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攜帶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攜帶箱,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底部和從其底部延伸的多個壁。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抽屜被所述外殼收納。為了將所述攜帶箱從閉合配置改變?yōu)殚_放配置,所述抽屜從所述外殼中移出并相對于所述外殼旋轉(zhuǎn)大致90度,這樣當所述攜帶箱為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延伸。
【專利說明】相機攜帶箱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攜帶箱,且特別地涉及一種相機攜帶箱,其被攜帶時更容易地使 用。
【背景技術(shù)】
[0002] 于1968年1月16日授予給哈爾(Hall)等人的美國專利號3, 363, 814,其充分公 開的內(nèi)容在此引入作為參考,該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將攜帶箱從肩上懸掛下來的裝置。該 攜帶箱具有底壁、側(cè)壁和鉸接在其中一個側(cè)壁上的蓋子。懸掛裝置包括一個總體U形的手 柄,該手柄包括間隔開的臂。具有樞軸構(gòu)件,用于樞轉(zhuǎn)地將間隔開的臂連接到外殼的相對側(cè) 壁上。樞軸構(gòu)件界定攜帶箱的樞軸線。具有帶子構(gòu)件,其連接到手柄上并方便于將箱子從 人肩上懸掛下來。具有止動構(gòu)件,用于限制箱子的樞轉(zhuǎn)運動,該箱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之間的樞軸線周圍。在第一位置,攜帶箱通常是垂直的,并處于正常的攜帶位置。在第二位 置,攜帶箱通常是水平的,通過提起蓋子可以使用攜帶箱的內(nèi)部。
[0003] 于1982年4月6日授予露(Lowe)的美國專利號4, 323, 180,其充分公開的內(nèi)容 在此引入作為參考,該專利公開了一種攜帶箱,該攜帶箱可從人的肩上懸掛下來,當從人的 肩上懸掛下來時攜帶箱可被打開。該攜帶箱具有下外殼部分,有相對的側(cè)壁、前部、后部、底 部和敞開的頂部。蓋子被樞轉(zhuǎn)地安裝到下外殼部分的后部。在下外殼部分的頂部開啟和關(guān) 閉蓋子。具有相對兩端的肩帶,該肩帶被安裝到下外殼部分的相對的側(cè)壁上。具有緊固構(gòu) 件,當蓋子被打開后可操作,用于將帶子和蓋子的所在位置緊固在一起,以防止帶子在關(guān)閉 蓋子的方向上相對于蓋子移動。當帶子處于張力下,帶子的剛度沿其長度抗壓縮,當便攜箱 從人肩上懸掛下來,可以使用其以防止蓋子的閉合。
[0004] 于1988年3月29日授予露(Lowe)的美國專利號4, 733, 806,其充分公開的內(nèi)容 在此引入作為參考,該專利還公開了一種攜帶箱,該攜帶箱可以被攜帶在人肩上,當其仍然 在人肩上時可被打開。該攜帶箱具有一個外殼部分,該外殼部分構(gòu)成一個具有大量孔的剛 性底壁。具有多個吊架設(shè)備,每個吊架設(shè)備都有一個緊固件,該緊固件通過所述剛性底壁上 的孔可插入的并緊固在該處的位置上。相比于每個吊架設(shè)備的寬度,孔之間的距離更近些, 這樣兩個吊架設(shè)備就不能被安裝在一對相鄰的孔上。這使得吊架的安裝接近理想位置,力口 以適度的力以防被工具抓住。每個吊架裝置可以具有從中下垂的單螺紋螺柱,這樣通過旋 動吊架裝置,吊架裝置可以被快速地安裝。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因此提供了一種攜帶箱,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底部和從其底部延伸的多個壁。 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抽屜被所述外殼收納。為了將所述攜帶箱從閉合配置改變 為開放配置,所述抽屜從所述外殼中移出并相對于所述外殼旋轉(zhuǎn)大致90度,這樣當所述攜 帶箱為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延伸。
[0006] 也提供了一種攜帶箱,包括外殼和抽屜,所述抽屜被所述外殼收納。所述外殼具有 底部,從所述外殼底部延伸的第一外殼側(cè)壁和第二外殼側(cè)壁,從介于所述外殼側(cè)壁之間的 所述外殼底部延伸的外殼前壁,以及從介于所述外殼側(cè)壁之間的所述外殼底部延伸的外殼 后壁。所述抽屜具有底部,從所述抽屜底部延伸的第一抽屜側(cè)壁和第二抽屜側(cè)壁,從介于所 述抽屜側(cè)壁之間的所述抽屜底部延伸的抽屜前壁,以及在所述抽屜側(cè)壁之間延伸的抽屜后 壁。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抽屜被所述外殼收納,為了將所述攜帶箱從閉合配 置改變?yōu)殚_放配置,所述抽屜從所述外殼中移出并相對于所述外殼旋轉(zhuǎn)大致90度,這樣當 所述攜帶箱為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延伸。
