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紅霉素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抗菌譜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對革蘭陽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及梭形芽胞桿菌等,均有強大抗菌作用。對革蘭陰性菌如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桿菌、流感桿菌、布氏桿菌、部分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等有一定作用。對青霉素產(chǎn)生耐藥性的菌株,一般對紅霉素敏感。紅霉素抗菌的作用機制主要是與核糖核蛋白體的50S亞單位相結(jié)合,抑制肽?;D(zhuǎn)移酶,影響核糖核蛋白體的移位過程,妨礙肽鏈增長,抑制細(xì)菌蛋白質(zhì)的合成,系抑菌劑。
紅霉素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對青霉素過敏的金葡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軍團(tuán)菌肺炎、支原體肺炎、皮膚軟組織等感染,此外,對白喉病人,以紅霉素及白喉抗毒素聯(lián)用則療效顯著。
紅霉素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jié)晶性粉末;無臭,味苦,微有引濕性,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中,極微溶于水。但是紅霉素在酸中不穩(wěn)定,易被酸分解。在制成普通口服制劑口服容易被胃酸破壞,所以一般在服用的同時需要服用抑酸劑碳酸氫鈉。這樣不僅容易造成漏服誤服,而且還會對胃有影響,破壞胃酸影響消化。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wěn)定性好、降低胃不良反應(yīng)的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包括下述重量比的組分20%~50%紅霉素、5%~50%填充劑、1.5%~25%粘合劑、0.25%~2.5%潤滑劑、0.5%~5%助流劑、0.5%~3%隔離衣材料和1%~10%腸溶衣材料;還可以含有1%~5%崩解劑、0~0.1%包衣增塑劑和5%~20%空白丸芯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填充劑是淀粉及改性淀粉,糊精,乳糖、蔗糖及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及木糖醇,纖維素及微晶纖維素,磷酸鈣鹽中的一種或多種;粘合劑是淀粉、聚維酮、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及羧甲基纖維素鈉、糖漿、明膠、阿拉伯膠及西黃耆膠中的一種或多種;潤滑劑是滑石粉,硬脂酸、硬脂酸鎂及硬脂酸鈣、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鈉及十二烷基硫酸鎂,氫化植物油及液體石蠟中的一種或多種。;助流劑是是二氧化硅,硬脂酸、硬脂酸鎂及硬脂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隔離衣材料是羥丙甲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聚維酮、玉米朊的一種或多種;腸溶衣材料是蟲膠、醋酸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CAP),腸溶型丙烯酸樹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HPMCP)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紅霉素和粘合劑混合,制成微丸;(2)、將填充劑用粘合劑制粒、干燥,將制得的顆粒與步驟(1)中制得的微丸混合、壓片得到紅霉素微丸型素片;(3)、將紅霉素微丸型素片置于包衣鍋中,用隔離衣材料制成的包衣液包上隔離衣;(4)、用腸溶衣材料制成腸溶包衣液包上腸溶衣包衣,即得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其中步驟(1)制備微丸是將紅霉素置于流化床上,用粘合劑將其制成微丸;或?qū)⒓t霉素加入粘合劑,用擠出滾圓工藝制成微丸;或?qū)⒖瞻淄栊局糜诹骰采?,把紅霉素和粘合劑混勻,加載至空白丸芯制成微丸;空白丸芯可以是蔗糖型空白丸芯、微晶纖維素空白丸芯中的一種或二種,空白丸芯的用量占微丸重量的0~50%;在制備微丸時可以加入填充劑和紅霉素混合,填充劑的用量為微丸重量的0~50%;步驟(2)中可以加入將崩解劑和填充劑混合,然后再用粘合劑制粒,其中崩解劑的重量比為1%~5%,崩解劑是改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lián)聚維酮中的一種或多種;步驟(3)包衣液中加入包衣增塑劑,包衣增塑劑的重量比為0~0.1%,包衣增塑劑是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單甘油酸酯,鄰苯二甲酸酯,蓖麻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fā)明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避免了紅霉素在胃內(nèi)釋放,被胃酸破壞,提高了紅霉素的穩(wěn)定性,并可降低胃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同時微丸型的特殊結(jié)構(gòu),使該制劑在腸內(nèi)迅速崩解成微丸,均勻分布,每個微丸形成一個獨立的釋藥單元,從而避免出現(xiàn)局部濃度過高的現(xiàn)象,可提高紅霉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腸道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jìn)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實施例1本實施例制備1000片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使用下述成分紅霉素125g微晶纖維素100g聚維酮10g交聯(lián)聚維酮15g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0g淀粉 140g淀粉漿適量硬脂酸鎂 3g氣態(tài)二氧化硅 3g隔離包衣處方羥丙基甲基纖維素8g聚乙二醇0.8g丙二醇 0.8g蓖麻油 0.8g腸溶包衣處方腸溶型丙烯酸樹脂20g鄰苯二甲酸酯2g工藝步驟1.將處方量的紅霉素和微晶纖維素置于流化床中;將處方量的聚維酮溶于適量的乙醇中,作為粘合劑來制備微丸;2.將處方量的交聯(lián)聚維酮、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淀粉混合,用淀粉漿制粒,干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已制備好的微丸、處方量的硬脂酸鎂,氣態(tài)二氧化硅混勻;壓片;3.將處方量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溶于適量的乙醇水溶液中,再加入處方量的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攪拌混勻作為包衣液;將壓制得到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隔離衣。
