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方便拖行上臺階的新型行李箱。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行李箱在結構設計上為求得搬運移動的方便,大多于底部設有滾輪,以供直接置放于地面,利于推拉移行,且在滾輪另一側設置有支撐物,當不拖拉行李箱時,便于箱體立起而不傾倒,但是這種結構遇到上臺階的情況時,由于滾輪高度的限制,不方便拖行上臺階。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拖行上臺階的新型行李箱。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解決方案為一種新型行李箱,其包括箱體,拉手,滾輪,支撐塊,滾輪位于箱體下端一側,支撐塊位于箱體下端另一側,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支撐塊下端通過支撐架與底板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連接板與插孔相配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底板上朝向箱體一側設置有凹槽。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網(wǎng)兜。
當需要將行李箱拖行上臺階時,將支撐架與底板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活動連接,連接板與箱體背面相連接,即可將行李箱拖行上臺階,當需要在平地上拖行行李箱時,只需將支撐架從支撐塊上拆卸下來,折疊放進底板上設置的凹槽中,然后將連接板拆卸下來,再折疊入底板上設置的凹槽中,最后將整個底板塞入箱體背面設置的網(wǎng)兜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2)將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方便將行李箱拖行上不同高度的臺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箱體背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進一步加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行李箱,其包括箱體1,拉手8,滾輪5,支撐塊2,滾輪位于箱體下端一側,支撐塊位于箱體下端另一側,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支撐塊下端通過支撐架3與底板4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6活動連接,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9,連接板與插孔相配置,所述的底板上朝向箱體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網(wǎng)兜7。當需要將行李箱拖行上臺階時,將支撐架與底板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活動連接,連接板與箱體背面相連接,即可將行李箱拖行上臺階,當需要在平地上拖行行李箱時,只需將支撐架從支撐塊上拆卸下來,折疊放進底板上設置的凹槽中,然后將連接板拆卸下來,再折疊入底板上設置的凹槽中,最后將整個底板塞入箱體背面設置的網(wǎng)兜即可。
權利要求1.新型行李箱,其包括箱體(1),拉手(8),滾輪(5),支撐塊(2),滾輪位于箱體下端一側,支撐塊位于箱體下端另一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塊下端通過支撐架(3)與底板(4)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6)活動連接,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9),連接板與插孔相配置。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朝向箱體一側設置有凹槽。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網(wǎng)兜(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方便拖行上臺階的新型行李箱,其包括箱體,拉手,滾輪,支撐塊,滾輪位于箱體下端一例,支撐塊位于箱體下端另一側,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支撐塊下端通過支撐架與底板一端相連,底板另一端與連接板活動連接,所述的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連接板與插孔相配置。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2)將箱體背面設置有數(shù)排插孔,方便將行李箱拖行上不同高度的臺階。
文檔編號A45C13/00GK2867971SQ20062009818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池溫婷 申請人:池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