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種植大棚。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愿意購買自然健康的蔬果,為了滿足社會大眾對于各個季節(jié)蔬果的需求,能夠在各種季節(ji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果,而大棚則是解決非當季蔬果無法在當季生長問題的途徑之一。
大棚的頂部通常設置一層透明薄膜,但是大棚是裸露在外部的,尤其是一些粉塵比較多的地區(qū),大棚的薄膜上會落入大量的灰塵,或者雨雪天氣會在棚頂積累雨雪,大棚薄膜上積累的灰塵過多或積累雨雪時,會影響大棚薄膜的透光性,這樣不僅影響蔬菜光合作用,而且大棚薄膜的透光性差也會影響大棚內(nèi)部的溫度,對蔬菜的種植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其中,有的時候人們也爬到大棚頂上進行灰塵和雨雪的清理,但是由于大棚主要為框架結構,因此不易清理,耗費體力和人力,而且清理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踏空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當陽光特別好的時候,大棚內(nèi)的溫度過高,也會影響作物的生長,作物需要一個適合的溫度環(huán)境。大棚種植需要人工灌溉,灌溉用水也是一項需要考慮的資源消耗。
對于國家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相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要求,技術創(chuàng)新是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必然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種植大棚,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種植大棚棚頂積累的灰塵和雨雪清理不便而影響內(nèi)部溫度或者光照過強而影響內(nèi)部溫度、及灌溉需消耗大量水資源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種植大棚,包括后墻,所述后墻的兩側向前分別設置有側墻,所述兩側墻的前端之間設置有前透光層;所述側墻的頂端之間設置有上透光層,所述上透光層為傾斜的平面,所述上透光層的后端高于前端;
兩所述側墻上方的后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架,兩所述第一支架上搭設有第一轉動軸,所述第一轉動軸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設置于電機支架上,所述電機支架設置于所述側墻上;
所述第一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側墻的前端設置有第一轉輪,位于同一側墻上方的第一齒輪和第一轉輪上纏繞有第一鏈條;
兩條所述第一鏈條之間設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下端設置有軟刮條,所述軟刮條與所述上透光層貼合;
所述側墻的內(nèi)側上方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后墻處設置有第二轉動軸,所述第二轉動軸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前透光層處設置有第二轉輪;
兩所述滑道上搭設有若干滑動桿,相鄰滑動桿之間布設有遮陽簾,靠近所述后墻的滑動桿與所述滑道固定;
所述第二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齒輪,靠近同一側墻的所述第二齒輪和第二轉輪上纏繞有第二鏈條;
靠近所述前透光層的滑動桿固定在所述第二鏈條上;
所述側墻的外側和所述前透光層的外側設置有連通的承接槽,所述承接槽貼靠在所述側墻的頂端或所述前透光層的頂端;
所述承接槽通過管道連接至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與蓄水裝置連通;所述過濾裝置和所述蓄水裝置設置于種植大棚內(nèi)部。
進一步地,所述后墻的后側設置有樓梯。
進一步地,所述后墻的上端設置有平臺。
進一步地,所述側墻上設置有門。
進一步地,所述前透光層和上透光層為塑料層。
進一步地,所述前透光層分為上片和下片。
進一步地,所述軟刮條為海綿層或布層。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電機上方罩設有電機罩。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棚頂設置刮板,在第一驅動電機的帶動下,通過第一轉動軸和第一鏈條可帶動刮板沿著上透光層移動,清理上透光層表面的灰塵和雨雪,保證內(nèi)部獲得足夠的光照;當光照過強時,可以通過第二驅動電機、第二轉動軸和第二鏈條帶動滑動桿在滑道上滑動,將遮陽簾打開,遮擋陽光,避免內(nèi)部溫度過高;承接槽可承接雨水和雪水,通過過濾裝置過濾后送至蓄水裝置儲存,作為灌溉用水;本發(fā)明可以調(diào)整棚內(nèi)的溫度在合適的范圍內(nèi),滿足植物生長需求,提高產(chǎn)量;利用雨水雪水灌溉,節(jié)約水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
