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多料混合施用是一項綜合技術,涉及到農(nóng)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我國的多料混合施用技術發(fā)展分為兩種模式,起初,將肥料溶解于水,人工淋施、澆施或沖施,不容易控制施肥量,后來采用肥料溶解后,通過灌溉管道帶到田間,如噴灌、微噴灌、滴灌等方法,該方法開始于90年代末,最早應用于大棚蔬菜滴灌及新疆棉花膜下滴灌,目前主要應用于棉花、蔬菜水果、玉米、馬鈴薯、花卉等。目前大范圍使用的主要施肥模式有泵吸施肥法,即利用離心泵(汽油泵)吸水管內形成的負壓將肥料溶液吸入系統(tǒng),適合于耕作面積較小的施肥。該法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建設成本及運行成本低,農(nóng)戶容易接受,應用較普遍。但該法施肥時要有人看管,當肥液將流完時要立即關閉吸水管上的閥門,否則會吸入空氣,影響離心泵的運行;注射泵施肥法使用的注射泵有水力驅動泵、電機或內燃機驅動施肥泵、施肥機等,其共通點是由泵將肥液注入灌溉系統(tǒng)。該法可控制肥料用量或施肥時間,自動化程度較高;其缺點是裝置復雜,操作復雜,運作需要較強的專業(yè)知識,且不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土壤含肥料成分進行有針對性的施肥。因此,缺少一種采用自動化的施肥設備進行的自動化施肥方法,不需要農(nóng)戶現(xiàn)場看管,能夠因地制宜,精確控制施肥量和濃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包括: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在役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外控系統(tǒng),其中,原料系統(tǒng)通過泵閘系統(tǒng)連接到混合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經(jīng)由施入系統(tǒng)將混合后的原料施入在役系統(tǒng),所述回收系統(tǒng)與所述在役系統(tǒng)相連,所述外控系統(tǒng)用于控制所述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
優(yōu)選地,所述原料系統(tǒng)包括含多個原料元素罐、水罐,所述泵閘系統(tǒng)包括一端分別與所述多個原料元素罐、水罐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混合系統(tǒng)相連接的泵閘,所述混合系統(tǒng)包括攪拌器,所述混合系統(tǒng)的出口可拆卸地連接施入系統(tǒng),所述施入系統(tǒng)包括PH值檢測系統(tǒng)和導入管道,所述PH值檢測系統(tǒng)用于對混合罐中混合后的原料PH值進行檢測,所述導入管道用于將混合后的原料施入在役系統(tǒng),所述回收系統(tǒng)包括與所述在役系統(tǒng)相連的導出管道,所述導出管道連接到回收罐,用于回收或者直接排出,所述外控系統(tǒng)與所述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相連接,用于操作泵閘系統(tǒng)的開閉以及流速大小、控制混合系統(tǒng)的攪拌時間、PH值檢測系統(tǒng)的檢測過程控制、回收系統(tǒng)的操作過程控制。
優(yōu)選地,多個原料元素罐包括含氮水溶肥料罐、含磷水溶肥料罐、含鉀水溶肥料罐。
優(yōu)選地,多個原料元素罐進一步包括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罐,其中,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
優(yōu)選地,多個原料元素罐進一步包括生物質肥料罐。
本實用新型的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通過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在役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外控系統(tǒng)的合理連接,實現(xiàn)了不需要農(nóng)戶現(xiàn)場看管自動化施肥,能夠因地制宜,精確控制施肥量和濃度,節(jié)省肥料用量。
附圖說明
圖1是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以詳細的描述:
