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配方。
背景技術(shù):
人體溫一般在38℃左右,而且日久不退,白血球且正常,稱為低熱癥。中醫(yī)學認為,低熱癥多由“內(nèi)傷”引起,病因病理多屬素體虛弱,或熱病經(jīng)久不愈,以致陰精虧損。痰濕低熱癥的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寒,或夜熱晨止,胸膈痞悶,喘促氣急,飲水則嘔,腸中水鳴,舌苔滑膩,脈象弦滑。目前,國內(nèi)外治療本病的方法較多,如西藥治療法、中藥治療法、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法等等,但在治愈率方面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不足之處,并提供一種治愈率較高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配方來實現(xiàn)的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其中草藥配方為茯苓25克,桂枝、白術(shù)、法夏、生姜各10克,甘草6克。其湯劑制備方法為先將以上配方中草藥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均可)內(nèi),再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3cm為宜。入煎前先將藥物浸泡半小時,使藥物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以每劑煎成藥汁250~300毫升為準)停止,濾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本發(fā)明把具有健脾化痰功效的中草藥通過辨證配伍,起到退熱的作用,從而達到治愈痰濕低熱癥的目的。本配方藥材均為成品,易得價廉,湯劑制備簡單,患者服用方便,對本病治愈率較高。
治療實施方式痰濕低熱癥的癥狀表現(xiàn)發(fā)熱惡寒,或夜熱晨止,胸膈痞悶,喘促氣急,飲水則嘔,腸中水鳴,舌苔滑膩,脈象弦滑。
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配方茯苓25克,桂枝、白術(shù)、法夏、生姜各10克,甘草6克。
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制備方法先將以上配方中草藥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均可)內(nèi),再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3cm為宜。入煎前先將藥物浸泡半小時,使藥物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以每劑煎成藥汁250~300毫升為準)停止,濾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服用方法1、服藥量每日一劑。宜將頭煎、二煎兩次煎成并攪均的湯劑混合后,分兩次服用。
2、服藥時間上、下午各一次,在飯后兩小時服藥。
3、藥溫控制溫服。
禁忌事項治療、服藥期間禁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臨床治療效果療效標準本病之療效判斷主要依據(jù)于體溫是否恢復正常標準。服藥7天為1個療程。具體分以下三級治愈——體溫恢復正常標準;好轉(zhuǎn)——體溫降低,接近正常標準;無效——服藥1個療程后,體溫無降低。
效果用本中草藥湯劑治療痰濕低熱癥患者19例,服藥1個療程,其中治愈16例,好轉(zhuǎn)3例,治愈率為84%,有效率100%。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中草藥配方為茯苓25克,桂枝、白術(shù)、法夏、生姜各10克,甘草6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湯劑制備方法為先將以上配方中草藥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均可)內(nèi),再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能浸過藥面2-3cm為宜。入煎前先將藥物浸泡半小時,使藥物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以每劑煎成藥汁250~300毫升為準)停止,濾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湯劑及制備方法,涉及治療痰濕低熱癥的中草藥配方。其主要成分為茯苓、桂枝、白術(shù)、法夏、生姜、甘草。本發(fā)明把具有健脾化痰功效的中草藥,通過辨證配伍,起到退熱的作用,從而使體溫恢復正常標準。本湯劑特點制備容易、服用方便、治愈率較高。
文檔編號A61P43/00GK1772282SQ200510107460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葉明偉 申請人:葉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