、澤瀉90g、清半夏280g、羌活40g、獨活40g、防風40g、柴胡90g、黃連70g、白芍40g、陳皮30g、炙甘草280g、生姜90g第1次加9倍量水煎煮2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外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50%,攪拌均勻,靜置18小時,取上清液,溫度50℃、真空度0.11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羥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2,物料干燥溫度70℃,霧化壓力0.25Mpa,噴霧頻率8.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加入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70g,適量滑石粉,壓片,即得。
實施例5本發(fā)明顆粒劑的制備 人參100g、黃芪180g、茯苓100g、大棗200g,第1次加7倍量水煎煮1小時,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3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0(60-65℃)的稠膏。白術20g、澤瀉20g、清半夏350g、羌活160g、獨活160g、防風160g、柴胡20g、黃連80g、白芍160g、陳皮150g、炙甘草350g、生姜10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為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0(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5%,攪拌均勻,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溫度70℃、真空度0.09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0(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羥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1,在物料干燥溫度90℃,霧化壓力0.15Mpa,噴霧頻率9.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混勻,即得。
實施例6本發(fā)明顆粒劑的制備 人參170.5g、黃芪341g、茯苓51.1g、大棗100g,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時,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2(60-65℃)的稠膏。白術51.1g、澤瀉51.1g、清半夏170.5g、羌活85.2g、獨活85.2g、防風85.2g、柴胡51.1g、黃連34.1g、白芍85.2g、陳皮68.2g、炙甘草17.05g、生姜5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為保存,第2、3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1小時濾過,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0%,攪拌均勻,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溫度60℃、真空度0.10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2(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羥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3,在物料干燥溫度80℃,霧化壓力0.2Mpa,噴霧頻率10.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混勻,即得。
實施例7本發(fā)明顆粒劑的制備 人參350g、黃芪500g、茯苓20g、大棗60g,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時,第2、3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25(60-65℃)的稠膏。白術100g、澤瀉100g、清半夏100g、羌活50g、獨活50g、防風50g、柴胡100g、黃連20g、白芍50g、陳皮50g、炙甘草100g、生姜20g加水煎煮,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時,同時收集揮發(fā)油另器保存,第2次加8倍量水各煎煮3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25(60-65℃)的稠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5%,攪拌均勻,靜置10小時,取上清液,溫度80℃、真空度0.11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25(60-65℃)的稠膏,與人參等稠膏混合均勻。取合并后浸膏與羥丙基淀粉的重量份比1∶2,在物料干燥溫度75℃,霧化壓力0.25Mpa,噴霧頻率10.0Hz,噴霧制粒,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溶入少量無水乙醇中,以盡可能少的量達到溶解為標準),混勻,即得。
實施例8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陽離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致家兔慢性腎炎的防治作用 取大耳白家兔56只,試驗前于恒溫觀察室24~27℃予飼養(yǎng)4周,取血測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取尿測定24小時尿蛋白定量。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地塞米松陽性藥組(0.05mg/kg)、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3、6、12g生藥/kg劑量組,共6組。除正常對照組外,每日耳靜脈注射C-BSA10mg/只,共5周,第6周劑量加倍,從免疫二周后開始口服給藥,連續(xù)6周。陽性對照藥地塞米松天津力生制藥廠提供,批號951007;雙氫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藥廠提供;阿司匹林西北合成制藥廠提供。
試驗結果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免疫前所有家兔尿蛋白定性為(-),個別(±)水平,24小時尿蛋白定量各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免疫二周后,尿蛋白定性逐漸增強,各組均不同程度地處于(+)~(++)水平,正常對照組始終為(-),個別為(±)水平。試驗結束時,24小時尿蛋白定量顯示,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3、6、12g生藥/kg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陽性藥地塞米松0.05mg/kg組亦有類似作用。見表1。
2.生化學檢查 未免疫前,各組生化學檢查,各項指標各組間未見有明顯差異。試驗結束后,各生化指標見表2。
肌酐給藥6周后,模型組肌酐值明顯高于正常組,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12g生藥/kg劑量組、地塞米松0.05mg/kg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具有明顯的降低作用。
尿素氮給藥6周后,模型組尿素氮明顯高于正常組,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3、6、12g生藥/kg劑量組及地塞米松0.05mg/kg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具有明顯的抑制尿素氮升高的作用。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用陽離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造成家兔慢性腎小球腎炎模型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陽性藥地塞米松亦有類似作用。