[0007] 所述攜帶箱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外殼搭扣、抽屜搭扣和張力帶子。所述張力帶子可 以在所述外殼搭扣和所述抽屜搭扣之間延伸,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張力帶 子被延伸,以便于使所述攜帶箱偏置為開放配置。可選地,所述攜帶箱還可以進一步包括 第一外殼搭扣和第二外殼搭扣,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第二外殼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上。也 可以有第一抽屜搭扣和第二抽屜搭扣,所述第一抽屜搭扣和第二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 上。第一張力帶子可以在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二抽屜搭扣之間延伸。第二張力帶子 可以在所述第二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二抽屜搭扣之間延伸。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 所述第一張力帶子和第二張力帶子被延伸,以便于使所述攜帶箱偏置為開放配置。
[0008] 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的內(nèi)側(cè)面內(nèi)可具有凹部,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的內(nèi)側(cè)面內(nèi)可具有 凹部。所述第一抽屜搭扣可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上的凹部內(nèi),并沿著所述凹部移 動。所述第二抽屜搭扣可設(shè)置在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上的凹部內(nèi),并沿著所述凹部移動。 所述第一抽屜搭扣可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抽屜側(cè)壁上,所述第二抽屜搭扣可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的 所述第二側(cè)壁上。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二外殼搭扣都可以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的所述底 部。
[0009] 所述外殼的所述底部內(nèi)可具有開口,所述抽屜內(nèi)可具有凸部。當所述攜帶箱處于 閉合配置時,所述凸部可被所述外殼的所述底部內(nèi)的所述開口收納。所述后箱壁內(nèi)可具有 開口。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凸部可被所述后箱壁內(nèi)的所述開口收納。所述 凸部內(nèi)可具有槽。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凸部內(nèi)的所述槽可嚙合所述后外殼 后壁內(nèi)的所述開口的邊緣。
[0010] 所述抽屜上可具有槽。當所述外殼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前壁的自由邊緣被 所述槽收納。所述抽屜前壁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殼后壁高度的一半。所述抽屜可包括蓋 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從由此給出的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可以更容易的理解本發(fā)明,僅通過舉例的方 式,參考附圖,其中:
[0012] 圖1是改進的相機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3] 圖2是圖1中所述相機攜帶箱的分解圖;
[0014] 圖3是圖1中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顯示出部分虛影的立體圖;
[0015] 圖4是圖1中所述攜帶箱處于中間配置顯示出部分虛影的立體圖;
[0016] 圖5是圖1中所述攜帶箱處于中間配置顯示出部分剖開的立體圖;
[0017] 圖5A是圖5所述剖開部分的放大圖;
[0018] 圖6是圖1中所述相機攜帶箱處于開放配置且含有相機和透鏡的立體圖;
[0019] 圖7是圖1中所述相機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顯示出所述相機攜帶箱懸掛于人肩部 的立體圖;
[0020] 圖8是圖1中所述相機攜帶箱處于開放配置顯示出所述攜帶箱懸掛于人肩部的立 體圖;
[0021] 圖9是改進的相機攜帶箱的第二個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2] 圖10是圖9中所述相機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的立體圖;
[0023] 圖11是圖9中所述攜帶箱處于中間配置顯示出部分剖開和部分虛影的立體圖;
[0024] 圖IlA是圖11中所述剖開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參照附圖,首先參照圖1,顯示了改進的相機攜帶箱10的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相機 攜帶箱10通常包括外殼12,所述外殼可收納抽屜14。具有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形式上是鉤 環(huán)緊固帶16和18,與以商標VELCRO?出售的類型相似。如圖1所示,當嚙合所述緊固 件時有助于保持所述相機攜帶箱10處于閉合配置。第一個所述鉤緊固帶16設(shè)置在所述抽 屜14上,第二個所述鉤緊固帶18設(shè)置在閉合帶子20上,所述閉合帶子連接到所述外殼12 上。具有帶子22,所述帶子連接在所述外殼12上,便于攜帶所述相機攜帶箱10。也具有手 柄24,所述手柄在所述抽屜14上,便于當所述鉤環(huán)緊固帶16和18松開時將所述抽屜14打 開。
