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播種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適用于馬鈴薯的氣力杯勺式精量排種器。
背景技術:
目前,馬鈴薯是我國的主要糧食和蔬菜作物之一,具有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強、營養(yǎng)豐富、糧萊兼用、用途廣泛等特點。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其市場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國馬鈴薯的播種方式仍以人工或半機械化作業(yè)為主,不但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而且還會造成株距和行距的不規(guī)范,從而影響產量。我國的馬鈴薯播種機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勺鏈式氣力杯勺機構,由于農藝要求和土壤情況,易造成投種失敗從而產生漏播,機具作業(yè)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還有待提高。排種器是馬鈴薯播種機械的核心部件,因此研制一種可靠、有效的馬鈴薯排種器是提高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的核心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馬鈴薯播種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馬鈴薯的氣力杯勺式精量排種器。
本發(fā)明利用氣力式排種對種薯尺寸要求不嚴的原理實現(xiàn)單粒精量播種。氣力杯勺式精量排種器對外形個體差異性大的種薯有較好的適應性,能夠有效降低由外形個體差異產生的漏播,同時解決了馬鈴薯播種機具作業(yè)時因種薯之間相互碰撞和堆積造成的機械損傷的問題,符合種薯形狀差異性較大的馬鈴薯種植要求。
本發(fā)明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馬鈴薯(本專利申請的排種器的播種對象為質量不大于50克的馬鈴薯整薯或切塊薯,以下簡稱為“馬鈴薯種薯”或“種薯”)的氣力杯勺式精量排種器,設置有:間歇式喂入機構(2)、第一種箱(1)、第二種箱(3)、氣力杯勺機構(4)。所述的第一種箱(1)固定在間歇式喂入機構(2)的正上方,第二種箱(3)位于所述的間歇式喂入機構(2)出種口的下方,且和氣力杯勺機構(4)并排設置。種薯從第一種箱(1)經間歇式喂入機構(2)間歇定量地輸送到第二種箱(3)里,再由氣力杯勺機構(4)實現(xiàn)攜種和投種。
所述的間歇式喂入機構包括:主動撥盤(14)、從動槽輪(5)、第一傳動鏈輪(6)、被動鏈輪(11)、主傳動鏈輪(13)、輸種鏈條(9)、第一輸種軸(7)、第二輸種軸(12)、第三輸種軸(10)、彎板(8)和圓銷(15);所述的主動撥盤(14)和主傳動鏈輪(13)安裝在第二輸種軸(12)上,主動撥盤(14)上裝有一對圓銷(15);所述的從動槽輪(5)和第一傳動鏈輪(6)安裝在第一輸種軸(7)上,主動撥盤(14)和從動槽輪(5)的鎖止弧相配合;被動鏈輪(11)安裝在第三輸種軸(10)上;彎板(8)安裝在輸種鏈條(9)上。
所述的氣力杯勺機構包括:排種軸(22)、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吸種管(25)、吸種杯(23)、第一軸承座(19)、第二軸承座(26)、軸承端蓋(27)、第二傳動鏈輪(16)和弧形風壓板(21)。第一氣室殼體與第二氣室殼體通過螺栓形成一圓形氣室殼體;所述的排種軸(22)為一空心軸,空心軸的中間開有負壓進氣口,其一端與風機的進氣口相連,另一端封閉,使圓形氣室殼體(包括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內形成負壓。圓形氣室殼體由第一氣室殼體(24)和第二氣室殼體(20)通過螺栓連接而成。第二氣室殼體(20)的外緣周向均勻設置了若干個吸種管(25),吸種管(25)上固定著吸種杯(23)。所述的圓形氣室殼體(包括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的兩側裝有第一軸承座(19)和第二軸承座(26),軸承座內裝有油封(17)和深溝球軸承(18)。所述的軸承端蓋(27)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二軸承座(26)上,第二傳動鏈輪(16)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一軸承座(19)上。所述的弧形風壓板(21)和排種軸(22)通過螺栓連接緊固?;⌒物L壓板(21)緊貼著第一氣室殼體(24)的內壁,所述的排種軸(22)和弧形風壓板(21)為固定不動,所述的圓形氣室殼體繞所述的弧形風壓板(21)旋轉;即當圓形氣室殼體旋轉到弧形風壓板(21)的上端時,某個吸種管(25)的氣壓被隔斷,吸種杯(23)上的種薯瞬間失去負壓吸力,最終依靠重力實現(xiàn)投種。