表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家兔(C-BSA)所致慢性腎炎尿蛋白的影響(
) △△△P<0.001(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與造型組比較) 表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家兔(C-BSA)所致慢性腎炎生化指標的影響(
) △△△P<0.001(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P<0.001(與造型組比較) 實施例9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Heymann腎炎的影響 選取Wistar種大鼠,雌雄兼用,體重170~200g,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同種免疫復合物(同種免疫復合物的制備,取Wistar種大鼠,擊昏后打開腹腔,自腎動脈插入針頭,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腎色轉白后,摘下腎臟,取腎皮質5克研成勻漿,與弗氏完全佐劑混勻成10ml,加生理鹽水20ml混合制成),兩周1次,每次2ml/只,約3~6次,直至出現(xiàn)蛋白尿,表明腎炎模型形成。參照大鼠24小時尿蛋白定量,分為模型對照組、陽性藥對照組(醋酸地塞米松0.07mg/kg)、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4、8、16g生藥/kg三個劑量組,連同正常對照組共6組,開始灌胃給藥,每天一次,連續(xù)四周,給藥容積均為1ml/100g體重,模型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5%CMC(羧甲基纖維素鈉)。
試驗結果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 表3結果表明,造型前各劑量組大鼠24小時尿蛋白定量無明顯差異。造型后各劑量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均明顯升高(與正常對照組比較),表明造型成功,并且尿蛋白持續(xù)升高4周以上。經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灌胃給藥四周治療后,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作用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4、8、16g生藥/kg劑量組均有明顯降低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陽性對照藥地塞米松亦有類似作用。
2.生化學檢查 表4結果表明,造型后大鼠血清尿素氮比造型前明顯升高,肌酐無明顯影響。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治療后對尿素氮和肌酐未有明顯影響(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以上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Heymann腎炎模型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但對血清肌酐、尿素氮無明顯影響。陽性對照藥地塞米松亦有類似作用。
表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Heymann腎炎尿蛋白總量的影響(
) n動物數(shù) △△△p<0.001(各組造型后及模型組治療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p<0.05,**p<0.01,***p<0.001(給藥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表4.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Heymann腎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影響(
) △p<0.05,△△p<0.01,△△△p<0.001(造型后與造型前比較)n動物數(shù) *p<0.05(給藥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實施例10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利水滲濕的影響 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水負荷大鼠利尿的影響 選用經過預選的合格Wistar種大鼠(2小時內的排尿量超過所給水負荷的40%),雌雄兼用,體重135~150g,隨機分為5組。給藥組分別灌胃給予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4、8g生藥/kg,連續(xù)3天,陽性對照藥灌胃給予8mg/kg雙氫氯噻嗪一次(于試驗前),給藥容積均為1ml/100g體重,正常對照組灌胃給予等容量0.5%CMC。試驗前禁食不禁水15小時后,按2ml/100g體重的體積給大鼠腹腔注射生理鹽水,并輕壓下腹使膀胱排空,然后灌胃給予以上藥物,放于大鼠代謝籠中,收集不同時間的尿液,結果見表5。
表5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水負荷大鼠利尿的影響(
) *p<0.05**p<0.0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表5結果表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4、8g生藥/kg劑量組均明顯增加水負荷大鼠的尿量。陽性藥雙氫氯噻嗪亦有類似作用。
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氯化汞致腎功能衰竭大鼠尿量、肌酐及尿素氮的影響 選用合格Wistar種大鼠,雌雄兼用,體重130~150g,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對照組、陽性藥對照組(雙氫氯噻嗪16mg/kg、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4、8g生藥/kg三個劑量組,共6組,開始灌胃給藥,給藥容積均為1ml/100g體重,模型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5%CMC,每天一次,連續(xù)2周,然后,除正常對照組外,分別肌肉注射12mg/kg的氯化汞進行造型(陽性藥對照組開始給藥,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繼續(xù)給藥),致大鼠腎功能衰竭,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繼續(xù)給藥,用代謝籠收集造型后大鼠24小時的尿量,第3天眼眶取血測定肌酐、尿素氮,比較其差異,觀察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作用,結果見表6。
表6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氯化汞致腎功能衰竭大鼠尿量、肌酐及尿素氨的影響(
)(n) n動物數(shù)(造型后有部分動物死亡) △△p<0.01(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表6結果表明,和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的24小時尿量明顯減少,血清肌酐、尿素氮明顯升高,表明已形成大鼠腎功能衰竭;和模型對照組比較,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8g生藥/kg劑量組能明顯增加大鼠造型后24小時尿量,各劑量組對血清肌酐、尿素氮均無明顯影響。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明顯增加水負荷大鼠的尿量、明顯增加氯化汞致腎功能衰竭大鼠24小時的尿量,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利水滲濕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
