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大蒜播種機,具體地說是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用于安裝在大蒜播種機中控制蒜種的下料速度。
背景技術:
大蒜機械化種植長期以來是我國大蒜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難題,我國大蒜種植面積、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蒜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每年大蒜種植總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目前國內大蒜的種植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傳統(tǒng)的人工種植方式,這種種植方式在偏遠和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應用十分廣泛,缺點是種植效率低,需要的勞動力大。
另一種是采用大蒜播種機進行機械化種植,其種植過程包括取蒜種、運輸取得的蒜種并確保該蒜種的鱗芽朝上、將鱗芽朝上的蒜種運輸至點播機構完成蒜種的點播。在整個過程中,尤其是在將蒜種由前一個部件運輸至下一個部件時,蒜種的下落速度過快,從而降低了蒜種的下料精確度,更甚使蒜種向上彈跳,影響蒜頭鱗芽方向的判定。
基于此,設計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用于安裝在大蒜播種機中,控制蒜種經運輸后的下落速度,提高蒜種下落的精確度,另一方面,還能對蒜種起到導向和暫存的作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用于安裝在大蒜播種機中,控制蒜種經運輸后的下落速度,提高蒜種下落的精確度,從另一方面來說,還能對蒜種起到導向和暫存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蒜種的下落精確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包括安裝架和接蒜杯,安裝架水平設置,接蒜杯豎直設置并向下固定于安裝架。其中,接蒜杯為軟質材料制成的錐形結構,且接蒜杯的錐形尖端朝下,當有蒜種落入接蒜杯時,在蒜種自身重力作用下,蒜種由接蒜杯的錐形尖端下落。在此結構基礎上,蒜種下料控制裝置還包括固定軸、調節(jié)氣缸和夾緊結構,固定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座設置在安裝架上,調節(jié)氣缸設置在安裝架下方,且調節(jié)氣缸的缸筒底部向上鉸接于安裝架,調節(jié)氣缸的伸縮桿端部鉸接有連接件,該連接件遠離調節(jié)氣缸的端部垂直固定在固定軸上;夾緊結構固定安裝在固定軸上并套設于接蒜杯外側;當調節(jié)氣缸的伸縮桿動作時,固定軸在連接件的作用下轉動,使夾緊結構向上夾緊接蒜杯防止蒜種由接蒜杯下落,或者,使夾緊結構向下不再夾緊接蒜杯方便蒜種由接蒜杯下落,由此可以降低蒜種在接蒜杯內部的下落速度,還可以將蒜種存儲在接蒜杯內,更甚者,還可以對蒜種的下落起到導向作用。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所涉及的接蒜杯包括環(huán)形固定架和杯體。環(huán)形固定架固定設置于安裝架,杯體為塑料薄片制成的錐形結構,杯體向上固定在環(huán)形固定架,杯體向下套設在夾緊結構內側,且杯體的側面開設有多個縫隙,多個縫隙向下延伸并交匯于杯體的錐形尖端;夾緊結構向上夾緊接蒜杯時,縫隙向上高出夾緊結構所在位置。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所涉及的接蒜杯也可以選用別的結構:接蒜杯包括一體設置的環(huán)形固定架和杯體,環(huán)形固定架固定設置于安裝架,杯體為多根刷絲圍成的錐形結構。
無論接蒜杯的杯體采用何種結構,蒜種在接蒜杯內下落時,蒜種外表面均會于杯體的內表面發(fā)生摩擦,由于蒜種與杯體的摩擦點過多,從而實現(xiàn)了降低蒜種下落速度的目的。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所涉及的夾緊結構包括固定件和夾緊環(huán),固定件固定安裝在固定軸上,夾緊環(huán)套設在接蒜杯外側,且夾緊環(huán)還通過中間連接件安裝于固定件。優(yōu)選,中間連接件為U型結構,中間連接件的U型底部固定安裝在固定件外表面,中間連接件的U型開口內側連接著夾緊環(huán)。固定件為套管,套管固定套設在固定軸外表面。夾緊環(huán)為軟質或硬質材料制成的圓環(huán)結構。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考慮到本裝置在大蒜播種機中的具體安裝使用,接蒜杯的數(shù)量為至少一個,夾緊結構的數(shù)量為至少一個,且一個夾緊結構相對套設在一個接蒜杯的外側。當然,接蒜杯的數(shù)量為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接蒜杯平行等間距的設置在安裝架上。無論接蒜杯的數(shù)量為多少個,它都應基于大蒜播種機的具體結構,尤其是大蒜播種機中用于獲取蒜種的結構、確保蒜種鱗芽朝上的結構、以及用于實現(xiàn)蒜種栽種的點播機構,這三部分結構一一相對,接蒜杯的數(shù)量也應與上述的三部分結構的數(shù)量一一相對。