參見圖1,其示出了一種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其包括: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在役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外控系統(tǒng),其中,原料系統(tǒng)通過泵閘系統(tǒng)連接到混合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經(jīng)由施入系統(tǒng)將混合后的原料施入在役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與在役系統(tǒng)相連,外控系統(tǒng)用于控制所述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
其中,所述原料系統(tǒng)包括多個原料元素罐、水罐,所述泵閘系統(tǒng)包括分別與所述多個原料元素罐、水罐連接的泵閘,所述混合系統(tǒng)包括攪拌器,混合系統(tǒng)出口可拆卸地連接施入系統(tǒng),所述施入系統(tǒng)包括PH值檢測系統(tǒng)和導入管道,PH值檢測系統(tǒng)用于對混合罐中混合后的原料PH值進行檢測,導入管道用于將混合后的原料施入在役系統(tǒng),所述回收系統(tǒng)包括與在役系統(tǒng)相連的導出管道,其連接到回收罐,用于回收或者直接排出,外控系統(tǒng)與所述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通過無線方式相連接,用于通過操作泵閘系統(tǒng)的開閉以及流速大小、控制混合系統(tǒng)的攪拌時間、PH值檢測系統(tǒng)的檢測過程控制、回收系統(tǒng)的操作過程控制,外控系統(tǒng)可以是手持式或者安裝于固定地點。多個原料元素罐包括含氮水溶肥料罐、含磷水溶肥料罐、含鉀水溶肥料罐,進一步地,還包括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罐、生物質肥料罐,其中,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外控系統(tǒng)與所述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的無線通信方式為zigbee、wifi、藍牙、4g、NB-iot網(wǎng)絡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外控系統(tǒng)在一定距離范圍內無線操作泵閘系統(tǒng)的開閉,通過控制流速大小來控制所加入的各種肥料的量,在加入肥料的過程中開啟混合系統(tǒng)的攪拌器。通常地,植物需要保持一定的pH值范圍才可以正常生長,大部分植物在6.0至7.0范圍內可以保持較好的長勢,但是杜鵑、梔子花、山茶等植物需要酸性土壤,pH值保持在4.5至6.0左右才可以正常生長。各種肥料都具有其相應的PH值,施肥后,會很快的改變土壤的PH值,如果土壤PH值過高或過低,一些營養(yǎng)元素會變得難溶,有效性降低,從而不能被根系很好的吸收。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作物種類以及其生長特性控制肥料的PH值范圍。在通過外控系統(tǒng)無線操作PH值檢測系統(tǒng)的過程中,可以設定額定PH值,當PH值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斷開混合系統(tǒng)和施入系統(tǒng)的連接,避免對作物的生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此外,操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外控系統(tǒng)控制回收系統(tǒng),判定是傾倒還是回收利用并加以執(zhí)行。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操作人員可以不采用外控系統(tǒng),而是在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附近手動分別控制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