[0026] 所述外殼12最好地展不在圖2中。所述外殼12包括底部26和一對外殼搭扣28a 和28b,所述外殼搭扣從所述外殼12的所述底部26向外延伸。也具有一對支架30a和30b, 所述支架從所述外殼12的所述底部26向外延伸。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搭扣28a和28b 通常是圓柱形,具有各自的周向槽32a和32b。所述支架30a和30b通常是楔形,當所述箱 子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上時起到平衡所述相機攜帶箱10的作用。
[0027] 對置的第一和第二外殼側(cè)壁34和36從所述外殼12的所述底部26延伸。所述外 殼側(cè)壁34和36具有各自的凹部38和40在其內(nèi)側(cè)面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部38和40是 拱形。在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34的所述內(nèi)側(cè)面上也具有槽42a和42b。所述槽42a和42b從 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34內(nèi)的所述凹部38延伸到所述第一側(cè)壁34的自由邊緣44。具有凹口 46a和46b,所述凹口在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32的所述自由邊緣44內(nèi)。所述凹口 46a和46b 與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34內(nèi)的所述槽42a和42b中相應的一個相連通。同樣地,也具有槽48a 和48b,所述槽在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36的所述內(nèi)側(cè)面上。所述槽48a和48b從所述第二外 殼側(cè)壁36內(nèi)的凹部40延伸到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36的自由邊緣50。具有凹口 52a和52b, 所述凹口在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36的所述自由邊緣50內(nèi)。所述凹口 52a和52b與所述第二 外殼側(cè)壁36的所述槽48a和48b中相應的一個相連通。所述帶子22的相對兩端21和23 分別連接在所述外殼側(cè)壁34和36的外側(cè)面上。
[0028] 外殼前壁54和外殼后壁56也從所述外殼12的所述底部26延伸,并在所述外殼 側(cè)壁34和36之間延伸。所述外殼前壁54的高度低于所述外殼側(cè)壁34和36,且僅有部分 延伸到所述外殼12的頂部13。所述外殼前壁54的自由邊緣60在所述外殼側(cè)壁34和36 之間延伸。所述外殼后壁56在高度上與所述外殼側(cè)壁34和36大致相等,并延伸到所述外 殼12的所述頂部13。所述外殼后壁56的自由邊緣62與所述外殼側(cè)壁34和36的自由邊 緣44和50齊平。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前壁54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殼后壁56及所述外殼 側(cè)壁34和36高度的一半。
[0029] 所述抽屜14也最好地展示在圖2中。所述抽屜14包括底部64和槽66,所述槽66 延伸橫過所述抽屜14的所述底部64。這里使用的所述抽屜14的術(shù)語"底"、"前"和"后" 是指當所述抽屜14打開為如圖4所示的位置。圖2中所述抽屜14從圖4中它的打開位置 被旋轉(zhuǎn)90度。對置的抽屜側(cè)壁68和70從所述抽屜的所述底部64延伸。所述抽屜側(cè)壁68 和70具有各自的抽屜搭扣72和74。本實施例中,所述抽屜搭扣72和74 -般是圓柱形,具 有各自的周向槽76和78。所述抽屜14還包括抽屜前壁80和抽屜后壁82,所述抽屜前壁 80和抽屜后壁82都在所述抽屜側(cè)壁68和70之間延伸。所述手柄24在所述抽屜前壁80 上。所述抽屜后壁82被所述外殼12收納。所述抽屜還包括蓋子84,所述蓋子84更好地顯 示在圖4和圖5中。返回參照圖2,所述相機攜帶箱10還包括一對有彈性的、無端張力帶子 86和88,所述張力帶子86和88嚙合所述相機攜帶箱10相對側(cè)上對應的搭扣對,將所述抽 屜14連接在所述外殼12上,如下所述。本實施例中的所述張力帶子是類似于厚橡膠圈的 彈性環(huán)狀物。
