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稻種植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
背景技術: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后,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xiàn)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但是目前的水稻育苗定植器仍存在培養(yǎng)技術不到位的一些問題,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包括育苗筐、托盤,所述育苗筐下方設置有所述托盤,所述托盤上方設置有橫隔板、縱隔板,所述托盤上方設置有播盤,所述播盤上方放置有混合土。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育苗筐包括長撐、短撐,所述長撐、所述短撐均為兩端切割45度角的矩形塑料板。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托盤的形狀為長方形,所述長撐、所述短撐內側設置有卡槽,且均勻分布,所述卡槽的數(shù)量為所述橫隔板、所述縱隔板之和的2倍。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橫隔板、所述縱隔板通過所述卡槽連接在所述育苗筐內部。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橫隔板與所述縱隔板通過槽連接在一起,所述橫隔板與所述縱隔板形成長方形凹槽。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長方形凹槽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播盤的尺寸。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所述播盤內部設置有播種孔,且所述播種孔為圓孔,所述混合土均分覆蓋在所述播盤上方。
上述結構中,在所述播盤內放入土后,將種子按每株數(shù)要求3-5粒放置在所述播盤孔內,當所述播盤內的所述播盤孔均放置好種子后,在所述播盤上覆蓋混合土,并把完成的所述播盤放入所述橫隔板與所述縱隔板形成的所述長方形凹槽內,把所述橫隔板、所述縱隔板通過卡槽連接在所述育苗筐內部,然后進行不定時灑水施肥。
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不僅設計合理,而且通過所述播盤保證秧苗的距離,同時又確定秧苗的數(shù)量,從而保證產量,又使插秧作業(yè)變得十分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育苗筐;2、長撐;3、卡槽;4、短撐;5、橫隔板;6、縱隔板;7、播盤;8、混合土;9、托盤;10、長方形凹槽;11、播種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水稻育苗定植器,包括育苗筐1、托盤9,育苗筐1下方設置有托盤9,托盤9放置播盤7,托盤9上方設置有橫隔板5、縱隔板6,托盤9上方設置有播盤7,播盤7上方放置有混合土8。
上述結構中,在播盤7內放入土后,將種子按每株數(shù)要求3-5粒放置在播盤7孔內,當播盤7內的播盤7孔均放置好種子后,在播盤7上覆蓋混合土8,并把完成的播盤7放入橫隔板5與縱隔板6形成的長方形凹槽10內,把橫隔板5、縱隔板6通過卡槽3連接在育苗筐1內部,然后進行不定時灑水施肥。
為了進一步提高的使用性能,育苗筐1包括長撐2、短撐4,長撐2、短撐4均為兩端切割45度角的矩形塑料板,托盤9的形狀為長方形,長撐2、短撐4內側設置有卡槽3,且均勻分布,卡槽3的數(shù)量為橫隔板5、縱隔板6之和的2倍,橫隔板5、縱隔板6通過卡槽3連接在育苗筐1內部,橫隔板5與縱隔板6通過槽連接在一起,橫隔板5與縱隔板6形成長方形凹槽10,長方形凹槽10的尺寸略大于播盤7的尺寸,播盤7內部設置有播種孔11,且播種孔11為圓孔,混合土8均分覆蓋在播盤7上方。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