針對不同的土壤環(huán)境和播種的作物品種,其所需要的肥料成分是不同的,為了明確上述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中多個原料元素罐、水罐各自加入量的多少,需要對土壤所需要補充的上述元素成分進行有針對性地檢測。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役系統(tǒng)是大棚施肥管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采用前述的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進行多料混合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土壤進行采樣;
S2分析土壤成分,得出土壤中待測元素含量;
S3計算得出土壤需要補充的肥料種類和相應用量;
S4將需要補充的肥料種類按照S3中計算得出的用量進行混合,采用前述的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制成針對所述土壤的肥料并進行施肥。
具體地,S1包括在作物收獲后、田塊中心地帶、土地深度為30cm處挖取同等重量的幾份土壤樣品,采用消煮原理制備待測液。即,將土壤樣品在濃H2SO4溶液中,經(jīng)過脫水、碳化、氧化處理后,易分解的有機物則分解,然后再加入H2O2,H2O2在熱的濃H2SO4溶液中會分解出新生態(tài)氧,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可繼續(xù)分解沒被H2SO4破壞的有機物,使有機態(tài)氮全部轉化為無機銨鹽。同時,樣品中的有機磷也轉化為無機磷酸鹽,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別測定N、P、K(植株中K以離子態(tài)存在)。具體步驟如下:作物收獲后、田塊中心地帶、土地深度為30cm處挖取同等重量的土壤樣品5g,置于50mL開氏瓶(或消煮管)中(勿將樣品粘附在瓶頸上),先滴入少量水濕潤樣品,加濃硫酸10mL,搖勻(最好放置過夜),瓶口蓋一彎頸小漏斗,在電爐上先緩緩加熱,待濃硫酸分解冒大量白煙時再升高溫度。消煮至溶液呈均勻的棕黑色時,取下開氏瓶,稍冷后提起彎頸漏斗,滴加50%H2O210滴,并不斷搖動開氏瓶。再加熱(微沸)約10min,取下,稍冷后重復滴加50%H2O2 2~8滴,再消煮。如此反復進行2次,每次添加的H2O2應逐次減少,消煮至溶液呈無色或清亮后,再加熱3min(以趕盡剩余的H2O2),取下開氏瓶冷卻,用少量水沖洗漏斗,洗液流入開氏瓶中。將消煮液無損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搖勻。過濾或放置澄清后供氮、磷、鉀測定。
其中,消煮始終以小火進行,加H2O2時要等器皿少冷后,提起小漏斗,直接將H2O2滴入溶液中,消煮好的標志是:溶液呈無色或清亮色,消煮液最后趕盡H2O2,否則會影響氮、磷的比色測定,方法是消煮液呈清亮色后再煮2分鐘。
S2包括對特定土壤樣品進行含氮、磷、鉀量的測定,其中對特定土壤樣品進行含氮的測定,蒸餾過程的反應為: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NH3+H2O→NH4OH
NH4OH+H3BO3→NH4·H2BO3+H2O
滴定過程的反應為:
2NH4·H2BO3+H2SO4→(NH4)2SO4+2H3BO3
需用的試劑如下:
200g·L-1H2O2
80mol·L-1NaOH溶液
硫酸(GB 625—77):分析純,0.005mol/L硫酸或0.01mol/L鹽酸標準溶液
18g·L-1硼酸—指示劑溶液
硼酸-指示劑混合液
A硼酸(GB 628—78):分析純,2%溶液(W/V);
B混合指示劑:0.5g溴甲酚綠(HG3—1220—79)和0.1g甲基紅(HG3—9580—76)于瑪瑙研缽中,加入少量90%乙醇,研磨至指示劑全部溶解后,加90%乙醇至100ml。使用前,每升硼酸溶液中加20ml混合指示劑,并用稀堿調節(jié)至紅紫色(pH值約4.8)。此液放置時間不宜過長,如在使用過程中pH值有變化,需隨時用稀酸或稀堿調節(jié)之。
氮的測定步驟如下:
吸取上述制備好的待測液20.00mL置于蒸餾管中,蒸餾管置于定氮儀相應位置上。
在150ml三角瓶中,加入2%硼酸-指示劑混合液6ml,放在定氮儀冷凝管末端,管口置于硼酸液面以上5cm處。然后向蒸餾室內緩緩加入15ml 10mol/L氫氧化鈉溶液,通入蒸汽蒸餾,待餾出液體積約40ml時,即蒸餾完畢。用少量已調節(jié)至pH4.8的水洗滌冷凝管的末端,取下三角瓶。
用0.005mol/L硫酸(或0.01mol/L鹽酸)標準溶液滴定餾出液由藍綠色至剛變?yōu)榧t紫色。記錄所用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瞻诇y定所用酸標準溶液的體積,一般不得超過0.5ml。