[0030] 現(xiàn)在參照圖3,其中一個張力帶子88被顯示為將所述抽屜14連接在所述外殼12 上。該【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另外一個張力帶子86,在所述抽屜14的相對側(cè)上,以 類似的方式將所述抽屜14連接到所述外殼12上。因此,在此只對一個張力帶子88進行詳 細討論的理解為另外一個張力帶子86以類似的方式起作用,通過嚙合所述抽屜另一側(cè)上 的類似部分。所述張力帶子88嚙合其中一個抽屜搭扣74的所述周向槽78,并嚙合第一個 所述外殼搭扣28a的所述周向槽32a。所述張力帶子88從而在所述抽屜搭扣74和所述外 殼搭扣28a延伸。特別地,所述張力帶子88從所述外殼12上的所述外殼搭扣28a延伸,沿 著所述外殼12所述底部26的外側(cè)和所述外殼側(cè)壁36的外側(cè),到所述外殼側(cè)壁36所述自 由邊緣50內(nèi)的所述凹口 52a和52b。所述張力帶子88通過所述凹口 52a和52b延伸進入 所述外殼側(cè)壁36內(nèi)的所述槽48a和48b,示于圖2中。返回參照圖3,所述張力帶子88然 后延伸約到所述抽屜14上的所述抽屜搭扣74,所述抽屜14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側(cè)壁36內(nèi)的 所述凹部40中。所述抽屜14上的所述外殼搭扣74可沿著所述外殼側(cè)壁36內(nèi)的所述凹部 40移動。另外的實施例中,可能只有單個的外殼搭扣、單個的抽屜搭扣和單個的張力帶子。
[0031] 當所述相機攜帶箱10處于閉合配置時,如圖3所示,所述抽屜搭扣74靠近所述外 殼12的所述底部26,所述張力帶子88被延伸和拉緊。閉合配置中,所述抽屜14被所述外 殼12收納。松開所述鉤環(huán)緊固帶16和18允許用戶使用所述手柄24將所述抽屜14從所 述外殼12移出。當所述相機攜帶箱10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抽屜14從其相對于所述外殼 12的位置隨后被旋轉(zhuǎn)90度,如圖3所示,由此移動所述相機攜帶箱10到圖4所示的中間配 置。中間配置中,所述抽屜14延伸垂直于所述外殼12并保持被所述蓋子84覆蓋。
[0032] 所述相機攜帶箱10從閉合配置,如圖3所示,到中間配置,如圖4所示,的移動,是 由所述延伸的張力帶子86和88中的勢能推動,使得所述相機攜帶箱10偏置為中間配置。 所述延伸的張力帶子,如圖3中所示的張力帶子88,便于所述抽屜14的移動。當所述延伸 的張力帶子收縮時,所述抽屜搭扣74和76從所述外殼12的所述底部26移開。所述收縮 的張力帶子,如圖4所示的張力帶子88,有助于保持所述抽屜14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12, 通過防止所述抽屜14回轉(zhuǎn)為通常由箭頭90所指的方向。這是因為必須施加力延伸所述張 力帶子,以便所述抽屜搭扣74向所述外殼的所述底部26移動到如圖3所示的位置。如圖5 和圖5A中最佳顯示,所述抽屜14在通常由箭頭92所指示的方向上的移動,受所述前壁54 的自由邊緣60與所述抽屜14的所述底部64內(nèi)所述槽66嚙合的限制。本實施例中,所述 前壁的所述自由邊緣60是凸的,而所述抽屜14所述底部64內(nèi)的所述槽66是凹的。
[0033] 緊固件以拇指鎖94的形式,如圖5所示,將所述抽屜14的所述蓋子84固定到所述 抽屜前壁80上。開動所述拇指鎖94使得所述相機攜帶箱10成為開放配置,如圖6所示, 其中所述蓋子84被移除或收回,存放的相機96可以被使用。所述相機攜帶箱10的第一個 實施例中有多個隔板,如隔板98,所述隔板在所述抽屜14內(nèi),其容許透鏡100或其他設(shè)備與 所述相機96分開存放。所述相機攜帶箱10的第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袋子102,所述袋子102 在所述抽屜14的所述前壁內(nèi),所述抽屜14可通過拉鏈104被使用。
[0034] 如圖7所示,在此公開的所述相機攜帶箱10的第一個實施例允許用戶106攜帶處 于閉合配置,如圖8所示,或是處于開放配置的所述相機箱10。閉合配置中,所述抽屜14被 收納在所述外殼12內(nèi),所述相機96被穩(wěn)固地存放。開放配置中,所述抽屜14從閉合配置 中其相對位置相對于所述外殼12旋轉(zhuǎn)90度,所述抽屜14延伸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12。所 述抽屜14在開放配置中也被打開,以允許所述用戶106使用所述相機96。
[0035] 現(xiàn)在參照圖9,顯示了改進的相機攜帶箱110的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相機攜帶箱 110通常包括外殼112,所述外殼112收納抽屜114。具有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形式上是鉤 環(huán)緊固帶116和118,與以商標VELCRO?出售的類型相似。嚙合所述緊固件時有助于 保持所述相機箱處于閉合配置,如圖10所示。第一個所述鉤緊固帶116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 112上,第二個所述鉤緊固帶118設(shè)置在閉合帶子120上,所述閉合帶子120連接在所述外 殼112上。具有帶子122,所述帶子122連接到所述外殼112上,便于攜帶所述相機攜帶箱 110。也具有手柄124,所述手柄124在所述抽屜114上,便于當所述鉤環(huán)形緊固帶116和 118松開時,所述抽屜114從所述外殼112上移除。
[0036] 返回參照圖9,所述外殼112包括底部126,所述底部126具有一對開口 137a和 137b。還具有一對支架130a和130b,所述支架130a和130b從所述外殼112的所述底部 126向外延伸。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架130a和130b-般是楔形,當所述箱子放置在平坦表 面上時,起到平衡所述相機攜帶箱110的作用。對置的第一和第二外殼側(cè)壁134和136從 所述外殼112的所述底部126延伸到所述外殼的頂部113。外殼前壁154和外殼后壁156 也從所述外殼112上的所述底部126延伸,并在所述外殼側(cè)壁132和136之間延伸。具有 一對隔開的開口 157a和157b,所述開口 157a和157b在所述外殼后壁156內(nèi)。
