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遠紅外茶葉萎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茶設備技術領域,涉及萎凋機,尤其涉及一種遠紅外茶葉萎凋機。
背景技術:
近幾年,根據市場對茶葉品質要求的提高,認為萎凋是任何一種茶葉加工的基礎エ藝,有一臺節(jié)能、環(huán)保、適用的茶葉萎凋機是穩(wěn)定和提高茶葉品質、減少茶葉加工過程中用エ量的關鍵;綠茶生產是鮮葉不萎凋由室內攤青后直接高溫殺青加工,成品茶葉香味差,滋味中有青草味、澀味。目前紅茶生產采用日光萎凋將鮮葉放在廣場上,直接受日光和空氣的影響,但由于日光萎凋存在問題很多萎凋不均勻、萎凋時間長在6 —18小時、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陰雨天)、勞動強度大、用エ量大(勞動力的越來越緊缺)、鮮葉浪費嚴重,最重要的是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的要求,而且占地面積大,茶葉資源浪費嚴重,茶農經濟效益低下,已經無法滿足生產要求。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ー種茶葉快速萎凋機[申請?zhí)?4202626. 8],由機架、供熱系統(tǒng)、風機、滾筒傳動架以及滾筒體組成,特點是在供熱系統(tǒng)中有一熱風管沿軸向設置在滾筒體的內腔,在熱風管周壁設有出風孔,在所述滾筒體的內腔周壁上設有傾斜錯位分布的螺旋輸送片和若干塊沿軸向水平分布的翻茶平板。另外,為了能適用各種茶葉的萎凋,中國專利文獻還公開了一種茶葉自動化萎凋裝置[申請?zhí)?00720008218. 7]是至少由兩條輸送帶層迭而成,相鄰輸送帶的進料端與出料端相互交錯布置,使上一條輸送帶出料端的物料恰好落在下一條輸送帶的進料端上,在層迭輸送帶的一端部,豎立有ー提升送料帯,至少提升送料帶的出料端處在最上層一條輸送帶進料端的上方,輸送帶和提升送料帶均由動カ驅動。
上述的兩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有技木,比如第一個技術方案,它使用滾筒式加熱萎凋,可大大的縮減勞動力,第二個技術方案通過履帶式的傳動萎凋,自動化程度高;但是這兩個方案都存在以下問題1、茶葉的受熱不均勻。2、加熱時間未能有突破性的縮短。3、恒溫、恒濕的效果較差。4、萎凋機不能間隔換氣,導致茶葉的香氣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茶葉受熱均勻,恒溫、恒濕效果好,能縮短萎凋時間,能實現間隔換氣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包括箱體,在箱體ー側設有鮮葉進ロ,另ー側設有出葉機構,在鮮葉進口和出葉機構之間設有循環(huán)輸送機構,該循環(huán)輸送機構至少由兩條輸送帶層迭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靠近出葉機構ー側設有送葉機構,送葉機構位于層迭的輸送帶的一端且出葉端設于最上層輸送帶的進葉端上方,所述的箱體上還設有包括具有吹風子機構和出風子機構的間歇換氣機構,所述的吹風子機構設置在箱體一側且橫向向箱體內吹風,所述的出風子機構設置在箱體另一側且位于吹風子機構 上方,所述的箱體內設有用于供熱的遠紅外加熱機構。[0007]萎凋時,從鮮葉進口倒入未萎凋的茶葉,通過輸送帶將茶葉輸送至送葉機構端,通 過送葉機構將茶葉輸送至最上層輸送帶,箱體內設有遠紅外加熱機構,用于萎凋供熱,然后 通過層迭的輸送帶(相鄰的輸送帶的出葉端和進葉端相互交錯設置,使上一層輸送帶出葉 端的茶葉剛好落在下一條輸送帶的進葉端上,相鄰輸送帶的運轉方向相反)將茶葉循環(huán)的 萎凋,通過間歇換氣機構將箱體內的草氣清除,進一步提升了茶葉的香氣;另外,遠紅外加 熱機構的恒溫、恒濕效果好,茶葉受熱均勻,而且萎凋時間也大大縮短,降低了生產成本,同 時也提高了茶葉質量。[0008]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箱體包括萎凋室和第一飄葉室,在萎凋室 遠離第一飄葉室上方設有第二飄葉室,所述的鮮葉進口開設于第一飄葉室上,在鮮葉進 口上設有與萎凋室連通的鮮葉進葉機構。第一飄葉室可對茶葉進行萎凋前的失水,失水 O. 8% 1. 2%,進一步縮短萎凋時間。[0009]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第一飄葉室出葉端設有鮮葉刷平機構,所 述的鮮葉刷平機構的出葉端位于最底層的輸送帶的進葉端上方。把第一飄葉室入口茶葉刷 平,使茶葉均勻進入最低層輸送帶上。[0010]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鮮葉進葉機構包括設置在鮮葉進口上的進 葉通道,在進葉通道的進葉端設有進葉斗,所述的進葉斗固連在進葉風機的出風端。進葉 風機的風吹動茶葉,進入第一飄葉室,可對茶葉進行失水,縮短萎凋時間,另外,進葉方便快 速。