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七麻活筋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為一種中成藥。
背景技術:
骨質疏松、陳舊性外傷等原因引起的頸椎痛、肩周炎、腰椎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口服西藥、中藥、中成藥,外敷藥,理療,針灸,手術等??诜谐伤幏矫?,一般以藥酒為主,而有些患者不能飲酒或不宜飲酒,且酒藥不便攜帶。有的口服中成藥雖然不是藥酒,但療效不突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總結本人30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上推出一種治療頸椎痛、肩周炎、腰椎痛的口服中成藥。
本藥選用理氣活瘀,舒經(jīng)散結鎮(zhèn)痛的中草藥為主,輔以抗寒祛風作用的藥物。其配方中有35味中草藥三百棒、南藤、雞血藤、香血藤、女貞子、黃精、算盤七、寄生藤、尋骨風、花血藤、山蒼子、獨活、廣三七、白三七、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秦艽、紅毛七、紅三七、三兩金、山楂、淫羊藿、夜交藤、活血蓮、鉤藤、黃芪、黨參、烏藥、蚤休、虎仗、枸杞、夫麻、拐子七。將這些中草藥研成細末,制成丸狀(成丸時灑噴清水)。
本藥治療頸椎痛、肩周炎、腰椎痛有獨特療效,一般口服一個療程(一個療程25天,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次服用10克,共計500克),總有效率達93%。本藥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推出的七麻活筋丸是將中草藥三百棒10-15克、南藤10-15克、雞血藤10-15克、香血藤10-15克、女貞子10-15克、黃精10-15克、算盤七10-15克、寄生藤10-15克、尋骨風10-15克、花血藤10-15克、山蒼子10-15克、獨活10-15克、廣三七10-15克、白三七10-15克、天麻10-15克、羌活10-15克、當歸10-15克、川芎10-15克、秦艽10-15克、紅毛七10-15克、紅三七10-15克、三兩金10-15克、山楂10-15克、淫羊藿10-15克、夜交藤10-15克、活血蓮10-15克、鉤藤10-15克、黃芪10-15克、黨參10-15克、烏藥10-15克、蚤休10-15克、虎仗10-15克、枸杞10-15克、夫麻10-15克、拐子七10-15克,研成細末混配均勻制成丸狀而得。
臨床觀察試驗與典型病例
一、臨床治療
病例選擇310例患者均以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中醫(yī)內科學》(五版)診斷標準為依據(jù),分為三個病例組
1、頸椎痛組,102例;2、肩周炎組,95例;3、腰椎痛組,113例。
二、治療方法
1、口服本藥,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克,用藥25天為一個療程,不用其他藥物。
2、觀察變化,治療前及治療期間,體溫、脈搏、血壓、心臟功能必須檢查。
3、禁忌無。
三、療效觀察
1、療效標準(三組病例實行一個標準)
痊愈——癥狀消失,無他不適。
有效——臨床癥狀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劇。
2、觀察結果(三個組均治療一個療程)
四、典型病例
五、小結
1、從本次310例患者使用七麻活筋丸地臨床觀察看,本藥對頸椎痛、肩周炎、腰椎痛有治療作用,總有效率為93.5%。
2、臨床使用前后,患者的體溫、血壓測量和心臟聽診,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可以說明該藥無毒無副作用。
3、使用方便,宜于推廣。
權利要求
1、七麻活筋丸,其特征在于是將中草藥三百棒10-15克、南藤10-15克、雞血藤10-15克、香血藤10-15克、女貞子10-15克、黃精10-15克、算盤七10-15克、寄生藤10-15克、尋骨風10-15克、花血藤10-15克、山蒼子10-15克、獨活10-15克、廣三七10-15克、白三七10-15克、天麻10-15克、羌活10-15克、當歸10-15克、川芎10-15克、秦艽10-15克、紅毛七10-15克、紅三七10-15克、三兩金10-15克、山楂10-15克、淫羊藿10-15克、夜交藤10-15克、活血蓮10-15克、鉤藤10-15克、黃芪10-15克、黨參10-15克、烏藥10-15克、蚤休10-15克、虎仗10-15克、枸杞10-15克、夫麻10-15克、拐子七10-15克,研成細末混配均勻制成丸狀而得。
全文摘要
七麻活筋丸為一種治療頸椎痛、肩周炎、腰椎痛的中成藥,由35味中草藥三百棒、南藤、雞血藤、香血藤、女貞子、黃精、算盤七、寄生藤、尋骨風、花血藤、山蒼子、獨活、廣三七、白三七、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秦艽、紅毛七、紅三七、三兩金、山楂、淫羊藿、夜交藤、活血蓮、鉤藤、黃芪、黨參、烏藥、蚤休、虎杖、枸杞、夫麻、拐子七研成細末,制成丸狀而得。有獨特療效,一般口服一個療程(一個療程25天,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次服用10克,共計500克),總有效率達93%。本藥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P19/08GK1435227SQ0213967
公開日2003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李以錦 申請人:李以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