[0037] 所述外殼前壁154的高度低于所述外殼側(cè)壁134和136。所述外殼前壁154的自 由邊緣160在所述外殼側(cè)壁134和136之間延伸,但低于所述外殼側(cè)壁134和136各自的 自由邊緣144和150。所述后壁156大致在高度上與所述外殼側(cè)壁134和136相等。所述 外殼后壁156的自由邊緣162與所述外殼側(cè)壁134和136的所述自由邊緣144和150平齊。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前壁154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殼后壁156高度的三分之一。
[0038] 所述抽屜114包括底部164和槽166,所述槽166延伸橫過所述抽屜114的所述底 部164。這里使用的所述抽屜114的術(shù)語"底"、"前"和"后"是指當所述抽屜114打開為如 圖10所示的位置。圖9中所述抽屜114從圖10中它的打開位置被旋轉(zhuǎn)90度。對置的第 一和第二抽屜側(cè)壁168和170從所述抽屜的所述底部164延伸。所述抽屜114還包括抽屜 前壁180和抽屜后壁182,所述抽屜前壁180和抽屜后壁182都在所述抽屜側(cè)壁168和170 之間延伸。所述手柄124在所述抽屜前壁180上,所述抽屜后壁182被所述外殼112收納。 具有一對隔開的凸部183a和183b,所述凸部183a和183b從所述抽屜后壁182向外延伸。 所述凸部183a和183b具有各自的槽185a和185b。所述抽屜114還包括蓋子184,所述蓋 子184更好地展示在圖11中。
[0039] 在閉合配置中,如圖10所示,所述抽屜114上的所述凸部183a和183b被收納在 所述外殼112的所述底部126內(nèi)的所述開口 127a和127b內(nèi)。這限制了所述抽屜114相對 于所述外殼112的移動,除非是所述抽屜114先被拉出所述外殼,這樣使得所述抽屜114上 的所述凸部183a和183b從所述外殼112的所述底部126內(nèi)的所述開口 127a和127b中釋 放。
[0040] 所述相機攜帶箱110從閉合配置,如圖10所示,到中間配置,如圖11所示的移動, 需要所述抽屜114被拉出所述外殼112,且所述抽屜114從其相對于所述外殼112的位置被 旋轉(zhuǎn)90度,當所述相機攜帶箱110處于閉合配置時,如圖10所示。所述抽屜114被打開, 通過開動拇指鎖194,移動所述相機攜帶箱110的第二個實施例到與圖6所示的所述相機攜 帶箱10的第一個實施例相類似的開放配置。中間配置中,所述抽屜114延伸基本垂直于所 述外殼112。
[0041] 返回參照圖11,當所述相機攜帶箱110的第二個實施例處于中間或開放配置時, 所述抽屜114上的所述凸部183a和183b被所述外殼后壁156內(nèi)的所述開口 157a和157b 中相應的一個開口收納在內(nèi)。所述抽屜114在通常由箭頭192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轉(zhuǎn),受 所述抽屜114上的所述凸部183a和183b內(nèi)的所述槽185a和185b的限制,所述槽185a和 185b嚙合所述外殼112的所述后壁156內(nèi)的所述開口 157a和157b各自的邊緣159a和 159b。所述抽屜114,也受所述前壁154的所述自由邊緣160和所述抽屜114的所述底部 164內(nèi)的所述槽166嚙合的限制。在此公開的所述相機攜帶箱110的第二個實施例,通常用 于較大的相機,所述抽屜114在通常由箭頭190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轉(zhuǎn)受所述相機重量的 限制。
[0042] 該【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以上提供的許多細節(jié)僅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并 不是意在限制權(quán)利要求所確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攜帶箱,包括: 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底部和從其底部延伸的多個壁;W及 被所述外殼收納的抽屜,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抽屜被所述外殼收納,為 了將所述攜帶箱從閉合配置改變?yōu)殚_放配置,所述抽屜從所述外殼中移出并相對于所述外 殼旋轉(zhuǎn)大致90度,該樣當所述攜帶箱為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延伸。