[0011]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鮮葉刷平機構包括包括設置在萎凋室下方 的刷平電機,在最底層的輸送帶的進葉端上方設有至少兩條毛刷輥,所述的毛刷輥分別固 定在萎凋室上且與能帶動其轉動的刷平電機相聯(lián)。茶葉分攤均勻,也就是說,萎凋加熱茶葉 受熱均勻。[0012]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送葉機構包括設置在最底層的輸送帶出葉 端下方的送葉斗,在送葉斗上設有垂直設置并與第二飄葉室連通的送葉通道,在送葉通道 進葉端設有第一送葉風機,在送葉斗上固連有第二送葉風機,所述的第二送葉風機吸氣端 設有吸氣管,所述的吸氣管與萎凋室連通。吸氣管吸收萎凋室內的熱氣流,將熱氣流接至第 二送葉風機上,第二送葉風機的出風就是熱風,送葉的時候可進一步的對茶葉失水,縮短萎 凋時間。[0013]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吹風子機構包括設置在萎凋室底部的至少 一臺吹風風機;所述的出風子機構包括設置在萎凋室頂部且遠離吹風風機的若干出風風 機??蓪⑽蚴覂鹊牟輾馊コ?提高茶葉的香氣。[0014]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遠紅外加熱機構包括若干片遠紅外發(fā)熱 膜,所述的遠紅外發(fā)熱膜分別設置在每條輸送帶的上下履帶之間。具有活化水分子,促進新 陳代謝,而且恒溫、恒濕效果好,還可以縮短茶葉萎凋時間,另外,熱轉換率高,比普通的電 熱加溫節(jié)約電耗40% 50%。[0015]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出葉機構包括設置在萎凋室靠近送葉機構 一側的出葉電機,出葉電機與最底層輸送帶和最上層輸送帶之間的其中一條輸送帶相連,在該輸送帶的出葉端下方設有出葉槽,出葉槽的出葉端延伸至萎凋室外。當萎凋完成后,設 置在出葉槽上方的那條輸送帶倒轉,出葉電機的轉向與輸送帶轉向一致,然后茶葉通過出 葉槽流出,出葉完成。[0016]在上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中,所述的箱體上還設有若干滾輪和可調式的支撐 腳。方便搬運和調節(jié)箱體的穩(wěn)定性。[0017]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遠紅外茶葉萎凋機的優(yōu)點在于1、設計合理,結構簡單。2、 循環(huán)輸送機構將茶葉循環(huán)的萎凋,通過間歇換氣機構將箱體內的草氣清除,進一步提升了 茶葉的香氣;另外,遠紅外加熱機構的恒溫、恒濕效果好,茶葉受熱均勻,而且萎凋時間也大 大縮短,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茶葉質量。3、第一飄葉室可對茶葉進行萎凋前的失 水,進一步縮短萎凋時間。4、吸氣管吸收萎凋室內的熱氣流,將熱氣流接至第二送葉風機 上,第二送葉風機的出風就是熱風,送葉的時候可進一步的對茶葉失水,縮短萎凋時間。4、 具有活化水分子,促進新陳代謝,而且恒溫、恒濕效果好,還可以縮短茶葉萎凋時間,另外, 熱轉換率高,比普通的電熱加溫節(jié)約電耗40% 50%。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0021]圖中,箱體1、鮮葉進口 11、出葉機構2、輸送帶la、第一電機lb、第二電機lc、溫度 感應器Id、控制電路le、送葉機構3、吹風子機構41、出風子機構42、萎凋室12、第一飄葉室 13、第二飄葉室14、鮮葉進葉機構5、進葉通道51、進葉斗52、進葉風機53、刷平電機61、毛 刷輥62、送葉斗31、送葉通道32、第二送葉風機33、吸氣管34、第一送葉風機35、吹風風機 4la、出風風機42a、遠紅外發(fā)熱膜7、出葉電機21、出葉槽22、滾輪81、支撐腳82。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23]如圖1-3所示,本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包括箱體1,在箱體I 一側設有鮮葉進口 11, 另一側設有出葉機構2,在鮮葉進口 11和出葉機構2之間設有循環(huán)輸送機構,該循環(huán)輸送 機構至少由兩條輸送帶Ia層迭而成,另外,相鄰的輸送帶Ia的出葉端和進葉端相互交錯設 置,使上一層輸送帶Ia出葉端的茶葉剛好落在下一條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而且,交錯設 置的輸送帶Ia其驅動分別為第一電機Ib和第二電機Ic,第一電機Ib和第二電機Ic轉 向相反,在箱體I靠近出葉機構2 —側設有送葉機構3,送葉機構3位于層迭的輸送帶Ia 的一端且出葉端設于最上層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方,在箱體I上還設有包括具有吹風子機 構41和出風子機構42的間歇換氣機構,吹風子機構41設置在箱體I 一側且橫向向箱體I 內吹風,出風子機構42設置在箱體I另一側且位于吹風子機構41上方,為了能縮短萎凋時 間,如圖1所示,在箱體I內設有用于供熱的遠紅外加熱機構;這里的遠紅外加熱機構包括 若干片遠紅外發(fā)熱膜7,遠紅外發(fā)熱膜7分別設置在每條輸送帶Ia的上下履帶之間。