4.將處方量腸溶型丙烯酸樹脂和鄰苯二甲酸酯溶于乙醇中,攪拌均勻作為腸溶包衣溶液;將包好隔離衣的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腸溶衣即得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實施例2本實施例制備1000片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使用下述成分紅霉素 125g磷酸氫鈣80g羥丙甲纖維素10g羧甲基淀粉鈉20g糊精70g甘露醇 80g明膠10g聚乙二醇3g
滑石粉 3g隔離包衣處方聚維酮 8g腸溶包衣處方蟲膠15g甘油三醋酸酯2g工藝步驟1.將處方量的紅霉素和磷酸氫鈣混合,將處方量的羥丙甲纖維素溶于適量的乙醇水溶液中,作為粘合劑;通過擠壓滾圓機制備微丸;2.將處方量的羧甲基淀粉鈉、糊精、甘露醇混合,用明膠漿制粒,干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已制備好的微丸、處方量的聚乙二醇,滑石粉混勻;壓片;3.將處方量的聚維酮溶于適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攪拌混勻作為包衣液;將壓制得到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隔離衣。
4.將處方量蟲膠和甘油三醋酸酯溶于乙醇中,攪拌均勻作為腸溶包衣溶液;將包好隔離衣的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腸溶衣即得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實施例3本實施例制備1000片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使用下述成分紅霉素125g蔗糖型空白丸芯60g乳糖 50g聚維酮10g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32g改良淀粉 20g淀粉 80g蔗糖 40g淀粉漿適量十二烷基硫酸鈉1g氫化植物油1g
氣態(tài)二氧化硅3g隔離包衣處方羥丙基纖維素8g聚乙二醇0.8g腸溶包衣處方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20g乙酰單甘油酸酯 2g工藝步驟1.將處方量的聚維酮、紅霉素和乳糖混懸或溶于適量的乙醇水溶液中,將處方量的蔗糖型空白丸芯置于流化床中;側(cè)噴制備微丸;2.將處方量的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改良淀粉、淀粉、蔗糖混合,用淀粉漿制粒,干燥,整粒,將整粒好的顆粒與已制備好的微丸、處方量的氫化植物油、十二烷基硫酸鈉、氣態(tài)二氧化硅混勻;壓片;3.將處方量的羥丙基纖維素溶于適量的乙醇水溶液中,再加入處方量的聚乙二醇攪拌混勻作為包衣液;將壓制得到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隔離衣。
4.將處方量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和乙酰單甘油酸酯溶于乙醇中,攪拌均勻作為腸溶包衣溶液;將包好隔離衣的片劑置于包衣鍋中,包腸溶衣即得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比的組分20%~50%紅霉素、5%~50%填充劑、1.5%~25%粘合劑、0.25%~2.5%潤滑劑、0.5%~5%助流劑、0.5%~3%隔離衣材料和1%~10%腸溶衣材料。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含有1%~5%崩解劑、0~0.1%包衣增塑劑和5%~20%空白丸芯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填充劑是淀粉及改性淀粉,糊精,乳糖、蔗糖及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及木糖醇,纖維素及微晶纖維素,磷酸鈣鹽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粘合劑是淀粉、聚維酮、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及羧甲基纖維素鈉、糖漿、明膠、阿拉伯膠及西黃耆膠中的一種或多種。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潤滑劑是滑石粉,硬脂酸、硬脂酸鎂及硬脂酸鈣、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鈉及十二烷基硫酸鎂,氫化植物油及液體石蠟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助流劑是二氧化硅,硬脂酸、硬脂酸鎂及硬脂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隔離衣材料是羥丙甲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聚維酮、玉米朊的一種或多種。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腸溶衣材料是蟲膠、醋酸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CAP),腸溶型丙烯酸樹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HPMCP)中的一種或多種。
9.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將紅霉素和粘合劑混合,制成微丸;(2)、將填充劑用粘合劑制粒、干燥,將制得的顆粒與步驟(1)中制得的微丸混合、壓片得到紅霉素微丸型素片;(3)、將紅霉素微丸型素片置于包衣鍋中,用隔離衣材料制成的包衣液包上隔離衣;(4)、用腸溶衣材料制成腸溶包衣液包上腸溶衣包衣,即得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其特征在于步驟(1)制備微丸是將紅霉素置于流化床上,用粘合劑將其制成微丸;或?qū)⒓t霉素加入粘合劑,用擠出滾圓工藝制成微丸;或?qū)⒖瞻淄栊局糜诹骰采希鸭t霉素和粘合劑混勻,加載至空白丸芯制成微丸。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備微丸時加入填充劑和紅霉素混合。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填充劑和崩解劑混合然后再用粘合劑制粒。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包衣液中加入包衣增塑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紅霉素微丸型腸溶片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腸溶片包括下述重量比的組分20%~50%紅霉素、5%~50%填充劑、1.5%~25%粘合劑、0.25%~2.5%潤滑劑、0.5%~5%助流劑、0.5%~3%隔離衣材料和1%~10%腸溶衣材料,避免了紅霉素在胃內(nèi)釋放,被胃酸破壞,提高了紅霉素的穩(wěn)定性,并可降低胃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同時微丸型的特殊結(jié)構(gòu),使該制劑在腸內(nèi)迅速崩解成微丸,均勻分布,每個微丸形成一個獨立的釋藥單元,從而避免出現(xiàn)局部濃度過高的現(xiàn)象,可提高紅霉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腸道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
文檔編號A61K31/7048GK1589807SQ200410006228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范敏華 申請人:范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