2. -種攜帶箱,包括: 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底部,從所述外殼底部延伸的第一外殼側(cè)壁和第二外殼側(cè)壁,從介 于所述外殼側(cè)壁之間的所述外殼底部延伸的外殼前壁,從介于所述外殼側(cè)壁之間的所述外 殼底部延伸的外殼后壁;W及 被所述外殼收納的抽屜,所述抽屜具有底部,從所述抽屜底部延伸的第一抽屜側(cè)壁和 第二抽屜側(cè)壁,從介于所述抽屜側(cè)壁之間的所述抽屜底部延伸的抽屜前壁,和在所述抽屜 的所述側(cè)壁之間延伸的抽屜后壁,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抽屜被所述外殼收 納,為了將所述攜帶箱從閉合配置改變?yōu)殚_放配置,所述抽屜從所述外殼中移出并相對于 所述外殼旋轉(zhuǎn)大致90度,該樣當所述攜帶箱為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大致垂直于所述外殼 延伸。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 外殼搭扣,所述外殼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上; 抽屜搭扣,所述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上;W及 張力帶子,所述張力帶子在所述外殼搭扣和所述抽屜搭扣之間延伸,其中當所述攜帶 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第一張力帶子和第二張力帶子延伸,W便于使所述攜帶箱偏置為開 放配置。
4.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 第一外殼搭扣和第二外殼搭扣,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第二外殼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 上; 第一抽屜搭扣和第二抽屜搭扣,所述第一抽屜搭扣和第二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 上;W及 第一張力帶子,所述第一張力帶子在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二抽屜搭扣間延伸, W及第二張力帶子,所述第二張力帶子在所述第二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一抽屜搭扣間延伸, 其中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第一張力帶子和第二張力帶子延伸,W便于使所述 攜帶箱偏置為開放配置。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的凹部和位于 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的凹部,其中所述第一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上的 凹部內(nèi),并沿著所述凹部移動,所述第二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第二外殼側(cè)壁內(nèi)側(cè)上的凹部 內(nèi),并可沿著所述凹部移動。
6. 如權(quán)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攜帶箱,其中: 所述第一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抽屜側(cè)壁上,所述第二抽屜搭扣設(shè)置在所述抽屜的 所述第二側(cè)壁上;W及 所述第一外殼搭扣和所述第二外殼搭扣都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的底部。
7.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 開口,所述開口在所述外殼底部;w及 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抽屜內(nèi),其中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閉合配置時所述凸部被所述外 殼底部內(nèi)的所述開口收納。
8.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 開口,所述開口在所述后箱壁內(nèi);W及 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抽屜內(nèi),其中當所述攜帶箱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凸部被所述外 殼后壁內(nèi)的所述開口接納。
9.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槽,所述槽在所述凸部內(nèi),其中當所述攜帶 箱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凸部內(nèi)的所述槽曬合所述外殼后壁內(nèi)所述開口的邊緣。
10.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進一步包括槽,所述槽在所述抽屜內(nèi),其中當所述箱 子處于開放配置時,所述抽屜前壁的自由邊緣被所述槽收納。
11.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其中所述抽屜前壁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殼后壁高度的 一半。
12.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攜帶箱,其中所述抽屜進一步包括蓋子。
【文檔編號】A45C5/04GK104470400SQ201380025497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馬修·貝維斯 申請人:馬修·貝維斯, 托姆·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