優(yōu)選,調節(jié)氣缸位于安裝架的端部或中部。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用于安裝在大蒜播種機中,減緩蒜種由上一個部件下落至下一個部件時的速度,避免蒜種因下落速度過快發(fā)生彈跳現(xiàn)象,提高蒜種的下落精確度;另一方面,在減緩蒜種下落速度后,本實用新型的接蒜杯還具有導向作用,更加便于控制蒜種的下落方向,進一步保證蒜種下落的精確度。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主視圖;
附圖2是圖1的放大結構左視圖;
附圖3是圖1的放大結構右視圖;
附圖4是圖1的A-A向放大剖視圖;
附圖5是圖1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6是圖5去掉接蒜杯后的結構俯視圖;
附圖7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十四個接蒜杯時的結構主視圖;
附圖8是圖7的結構俯視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1、安裝架,2、接蒜杯,3、環(huán)形固定架,4、杯體,5、縫隙,
6、固定軸,7、調節(jié)氣缸,8、軸承座,9、連接件,10、套管,
11、夾緊環(huán),12、中間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8,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作以下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附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的蒜種下料控制裝置,其結構包括安裝架1和接蒜杯2,安裝架1水平設置,接蒜杯2豎直設置并向下固定于安裝架1。
接蒜杯2為軟質材料制成的錐形結構,且接蒜杯2的錐形尖端朝下。接蒜杯2包括環(huán)形固定架3和杯體4,環(huán)形固定架3固定設置于安裝架1,杯體4為塑料薄片制成的錐形結構,杯體4向上固定在環(huán)形固定架3,杯體4向下套設在夾緊結構內側,且杯體4的側面開設有多個縫隙5,多個縫隙5向下延伸并交匯于杯體4的錐形尖端;當有蒜種落入接蒜杯2時,在蒜種自身重力作用下,蒜種由接蒜杯2杯體4的錐形尖端下落。
蒜種下料控制裝置還包括固定軸6、調節(jié)氣缸7和夾緊結構。固定軸6的兩端通過軸承座8設置在安裝架1上,調節(jié)氣缸7設置在安裝架1下方,且調節(jié)氣缸7的缸筒底部向上鉸接于安裝架1,調節(jié)氣缸7的伸縮桿端部鉸接有連接件9,該連接件9遠離調節(jié)氣缸7的端部垂直固定在固定軸6上。夾緊結構包括套管10和夾緊環(huán)11,套管10固定套設在固定軸6外表面,套管10外表面還設置有U型結構的中間連接件12,中間連接件12的U型底部固定安裝在套管10外表面,中間連接件12的U型開口內側連接著夾緊環(huán)11,夾緊環(huán)11為軟質或硬質材料制成的圓環(huán)結構,夾緊環(huán)11套設在接蒜杯2外側。
當調節(jié)氣缸7的伸縮桿動作時,固定軸6在連接件9的作用下轉動,進而中間連接件12同步轉動并帶動夾緊環(huán)11向上夾緊接蒜杯2防止蒜種由接蒜杯2下落,或者,使夾緊環(huán)11向下不再夾緊接蒜杯2方便蒜種由接蒜杯2下落,由此可以降低蒜種在接蒜杯2內部的下落速度,還可以將蒜種存儲在接蒜杯2內,更甚者,還可以對蒜種的下落起到導向作用。需要說明的是,當夾緊環(huán)11向上夾緊接蒜杯2時,接蒜杯2杯體4上開設的縫隙5向上高出夾緊結構所在位置。
實施例二:
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涉及的接蒜杯2也可以選用別的結構:接蒜杯2包括一體設置的環(huán)形固定架3和杯體4,環(huán)形固定架3固定設置于安裝架1,杯體4為多根刷絲圍成的錐形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接蒜杯2的杯體4采用何種結構,蒜種在接蒜杯2內下落時,蒜種外表面均會于杯體4的內表面發(fā)生摩擦,由于蒜種與杯體4的摩擦點過多,從而實現(xiàn)了降低蒜種下落速度的目的。
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考慮到本裝置在大蒜播種機中的具體安裝使用,接蒜杯2的數(shù)量為至少一個,夾緊結構的數(shù)量為至少一個,且一個夾緊結構相對套設在一個接蒜杯2的外側。當然,接蒜杯2的數(shù)量為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接蒜杯2平行等間距的設置在安裝架1上。無論接蒜杯2的數(shù)量為多少個,它都應基于大蒜播種機的具體結構,尤其是大蒜播種機中用于獲取蒜種的結構、確保蒜種鱗芽朝上的結構、以及用于實現(xiàn)蒜種栽種的點播機構,這三部分結構一一相對,接蒜杯2的數(shù)量也應與上述的三部分結構的數(shù)量一一相對。
眾所周知的是,現(xiàn)有大蒜播種機通常包括的結構由盛蒜結構、單粒取種結構、蒜種識別和調向結構、以及蒜種點播結構,且上述結構的數(shù)量都是一一相對的。按照現(xiàn)有常用大蒜播種機結構,每點播一次即完成一行十四粒蒜種的栽種。基于本裝置安裝在大蒜播種機中的實際作用,本裝置可以安裝在單粒取種結構、蒜種識別和調向結構兩個結構之間,也可以安裝在蒜種識別和調向結構、蒜種點播結構兩個結構之間,則本裝置的安裝架1上應平行等間距的安裝十四個接蒜杯2,每個接蒜杯2外側都套設有一個夾緊結構,參考附圖7、8。當然,安裝架1上設置一個調節(jié)氣缸7即可,調節(jié)氣缸7可以設置在安裝架1的端部或中部。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該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