1、后墻;2、側墻;3、前透光層;4、上透光層;5、第一轉動軸;6、第一驅動電機;7、電機支架;8、電機罩;9、第一齒輪;10、第一轉輪;11、第一鏈條;12、刮板;13、軟刮條;14、滑道;15、第二轉動軸;16、第二轉輪;17、滑動桿;18、遮陽簾;19、第二齒輪;20、第二鏈條;21、樓梯;22、平臺;23、門;24、上片;25、下片;26、承接槽;27、管道;28、過濾裝置;29、蓄水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種植大棚,包括后墻1,所述后墻1的兩側向前分別設置有側墻2,所述兩側墻2的前端之間設置有前透光層3;所述側墻2的頂端之間設置有上透光層4,所述上透光層4為傾斜的平面,所述上透光層4的后端高于前端,使得上透光層4上方聚集的灰塵或者雨雪便于下滑。
兩所述側墻2上方的后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架,兩所述第一支架上搭設有第一轉動軸5,所述第一轉動軸5的一端連接有第一驅動電機6,所述第一驅動電機6設置于電機支架7上,所述電機支架7設置于所述側墻2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電機6上方罩設有電機罩8,避免第一驅動電機6受雨雪等環(huán)境影響。
所述第一轉動軸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齒輪9,所述側墻2的前端設置有第一轉輪10,位于同一側墻2上方的第一齒輪9和第一轉輪10上纏繞有第一鏈條11;兩條所述第一鏈條11之間設置有刮板12,這里的刮板12固定在每根鏈條中位于上方的鏈條上;所述刮板12的下端設置有軟刮條13,所述軟刮條13與所述上透光層4貼合;本實施例中,所述軟刮條13為海綿層,也可以采用布層等其他常見的軟質(zhì)材料層,避免對上透光層4造成刮傷。
所述側墻2的內(nèi)側上方設置有滑道14,所述滑道14靠近所述后墻1處設置有第二轉動軸15,所述第二轉動軸15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驅動電機(圖中未示出),所述滑道14靠近所述前透光層3處設置有第二轉輪16;兩所述滑道14上搭設有若干滑動桿17,本實施例中滑動桿17的數(shù)量為五根。相鄰滑動桿17之間布設有遮陽簾18,當各滑動桿17完全沿滑道14分散開后,遮陽簾18可以將上透光層4遮擋;靠近所述后墻1的滑動桿17與所述滑道14固定,使得遮陽簾18的后端與后墻1側固定;所述第二轉動軸1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齒輪19,靠近同一側墻2的所述第二齒輪19和第二轉輪16上纏繞有第二鏈條20;靠近所述前透光層3的滑動桿17固定在所述第二鏈條20上,則靠近所述前透光層3的滑動桿17可以在第二鏈條20的帶動下前后滑動。
所述側墻2的外側和所述前透光層3的外側設置有連通的承接槽26,所述承接槽26貼靠在所述側墻2的頂端或所述前透光層3的頂端;所述承接槽26通過管道27連接至過濾裝置28,所述過濾裝置28與蓄水裝置29連通;所述過濾裝置28和所述蓄水裝置29設置于種植大棚內(nèi)部。承接槽26可承接雨水和雪水,通過過濾裝置28過濾后送至蓄水裝置29儲存,作為灌溉用水,節(jié)約水源。當雨水或雪水儲量不足時,可采用其他水源作為灌溉補充用水。
本實施例中,所述后墻1的后側設置有樓梯21,所述后墻1的上端設置有平臺22,方便人員經(jīng)由樓梯21走到平臺22上,進行人工清理和維修設備。
本實施例中,所述側墻2上設置有門23,通常在一側的側墻2上設置門23即可,如有需要,也可以在兩側的側墻2上都設置門23。
本實施例中,所述前透光層3和上透光層4為塑料層,成本低廉;所述前透光層3分為上片24和下片25,當棚內(nèi)溫度過高時,可以將上片24的下端向上撥,下片25的上端向下?lián)?,形成通風口,通風降溫。
本實施例在使用中,當上透光層4聚集了灰塵或者雨雪時,可以啟動第一驅動電機6,帶動第一轉動軸5轉動,第一齒輪9隨之轉動,則第一鏈條11轉動起來,帶動刮板12沿著上透光層4的高端向底端移動,將灰塵或者雨雪刮落,保證上透光層4的透光性,保證棚內(nèi)獲得足夠的光照,避免溫度過低;第一驅動電機6反轉便可以將刮板12復位。軟刮條13可以避免刮動過程中對上透光層4造成損傷。當棚內(nèi)溫度過高時,可以啟動第二驅動電機,帶動第二轉動軸15轉動,第二齒輪19隨之轉動,則第二鏈條20轉動起來,帶動與第二鏈條20連接的滑動桿17向前透光層3滑動,在遮陽簾18的拉動下,其他的滑動桿17隨之滑動,直至各滑動桿17沿所述滑道14分布開,遮陽簾18將上透光層4遮擋,減少陽光射入棚內(nèi),降低棚內(nèi)溫度;第二驅動電機反轉,帶動第二鏈條20反轉,帶動與第二鏈條20連接的滑動桿17向后墻1側滑動,該滑動桿17會依次將其他滑動桿17帶動向后墻1側滑動,直至各滑動桿17依次貼緊并位于后墻1側,此時遮陽簾18下垂于滑動桿17的下方。采用蓄水裝置29內(nèi)的雨水和雪水作為灌溉用水,并配合其他水源作為灌溉補充用水,以滿足作為的生長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