本發(fā)明的突出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利用間歇式喂入機構,實現(xiàn)間歇定量輸種,輸種鏈條上的彎板對種薯實現(xiàn)強制排種,有效避免了由于種薯在種箱里的架空而引起的漏播。同時氣力杯勺機構采用豎直結構布置,能有效的降低投種高度,無需導種管即可直接投種。本發(fā)明通過二次投種的方式實現(xiàn)投種,避免了種薯在種箱里的堆積,從而能降低種薯因相互碰撞和擠壓而產生的機械損傷。
更祥細的技術方案參見《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總體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間歇式喂入機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氣力杯勺機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種箱;2-間歇式喂入機構;3-第二種箱;4-氣力杯勺機構;5-從動槽輪;6-第一傳動鏈輪;7-第一輸種軸;8-彎板;10-第三輸種軸;11-被動鏈輪;12-第二輸種軸;13-主傳動鏈輪;14-主動撥盤;16-第二傳動鏈輪;19-第一軸承座;20-第二氣室殼體;21-弧形風壓板;22-排種軸;23-吸種杯;24-第一氣室殼體;25-吸種管;26-第二軸承座;27-軸承端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馬鈴薯的氣力杯勺式精量排種器,設置有:間歇式喂入機構(2)、第一種箱(1)、第二種箱(3)和氣力杯勺機構(4)。所述的第一種箱(1)固定在間歇式喂入機構(2)的正上方。第二種箱(3)位于所述的間歇式喂入機構(2)出種口的下方,且和氣力杯勺機構(4)并排設置。馬鈴薯種薯從第一種箱(1)經間歇式喂入機構(2)間歇定量地輸送到第二種箱(3)里,再由氣力杯勺機構(4)實現(xiàn)攜種和投種。
本發(fā)明的間歇式喂入機構包括有:主動撥盤(14)、從動槽輪(5)、第一傳動鏈輪(6)、被動鏈輪(11)、主傳動鏈輪(13)、第一輸種軸(7)、第二輸種軸(12)、第三輸種軸(10)、彎板(8)和圓銷(15)。所述的主動撥盤(14)和主傳動鏈輪(13)安裝在第二輸種軸(12)上,主動撥盤(14)上裝有一對圓銷(15)。所述的從動槽輪(5)和第一傳動鏈輪(6)安裝在第一輸種軸(7)上,主動撥盤(14)和從動槽輪(5)的鎖止弧相配合。被動鏈輪(11)安裝在第三輸種軸(10)上;彎板(8)安裝在輸種鏈條(9)上。
氣力杯勺機構包括有:排種軸(22)、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吸種管(25)、吸種杯(23)、第一軸承座(19)、第二軸承座(26)、軸承端蓋(27)、第二傳動鏈輪(16)、弧形風壓板(21)。所述的排種軸(22)為空心軸,中間開有負壓進氣口,其一端與風機的進氣口相連,另一端封閉,使圓形氣室殼體(包括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內形成負壓。所述的圓形氣室殼體由第一氣室殼體(24)和第二氣室殼體(20)通過螺栓連接而成,第二氣室殼體(20)的外緣周向均勻設置了若干個吸種管(25),吸種管(25)上固定有著吸種杯(23)。
所述的圓形氣室殼體(由第一氣室殼體(24)、第二氣室殼體(20)構成)的兩側裝有第一軸承座(19)和第二軸承座(26),軸承座內裝有油封(17)和深溝球軸承(18)。所述的軸承端蓋(27)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二軸承座(26)上,第二傳動鏈輪(16)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一軸承座(19)上。
所述的弧形風壓板(21)和排種軸(22)通過螺栓連接緊固,弧形風壓板(21)緊貼著第一氣室殼體(24)的內壁,所述的排種軸(22)和弧形風壓板(21)的安裝位置為固定不動,所述的圓形氣室殼體繞所述的弧形風壓板(21)旋轉;即當氣室殼體旋轉到弧形風壓板(21)的上端時,某個吸種管(25)的氣壓被隔斷,吸種杯(23)上的馬鈴薯種薯瞬間失去負壓吸力,最終依靠重力實現(xiàn)投種。
本發(fā)明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利用間歇式的輸種方式;采用氣力式和杯勺式的組合排種方式。
本發(fā)明利用間歇式喂入機構,實現(xiàn)間歇定量輸種,避免了馬鈴薯種薯在第二種箱里的堆積,從而能降低馬鈴薯種薯因相互碰撞和擠壓而產生的機械損傷;輸種鏈條上的彎板對馬鈴薯種薯實現(xiàn)強制排種,從而有效避免了由于種薯在第一種箱里的架空而引起的漏播。
馬鈴薯播種機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勺鏈式排種機構,這種排種裝置結構復雜,體積較龐大,由于農藝要求和土壤情況,在運動中零部件比較容易碰撞損傷種薯,并且受取種方式的限制,容易產生空穴現(xiàn)象。本發(fā)明采用氣力式和杯勺式的組合排種方式,杯勺安裝在吸種管上,結構比較簡單,利用氣力式排種對種薯尺寸要求不嚴的原理實現(xiàn)單粒精量播種,減少了漏播。
本發(fā)明工作原理如下:地輪帶動間歇式喂入機構運轉,實現(xiàn)了種薯(播種對象為質量為30~50克的整薯或者切塊薯)經第一種箱向第二種箱間歇式定量的輸種;拖拉機輸入動力帶動氣力杯勺機構轉動;風機氣壓出口與排種軸負壓進氣口通過軟管連接,在風機的作用下,圓形氣室殼體內形成負壓,第二種箱里的種薯進入負壓作用區(qū)域、使其吸附在吸種杯的型孔上并隨圓形氣室殼體一起轉動,當吸種管運行至弧形風壓板處時,吸附在型孔上的大粒徑種薯瞬間失去負壓作用力,最終依靠重力實現(xiàn)投種。