實施例1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抗炎的影響 1.對巴豆油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 選取雄性小鼠,體重24±2g,隨機分組,每組10只,試驗分為對照組,地塞米松組(0.05mg/kg),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5、10、20生藥g/kg劑量組,共5組,每天灌胃給藥一次,連續(xù)10天,給藥容量為0.2ml/10g體重,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5%CMC,末次給藥后半小時,將巴豆油致炎劑0.05ml滴于右耳,150分鐘后將小鼠處死,沿耳廓剪下兩耳,用直徑8.5mm打孔器分別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圓耳片,稱重,用左右耳重量之差,作為腫脹度,比較其差異,觀察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作用,結果見表7。
表7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巴豆油致小鼠耳腫的影響(
) *P<0.05**<0.01(與對照組比較) 表7結果表明和對照組比較,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灌胃給藥10天,對巴油致小鼠耳腫脹,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抗巴豆油致小鼠耳腫作用。
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雞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 選用Wistar種大鼠,體重130~150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給藥組分別灌胃給予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4、8g生藥/kg,連續(xù)7天,陽性對照藥灌胃給予200mg/kg阿司匹林,連續(xù)3天,給藥容積均為1ml/100g體重,模型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5%CMC。末次給藥后1小時,分別在大鼠左后肢足跖皮下注射10%雞蛋清生理鹽水0.06ml/只進行致炎,用容積法測定大鼠左后肢足跖致炎前后的體積,計算腫脹度(足跖致炎后體積減去致炎前體積),比較其差異,觀察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作用,結果見表8。
表8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雞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
,n) n動物數(shù),各組均為10只 *P<0.05**P<0.01***P<0.001(與對照組比較) 表8結果表明,連續(xù)灌胃給藥7天,與對照組比較,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4、8g生藥/kg劑量組均能明顯減少大鼠足跖腫脹度,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陽性藥阿司匹林亦有類似作用。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抗雞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作用。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巴豆油致小鼠耳腫脹、對雞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均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表明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并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
結論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藥理藥效學研究實驗結果如下 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用陽離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造成的家兔慢性腎小球腎炎,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
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對大鼠Heymann腎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利水滲濕作用。
4.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人參8~35、黃芪15~50、白術1~10、茯苓1~10、澤瀉1~10、清半夏8~35、羌活4~16、獨活4~16、防風4~16、柴胡1~10、黃連1~8、白芍4~16、陳皮4~15、炙甘草8~35、生姜1~10和大棗5~2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人參12~20、黃芪20~40、白術3~8、茯苓3~8、澤瀉3~8、清半夏12~20、羌活5~12、獨活5~12、防風5~12、柴胡3~8、黃連2~6、白芍5~12、陳皮5~11、炙甘草12~20、生姜3~8和大棗7~15。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制成片劑、膠囊劑或顆粒劑。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治療慢性腎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人參、黃芪、茯苓、大棗加水煎煮,濾過,濃縮成稠膏;
(2)其余藥材加水煎煮,同時收集揮發(fā)油保存,煎煮液濾過,濃縮;
(3)冷卻至室溫,醇沉,靜置,濾過;
(4)濾液濃縮,合并步驟(1)中稠膏,制粒;
(5)干燥,噴入揮發(fā)油,混勻。
5、如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加6~10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5(60-65℃)。
6、如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其余藥材加8~12倍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時,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4(60-65℃)。
7、如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40%~80%,靜置時間為4~24小時。
8、如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濾液在溫度40~85℃、真空度0.07~0.12Mpa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1.5(60-65℃)。
9、如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物料干燥溫度60~100℃,霧化壓力0.1~0.3Mpa,噴霧頻率7.0~11.0Hz,噴霧制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選用人參、黃芪、白術、茯苓、澤瀉、清半夏、羌活、獨活、防風、柴胡、黃連、白芍、陳皮、炙甘草、生姜和大棗。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是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升陽補脾,益腎化濕,利水消腫,用于治療慢性腎炎之脾虛濕盛癥;癥見血尿,蛋白尿,水腫,周身乏力,畏寒肢冷,納少,便溏。
文檔編號A61K9/16GK101069738SQ20061001186
公開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9日
發(fā)明者黎倩, 熊祥安, 陳勝名, 黃云斌, 鐘瑾, 黃曉玲, 石興華, 于麗云, 岳南 申請人:廣州康臣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