N(%)=(V1-V0)×c×14×ts×10-3×100×k/m
式中:V1——樣品測定所消耗標準酸mL數(shù);
V0——空白試驗所消耗標準酸mL數(shù);
c——標準酸(H+1)的濃度mol·L-1;·
14——氮原子的摩爾質量(g·mol);
10-3——mL換算為L;
ts——分取倍數(shù);
k——糾偏系數(shù);
m——樣品質量(g)。
對特定土壤樣品進行含磷量的測定,其是在酸性條件下,正磷酸能與偏釩酸和鉬酸發(fā)生反應,形成黃色的三元雜多酸—釩鉬磷酸。溶液黃色穩(wěn)定,黃色的深淺與磷的含量成正相關,所以,可用比色法測定溶液中磷的含量。
采用的主要試劑包括5mol/L NaOH溶液;0.2%二硝基酚指示劑(0.2g 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磷標準液50mg/L P,0.2195g干燥的KH2PO4(分析純)溶于水,加入5ml濃H2SO4,于1L容量瓶中定容,裝入塑料瓶中低溫保存。
釩鉬酸銨試劑:
A液:將20g的鉬酸銨[(NH4)6Mo7O24·4H2O,分析純]溶于400mL水中。
B液:將1g的偏釩酸銨(NH4VO3,分析純)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卻后,加入250mL濃硝酸(分析純),冷卻至室溫。
將A液緩緩注入B液中,不斷攪勻,加水稀釋到1L,貯入棕色瓶中。
磷的測定步驟如下:
吸取消煮好的待測液20.00mL(含P 0.05~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劑2滴,用6mol·L-1NaOH調pH至剛顯黃色,準確加入釩鉬酸銨試劑10.00mL,用水定容,搖勻。同時做空白實驗。15min后,用分光光度計在450nm處比色,以空白液調節(jié)吸光值的零點。
標準曲線制作:準確吸取50ug·mL-1的P標準溶液0、2.0、4.0、8.0、10.0、2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與吸取的待測液等量的空白消煮液,同上述操作步驟顯色和比色。該標準系列P的濃度分別為0、2.0、4.0、8.0、10.0、20.0ug·mL-1P。
P(%)=ρ·V×分取倍數(shù)×10-4×k/m
式中:ρ——從標準曲線查得顯色液P的質量濃度(ug/mL)
V——顯色液體積(mL)
m——烘干樣品質量(g)
10-4——將ug/L濃度單位換算為百分含量的換算因數(shù)
k——糾偏系數(shù);
其中,顯色液的酸度要求在2mol.L-1H+內,酸度過高時,顯色不完全或不顯色,酸度太低時則可能生成沉淀或其它物質的顏色;比色要在10min后、12h內完成。
對特定土壤樣品進行含鉀量的測定,是通過增加鹽基成分,促進硅酸鹽分解,使難溶的硅酸鹽分解成可溶性化合物,從而使礦物態(tài)鉀轉化為可溶性鉀,用酸溶解稀釋后即可用火焰光度計測定。因為,硅酸鹽礦物含酸性成分較多,所以,土壤硅酸鹽的溶解度決定于硅和金屬元素的比例,以及金屬元素的堿度。硅與金屬元素的比值愈小、金屬元素的堿性愈強,硅酸鹽的溶解度也愈大。采用的主要試劑:100mg·L-1K標準溶液。
鉀的測定步驟如下:吸取消煮好的待測液20.00mL,置于50mL容量瓶,用水定容,搖勻,直接在火焰光度計上測定,讀取檢流計讀數(shù)。
標準曲線制作:準確吸取100mg/L K標準溶液0,2.0,4.0,6.0,8.0,10.0,20ml,分別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與吸取的待測液等量的空白消煮液,加水定容即得0,4,8,12,16,20,40mg/L K標準系列溶液。以濃度最高的標準溶液定火焰光度計檢流計的滿度,然后從稀到濃依次進行測定,記錄檢流計讀數(shù),以檢流計讀數(shù)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鉀(%)=ρ·V×分取倍數(shù)×10-4×k/m
式中:ρ——從標準曲線查得顯色液K的質量濃度(mg·L-1)
V——測定液體積(mL)
m——烘干樣質量(g)
10-4——將ug/L濃度單位換算為百分含量的換算因數(shù)
k——糾偏系數(shù);
在由上述方法獲得土壤樣品待測液中氮、磷、鉀的含量之后,采用同樣的土壤樣品進行ICP-AES的氮、磷、鉀測定,從而對上述結果進行校正。采用ICP-AES光譜儀對同時采集的土壤樣品中的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元素含量分別進行測定。
溶樣:將土壤置于溶劑中,加熱,使其完全進入到溶液中;
制備試液:將上述溶液稀釋得到試液;