為了 方便移動,如圖1、2所示,在箱體I上還設有若干滾輪81和可調式的支撐腳82,支撐腳82 可調節(jié)箱體I的穩(wěn)定性。[0024]具體的,為了方便進葉,如圖1、2所示,箱體I包括萎凋室12和第一飄葉室13,在 萎凋室12遠離第一飄葉室13上方設有第二飄葉室14,鮮葉進口 11開設于第一飄葉室13 上,在鮮葉進口 11上設有與萎凋室12連通的鮮葉進葉機構5。優(yōu)化方案,這里的鮮葉進葉 機構5包括設置在鮮葉進口 11上的進葉通道51,在進葉通道51的進葉端設有進葉斗52,所 述的進葉斗52固連在進葉風機53的出風端。進一步的,為了能清除萎凋室12內的草氣, 吹風子機構41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底部的至少一臺吹風風機41a ;出風子機構42包括設 置在萎凋室12頂部且遠離吹風風機41a的五臺出風風機42a。[0025]進一步的,為了把茶葉刷平,使茶葉均勻進入最低層輸送帶Ia上,第一飄葉室13 出葉端設有鮮葉刷平機構,該鮮葉刷平機構的出葉端位于最底層的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 方;優(yōu)化方案,這里的鮮葉刷平機構包括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下方的刷平電機61,在最底 層的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方設有至少兩條毛刷輥62,毛刷輥62分別固定在萎凋室12上且 與能帶動其轉動的刷平電機61相聯(lián)。[0026]為了方便出葉,如圖2所示,上述的出葉機構2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靠近送葉機 構一側的出葉電機21,出葉電機21與最底層輸送帶Ia和最上層輸送帶Ia之間的其中一條 輸送帶Ia相連,在該輸送帶Ia的出葉端下方設有出葉槽22,出葉槽22的出葉端延伸至萎 凋室12外。為了能縮短萎凋時間,如圖2所示,上述的送葉機構3包括設置在最底層的輸 送帶Ia出葉端下方的送葉斗31,在送葉斗31上設有垂直設置并與第二飄葉室14連通的送 葉通道32,在送葉通道32進葉端設有第一送葉風機35,在送葉斗31上固連有第二送葉風 機33,在第二送葉風機33吸氣端設有吸氣管34,吸氣管34與萎凋室12連通,也就是說,第 二送葉風機33工作時,吸氣管34吸收箱體I內的熱氣流,熱氣流通過第二送葉風機33的 又將熱氣流吹出,可對茶葉進行進一步的失水處理。[0027]在本實施例中,進葉風機53將茶葉通過進葉通道51輸送至第一飄葉室13,第一飄 葉室13出葉口設有能將茶葉刷平的毛刷輥62,被刷平的茶葉通過最底層的輸送帶Ia輸送 至送葉斗31,第二送葉風機33將茶葉通過送葉通道32輸送至第二飄葉室14并落入至最上 層的輸送帶Ia上,第一電機Ib和第二電機Ic分別帶動輸送帶Ia循環(huán)轉動并進行循環(huán)的工 作,遠紅外發(fā)熱膜7分別設置在輸送帶Ia上下履帶之間,可提高萎凋室12的恒溫、恒濕效 果,而且茶葉受熱均勻,同時萎凋時間也大大縮短,可降低生產成本;另外,如圖3所示,為 了能實時控制,萎凋室12內可設置溫度感應器ld,通過溫度感應器Id檢測萎凋室12內的 溫度,然后通過吹風風機41a和出風風機42a可清除萎凋室內的草氣,也就是間隔換氣,使 茶葉質量大步提升,再者,為了提高實現機械自動化,本萎凋機還設有控制電路le,控制電 路Ie分別與進葉風機53、刷平電機61、第一送葉風機35、第二送葉風機33、第一電機lb、 第二電機lc、出葉電機21、溫度感應器Id、遠紅外發(fā)熱膜7、吹風風機41a、出風風機42a相 連,自動化控制,適用于各種各樣的茶葉萎凋。[002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0029]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箱體1、鮮葉進口 11、出葉機構2、輸送帶la、第一電機lb、 第二電機lc、溫度感應器Id、控制電路le、送葉機構3、吹風子機構41、出風子機構42、萎凋 室12、第一飄葉室13、第二飄葉室14、鮮葉進葉機構5、進葉通道51、進葉斗52、進葉風機53、刷平電機61、毛刷輥62、送葉斗31、送葉通道32、第二送葉風機33、吸氣管34、第一送葉風機35、吹風風機41a、出風風機42a、遠紅外發(fā)熱膜7、出葉電機21、出葉槽22、滾輪81、支撐腳8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 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包括箱體(1),在箱體(I) 一側設有鮮葉進口(11),另一側設有出葉機構(2 ),在鮮葉進口( 11)和出葉機構(2 )之間設有循環(huán)輸送機構,該循環(huán)輸送機構至少由兩條輸送帶(Ia)層迭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I)靠近出葉機構(2)—側設有送葉機構(3),送葉機構(3)位于層迭的輸送帶(Ia)的一端且出葉端設于最上層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方,所述的箱體(I)上還設有包括具有吹風子機構(41)和出風子機構(42)的間歇換氣機構,所述的吹風子機構(41)設置在箱體(I) 一側且橫向向箱體(I)內吹風,所述的出風子機構(42)設置在箱體(I)另一側且位于吹風子機構(41)上方,所述的箱體(I)內設有用于供熱的遠紅外加熱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I)包括萎凋室(12)和第一飄葉室(13),在萎凋室(12)遠離第一飄葉室(13)上方設有第二飄葉室(14),所述的鮮葉進口( 11)開設于第一飄葉室(13)上,在鮮葉進口( 11)上設有與萎凋室(12)連通的鮮葉進葉機構(5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飄葉室(13)出葉端設有鮮葉刷平機構,所述的鮮葉刷平機構的出葉端位于最底層的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鮮葉進葉機構(5)包括設置在鮮葉進口(11)上的進葉通道(51),在進葉通道(51)的進葉端設有進葉斗(52),所述的進葉斗(52)固連在進葉風機(53)的出風端。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鮮葉刷平機構包括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下方的刷平電機(61),在最底層的輸送帶(Ia)的進葉端上方設有至少兩條毛刷輥(62),所述的毛刷輥(62)分別固定在萎凋室(12)上且與能帶動其轉動的刷平電機(61)相聯(lián)。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葉機構(3)包括設置在最底層的輸送帶(Ia)出葉端下方的送葉斗(31),在送葉斗(31)上設有垂直設置并與第二飄葉室(14)連通的送葉通道(32 ),在送葉通道(32 )進葉端設有第一送葉風機(35 ),在送葉斗(31)上固連有第二送葉風機(33),所述的第二送葉風機(33)吸氣端設有吸氣管(34),所述的吸氣管(34)與萎凋室(12)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風子機構(41)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底部的至少一臺吹風風機(41a);所述的出風子機構(42)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頂部且遠離吹風風機(41a)的若干出風風機(42a)。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遠紅外加熱機構包括若干片遠紅外發(fā)熱膜(7),所述的遠紅外發(fā)熱膜(7)分別設置在每條輸送帶(Ia)的上下履帶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葉機構(2)包括設置在萎凋室(12)靠近送葉機構一側的出葉電機(21),出葉電機(21)與最底層輸送帶(Ia)和最上層輸送帶(Ia)之間的其中一條輸送帶(Ia)相連,在該輸送帶(Ia)的出葉端下方設有出葉槽(22),出葉槽(22)的出葉端延伸至萎凋室(12)外。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I)上還設有若干滾輪(81)和可調式的支撐腳(82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制茶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遠紅外茶葉萎凋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設計不夠合理等技術問題。包括箱體,在箱體一側設有鮮葉進口,另一側設有出葉機構,在鮮葉進口和出葉機構之間設有由至少兩條輸送帶層迭而成的循環(huán)輸送機構,在箱體靠近出葉機構一側設有送葉機構,送葉機構位于層迭的輸送帶的一端且出葉端設于最上層輸送帶的進葉端上方,在箱體上還設有包括具有吹風子機構和出風子機構的間歇換氣機構,吹風子機構設置在箱體一側且橫向向箱體內吹風,出風子機構設置在箱體另一側且位于吹風子機構上方,在箱體內設有用于供熱的遠紅外加熱機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茶葉受熱均勻,能縮短萎凋時間,間隔換氣。
文檔編號A23F3/06GK202857740SQ20122040819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季萍, 屠惠中, 毛黎明, 壽紹建, 徐斌, 俞志鳳, 酈浙閩, 應明峰, 壽凱華 申請人:諸暨市樂葉農業(yè)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