選擇元素分析線:根據(jù)土壤中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的組成選擇每種元素的最佳分析線;
確定標準曲線:按照土壤中每種元素的濃度指標配制一套濃度由高到低的相應標準溶液,將標準溶液引入ICP發(fā)射光譜儀,測定元素分析線的發(fā)射光強度,并繪制標準曲線;
檢測試液:將試液引入ICP發(fā)射光譜儀,測得各種元素所對應的發(fā)射光強度,根據(jù)標準曲線確定各種元素的含量;
其中,在溶樣的步驟中,所述土壤與溶劑的質量比為0.3∶1,所采用的溶劑為固體氫氧化鈉與無水碳酸鈉,并且,所述固體氫氧化鈉與無水碳酸鈉的質量比為2∶1;并且,加熱的溫度為100℃。
S3包括計算需要補充的每種肥料用量=每種作物所需要的每種元素含量-土壤實際測定的每種元素含量,進而得出需要補充的N、P2O5、K2O的含量,配置含氮水溶肥料、含磷水溶肥料、含鉀水溶肥料;在得出需要補充的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各元素含量后,根據(jù)需要補充的鈣、鎂、硫、鐵、錳、硼、鋅、銅、鉬各元素含量的配比制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其中,土壤實際測定的每種元素含量如上所述,每種作物所需要的每種元素含量的計算方法包括: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需要的每種元素含量=土壤實際測定的每種元素含量×各項系數(shù),其中,各項系數(shù)是由土壤固性系數(shù)、土地利用系數(shù)、季節(jié)固性系數(shù)、作物固性系統(tǒng)加權平均獲得。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土壤需要補充的肥料比例上,可使作物達到最高產(chǎn)量的N、P2O5、K2O比例為:糧食作物采用28%、6%、6%,水果作物采用25%、14%、6%,蔬菜作物采用19%、7%、14%,根據(jù)采樣土壤實際測定的氮、磷、鉀含量得出所需要補充的N、P2O5、K2O的含量。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根據(jù)實際需要,例如根據(jù)不同區(qū)域土地特點、作物生長特點制備生物質肥料。
S4包括采用圖1的一種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進行多料混合施用操作,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外控系統(tǒng)在一定距離范圍內無線操作泵閘系統(tǒng)的開閉,通過控制流速大小來控制所加入的各種肥料的量,在加入肥料的過程中開啟混合系統(tǒng)的攪拌器,在通過外控系統(tǒng)無線操作PH值檢測系統(tǒng)的過程中,可以設定額定PH值,當PH值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斷開混合系統(tǒng)和施入系統(tǒng)的連接,此外,操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外控系統(tǒng)控制回收系統(tǒng),判定是傾倒還是回收利用并加以執(zhí)行。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操作人員可以不采用外控系統(tǒng),而是在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附近手動分別控制原料系統(tǒng)、泵閘系統(tǒng)、混合系統(tǒng)、施入系統(tǒng)、回收系統(tǒng)。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S4包括將需要補充的肥料種類按照S3中計算得出的用量進行混合,采用前述的多料混合施用系統(tǒng)制成針對所述土壤的肥料,不進行施肥,而是在混合系統(tǒng)中經(jīng)由攪拌器攪拌后,經(jīng)由混合系統(tǒng)出口處取出待用。操作人員可以在當PH值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斷開混合系統(tǒng)和施入系統(tǒng)的連接,也可以在多料混合后待用的情況下斷開混合系統(tǒng)和施入系統(tǒng)的連接。混合系統(tǒng)的出口可拆卸地連接施入系統(tǒng),當不連接到施入系統(tǒng)時,可以連接到取出系統(tǒng)取出待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